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技术要求.docx
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1.1 环境类别、作用等级的划分、防护调查以及检测与评定,应符合JTG/T3310-2019相关规定。1.2 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设计保护年限不应低于15年。1. 3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规范的规定。1.4施工作业安全应符合GB7691和JGJ80的相关规定。2材料要求2.1 环氧渗透防护体系材料2.1.1 环氧渗透固结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环氧渗透固结剂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可操作时间h2GB/T7123.1混合后初黏度mPas500GB/T2794粘结强度(干基面)MPa23.5或混凝土内聚破坏JC/T2217抗渗压力MPa21JC/T2217断裂伸长率%23.5GB/T2567拉伸强度MPa45GB/T2567拉伸弹性模量MPa22000GB/T2567压缩强度MPa240GB/T2567弯曲强度MPa30GB/T2567渗透深度WC30混凝土mm26JC/T2217>C30,WC45混凝±25>C45混凝土22耐盐性涂层无开裂、起皮、剥落JC/T2217抗冻性涂层无开裂、起皮、剥落JC/T2217柔韧性涂层无开裂JC/T22172.1.2 环氧修补砂胶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环氧修补砂胶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28d抗折强度MPa28GB/T1767128d抗压强度MPa240GB/T17671粘结强度(干基面)MPa2.5或混凝土内聚破坏JC/T221728d干燥收缩值%0.10JGJ/T702. 1.3纤维布宜采用玄武岩纤维布或碳纤维布,其性能应符合表3和表4的规定。表3玄武岩纤维布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单位面积质量gm22200GB/T9914.3拉伸断裂强力N25mm21200GB/T7689.5拉伸弹性模量GPa290GB/T3354伸长率%2.OGB/T3354表4碳纤维布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单位面积质量gm2200GB/T9914.3抗拉强度MPa23000GB/T3354拉伸弹性模量GPa2210GB/T3354伸长率%1.5GB/T33543. 1.4纤维黏贴胶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纤维黏贴胶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不挥发物含量%>95GB50728可操作时间min220GB/T7123.1拉伸剪切强度MPa10GB/T7124拉伸强度MPa215GB/T2567粘结强度(干基面)MPa23.0或混凝土内聚破坏JC/T2217断裂伸长率%15GB/T25674. 1.5表面保护漆宜采用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或氟碳面漆,其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表面保护漆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氟碳面漆外观搅拌后均匀、无硬块、无分色目测不挥发物含量%255GB/T1725基料中氟含量%224HG/T3792表面干燥时间hW2GB/T1728实际干燥时间h24细度m3530GB/T1724附着力(拉开法)MPa25.0或混凝土内聚破坏GB/T5210耐冲击性cm50GB/T1732铅笔硬度(擦伤)2FGB/T6739耐弯曲性mm2GB/T6742耐磨性(500g500r)g0.050.03GB/T1768耐盐雾性100Oh,漆膜不起泡,不生锈,不脱落GB/T1771人工老化100Oh3000hGB/T1865漆膜不起泡、无脱落、不粉化。白色和浅色漆膜允许变色1级,失光1级;其他颜色漆膜允许变色2级,失光2级5. 2硅烷浸渍防护体系材料2.2.1硅烷浸渍防护体系的材料宜采用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液体或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膏体。2.2.2硅烷浸渍防护体系的材料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硅烷浸渍材料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液体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膏体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白色膏体,均匀稳定,无杂质、无分层、无漂油、无沉淀,90°倒置后无明显液体流淌目测主要有效成分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JTS153主要有效成分含量/%298280JTS153气味无明显刺激性气味无明显刺激性气味JT/T991密度(25°C)g/cm30.9+0.10.9±0.1GB/T611氯离子含量%0.010.01JTS153吸水率tnm/minl/20.010.01JTS239氯离子吸收降低率%290290JTS239渗透深度C45混凝土mm2323JTS239>C45混凝土mm2222吸水率比%<7.5<7.5JT/T991抗盐冻性能盐溶液中与基准混凝土相比至少多15次盐溶液中与基准混凝土相比至少多15次JT/T9912.3材料储存要求2.3.1材料储存地点应保持环境温度介于540之间,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有防雨、防潮、防冻设施。2. 3.2材料存储应远离明火、避免火种、隔离热源,并配备灭火器具,满足有关消防要求。3设计3. 1一般规定3.1.1 设计应包括目的、范围、设计依据、设计保护年限、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检验要求等内容。3.1.2 设计应对混凝土结构分区域分部位,并结合工程性质、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确定适宜的防护体系。3.1.3 设计应考虑与周边景观的和谐匹配,明确表面保护漆色号。3.1.4 设计应明确待防护的混凝土基面应处于洁净、面干状态,表面缺陷应进行修复。3.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环境类别应按照"G/T33102019中表4.2.1的规定执行。环境作用程度应采用环境作用等级表达,按照"G/T33102019中表4.2.3的规定进行划分。3. 3防护体系选用4. 3.1设计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选用防护体系。5. 3.2设计应按照表8选用环氧渗透防护体系或硅烷浸渍防护体系。表8防护体系选用表防护体系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一般环境冻融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盐结晶环境化学腐蚀环境磨蚀环境I-CII-DII-EIV-DIV-EV-DV-EV-FVI-DVlEVI-FVII-DVII-E环氧渗透防护体系硅烷浸渍防护体系注1:表中符号意义:宜采用;可采用;一不宜采用。注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划分参见JTG/T33102019表4.2.3。6. 4环氧渗透防护体系3.4.1环氧渗透防护体系从内到外分别为:渗透防护层、修补找平层、纤维修复层、耐久防护层,实施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结构工况,选用其中的两层、三层或四层体系。具体结构如下:a)环氧渗透两层防护体系由渗透防护层和耐久防护层组成(见图1);图1环氧渗透两层防护体系b)环氧渗透三层防护体系由渗透防护层、修补找平层和耐久防护层组成(见图2);M 入 Mw HI_I替补找十S 酎久解F.£图2环氧渗透三层防护体系C)环氧渗透四层防护体系由渗透防护层、修补找平层、纤维修复层和耐久防护层组成(见图3)Oirill.'h-hfKjp.r-=±!tlR 海通Pr护县串,号护U图3环氧渗透四层防护体系3.4.2设计应根据工程性质,按照表9选用环氧渗透防护体系。表9环氧渗透防护体系选用表防护体系类型两层防护体系三层防护体系四层防护体系新建工程养护修复工程注:表中符号意义:宜采用;可采用;一不宜采用。3.4.3环氧渗透防护体系单位面积材料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标号、结构工况及防护要求不同,单位面积材料用量有所差异;b)采用辐涂施工环氧渗透防护层时,C30及以下混凝土结构,环氧渗透固结剂用量不宜低于O.5kgm2;C30以上混凝土结构,环氧渗透固结剂用量不宜低于0.4kgm2;采用喷涂施工时,应适当提高材料用量,具体用量应结合试验段情况确定;c)环氧修补砂胶、纤维黏贴胶和纤维布用量应根据结构工况和防护要求并结合试验段情况进行确定;d)表面保护漆用量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并结合试验段情况进行确定。3. 5硅烷浸渍防护体系3.5.1混凝土结构的水平面宜选用硅烷液体浸渍防护,侧立面或仰面宜选用硅烷膏体浸渍防护。3.5.2硅烷浸渍防护体系应根据新建工程或养护修复工程,选用单层或双层防护体系。具体结构如下:a)硅烷浸渍防护单层体系由硅烷浸渍层组成(见图4);图4硅烷浸渍单层防护体系b)硅烷浸渍防护双层体系由修复层和硅烷浸渍层组成(见图5)。Z图5硅烷浸渍双层防护体系3.5.3设计应根据工程性质,按照表10选用硅烷浸渍防护体系。表10硅烷浸渍防护体系选用表防护体系类型单层防护体系双层防护体系新建工程养护修复工程注:表中符号意义:宜采用;可采用;一不宜采用。3.5.4硅烷液体材料理论用量不宜低于400mLm2;硅烷膏体材料理论用量不宜低于300gm2;设计可按照10%损耗率估算合理损耗。实际用量应根据构件类型、涂覆面积及涂覆方式并结合试验段情况进行确定。4施工4.1 一般要求4.1.1 施工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不少于28d后进行。4.1.2 混凝土结构基面含水率宜小于6%。不应采用人工加热方式降低表层含水率。4.1.3 施工前应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和风力。4.1.4 材料的施工环境要求:a)低温型环氧渗透固结剂的施工与固化环境温度宜为-5°C15°C;b)常温型环氧固渗透结剂、环氧修补砂胶、纤维黏贴胶、表面保护漆的施工与固化环境温度宜为538;c)硅烷浸渍施工温度宜为5C38C;d)在雨、雾、雪、风力大于4级、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或较大灰尘的条件下,不应施工。4.1.5 因特殊天气暂停施工时,应对半成品采取覆盖保护措施。4.1.6 施工前应在实体构件上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面积不宜小于20m2o4. 2施工准备4.1.1 应根据工程情况、涂覆要求、基面条件、施工平台和施工设备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4. 2.2应对施工设备以及用具进行检查,确保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4.3试验段实施4. 3.1试验段应检验和确定以下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a)材料配比;b)单位面积材料用量;c)设备种类及参数设置;d)工艺流程。4 .3.2试验段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 .4混凝土结构基面处理4. 4.1裸露的钢筋应按照GB50204的相关规定进行除锈、防锈处理。4. 4.2对于有裂缝的基面,应按照GB50367和GB50550的相关规定进行处治。4. 4.3处理后的混凝土结构基面应平整牢固、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无灰尘、无浮浆、无油迹、无霉点、无盐类析出物、无苔辞及其他松散附着物。4. 5环氧渗透防护体系施工4. 5.1渗透防护层施工4. 5.1.1基面处理好的混凝土结构宜在7d内进行环氧渗透防护层施工。5. 5.1.2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选用常温型或低温型环氧渗透固结剂。4. 5.1.3环氧渗透固结剂的涂覆可采用人工辑涂或机械喷涂,相关设备及工艺参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应严格控制用量不低于设计要求用量。4.5. 1.4环氧渗透固结剂的涂覆宜按两道工序实施:第一道渗透固结,第二道成膜保护。每一道宜分多遍涂刷,直至达到设计的单位面积用量,具体涂覆遍数应在试验段试验时确定。4.5.1.5第一道和第二道施工环氧渗透固结剂涂覆的时间间隔不宜少于12ho第二道施工前,应避免第一道涂层淋雨、浸水或接触其他腐蚀介质,防止造成涂膜损伤。4.5.1.6每一道分遍的时间间隔不宜短于30min且不宜超过4h,每遍涂刷用量以不流挂为宜。4.5.1.7环氧渗透固结剂应涂覆均匀,不应出现漏涂、裂纹、气泡、积液、流挂等现象。4.5.1.8施工后表面不粘手表示固化完成,用滴管滴水珠在表面,不吸不化,接触角小于90°,表示封闭完成。4.5.1.9渗透防护层干膜厚度宜控制在4060um,不应大于100Um。4.5.2修补找平层施工4.5.2.1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有孔洞、凹面、剥落、露筋、错台或模板缝等缺陷时,宜采用环氧修补砂胶进行修补。4.5.2.2环氧渗透固结剂固化完成后,方能进行环氧修补砂胶修补施工。4.5.2.3环氧修补砂胶的施工宜采用人工涂抹。4.5.2.4缺陷修补时,环氧修补砂胶单次一层涂抹厚度不宜超过20mm,超过该厚度时应分层施工,每层施工间隔不宜少于12h,应待下层环氧修补砂胶初凝后再施工。4.5.2.5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较轻微时,环氧修补砂胶中可不掺加干粉填料。4.5.2.6环氧修补砂胶固化期间应防止水浸、粉尘污染及硬物撞击。4.5.3纤维修复层施工4.5.3.1在待修复部位辑涂纤维黏贴胶,用量应控制在600gm2-900gm2,宜分多次辑涂。4.5.3.2纤维布与混凝土结构应贴合紧密,纤维布每边应超出裂缝四周不少于200mm,纤维布搭接长度宜为50mm-100mmo4.5.3.3在纤维布粘贴完成后应再次辐涂纤维黏贴胶,使其充分浸润。4.5.3.4纤维黏贴胶施工应辐涂均匀,表面光滑平整。4.5.3.5纤维黏贴胶固化期间要防止水浸、粉尘污染及硬物撞击。4.5.4耐久防护层施工4.5.4.1表面保护漆施工可采用人工辑涂、刷涂或机械喷涂。4.5.4.2机械喷涂设备宜使用无气喷涂设备。4.5.4.3相关设备及工艺参数应通过试验段试验确定,应严格控制用量不低于设计用量。4.5.4.4采用无气喷涂设备进行施工时,宜分两遍进行喷涂。4.5.4.5喷涂应均匀,不应有露底现象。若喷涂厚度不足或发生漏喷,应进行补喷;对难以喷涂的部位,可采用刷涂或辑涂进行补涂。4.5.4.6涂覆完成后,7d内不应与酸、碱等腐蚀性材料直接接触,避免造成涂膜损伤。4.5.4.7表面保护漆干膜厚度不应小于60mo4.6硅烷浸渍防护体系施工4.6.1硅烷浸渍时不应采用溶剂或其他液体稀释硅烷材料。1 .6.2硅烷浸渍宜使用低压不间断循环泵送设备喷涂,浸渍面积较小时,可采用辑涂或刷涂。4 .6.3硅烷浸渍施工浸渍涂敷遍数、每遍硅烷材料用量应根据试验段结果、构件类型、涂装面积、涂装方式等确定。5 .6.4硅烷浸渍施工时,被涂敷面应至少保持5s表湿状态。6 .6.5硅烷浸渍侧立面施工时,应自最低处向上施工。7 .6.6硅烷浸渍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用量,保证其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损耗。8 .6.7如突遇大风导致硅烷过快吹干,表面有白色残留物,应及时清洁后进行补涂。9 .6.8硅烷浸渍后应避免暴晒和雨淋,宜使用适当材料围挡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时间不应少于6ho10 6.9混凝土结构硅烷浸渍后产生的损伤部位,应在使用无收缩水泥基材料修补完成Md后进行硅烷浸渍修复。11 6.10硅烷浸渍应避免与橡胶支座、沥青材料和接口密封件等接触。12 7施工后的维护4. 7.1发现环氧渗透防护体系起泡、粉化、龟裂、剥落和渗水现象应及时修复。5. 7.2发现硅烷浸渍体系有水印迹现象应及时修复。5质量检验6. 1质量检验分为进场材料抽检和施工质量验收。6.2 应按本文件5.1和5.2规定的所有项目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6.3 每批材料进场应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6.4 进场材料抽检批次应符合表11的规定,数量不足1个批次的应按1个批次计。表H材料性能检验批次防护体系材料名称检验批次环氧渗透防护涂层体系环氧渗透固结剂5000kg环氧修补砂胶100Okg纤维布2000m2纤维黏贴胶100Okg表面保护漆2000L硅烷浸渍防护体系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液体或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膏体5000kg6.5 进场材料抽检项目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进场材料抽检项目材料名称进场材料抽检项目环氧渗透固结剂可操作时间、混合后初黏度、对混凝土粘结强度、压缩强度、渗透深度环氧修补砂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对混凝土粘结强度、干燥收缩值纤维布玄武岩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拉伸断裂强力、拉伸弹性模量、伸长率碳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抗拉强度、拉伸弹性模量、伸长率纤维黏贴胶不挥发物含量、可操作时间、拉伸剪切强度、拉伸强度、粘结强度(干基面)、断裂伸长率表面保护漆不挥发物含量、基料中氟含量(氟碳面漆)、细度、附着力、铅笔硬度(擦伤)、耐磨性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液体或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膏体外观、主要有效成分、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气味、吸水率、氯离子吸收降低率、渗透深度8.6环氧渗透防护体系每道工序施工后均应对涂层进行目视检查,不应有漏涂、气泡、流挂等缺陷。5.7 环氧渗透防护体系的最终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环氧渗透防护体系施工质量验收项目验收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干膜厚度涂层平均干膜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干膜厚度;且80%的测定点应大于设计干膜厚度;最小干膜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干膜厚宜采用无损方法测定,检验方法按照GB/T13452.2执行,每一个检验批取一个检测单元,面积为Ioln2,进行9个度的80%测点的检测粘结强度22.5MPa或混凝土内聚破坏宜采用拉脱式涂层粘结强度测定仪测定涂层粘结强度,检验方法按照JT/T695执行,每一个检验批取一个检测单元,面积为IOm2,每一个检测单元检测3个位置5.8 硅烷浸渍防护体系的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应符合表14的规定。在工程不宜钻芯取样检测时,可采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无损检测方法。表14硅烷浸渍防护体系施工质量验收项目验收项目单位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吸水率mm/minl/20.01应在硅烷浸渍14d后进行取样,取芯与检验方法按照JTS239规定的吸水率试验执行,每一个检验批取3个芯样进行检测氯离子吸收降低率%290应在硅烷浸渍14d后进行取样,取芯与检验方法按照JTS239规定的氯化物吸收量的降低效果试验执行,每一个检验批取6个芯样进行检测渗透深度C45混凝土mm23宜采用染料指示法测定,应在硅烷浸渍14d后进行取样,取芯与检验方法按照JTS239的硅烷浸渍深度试验规定执行,每一个检验批取3个芯样进行检测>C45混凝土225.9 施工质量验收批次规定为:a)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涂覆面积不大于100OOn12时,宜每5000m2为一检验批,不足5000m2为一个检验批;b)当涂覆面积大于100OOn12时,宜每100OOn12为一检验批,不足100OOm2为一个检验批。5.10 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a)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b)材料第三方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进场抽检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质量检验文施工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对重大技术问题和其他质量检验问题处理记录);d)补修和返工记录;e)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资料;f)其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