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资源ID:6854469       资源大小:101.8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8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2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3 .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重难点)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提醒“浪淘沙”是唐代曲名。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4 .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1)重点指导读“曲”和“簸”,出示字义,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5 .学生自由读诗歌,思考:这是一首描写的诗。(黄河)6 .简介作者刘禹锡。(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1)(出示第1、2句诗)指名读、齐读诗句。(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结合注释,理解“九曲”“万里”“浪淘风簸”。学生想象说话:我听到了的声音,这真是一条的黄河啊!预设:震耳欲聋雄伟壮丽(5)学生朗读诗的第1、2句,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7 .学习第3、4句。(1)(出示第3、4句诗)齐读。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学生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故事主要内容。)(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指导朗读诗的第3、4句,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四、感知方法,积累诗歌1.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预设1: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预设2: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联读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诗歌中联想的表达效果。2 .回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感受黄河雄伟的气势。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莺”。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4 .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重难点)5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整理读诗的方法。(重难点)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2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领略了黄河宏伟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3 .继续用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二、明确学习目标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1 .解释题目,了解作者。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5 .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三、学习江南春(一)合作学习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6 .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7 .读准字音,注意节奏。8 .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9 .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到处有随风摇动的酒旗。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的寺庙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板书:江南美景烟雨楼台)10 想想全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莺、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春雨)(二)质疑探究1 .重点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 .品读,深化理解。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均设故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寺庙里的僧人,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大江东去,南朝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一座座寺庙。这真是一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板书:忧国忧民之情)四、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一)合作学习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的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2 .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3 .理解重点词语: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壤围着。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阂送青来:排,推的意思;网,小门。这句诗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4 .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没有青苔。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板书: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二)质疑探究1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闷送青来。2 .品读:第1、2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3、4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品质。(板书:景美人更美)五、链接“交流平台”,整理读诗的方法1 .自主学习。(I)读完这三首诗,你又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预设1: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预设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浪淘沙(其一)中的“浪淘风簸自天涯”。(2)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如浪淘沙(其一)中的“同到牵牛织女家”。2 .小结: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用心读,我们会欣赏到古人更多的智慧。教学板书浪淘沙(其一)黄河气势雄伟(夸张:九曲万里天涯'想象:直上银河牵牛织女家(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江南春疆慧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去想象诗歌的画面,走入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链接至“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读诗的方法,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有限,对诗歌的诵读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此类问题。19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 .会写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关键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3 .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4 .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5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6 .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发现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思。(重点)一、谈话揭题1 .(出示地球图)大家看,这就是咱们生活的地球。关于地球,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2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3 .齐读课题,师:我听到大家重读了“一个”这个词,为什么?二、理清脉络,抓住关键1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 .交流反馈。(1)根据反馈,出示相关的关键句。句子一:“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句子二:“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句子三:“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句子四:“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星球上去吗?”句子五:“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2)根据关键句,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几个方面。(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保护地球)(3)思考: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三、研读“美丽”“渺小”,感受对比1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2 .交流反馈。(1)出示句子,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美丽”?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预设:颜色、形态等,结合图片展示地球的迷人面貌。指导书写“莹、裹”2个字。(2)出示句子,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渺小”?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引导发现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表现地球的“渺小”。3 .对比朗读,激发情感。如此美丽壮观的地球,只有这么大,而且只有一个。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四、研读“资源有限”,深化对比1 .自主学习。默读第34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资源的“有限”?圈画出关键词,在旁边作上自己的批注。2 .交流反馈,联系生活,形成对比。(1)从数字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几百万年”“几亿年”等,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很漫长。(2)从人类的行为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体会人类对资源的破坏行为。(3)从资源的现状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加速枯竭、不能再生、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等,体会资源现状的严重危机。3 .联读相关资料,补充介绍地球资源的各种类型与丰富储量,发现地球”慷慨地提供”“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特点,与当前地球面临的资源危机形成对比。4 .朗读交流,采访心情。引导关注“但是”一词,体会其产生的转折与对比效果。5 .提升认识,形成共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五、指导书写,小结延伸1 .重点学习“蔼、资、慷、慨、贡、滥”等字,指导书写词语。2 .小结延伸: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3 .布置作业:查找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和同学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表达“要保护地球”这个观点的。(难点)2 .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并与同学交流。一、领悟”要保护地球”的结论1.播放草原、海洋、森林、河流等资源受保护时和受破坏时的画面。3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 .启发学生思考: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不能移居的理由,并简要概括,小组交流。5 .交流指导。提炼不能移居的两个原因: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6 .联系第三单元中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复习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从温度、水分、大气、光热等方面,补充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的其他原因。7 .激活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抒发情感。作为这个宝贵地球上的一员,你是幸运的。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的地球母亲倾诉呢?8 .交流反馈,得出结论。学生齐读句子:“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二、梳理得出结论的步骤1.启发思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呢?9 .借助图示,梳理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段落的意思,完成下图:10 交流指导。(1)第12自然段:从“美丽而渺小”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书写在词卡上。(2)第34自然段: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可再生资源遭受毁坏”,书写在词卡上。(3)第57自然段: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书写在词卡上。11 构建思维导图,让得出结论的过程直观化。(1)师生合作,整理摆放词卡,在黑板上形成思维导图。(即教学板书)(2)对照思维导图,发现关键信息之间的联系,说说“要保护地球”的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12 梳理过程,小结方法。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严谨清晰的论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三、发出“保护地球”的号召1 .发出号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心声,更是我们的行动。2 .启发思考:读读课后第三题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预设1:想到生活中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遭到的毁坏预设2:想到生活中滥用的化学品预设3:想到新闻报道中的生态灾难3 .设计宣传标语。(1)出示宣传标语,朗读积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2)学生针对想到的现象写宣传标语。(3)交流反馈,评选出“最有吸引力的宣传标语”,推荐“地球形象代言人”。(4)拓展阅读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4 .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结合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编成一期主题小报,在班级里展出。教学板书19只有一个地球I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I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自认为有三处亮点: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各部分的内容,遵循文路、步步深入,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同时,发现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梳理并提炼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二是打通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激活教材的活力,提出观点,找出依据,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提取、重整、评价等能力,将学生的认识与表达、语言与思维融为一体;三是利用图式梳理得出结论,将理性的说理过程变得可视化。在互动中,简单的图式逐渐丰富完整,呈现出有效的导向性和层次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日趋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20*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语文要素】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2.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2 .课件出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3 .师: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用这五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4 .感“奇迹”。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相关句子,齐读)5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之间交流相关内容。(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读课文并进行概括。(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学习第2自然段)联系课文,结合资料和图片,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出示: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引导学生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6 .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1 .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2 .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3 .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预设(1):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预设(2):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永存。(板书:精神永存)教学板书20*青山不老干旱大环境霜冻环境险恶沙尘暴创造奇迹精神永存老者一人小环境五人离世生活艰辛老伴过世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深刻地理解老人身上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不足之处在于,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应适当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教学中要多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充分放开学生手脚。21*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相关词句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语文要素】2 .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教学重难点1 .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2 .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2 .认识农民,走近三黑,看看他内心最珍惜的东西。(板书课题)3 .交流苏金伞资料,学生相互补充资料。预设:苏金伞(1906年T997年),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一)初读识字词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二)再读知文意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互读互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2.自读课文,梳理思路,适当批注。(1)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为第13节,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蛔蛔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一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批注和小标题,合作互评。预设:喜获土地;细致耙地;忆逮蛔蛔儿;展望未来。三、再读课文,深入人物1 .整体把握,感悟人物内心。交流思考:你眼中的三黑是怎样的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出你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儿?预设(一):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预设(二):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2 .聚焦细节,走近人物形象。(1)交流思考:“简直是一张软床”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软;三黑热爱土地,把耙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舒适的软床。)(2)交流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想想“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诗表达了什么?(“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辛勤,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更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蛔蛔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3 .总结全诗,体会人物情感。启发式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四、创设情境,做个保护环境推广人1 .出示推广人征集令。保护环境推广人征集令三黑对土地的挚爱体现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体现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我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家园。请你运用本单元或本课所学,作为保护环境的推广人,写一段宣传语。(1)说一说,推广人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仿照本单元或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作为保护环境推广人,写一段宣传语。(3)组织汇报,交流分享。2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引入在希望的田野上,对比拓展阅读。教学板书无比热爱三黑土地相互依存教学反思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和交流。课上,我首先借助交流查阅资料,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拉近课文所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带领学生情感逐步靠近农村。通过互相补充的作者资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深入理解做铺垫。再从整体入文,把握诗歌结构。通过批注与合作汇报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梳理脉络,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走近三黑,感悟他的内心。同时在班级汇报中,通过概括小标题、感悟关键词句、理解语境等方式,初步感悟三黑内心的丰富情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联系文本等多种方式,整体把握,聚焦细节,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三黑的深厚情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紧接着,引导学生写推广宣传语,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延伸课堂,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对比阅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把课堂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2 .学习如何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语文要素】3 .能够借助图片信息及文字信息,在情境中运用提取信息的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5 .能够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重点)6 .学习如何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重点)一、交流平台:回顾古诗,交流学法1 .检查本单元古诗积累的情况: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请三位同学背诵古诗。2 .引导学生回顾第17课古诗三首中学习古诗的方法。明确: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进行体会。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3 .结合阅读经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比如,文白对照、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地域特色,借助插图等。二、词句段运用:回顾单元要素,把握文章主要观点1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了解大意,再具体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2 .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找找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说的。抓住第一句的“为了”和第四句的“因为”,“为了”是说明目的,“因为“是解释原因。把握第二句这个关键句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抓住关键句,掌握了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一一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3 .师:读下面文段,提取中心意思。示例: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明确: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够借助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在情境中运用提取信息的语文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2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知识。一、词句段运用: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公交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保证出行更顺利、更快捷。自由读材料,了解公交车出行路线,并结合小林要到达的目的地,为其选择合适的乘车线路。明确: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5站到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1站到宋家洼站下车即可。2 .拓展阅读乘坐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非连续性文本,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日积月累:拓展积累,传承文化1.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把“五行、五谷、五音、五彩”这几个条目中的生字读正确。3 .利用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大意。“五行”: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说明世界的起源。“五谷”:通过观察实物认识“五谷”,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一一在传统文化中,是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五音”:有别于西方,唱名对照西乐的七个音阶,少去了“发(fa)”和"西(Si)”。“五音”分别对应哆(do)、来(re)、咪(Ini)、索(sol)、拉(Ia)。“五彩”:有时也泛指多种颜色。4 .反复朗读,积累成诵。5 .拓展积累:五官、五脏、五味。教学反思本节语文园地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或借助资料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读到有画面感的诗句时,学生往往能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诗词的理解出现偏差,头脑中展现的画面也会出现偏差,因此,应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学生能够针对一些阅读材料提取作者的观点,只是有个别学生还没有掌握提取中心意思的方法。公交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能结合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乘车路线。在“日积月累”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搜集“五行”“五谷”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学写倡议书教学目标1 .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2 .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2 .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教学课时12课时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那么就可以写一份倡议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写倡议书。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1 .自主学习,明确要求。(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范例,明确倡议书的格式。(2)检查自学效果,完成自主学习单。填一填:1 .倡议书妾写清楚存在的,产生的和解决的02 .倡议书的格式包含o想一想:倡议书与书信在格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 .全班交流,明确写法。3 .出示一份格式不正确的倡议书,再次巩固。三、开拓思路,搜集问题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的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你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交流)示例:不文明养狗乱扔垃圾在树上晾晒衣服乱扔农药瓶2 .学生从清单中任选一条作为倡议主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查资料等方法,了解相关不文明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形成各自的倡议方向,并对可以从哪几方面提出倡议进行思考,记录下来。教师相机提示学生:一是倡议的对象可以是对个人的,也可以是对社会的;二是倡议的举措,可以是预防性质的,也可以是补救性质的。不文明现象宠物狗随地大小便,逼狗不拴绳子倡议方向文明养狗倡议对象养狗人士倡议内容遛狗要拴绳子,必要时戴蓬套,自备垃圾袋,处理狗的排泄物。带狗乘坐电梯时,尽量遛开上1¾高峰。四、仿照例文,自主成文1.仿照例文,就你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4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五、佳作欣赏1 .学生通过阅读习作内容,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习作中的亮点。2 .教师推荐优秀习作,集体评议并学习习作的优点。六、习作修改1.小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习作草稿,提出修改建议及评语。评改的关注点:一是想法是否写清楚了;二是必要性是否说明白T;三是倡议内容是否分点写清楚了。3 .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修改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4 .修改完草稿后誉抄到作文本上。5 .每小组可推选一份优秀的倡议书,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如校园的公告栏、小区的布告栏、网络论坛。教学反思写倡议书是学生初次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书信、便条的写作基础,因此,探讨倡议书的要求成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根据学生的旧有知识情况,掌握倡议书的格式是习作的重点,而倡议书的具体内容则为学生本次习作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能够针对身边发现的问题提出倡议,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在阅读“节约用水”倡议书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倡议书的特点,并能够按照倡议书的特点和格式写倡议书。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倡议书的写法,还需要熟悉格式,加强训练。另外,学生在习作修改阶段,能发现所写倡议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同时能够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目标1.结合所给事例,选择自己的角色发表观点,做到有理有据。6 .在交际中,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沟通。教学重难点在交际中,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沟通。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 .搜集春节燃放鞭炮利与弊的资料。2 .搜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1 .同学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这就注定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时,大家的观点也不一样。那么,有了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时应该怎么办呢?(交流、沟通、协商)2 .在协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有礼貌、说明原因、求得谅解)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二、小试牛刀,提炼方法1 .出示课本中的第一个事例。指名读,了解内容是什么,相关方面的人物都有谁。2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每个成员自选一个角色。(2)从这个角色出发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3)讨论结束后,总结一下协商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3 .全班交流,总结提炼原因。(1)发表观点,有理有据。(2)认真倾听,全面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当学生说到这一点的时候,适时出示这样一段话:“我赞同你的意见,放鞭炮确实能增加喜庆气氛。但是另一方面,放鞭炮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城市里还是不宜燃放。”让学生说说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指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做到不歪曲、不断章取义。(3)尊重别人,态度平和。(4)换位思考,积极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梳理总结或是进行适当的补充。三、情景实战,落实方法刚才,我们通过亲身实践提炼了与人协商的几条方法,接下来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演练一次。1 .教师创设情景,组织表演。(可以将桌椅摆成弧形,放上角色名牌“司机、交通局工作人员”等)(1)出示第二个事例,明确交流内容。(2)邀请学生选择角色。(可以是课本外的角色)(3)准备三分钟。(4)明晰评价标准。评什么怎么评我来评发表观点,有理有据观点明确,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观点观点较明确,有比较充分的材料支持观点观点模糊,没有材料支持观点认真便听,准确把握别人观点另!人发言时能认真惊听,准确理解了别人的观点别人发言时能认真陋听,比较准确地理解了别人的观点别人发言时不够专注,不能准确理解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态度平和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有礼貌地进行沟通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或是能有礼貌地进行沟通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沟通时没有礼貌换位思考,积极沟通能理解别人的想法,积极主动和别人沟通能理繇别人的想法或是能主动和别人沟通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没有主动沟通的愿望(5)表演开始,教师担任主持人。2 .表演结束后,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四、小结提升,加深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以及点评进行小结提升。总结点:对学生的积极态度给予肯定;围绕评价标准对学生给予肯定(如果存在比较共性的问题,也要指出);再次对协商的方法进行总结强调。教学反思统编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编排了“父母之爱”的口语交际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又编排了“意见不同怎么办”的交际题材,两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