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串讲.docx

    • 资源ID:6848989       资源大小:132.13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串讲.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串讲讲义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必考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理解和应用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课程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还要学会运用基本理论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保证顺利通过考试。二、教材的选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所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该书由冷柏军、张玮教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2鞭)。2010年12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大纲、教材编前会,会上确定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要求。本课程修订后的大纲在内容上更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变化,增补了近年来研究的成果,对明显陈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就本课程而言,修订后的教材内容由原来的18章调整为16章,删除了2000年版中的第16章(国际商务谈判),第3章(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的内容整合到了其他章节,同时对某些章节做了适当地调整、内容做了适当的删减或增加。(比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一章由原来的第9章调整为第14章;贸易方式一章增加了电子商务等)。另外,新修订教材在每一章后面添加了关键问题,明确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大家应予以关注。三、章节体系本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7章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基本政策等内容;第二部分是876章实务部分,在理论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具体运用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重点章节3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部分);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实务部分)。考情分析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历年考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章节20092010201120121月10月1月10月1月10月1月第一章7662666第二章3668677第三章5665656第四章贸易政策与理论7441041010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21199131298第六章6200210第七章地区经济一体化071211233第八章2111412第九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1413111261第十章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21188127816第十一章2222491第十二章10556675第十三章2676757第十四章国际货款的收付788991211第十五章2111165第十六章OOOOOOO第十七章0121011第十八章2443144总结:从上面的分值分布表不难看出,重点章节:第四章(贸易政策与理论)、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九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第十章(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的价格)、第十四章(国际货款的收付),与修订以后教材的重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二、题型分析从2012年10月开始,根据修订的考试大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七个题型。按照大纲的说明,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以上题型命制考题,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上述题型。1 .单项选择题:大部分题目在整个试卷中是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分值低(1分)、题量大,考点基本涉及每一个章节,考生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手。有个别题目相对难度大一点,主要涉及到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比如:【例题】上海出口一台设备海运至新加坡,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外商支付运费和保险费,适用的贸易术语为()A. FOB新加坡B. CIF新加坡C. FoB上海D. FCA新加坡【2010.10单选,18题】【答案】C【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干的表述逐一排除错误选项。上海出口一台设备海运至新加坡,首先排除A、D选项;外商支付运费和保险费,排除B选项,因此C是正确选项。2 .多项选择题:比单项选择题难度稍大,但分值要高一些(2分,大家要把握好。总之,回答客观题时考生应注意:(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2)按题目要求答题。一定要审清题,将不全面、不完整的备选项放弃。(3)运用排除法。(4)运用猜测法。3.名词解释:新增题型,有一定难度。教材修订之前,名词解释并不是不考,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比如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题】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以供买方确认的样品称为()A.对等样B.参考样C.买方样D.标准样2011.1,14题,单选】【答案】A【解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名词解释,难度相对降低。另外,在以往的考试中,名称解释也经常出现在简答题中,比如:简要回答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的含义。2012.1,33题,简答题】简要回答班轮运输的定义及其特点。2011.10,33题,简答题】4、简答题和论述题:考点主要集中在主要内容、构成条件、性质和作用、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在大纲中主要是要求大家领会的内容,一般集中在重要章节。5、计算题:这部分是考试内容变化比较大的部分,以往的计算题分布的章节比较固定,每年必考的考点主要分布在第一章(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结构)、第三章(贸易条件)、第五章(有效关税保护率)、第十章(佣金和折扣)。教材修订以后,贸易条件和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内容都删减掉了,大家要特别关注大纲的考核要点中涉及计算题的考点。对于计算题,计算公式一定要精确掌握,这是答题的关键。答题要求:(1)列明公式;(2)正确计算;(3)结论。6、案例分析题: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案例分析主要分布在实务部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交易磋商的环节、贸易术语的运用、货款的结算。做案例分析题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原理,是交易磋商环节出了问题、使用贸易术语时双方责任出了问题,或者是货款结算过程出了问题等;然后分析责任的归属;最终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提醒考生注意答题的规范要求。三、本课程的复习方法在最后的临考复习阶段,大家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1 .依据新修订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前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要仔细阅读,联系跨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对重考率高的考点要重点理解和记忆。2 .参考历年真题在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后,应当参阅以前年度的考试真题,透过历年的考题了解题型、了解不同类型的考题的相关知识点。3 .系统训练解决应试教育的方法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到目前这个阶段,应多做综合性的模拟题,考查自己对整体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程度。回顾并复习以往的错题,弥补不足和弱点。内容串讲第一章导论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分布不多,所占分值一般在2-7分。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和计算题。本章考情间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11*21*11*11*1多选题简答题计算题515*15*15*1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62666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即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二、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货物/服务)出口总额+(货物/服务)进口总额注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计算进出口总额,但是国际贸易额仅指世界出口总额。世界货物出口总额小于I比界货物进口总额。【例题】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出口额一般按()A. FOB计价B. CIF计价C. EXW计价D. DES计价【答案】A【解析】各国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按离岸价格(FOB)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的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的进口总额。2、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贸易额,由于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更能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三、总贸易体系(国境)与专门贸易体系(关境)1、总贸易体系:也称为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2、专门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注意:国境和关境般是一致的。关税同盟:关境>国境;保税区:关境<国境。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1、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买卖的活动,对生产国与消费国而言,此种贸易活动属于直接贸易。2、转口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的活动,对第三国而言,此种贸易活动属于转口贸易。3、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的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注意: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新增)1、对外贸易按照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2、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按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种形式:(1)跨界供应: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3)商业存在: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消费者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艺人演出。国际服务贸易按照部门分类:(1)运输服务;(2)旅游服务:(3)其他商业性服务。六、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顺差:出口进口逆差:进口出口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计算题】1、广义:指货物、服务及各类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2、狭义:仅指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或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可以划分为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两种。对外贸易货物结构=进出口货物总额/进出口总额*100%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贸易额的比率。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多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例题】某国2007年的外贸出口总额为12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00亿美元,该国GDP总额为400亿美元。试计算2007年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总额+出口总额)/GDPX100%=(120+100)/400X100%=55%2007年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55%。【解析】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考点比较固定,考生只要准确掌握计算公式,保证计算正确即可,同时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第二节国际贸易才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三、第二次产业国民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五、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二)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的特点:【例题】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A.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B.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C.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D.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E.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答案】ABCDE【解析】修订教材新增内容。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一般不超过8分。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简答题考点多在绝对成本论、相对成本论和要素禀赋论。本章考情J间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11*61*1121*2多选题2*1简答题5*1515*15*1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68677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特点】1、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4、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分工迅速发展;5、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6、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标志(一)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二)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三)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四)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一)交易对象(二)参与国家(三)订约人(四)国际商品市场形式:1、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1)商品交易所(2)拍卖(3)博览会、展览会2、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五)国际商品销售渠道: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要经过的路线。(六)国际运输与信息网络三、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单纯的商品买卖交易、固定市场交易、包销、代理、寄售等。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自由市场”价格(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按价格形成原因、变化特征分类)1、调拨价格2、垄断价格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例题】下列属于世界“自由市场”价格的是(A.调拨价格B.交易所价格C.垄断价格D贸易集团内价格【答案】B【解析】世界市场价格按其再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即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卖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比如交易所价格。另一类是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主要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和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但供求关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垄断(二)经济周期(三)市场结构(四)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五)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六)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多分布较多,所占分值也较高。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论述题,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考情间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21*2多选题2*12*12*121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10*18*18*1案例分析题合计41041010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贸易政策的构成因素【例题】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包括()A.政策主体B.政策客体C.政策目标D.政策内容E.政策手段【答案】ABCDE【解析】这种知识点是经常遇到的考点,一般多选题经常涉及:原因、特征、影响因素等。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一)自由贸易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一)产生背景(二)主要论点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早期-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晚期-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主要观点)注意: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第三节自由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1、法国重农学派【单选】【例题】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A.英国古典学派B.法国重农学派C.德国历史学派D.亚当斯密【答案】B【解析】法国重农学派是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其后,自由贸易理论在英国古典学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简答】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简答】4、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狭义的要素察赋论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2011.10,论述】(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多选、简答】1、大幅度削减关税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比例(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多选、简答】1、美国是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进者2、经济恢复与发展是物质基础3、国家垄断、政府干预4、区域性集团及GATT的建立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6、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三)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及评价第四节保护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一)产生背景(二)政策特点(三)理论依据1、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主要内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2)保护的对象和时间;(3)保护手段。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与特点【多选】(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1、对外贸易乘数论;2010.10简答】1K=1-2、其他观点。三、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背景(二)政策特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3、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多选】(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一)背景(二)政策特点(三)理论依据(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理论)1、中心-外围论:(原因)2、贸易条件恶化论:(原因)第四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多分布较多,所占分值很高。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是重要章节。教材修订后,由于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被删减,分值可能会下降。本章考情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41*11*21*41*3多选题2*1简答题5*15*1计算题5*1515*1515*1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9131298第一节关税措施一、关税的含义: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二、关税的种类(一)按照征收对象分类: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二)按照征税目的分类:1、财政关税;2、保护关税(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1、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主要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2、差价税3、特惠税4、普惠税(1)普惠税是普遍优惠制下适用的进口关税(2)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3)普惠制的目的: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提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4)普惠制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内容:【识记】对受惠国家的规定、对受惠产品范围的规定、对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规定、对给惠国保护措施的规定、对原产地的规定、普惠制有效期(十年一个阶段)三、关税征收1、从量税:从量税额;商品数量X每单位从量税(从量税与数量成正比,与价格无直接关系)2、从价税:从价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从量税与价格成正比,与数量无直接关系)3、复合税:复合税额二从价税额±从量税额4、选择税: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选择征收。5、技术性关税:【新增】复杂的技术因素四、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一)海关税则:又称为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般包括两部分:1、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2、关税税率表:(1)税则号列;(2)货物分类目录;(3)税率。(二)国际货物商品分类体系:1、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2、国际贸易标准分类;3、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三)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1、单式税则;2、复式税则;3、自主税则;4、协定税则。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一、非关税措施的含义:除关税以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二、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一)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进口配额制分为:绝对配额、关税配额1、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2、关税配额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不同之处:绝对配额规定一个最高进口额度,超过就不能进口;关税配额在商品进口超过规定的最高额度后,仍允许进口,只是超过部分被课以较高关税。(二)“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1、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2、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三)进口许可证1、进口许可证与配额的关系: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2、进口许可证的使用对进口商品有无限制:公开一般许可证、特种进口许可证(四)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施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1、数量性外汇管制;2、成本性外汇管制;3、混合性外汇管制(五)进出口国家垄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机关直接经营。一般集中在烟酒、农产品、武器。(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七)国内税:指在一国的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一些国家采取国内税制度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八)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九)进口押金制一国规定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然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放一笔现金。(+)海关估价制国家海关通过武断地提高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来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从而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乌拉圭回合达成海关估价协议,规定了六种不同的依次采用的估价法:1、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2、相同商品成交价格3、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4、倒扣法5、计算价格法6、合理办法(+-)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十二)技术性贸易措施:1、技术法规和标准2、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程序3、关于卫生检疫的规定4、关于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5、绿色贸易措施:(1)绿色标准与检疫要求(2)绿色环境标志要求(3)绿色包装、标签要求(4)绿色补贴第三节贸易促进措施一、出口信贷与出口信贷担保(一)出口信贷1、出口信贷的概念2、出口信贷的种类:(1)卖方信贷;(2)买方信贷3、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1)信贷发放以货物出口为基础;(2)贷款利率较低;(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4)出口信贷发放与出口信贷保险相结合(5)出口信贷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手段(2011.1,简答)(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1、担保的项目与金额2、担保对象:出口厂商、银行3、担保期限与费用二、出口补贴(一)出口补贴的形式:1、直接补贴;2、间接补贴(二)禁止使用出口补贴的情况三、商品倾销:指一些国家的出口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1、偶然性倾销;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3、长期性倾销四、外汇倾销:(一)外汇倾销的含义: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二)外汇倾销的条件:1、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2、其他国家不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五、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1、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2、组织贸易中心或贸易展览会3、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4、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六、经济特区措施:1、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2、保税区3、出口加工区4、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5、自由边境区6、过境区第五章国家贸易条约与协定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不是重点章节,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本章考情间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211多选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00210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一、贸易条约与协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确定彼此间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缔结的书面协议。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序言、正文、结尾三、贸易条约与协定使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一)最惠国待遇条款:1、定义: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同样给予缔约方对方。2、分类: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美式最惠国待遇)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欧式最惠国待遇):GATT/WTO3、最惠国待遇的使用范围4、最惠国待遇使用的例外(二)国民待遇条款:1、定义:指一国给予其他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利和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和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不包括政治权利)。2、适用范围(例外)(三)互惠待遇条款:指缔约双方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对方法人或自然人以对等的权利和待遇。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一般不单独使用。第二节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一、通商航海条约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条约,内容较广泛,涉及缔约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各个方面。条约签订后双方要根据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完成批准手续。二、贸易协定与贸易议定书缔约国间调整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注意:与通商航海条约相比,贸易协定或议定书针对较具体的贸易问题,签订程序比较简单,不需要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三、支付协定(主要内容)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一、国际商品协定(一)国际商品协定及演进国际商品协定是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为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而签订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二)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与内容:主要经济条款(三)行政条款与最后条款二、商品综合方案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题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和论述题。本章内容有部分变化,删减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关税同盟理论中的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论述),其他理论在内容上也进行了删减。增加了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内容,复习中应特别关注。本章考情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2111*31*3多选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10*1101案例分析题合计1211233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成员方之间贸易壁垒的取消程度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程度划分为:(一)优惠贸易安排:指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方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相互给予削减关税的优惠待遇,而对区外各国仍然维持原有的关税水平,实行独立的关税政策。(二)自由贸易区成员方间对相互的商品流动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同时保留对各自非成员方的贸易政策。(三)关税同盟指成员方通过缔结协定或条约结成同盟,相互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同时建立并实施对非成员方的统一关税政策。(四)共同市场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五)经济与货币联盟指在实现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统个成员方货币或实现成员方间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并且通过共同的权力机构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六)政治同盟(注意表述上的变化)成员方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统一化,完全废除在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动上的人为障碍,建立起拥有更多权力的超国家机构,在各经济领域推行完全一致的经济政策,使各成员方变为一体化区域内的各个地区,从而在经济上达到一体化的最高程度。三、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多选、简答】(一)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四)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了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第二节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联盟(内容充实)世界上历史最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1965年欧共体、1994年欧洲联盟(二)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二、北美自由贸易区(新增内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区域性组织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二)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两个特点)1、开放的区域性组织,不仅在内部成员间开放,对区域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同样开放;2、自愿合作组织,不具有强制性。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瓦伊纳、利普西系统提出关税同盟理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1、完全取消参加方间的关税:2、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3、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成员方之间分配关税收入。(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1、贸易创造效果: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成员国内某些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成本低的商品取代,原来用于生产高成本商品的资源转向成本低的商品,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2、贸易转移效果: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一国原本从同盟外国家进口的低成本商品转为从同盟内国家进口较高成本的商品,贸易从外部转向关税同盟内部。3、贸易扩大效果:关税同盟成立后,不管发生贸易创造效果还是贸易转移效果,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降低,国内需求会增加,进口量随之增加,印贸易扩大效应。(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表现)1、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实现规模经济;3、刺激投资于技术创新4、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二、共同市场理论1、主要代表人物:西托夫斯基、德纽2、理论核心:(1)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2)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三、协议分工理论国家之间达成协议分工需要具备的条件:1、两个(或多个)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2、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3、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丫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是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复习建议本章在近几年的考试中,考点分布较少,多为选择题。本章考情J间题型、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1年10月2012年1月单选题111*11*11*11*2多选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串讲.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