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资源ID:6854444       资源大小:71.3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25.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 .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体会闰士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语文要素】4 .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教学重难点1.体会闰士在“我”心中的形象。5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体会闰士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3 .(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2 .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相关句子。3 .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4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确这篇课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猗的场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交代了“我”和闰士认识的缘由。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猗和看跳鱼儿的趣事。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写“我”和闰士的分别与友谊。三、初识闰士1.师: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2 .师:“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齐读)3 .过渡: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这个人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如先看他的外貌。)4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交流:(1)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指名说)(2)从这些描写中,闰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小结:在习作中,如果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重点)2 .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难点)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他,看看“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二、探究深读,了解闰士1.默读课文第6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士向“我”讲了哪几件事。2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猗看跳鱼儿)3 .你们能想象出闰士向“我”讲述他的海边生活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等)4 .学生自由朗读。(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时指导。(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猗”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3)想象画面,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1.师: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新鲜事吗?(指名答。小结:不,他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还会有哪些呢?(学生自由交流)3 .是啊,闰士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好这句话?(高兴、佩服、羡慕、惊奇、自叹不如)4 .思考: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5 .课件出示,想象说话。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士在()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不知道()O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1.文章结尾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戛然而止。其实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那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推荐阅读故乡。2 .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我们结合这一主题猜测一下,编者把这篇课文作为起始课,有什么用意呢?预设:借作品了解作家,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3 .小结:仅凭一篇文章去了解鲁迅先生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可以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去阅读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比如:朝花夕拾端午节社戏故乡。教学板书雪地捕鸟聪明海边拾贝能干看瓜刺掩、勇敢看跳鱼儿J见多识广“我”期望一喜欢f羡慕一佩服一向往f难舍难分教学反思本课在探究闰土性格时,我通过练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关于“我”喜欢他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一一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感受不深,因此需要借助文中插图和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我”对丰富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在后面的教学中,应多指导学生借助资料去理解课文。26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语文要素】4 .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5 .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6 .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7 .能读懂第1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的作品)二、检查预习1.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习情况。8 .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1)教师提示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2)关联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回顾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再借助注释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只需知道大意;在无法理解的词语旁作记号。)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按下图提示找出相应的段落。现实>梦境>现实()()()()()()2 .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课件出示句子:我闭了眼睛搁在膝踝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我正要凝视他们时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3 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学生合作交流: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来理解。)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2)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说)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飞动扩展,以至于无穷,十分壮美。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重点)2 .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出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难点)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的故事”写的是鲁迅的一个梦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梦境。二、研读想象1 .再读第48自然段,说说“美丽,幽雅,有趣”具体体现在哪里。2 .交流展不,相机指导。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1)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云锦(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2)引导学生观察云锦图片上交织的图案,理解“错综”。(3)引导学生抓住“万颗奔星”“飞动”“展开”“无穷”等词语体会梦境变幻无穷、绵延不断的特点。(4)学生齐读句子。乌相,新禾,野花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大红花和斑红花也都浮动着。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发出水银色焰。(1)练读句子,引导质疑。(2)交流解惑。预设1:为什么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得纷繁复杂,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这恰恰表现了梦境的变幻无常。)预设2:这些景物都来自江南水乡,为什么鲁迅会梦到这些景物?(鲁迅的家乡在绍兴,这些景物都是他童年熟悉的美的人和美的事。)预设3:“我”的梦境中为什么都是水中的倒影?(寓意美的人和美的事只是在梦中、在水中的虚幻场景,还没有实现。)(3)指导朗读。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1)师生合作读句子。)织入()中”的句式来说(2)想象说话:用“(说梦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景象。3.小结:作者强烈地追求美的人和美的事,把它们比作好的故事,描绘得“美丽,幽雅,有趣”。三、升华主题1.学生再读第5、7自然段。2 .过渡:这梦是如此美丽、幽雅、有趣,可它终究是一场梦,当他骤然醒来时,心中却满是不舍。3 .学生齐读第11、12自然段。4 .追问:此时此刻,这梦中“好的故事”与眼前的“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鲁迅先生的心中,这梦只是一场普通的梦,这夜也只是寻常的夜吗?5 .学生默读“阅读链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图示。6 .小结:好的故事不仅是在写一场梦,更表达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板书:美好憧憬黑暗现实)四、阅读资料,深化理解1.资料引入,了解野草。(课件出示野草相关资料)读完这段资料,请再次默读课文,把你对文章新的理解批注在旁边。2 .资料引入,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手法。野草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想一想:“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情感?预设:“梦境”象征美好的理想,“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现状,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3 .资料引入,走近鲁迅。师: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却仍然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鲁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来看一下别人对他的评价。(课件出示资料)(1)读资料。(2)讨论交流。4 .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读一读野草中的其他散文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父母、老师交流,也可以主动查一查资料。五、回顾总结,梳理学法1.回顾: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了哪些资料?5 .今后我们在阅读某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查阅哪些资料呢?预设:关于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关于创作背景的资料,别人对作品以及作者的评价等。教学板书(理想)梦境:好的故事一美好憧憬<(美丽、幽雅、有趣)!(社会)现实:昏沉的夜一黑暗社会教学反思鲁迅先生的文章素以“难教”出名,尤其是本课这种寓意有些隐晦的文章。若单单把它当成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来教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太适合,他们从字里行间,如“昏沉的夜”,定能感受出这不单单是一篇描写梦境景物的文章;若深究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文中寓意的种种复杂情感,又超出了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是我这堂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本课,我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体会梦境的特点上。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文字非常优美,意境也很深远,朗读几遍后,就仿佛有一幅幅画面随着小船的行进慢慢展开,这对于学生体验文字之美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我找出关键点,引领学生找出体现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一步步推进,学生真的沉浸在这个优美的梦境之中了。当然,只欣赏这些美还是不够的。我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又出示了一些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态,也就是知人论世,再在此基础上阅读全文,交流感受。对于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没有出示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他们自由讨论,自由抒发,我的角色只是适当引领。课后,我还要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才能更加走近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1 .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一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3 .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令人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4 .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你能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吗?2 .师:大家发现本课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吗?(隔行分段,一些长文用隔行分成几部分,使文章条理更清楚。)3 .用最简单凝练的语言给五件事加小标题。(1)学生自由加小标题,并交流。(2)教师小结: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4 .过渡:这几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三、感受人物形象1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在文中做批注。2 .学习“谈水浒传”这部分。(1)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我还保存着。(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鲁迅的风趣幽默)(3)你听懂了“我”的伯父的话了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4)送给“我”两本书,又说明了什么?(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小结:伯父委婉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我”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伯父关心晚辈,善于启发、教育晚辈。3 .学习“笑谈碰壁”这部分。(1)引导学生理解“把鼻子碰扁了”“几次”“四周黑洞洞的“等重难点词句。(2)引导体会鲁迅不怕挫折,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 .学习“燃放花筒”这件事。课件出示: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引导学生聚焦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伯父的慈祥。这是一位慈祥、真性情的伯父,因为伯父买了许多爆竹和花筒给“我们”,他放花筒时神情是那样自然而和谐。5 .学习“救助车夫”这部分。(1)学生自由读第五部分。(2)课件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上的内容。(3)结合资料,理解鲁迅的身份;对照插图,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6 .学习“关心女佣”这部分。(1)指名读,思考:阿三回忆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交流明确: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7.留疑:鲁迅在其他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第27课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教学板书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人 爱戴 (果)(谈水浒传关心晚辈笑谈“碰壁”敢于斗争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慈祥、真性情关心劳动人民J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爱憎分明(因)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首先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以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周晔的悲痛心情,再带领学生走进周晔的回忆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并给文章中叙述的几件事加小标题,让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更加清晰。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对人物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今后,我要着力于课堂模式的多样化,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最大限度地展开互说互评。答案模式也可以多样化,拓宽多样化思维,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将诗歌读流畅。2.再读诗歌,要求: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明确:第1小节写了哪两种人;第24小节写出了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写出了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3 .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指导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1小节,指名轮流读第24小节,自由读第57小节。)4 .自由朗读。三、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1 .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对比的写法。第24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对比的是人民对有的人的不同态度。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2 .(课件出示插图和文字)小组对比朗读,交流探讨:(1) “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虽生犹死,虽死犹生)(2)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小结: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四、借助资料,自主探究,感受鲁迅形象1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3篇课文及课外资料,围绕“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一问题展开学习。2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汇总。预设:(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借助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及其名言“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来理解,感受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借助鲁迅的散文诗集名字一一野草来理解)(3)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借助前面所学课文及他人对鲁迅的评价来理解,感受鲁迅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而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4)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借助前面所学课文及随文补充的资料来理解,结合其逝世当天的情景,体会“人民永远记住他”所表达的情感。)3 .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4 .全班齐读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教学板书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j虽死犹生记住人民爱1全心全意为有的人对比:人民服务的!虽生犹死摔垮人民恨J人永生教学反思“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对比读。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先生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时,也会联想到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集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这样就加深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学习的地方较多,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有你,真好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语文要素】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的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教学重难点能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教学课时12课时一、打开思路,找到“你”1.同学们,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想到了谁?i有你,真好习作构思单:1 vA7事例:v(谁?)0:Mi:提示:至少写3个人:2 .学生自主填写构思单右边部分。3 .小组交流。(交流过程中,如果想到其他人,可以在习作构思单上添加)二、交流讨论,选取素材1 .引导:再次浏览这些名字,想想谁是你此刻最想感谢的人,在他的名字旁画一个,想一想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2 .学生个别发言,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并将事例整理概括,板书示范。(如:事例“真好”为我解围一一帮助了我陪我游戏一一起度过快乐时光认真上进一一美好品质影响了我)3 .学生依照老师的范例把“好”的事例简要地写在横线上,可以写一个或多个。4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学生优化自己的写作素材。三、回顾课文,聚焦“场景”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完成本次习作的难点是什么。(1)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一个人。(2)抓住重要场景把体现“好”的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挚情感。2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结合课文实例进行点拨)3 .小结:情感表达是作文的灵魂,可以自然地融合在叙事过程中。四、自主成文,佳作欣赏1.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提示、指导。4 .学生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5 .教师巡视检查时,若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有精彩语段,要推荐将其朗读,其他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五、修改眷写,课外延伸1.学生用“扩一扩”“改一改”“加一加”的方法修改习作。6 .学生誉抄习作。7 .课后将习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习作对象。教学反思本次习作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写自己感触较深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通过填写构思单、小组交流的形式,我让学生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从而打开思路,使选材更加丰富多样,精准到位。而把事情写具体、充分表达情感,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课文就是学生习作很好的范例。课堂上,我通过回顾课文片段,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合在叙事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语文要素】2 .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3 .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4 .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5 .积累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6 .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重点)2 .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重点)3 .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重点)一、交流平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引导:同学们,平时你都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 .默读“交流平台”,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5 .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可以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少年闰土:串联法。(结合课后题第二题,将记忆中的闰士、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好的故事:抓关键句。(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句一一“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并法。(将文中所写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6 .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需要灵活运用。二、词句段运用:题目和理解词意,想象成文1.师:读课件出示的各组题目,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明确:第一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第二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第三行是用文中的线索作题目;第四行是运用修辞手法拟题。(1)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说说这样拟题的好处。明确:题目简洁、明了、形象,吸引读者去阅读。(2)课件出示学生平时习作的片段,说说你觉得题目怎样修改更好。为什么?2.思考:读课件出示的词语(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预设:爷爷饱经风霜的脸、家乡的老屋、一棵饱经风霜的大树、树林深处的精灵、美丽的秋景、心灵深处的秘密第2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2 .积累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难点)一、书写提示1.柳公权及玄秘塔碑介绍。(1)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柳公权的故事。(2)教师简介: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也是初学楷书的范本之一。3 .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作品。4 .小结:我们未必一定要学习柳公权的字体风格,但是我们可以像柳公权一样热爱中国的汉字,努力写好每一个汉字,将中国汉字写得平正端庄又富有个性。二、日积月累:朗读积累,丰富语言1.交流正音,正确朗读。5 件出示鲁迅的4句名言,指名朗读,正音。6 .基于理解,积累名言。(1)小组讨论交流对每句名言的理解。(2)小组汇报,老师相机指导。(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瑰,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作者以比喻的说法,将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比作“中国的脊梁”。他们来自下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7 .齐声诵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道理。8 .拓展:你还积累了哪些鲁迅的名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在“交流平台”环节,学生能搜集资料并交流出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词句段运用”环节,多数学生对文章题目命题的特点与好处,认识比较深刻,并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另外学生能够通过一个词语展开联想写一段话,只是有个别学生,写话内容比较单一。在“书写提示”环节,学生能主动搜集资料,共同探讨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课堂参与度较高。在“日积月累”环节,学生积累了更多的鲁迅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对鲁迅文学作品的风格了解更深,但对鲁迅精神世界的理解还需加强指导。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