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实施预警处置与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缺失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辽宁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朝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本预案由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计划及九项具体行动方案构成。1、目的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紧急情况下,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操纵局势,排除险情,消除污染,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缺失。在有证据、迹象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马上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进入预警状态,采取必要的措施,操纵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与进展。2、适用范围2.1 朝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IV、III、IkI级预警事件的响应与应急救援。2.2 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预警处置、应急救援工作。3、工作原则3.1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3.2 坚持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处理能力。3.3 3处理液态物质污染事件,应强化现场堵漏、截流措施,防止污染物质进入河流、水体。3. 4处理气态物质污染事件,应根据气象扩散条件,合理疏散人群;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对泄漏气体予以汲取、吸附。3.1 5处理放射性物质污染事件时,应根据放射源的危险程度,划定安全防护距离,封闭现场,采取可能手段重新封装并安全送贮。3.6 处理危险废物污染事件时,应强化封存,集中收集处理,严防泄漏物质进入河流、水体。4、信息来源3.7 本级政府或者民防指挥部预警命令、指令。4. 2上级环保部门预警命令、指令。4.3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4. 4本级环保执法检查报告与下级环保部门报告。5. 5其他途径报警、报告。5、应急组织体系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救援队伍构成。6. 1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环保局、人防办、进展改革委、财政局、公安局、消防局、安监局、质监局、经委(中小企业局)、交通局、商粮局、卫生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构成,要紧负责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总指挥负责调动市环保局应急救援队伍与其它有关专业救援队伍参加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负责全面指挥预警、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提供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5. 2有关部门职责5.2.1市环保局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提供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组织训练市环保局应急救援队伍。5. 2.3市人防办负责组织训练应急救援特种队伍,实施应急救援中的特种救援。5. 2.4市进展改革委与商粮局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与生活务必品的调配。6. 2.5市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经费与运行经费。5.2.6市公安局负责应急救援治安保护、交通管制与群众疏散工作。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框图5.2.7市消防局负责组织训练应急救援特种队伍,实施突发公共环境事件中的火灾处置、特殊设备装置故障排除及现场洗消。5.2.8市安监局负责全市范围内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可能引发公共环境事件的安全生产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及时通报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废弃情况,保证危险化学品运输、贮存符合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紧急情况下责令事故单位停止生产。5.2.9市质监局负责全市可能引发公共环境事件的各类压力容器、非压力容器的日常管理,确保各类容器符合质量技术监督与环境保护要求,对引发公共环境事件的各类容器进行检验、鉴定,协助确定事故发生原因。5.2.10市经委(中小企业局)负责紧急状态时协助调用应急救援所需特殊物资、车辆与设备。5.2.11市交通局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所需运输车辆。5.2.12市卫生局负责应急医疗救援与卫生防疫工作。5.2.13市气象局提供应急所需气象数据。5.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5.3.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主管环境监察的副局长兼任。5.3.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系统常备不懈,有警即出;按应急指挥部命令,设立现场指挥部,建立指挥联络关系;制定、修改、补充、完善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及防护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及时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与缺失程度等情况向省环保局、市委、市政府上报,向有关部门沟通,根据应急总指挥的意见,向社会公布消息。5.4应急救援队伍朝阳市环境保护局组建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及保障队伍,名称之朝阳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该特勤队执行第一响应与应急救援任务。以市环保局局长为应急救援特勤队队长、分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为监测分队分队长、分管监督管理工作的副局长为救援分队分队长,分管环评工作的副局长为污染影响技术评估组组长,局纪检组长为后勤保障分队队长。朝阳市人防办组建市人防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特种队伍。市消防局组建市消防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特种队伍。5.5装备器材配置:装备器材数量、质量按特大突发公共事件联合应急救援需求配置。要紧为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现场个人防护器材、抢险救助工具、车辆装备、药剂与通讯设备。5.6队伍使用:5.6.1 在处置通常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时,按应急指挥部预警命令、指令,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进入戒备状态,进入现场实施应急处置、救援。5.6.2 在处置较大、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时,按应急指挥部预警命令、指令,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特勤队及市人防、消防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特种队伍全员进入戒备状态,进入现场实施应急处置、救援。5.7队伍训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市环保局、市人防办、市消防局应急救援队伍联合演练。各应急救援队伍按各自职责确定训练科目组织日常训练,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训练时间很多于5个工作日。6、预警、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接到应急指挥部预警命令、应急救援指令后,按程序展开预警、应急处理救援工作。7、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后期处置根据污染影响技术评估组的评估意见与建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负责突发公共环境事件最终现场勘察确认、事后处理工作。形成突发环境事件工作报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按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及时上报。8、日常建设与保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负责制定预警、应急救援有关工作规定、程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编制应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应急救援工作程序急救援及日常建设资金计划,报市财政局审批后执行,保证应急救援仪器、设备、物资等购置、更新。负责潜在危险源的调查、建档与日常管理,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负责有针对性地建立潜在危险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建档。并定期报告潜在危险源名单,监测方案。负责应急监测事前保障(包含具体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应急监测仪器、应急救援特勤队防护装备购置保护,监测人员系统培训、演练等)。负责组织通讯、交通等后勤工作建设及保障。9、工作要求及纪律9.1接警:接警人员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接警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报告时间。9.2应急准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的同时,立即根据情况做出初步推断,按职责分工分头迅速集结队伍、准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与防护装备、安排出行车辆。9.3现场处理与救援: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并在事件发生单位人员引导下进入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件情况做出进一步推断,尽快布设监测点位,现场测定污染物质的成分、浓度,认定污染类型、确定污染区域;对事件性质、可能影响范围、进展趋势做出判定、预测,确认疏散组织、救援实施与污染操纵等措施。可采取强制措施减少或者停止污染排放的,立即采取强制措施。需采取措施消除污染的,立即-11-调集相应物资实施处置;事故性质基本确认后,迅速上报市政府、省环保局。9.4事后处理:事件得到操纵后,应急指挥部指定事故处理小组指导现场遗留污染物质的消除与治理;对可能存在长期环境影响的区域定点、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情况;全面调查事故原因、缺失、影响,依法进行处理。9.5过程安全保障:所有人员进入现场后,务必绝对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不得擅自行动;进入易燃、易爆物质大量泄漏的现场实施处理救援,现场人员不得穿着带钉的鞋,不得携带火种并关闭手机;进入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现场,务必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接触对皮肤有害的物质,务必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带防护手套;10、有关要求10.1 承担应急救援有关职责任务的机构,要对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法、专项行动方案中所需药品、仪器、设备与防护装备作好日常准备。10.2 承担应急救援有关职责任务的机构、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要全面熟悉朝阳市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项行动方案,保障计划。全面掌握本辖区重点危险源生产工艺过程、现场处理救援技术,能够正确实施应急救援措施。11、奖励与责任追究H.1奖励-12-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11.1.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任务,成绩显著的;11.1.2对防止或者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免受或者者减少缺失的;ILL3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与处置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ILL4有其它特殊奉献的。11.2责任追究在环境污染应急救援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与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与危害后果依法给与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2.1 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发现问题不予纠正而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11.2.2 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责任、义务,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与指挥,或者者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时临阵脱逃的;IL2.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真实情况的;1L2.4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资金、装备与物资的;11.2.5阻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或者者进行破坏活动的;IL2.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11.2.7其它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12、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险鼓励承担应急救援有关职责任务的机构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附件1、朝阳市突发氨水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2、朝阳市突发液氯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3、朝阳市突发硫化氢气体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4、朝阳市突发甲醛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5、朝阳市突发硫酸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6、朝阳市突发硝酸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7、朝阳市突发盐酸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8、朝阳市突发氟化物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9、朝阳市突发放射性事件现场行动方案朝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计划根据辽宁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朝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定本保障计划。1、指挥部的编成及开设1.l应急现场指挥部按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在突发公共环境事件现场开设应急现场指挥部。其编成为总指挥一名,副总指挥一名,总指挥、副总指挥指定的指挥部其它成员单位成员,指挥部办公室成员。1.2应急基本指挥部(后方指挥部)以朝阳市环境保护局机关所在地为应急基本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其编成朝阳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备勤人员、后勤保障分队成员。1.3开设时机按应急指挥部指令,调动应急救援特勤队伍进入现场时,选择便于观察、方便指挥、环境安全的地域开设应急现场指挥部,实施应急救援。并根据周边地形、风向变化选定预备指挥所地域。一旦应急现场指挥部地域环境状况恶化,转移应急现场指挥部至预备指挥部地域。市应急基本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在第一响应队伍开赴现场同时开设。以朝阳市环境保护局会议室为集结地点,组织保障分队、第一响应队伍以外的应急救援特勤队员备勤,点检装备车辆,-15-准备物资供应。1.4携行装备应急现场指挥部人员,携带移动电话、无线对讲机、笔记本电脑(预案、行动方案等)。携带防护装备为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化学防护服。2、组织指挥及通信联络2.1应急指挥通信工作原则2.Ll联络渠道明确、固定。2.L2各岗位任务明确。2.1.3统一听从应急指挥部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调度。2.L4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2.L5统一对外公布信息。2.2应急指挥通信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逐步建立与完善应急指挥通信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各类复杂情况下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指挥要求。要紧包含:多路由、移动与无线相结合的稳固可靠移动指挥系统、图像监控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基于基础电子地图与应急决策分析的决策指挥系统等并动态更新。逐步建立与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各类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监控数据库、应急预案库、辅助决策知识库。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的可视化定位与分析决策支持。2.3应急指挥通信工作程序-16-实施应急救援时,应急现场指挥部用移动电话保持与应急基本指挥部的通信联络,调动后勤物资供应与增援力量;以无线对讲机保持与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及人防、消防应急救援特种队伍的通信联络,指挥实施应急监测救援措施。必要时,指定有关人员为通讯员,口头传递具体指令。根据预案、行动方案的规定,针对现场具体状况,经应急现场指挥部成员紧急磋商,形成指挥意见,由总指挥向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及人防、消防应急救援特种队伍下达具体指令,逐项采取监测、救援措施。2. 4应急指挥通信日常准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应急值班电话12369务必保障有人值守,值班人员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务必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应急救援特勤队伍及人防、消防应急救援特种队伍务必保证所有应急指挥通信设备完好,确保随时可用;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务必24小时开通移动电话,确保联络畅通无阻。3、保障组织与任务市环保局、市人防办、市消防局组建应急救援后勤保障队伍,负责应急救援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的购置配置、监测仪器设备药品与车辆的购置配置、日常管理、定期点检与补充保护。实施应急救援时,保障分队在应急基本指挥部待命。根据应-17-急基本指挥部指令,完成消耗性物资调用、购买、送达。市卫生局负责事发现场受伤群众的现场救治及转送;应急救援人员伤后转送及救治。4、设备器材供应与技术保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朝阳市环保局)根据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类潜在因素,每年度补充完善相应行动方案。并根据行动方案,按年度制定设备器材供应计划,配置仪器设备,做好技术准备与保障工作。已配置的应急监测、应急救援设备器材,按有关部门规定定期检定校准,确保随时可用。防护装备安全性能检查每年度进行两次。附件1:朝阳市突发氨水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1、氨水理化性质:氨水是氨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纯净的氨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当氨水中混有杂质时颜色不一。氨水呈弱碱性,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与刺激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与水,它能与多种酸类生成铁盐。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恶臭气体,比空气轻,易溶于水、乙醇、乙醛,熔点、-77.7,沸点-33.5。(2,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与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2、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缙;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者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遭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者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3、现场监测2.1 仪器设备进入现场务必携带的仪器设备:便携式氨气分析仪、风向风速仪、大气稳固度仪、气压表、通讯设备(手机或者对讲机)及个人防护装置。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电脑笔记本(装有GPRS与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车、备用便携式氨气分析仪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等。2.2 监测点位根据事故现场风速、风向、大气稳固度与氨气释放(泄漏)速率布设下列监测点位。氨气泄漏监测点位风速(ms)释放率(kgmin)测点位置(m)大气稳固度测点数(n)A-BCDE-FV<0.5QWIo轴向200500200500200500200500n4横向15012090901210<Q50轴向300600300600200600200800n24横向3002401801801250<Q100轴向5001500500150050015005001500n23横向3603002,02,01205V<1.5Q10轴向200500200100020010003001500横向12010060601210<Q50轴向4001000500150050015006001500横向150120100901250<Q轴向5001500500200075020007502000100横向20018015015012注:1、当血速为0时,应当按同心圆法进行点位布设;2、应在事故中心上风向500In处布设参照点位,开展参照监测;3、风速1.5ms时可参照0.5W风速1.5时点位确定。-20-2.3 采样监测监测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按照现场指挥部要求携带测试仪器到达指定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认真填好现场采样记录。每个监测点位应有2个或者者2个以上监测人员,各个监测点要时刻与现场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监测人员如有不适或者中毒等特殊发生、发现情况,应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紧急避险措施。3. 4分析报告现场监测人员应准确填写下表,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现场指部挥。事故监测现场记录-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原因污染源要紧污染物现场监测情况监测点位采样时间与事故源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上风向下风向(轴向)侧向(横向)监测浓度瞬时IOmin30min最大浓度监测点位采样时间与事故源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上风向下风向(轴向)侧向(横向)监测浓度瞬时IOmin30min最大浓度采样人员:填报人:复合人:4、现场防护措施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进入污染区前,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具体防护措施如下:3.1 呼吸系统防护:务必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4. 2身体防护:全封闭化学防护服。5. 3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现场应急救援建议进入现场后,由监测分队根据现场监测程序立即展开有关监测,迅速将监测数据报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救援分队立即展开现场调查、勘验,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并迅速报告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污染影响技术评估组根据现场风向、风速、污染物的浓度及河流流量等情况对事件进展趋势做出预测并迅速报市应急现场指挥部;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监测数据、事故现场情况及事件进展趋势作出如下有关处理、救援指令,组织应急人员按要求开展应急处理。5.1 是否设置安全警戒,安全警戒范围、方式。5.2 是否疏散人员,疏散范围、疏散距离。5.3 是否封闭周边饮用水井,封闭水井的范围、数量。5.4是否立即责令企业减少排污、停止生产。1.5 是否调用应急工程车辆。1.6 是否筑坝围堵、挖掘收集坑池,以免泄漏物质进入河流。1.7 是否通知流域下游城市。1.8 是否调用应急救援物资。5. 9是否调用医疗救援车辆。-22-6、泄露应急处理程序5.1 迅速组织撤离泄露污染区无关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安排警戒,设立150米隔离区,严格限制出入。6. 2切断现场一切火源,尽可能封堵泄漏源,若泄漏源无法予以封堵,则用耐碱泵将剩余氨水转移至槽罐车或者其他密闭容器内;若泄漏区为封闭空间,应合理通风,加速扩散。6.3 对已泄漏氨水喷含稀盐酸雾状水予以中与,随时检验PH值,调用挖掘机或者人工构筑围堤或者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严禁泄漏物质进入河流,水体。6.4 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6. 5若现场起火,如不能立即切断污染源,则不同意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水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7、灾害评估及事后处理事件得到操纵后,应急指挥部指令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指导现场遗留污染物质的消除与治理,科学评价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提出进一步科学处理措施;同时依法全面调查事故发生原因、造成的缺失、影响,依法组织赔偿、处罚等后续工作。并按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及时上报,同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与建议。8、救援人员现场急救措施8.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者大量流淌清水完全冲洗。就医。8.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淌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完全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8.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8.4对已经受到污染侵害的群众,在作简单现场救护后,马上转请医疗急救队伍处理,需住院治疗的立即送往有关医院救治。9、注意事项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与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氨水泄漏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队伍与人员名单氨水泄漏应急响应指挥队伍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王树轩总指挥市政府副市长王秀云副总指挥市环保局长王玉瑞指挥部成员市人防办主任花瑞奇指挥部成员市进展改革委主任王涌翔指挥部成员市财政局局长齐宏志指挥部成员市公安局副局长董明琢指挥部成员市消防局局长陈军指挥部成员市安监局局长鹿明义指挥部成员市质监局局长管绍华指挥部成员市经委主任李玉亭指挥部成员市交通局局长贾其昌指挥部成员市商粮局局长李子明指挥部成员市卫生局局长张宝玺指挥部成员市气象局局长氨水泄漏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徐明办公室主任环保局副局长张国元办公室成员监督管理科科长姜淑云办公室成员综合计划科科长陆勇办公室成员污染操纵科科长钱智华办公室成员宣教中心主任赵华仁办公室成员监察室主任氨水泄漏应急响应监测分队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支晓恒监测分队队长环保局副局长马东升监测分队副队长监测站副站长栾成竹监测分队队员监测站室主任由凤翔监测分队队员监测站室主任杨柏监测分队队员监测站室主任韩秋明监测分队队员高级工程师李楠监测分队队员工程师王燕监测分队队员工程师刘靓监测分队队员助理工程师李志涛监测分队队员助理工程师谭钮监测分队队员助理工程师朱安平监测分队队员助理工程师赵斌监测分队队员助理工程师-26-氨水泄漏应急救援分队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赵明秀救援分队队长环保局副局长朱绍环救援分队副队长监理所所长宫秀英救援分队副队长监理所副所长刑志杰救援分队队员计划科副科长张永鹏救援分队队员污染操纵科科员胡宝仁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室主任刘军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室主任龙柳生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室主任杨德君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室主任唐志刚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室主任章立坚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科员赵广宇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科员王宇航救援分队队员监理所科员王丽新救援分队队员(现场录像拍照)宣教中心科员甄珍救援分队队员(现场录像拍照)宣教中心科员氨水泄漏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分队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司玉学保障分队队长环保局纪检组长吴景志保障分队副队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郑翠玉保障分队队员专职副书记刘久祥保障分队队员监测站办公室主任林志坚保障分队队员监理所办公室主任许景明保障分队队员局机关副主任科员谢廷贵保障分队队员监测站副主任科员杜功波保障分队队员监理所副主任科员邱瑞芝保障分队队员局机关副主任科员姜晓光保障分队队员监测站高级会计师王晓燕保障分队队员监测站办公室科员罗志林保障分队队员尾气办科员张明成保障分队队员尾气办科员唐明华保障分队队员尾气办科员孙立双保障分队队员监理所司机氨水泄漏污染影响技术(评估)组人员名单姓名职务所在单位职务许静技术评估组组长环保局副局长厚春华技术评估组副组长环科所副所长马东升技术评估组副组长监测站副站长孙大伟技术评估组组员高级工程师李岱松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工程师李晓文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高级工程师杨猛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工程师李满天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工程师阎秀芝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高级工程师王旭东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工程师谢向东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工程师牛颖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工程师张海燕技术评估组组员环科所助理会计师附件2:朝阳市突发液氯泄漏事件现场行动方案1、液氯理化性质:黄色透明液体,剧毒,溶于水,具有窒息性刺激臭味,液氯在灌注、运输与贮存时,若钢瓶口密封不良或者有故障,可有大量氯气逸散。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味,比空气重,熔点-IOUC,沸点-34.5。(2,易溶于水、碱液,本品不可能燃烧,但可助燃。通常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通常易燃气体或者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烘、松节油、乙醛、氨、燃料气、烧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者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与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2、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者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纶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与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者喉头痉挛而发生-30-“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者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者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座疮及牙齿酸蚀症。3、现场监测1.1 仪器设备进入事故现场务必携带的仪器设备:便携式氯气分析仪、风向风速仪、大气稳固度仪、气压表、通讯设备(手机或者对讲机)及个人防护装置。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电脑笔记本(装有GPRS与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车、备用便携式氯气分析仪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等。1.2 监测点位根据事故现场风速、风向、大气稳固度与氯气释放(泄漏)速率布设下列监测点位。液氯泄漏监测点位风速(ms)释放率(kgmin)测点位置(m)大气稳固度测点数(n)A-BCDE-FV<0.5QWlO轴向200500200500200500200500n4横向15012090901210<Q50轴向300600300600200600200800n24横向3002401801801250<Q100轴向5001500500150050015005001500G3横向360300240240120.5WVCL5Q10轴向200500200100020010003001500横向12010060601210<Q50轴向4001000500150050015006001500横向15012010090125(KQW100轴向5001500500200075020007502000横向200180150150注:1、当风速为O时,应当按同心圆法进行点位布设;2、应在事故中心上风向500Hl处布设参照点位,开展参照监测;3、风速1.5ms时可参照0.5W风速1.5时点位确定。-31-1.3 采样监测监测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按照现场指挥部要求携带测试仪器到达指定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认真填好现场采样记录。每个监测点位应有2个或者者2个以上监测人员,各个监测点要时刻与现场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监测人员如有不适或者中毒等特殊发生、发现情况,应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紧急避险措施。3. 4分析报告现场监测人员应准确填写下表,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现场指部挥。事故监测现场记录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原因污染源要紧污染物现场监测情况监测点位采样时间与事故源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上风向下风向(轴向)侧向(横向)监测浓度瞬时IOmin30min最大浓度监测点位采样时间与事故源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上风向下风向(轴向)侧向(横向)监测浓度瞬时IOmin30min最大浓度采样人员:填报人:复合人:4、现场防护措施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进入污染区前,务必做好个人防护,-32-具体防护措施如下:3.1 呼吸系统防护:务必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4. 2身体防护:全封闭化学防护服。5. 3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现场应急救援建议进入现场后,由监测分队根据现场监测程序立即展开有关监测,迅速将监测数据报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救援分队立即展开现场调查、勘验,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并迅速报告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污染影响技术评估组根据现场风向、风速、污染物的浓度及河流流量等情况对事件进展趋势做出预测并迅速报市应急现场指挥部;市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监测数据、事故现场情况及事件进展趋势作出如下有关处理、救援指令,组织应急人员按要求开展应急处理。5.1 是否设置安全警戒,安全警戒范围、方式。5.2 是否疏散人员,疏散范围、疏散距离。5.3 是否封闭周边饮用水井,封闭水井的范围、数量。5.4是否立即责令企业减少排污、停止生产。5.5 是否调用应急工程车辆。5.6 是否筑坝围堵、挖掘收集坑池,以免泄漏物质进入河流。5 .7是否通知流域下游城市。6 .8是否调用应急救援物资。5. 9是否调用医疗车辆。6、泄露应急处理程序5.1 迅速组织撤离泄露污染区无关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安排警戒,设立隔离区,严格限制出入,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5.2 切断现场一切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泄漏区为封闭空间应合理通风,加速扩散。6. 3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泄漏气体。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者酸式碳酸钠)溶液。也能够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7. 4构筑围堤或者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8. 5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6.6本品不燃,但可助燃,若现场起火,消防人员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泄漏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7、救援人员现场急救措施7.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9.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淌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4-9.1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9.2 对已经受到污染侵害的群众,在作简单现场救护后,马上转请医疗急救队伍处理,需住院治疗的立即送往有关医院救治。8、灾害评估及事后处理事件得到操纵后,应急指挥部指令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指导现场遗留污染物质的消除与治理,科学评价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提出进一步科学处理措施;同时依法全面调查事故发生原因、造成的缺失、影响,依法组织赔偿、处罚等后续工作。并按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及时上报,同时总结以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与建议。9、注意事项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与饮水。避免与松节油、乙醛、氨气、乙焕、氢气与金属粉末等接触。工作毕,淋浴更衣。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者其它高浓度区作业,务必有人监护。液氯泄漏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