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清单.docx

    • 资源ID:6845905       资源大小:40.7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清单.docx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清单】【知识结构】门*«1念淡化Jl批例时叫吩口干车等JJ4J* kI <!XT J jNliLi执套的粒丽碘糖,额或晚g,农作物TJ去工 饕岛;位济作物种腑1业化 我的1h O 逋7工0廛溟量修曳放MK目,WHW _*IiJ薪则触F品雨南心来旗丽完成一冷济*心【知识要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队靠反放政权并一商量f立利兀朝馀金i=a耐kDi-1HI 黄一阳旗.-4t*一4削怏*枚_政湎制三MTl北百f”* 二* 金一liS.1亍皆氤,笔(等人IC卷朱理学 WSM 阳缝步 少收代放文字L北宋建立:960,赵匡胤建立宋,都东京,史称北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原因:借鉴唐后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历史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北宋结束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2)措施:地方:加强地方控制a.行政(削实权):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b.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C.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行政:分散机构权力:a.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丞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二府三司)b.地方(强监察):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军事:抑制武将权力,崇文抑武a.重用文官:提倡文治,改革科举制(锁院、弥封/糊名法、誉录),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与士子的地位。b.剥夺武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分散军权;实行更戍法3 .评价:积极:有效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局限: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逐渐形成三冗二积局面,为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埋下隐患。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 .边防危机:积弱,外不敌辽夏虎狼之师(1)北宋与辽:澧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即绢10万匹,银10万两,称为“岁币”。(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2 .财政危机:积贫,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冗官+冗兵二冗费)三、王安石变法(1069,熙宁变法,对封建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1 .背景: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使北宋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地方工作经验丰富2 .内容:(D经济一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调控经济同时开辟财源)(2)军事一强兵:实行“省兵”,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对农民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取土:改革科举,改变科举考试内容。(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改革,扩大统治基础)3 .影响/评价:达到富国目的,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部分措施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强兵方面成果甚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党争不断,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1 ,南宋建立: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攻取东京,北宋灭亡。赵构即位,即宋高宗,都临安,史称南宋。2 .宋金对峙:南宋抗金:宋军在与金军抗击中形成几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岳飞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杀害。宋金和议:1141,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财物,称为“岁贡”。维持南北对峙局面五、辽(916-1125)的政治1.建立:辽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后改国号为辽。2.制度:(D南北面官一蕃汉分制:内容:南面官一一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北面官一一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契丹人担任)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作用:延续汉族农耕文明;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2)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六、西夏(1038T227)的建立及制度1.起源: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党项首领元昊称帝,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2 .制度:蕃汉同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同一套官制的不同语言称谓,不是两套官制)七、金(1115-1234)入主中原1.过程:1114,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称帝,都会宁府,称上京。建国后,援用唐、辽、宋先例,建制。1125灭辽;1127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3 .制度:(D特点: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管理系统。(2)猛安谋克蕃仿汉制内容: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特征: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作用:推进女真封建化进程。既节省开支又能保证有较强战斗力。(3)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进入鼎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金世宗被称为“小尧舜”4 .衰落:金世宗死后,金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八、从蒙古崛起到元的统一1.蒙古崛起:1206,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蒙古先后灭西辽、西夏(1227)、金(1234),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的统一(12711368)(1)建立政权:1260,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01271,定国号为大元,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名义上仍尊元为宗主国。(2)统一i1276,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崖山海战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3元的制度: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御史台(2)地方:行省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统治内容: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中央直辖:腹里(山东、山西、河北)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特点:打破“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军政大权集中,辖区辽阔;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意义: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中国省制开端:c予地方一定自主性,提高行政效率,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3)交通:修驿道,设驿站与急递铺,负责传递文书。(4)边疆治理:吐蕃: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统辖吐蕃军政事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经略台湾。九、元的民族关系1.融合: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2.区分:四等人制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3元的灭亡: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灭亡。十、经济的发展(1)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宋)经济作物: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开始种植(宋);棉花种植大力推广,南方种植棉花普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元)边疆开发: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有显著进步(辽夏金元)(2)手工业:制瓷:技术改进,大量出口(宋: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元:青花瓷和釉里红)燃料: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宋)矿冶业:燃料的改进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迅速发展,带动造纸业发展(宋元)(3)商业与城市:贸易:宋代边境设立摧场和辽西夏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代杭州和大都货币:纸币出现并推广(宋:交子,元:宝钞)(4)经济重心南移:过程:a.唐中叶安史之乱,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b.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c.元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十一、社会的变化1.社会观念:门第观念淡化,“取土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土族阶层在政治上衰落,但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宋,科举制度比唐更为完善,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 .人身关系: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租佃关系盛行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贱民阶层,宋代数量减少。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 .国家管理:政府不干预土地买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市民阶层初步形成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十二、儒学的复兴1.背景: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道盛行,动摇儒学正统地位。2 .目的:北宋中期,一批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 .程朱理学:(1)含义:一套包含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2)特点:注重抽象思维(推动儒学的思辨化、哲理化),客观唯心主义。(3)代表:北宋的程顾、程颐兄弟(理学开创者)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4)内容: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根本原则,是宇宙本原,也称“天理”。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认识论和方法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5)发展: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加以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十三、文学艺术1.宋词: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兴起:唐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一一词,宋进入鼎盛时期。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2 .元曲:(D散曲,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2)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地位)。代表:关汉卿、王实甫3 .艺术:(D话本:宋元时期,出现的早期的白话小说。(2)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十四、科技1.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宋代基本成熟(1)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4)地位:这三大发明在宋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推动欧洲反封建斗争,促进新航路开辟、欧洲思想解放运动。2.其他:a.沈括,北宋,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b.郭守敬,元,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简仪),编定授时历c.王祯,元,农书十五、少数民族文字a,辽:契丹大字、小字:刻石立碑、文学创作b金:女真文字:在科举考试中用女真文字答题,开设女真进士科c西夏:西夏文:编著佛经、法律、字典以及经史著作d元:畏兀体蒙古文,用于修史,部分汉语译本流传至今,即蒙古秘史八思巴文,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清单.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