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含五卷).docx
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一)(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要说明艺术形象层的艺术特性。2、试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3、举例说明小说的基本特征。4、谈谈影响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异的因素。5、简述书法艺术的类型。6、意蕴层(名词解释):7、简述造型艺术的概念、审美特征及其种类。8、联系实例简要论述艺术必须寓教于乐。9、主体情感(名词解释):10、试简要介绍园林艺术及其基本特征。展开是以人的视角来进行的,人是小说世界的中心因素。完整复杂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叙述:小说之所以得到大众的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体现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环节。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我国小说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刻画就是通过丰富完整的故事情节设置来完成的。具体形象的环境描写:要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读者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就必须注重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和形象生动性。如林黛玉这个令世人可怜可叹的人物形象,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性格水乳交融,“潇湘馆”就是林黛玉性格的体现。4、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之所以会发展,历史之所以能进步,其核心因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艺术风格发生转变。文化的交融:文化的交融是影响艺术风格发展与变异不可缺少的一环。政治的变化:政治变化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时代精神得以转变,从而导致了艺术风格的转变5、中华民族书法艺术随时代发展,也体现出各种书体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历了六千多年的时间,其演变过程大致为:甲骨文一金文(钟鼎文)一小篆一隶书一草书一楷书一子书。其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总体上讲,除甲骨文外,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6、意蕴层是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作品一”是由艺术家创作的未经欣赏者欣赏的创作文本。构成要素包括三层,即材料层、形象层、意蕴层。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般都是为了表现某种主体情感或表达某种主题思想,引发社会广大观众、听众或读者等艺术大众的共鸣,从而在改变主观世界的同时改变客观世界。这其中所表现的某种主体情感或所表达的某种主题思想,一般被称为“意蕴”,它构成了“作品一”内在的意蕴层。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8、“寓教于乐”是指人们在艺术欣赏的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教育和启迪。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作用,正是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神奇之处,它往往比全心全意的纯正教育让人印象更深、收获更大。艺术之所以必须寓教于乐,是因为艺术欣赏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真实性。在艺术的世界里,艺术形象来源于现实,是真实的。但是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不等同于现实,也不是对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它表现为具体的、客观的外在形式,同时融入主体对社会生活的特殊感受。情感性。艺术形象的情感性能比其他特性更自由、更深刻地展现艺术所包蕴的感染力。艺术创作过程是个人主体性与客观外在世界融合的过程,艺术家需要筛选、沉淀、强化、升华个人情感,因此需要面对理性世界与情感表达的冲突。审美性。艺术是美的,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与自然美和社会美不同,艺术美强调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它以客观物态和社会现实为基础,把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渗透其中,利用艺术技巧加以改造,由艺术家自由自觉地创造出来,融入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使艺术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2、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用一句话概括,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3、多方面细致的人物性格刻画: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必然反映人类的心灵世界。即使有一些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并非人类,如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但是小说世界的是一种情趣化他审美活动,这种活动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性。这决定了艺术虽然应该给人以认识和教育,但表现在艺术中的教育不能是概念化的道德教训,而应当是融化在具体艺术形象之中的不说之理,是渗透在情感之中的理趣。只有这样,它才符合艺术欣赏规律,让艺术接受者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不过,这里所说的“乐”,井非指单纯的生理快感,还应包括深层的精神愉悦,例如,悲剧虽然会让人产生痛感,但终究还是应让人感受到精神愉悦和深刻启示,并宣泄内心的情感,否则它就不会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总之,艺术不同于科学的地方,首先在于它是通过话生生的形象去打动欣赏者,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和想象,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美感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作品中隐含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真理的启示。9、主体情感是整个艺术有机活动系统中的纽带或枢纽,因为只有它才能把世界、艺术家、作品、欣赏者相互扭结、关联起来,形成艺术的有机活动系统。主要是指反映“艺术家”和“欣赏者”的主体情感。例如:杜尚的作品泉这个艺术作品形成的艺术有机活动系统中,主体情感主要是指反映“艺术家杜尚”和“大众欣赏者”的主体情感O10、园林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统一的实体形象。园林艺术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如圆明园等,江南小型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等。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二)(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曹禺雷雨2、境界层(名词解释):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4、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5、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该欣赏蕴含中的文化美?6、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7、艺术美。(名词解释)8、审美判断和审美批评的不同之处9、动漫艺术(名词解释)10、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活动?什么是艺术活动?开的,所以被称为审美再创造。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5、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许多动人的诗词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欣赏中国式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6、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1)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雷雨创作于1933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该剧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雷雨通过周朴园一家的家庭悲剧,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近30年中社会生活的复杂情态。该剧运用三一律创作原则,生动地描绘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环境、时代强烈不协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侍萍、繁漪等极富魅力的艺术典型。尤其是对新Ill交替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最见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而在对她们的性格和命运描写的同时,作者更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社会和时代,探究更为深层的问题,思考人性、自由等主题与中国现实的密切关系。雷雨深受西方悲剧观念的影响,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悲剧杰作。2、境界层是作品二的构成要素之一“作品二”是的欣赏文本构成的。构成要素包括三层:话语层、想象层、境界层。“一般而言,欣赏者在话语层中进入想象层,由想象层进入境界层。也就是说,境界层不是欣赏到话语层的时候就能产生的,而是在想象层中获得的,因此便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是指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想象基础上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欣赏文本的想象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构成了欣赏文本的境界层。3、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4、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一方面,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是读者、观众和听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艺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创造活动。由于鉴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展r艺术美是指空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曲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定社会内容的感情形象。8、审美判断是指接受主体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选择来进行真善美的判断,并由此进行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感受真善美以之为审美判断标准来对假、恶、丑进行不同的批评,以及对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全新的评价和定位。3.举例:三国演义的刘备具有仁德之美,对其进行二度粗昂做和文本阐释,必然会塑造出其仁德之美的刘备形象,其中也会对其不仁德的行为进行不同的批判,以及对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全方面的定位和评价。9、动漫艺术可以说是一门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诸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人物造型、色彩及音乐方面都有着自身的审美观念。它在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使人类以另类的思考方式面对艺术的真、艺术的美。10、把艺术视为一种活动,这是艺术广义的看法,这一看法认为“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创作及其艺术作品,而是包括了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欣赏者在内的一个有机活动系统。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三)(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什么是艺术流派?2、艺术理论的性质是什么?3、无意识(名词解释)4、举例说明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有哪些?5、为什么说艺术具有语言性?它的功能是什么?6、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暗示?7、艺术本质的内涵界定。8、影视艺术对传统艺术有怎样的影响?9、艺术家(名词解释)10、服装设计有哪几类?的表现,孔子认为艺术要体现“仁”。佛家主张艺术是佛的审美表现。总之,中国古代把艺术本质的内涵主要界定在道家(道教)、儒家(儒教)、佛家(佛教)的思想和文化上,艺术是不同的哲学思想情感和宗教思想情感的审美表现,因此经常产生一些争论,但最终都因为回归人本身的自然而殊途同归,百川归海,厚德载物,相互融合但又各自特色鲜明,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而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世界。8、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绘、舞蹈、戏剧等多门艺术因素,是“音一图”同构艺术,从欣赏角度讲,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影视艺术可以传承与弘扬了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新,融合影视艺术的新技法,联结各门类,发扬传统艺术的精华。影视艺术与传统艺术互相促进,影视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学习,传统艺术在影视艺术的基础上加强与时代的沟通,将传统艺术因技术不能展现的内容,淋漓精致的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刻不容缓,借助影视载体完成传统文化传播任务,既能彰显传统文化价值,又能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支持。9、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稳定的情感,艺术创作中根据情感来选择素材,通过媒介来提炼素材,使之表现某种情感和主题思想的题材,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真善美,由此必然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10、经典风格、都市风格、田园风格、民族风格、浪漫风格、中性休闲风格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2、艺术理论即艺术学的基本理论,也可称为艺术概论,它是艺术类学科的一门基本课程,是艺术学的入门课程。3、无意识相对于有意识来看,主要是指那些没有被意识到的,因受压抑而潜伏在心里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产生着影响的心理活动。4、艺术作品的构成一般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内容由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要素构成,是艺术的内在要素,是表达作品的精神要素;外在形式一般指构成艺术作品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技巧、结构等因素,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物质因素。5、文学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语言恰当、确切、精练地表现对象。文学语言的鲜明性,要求语言清晰明确、新鲜活泼、富有特色。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6、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7、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辩论家,对“什么是艺术”进行了讨论。在他们看来,艺术是工匠们做的事情,如鞋匠制作鞋子、木匠做床。柏拉图则根据“理式”来论述美和艺术的本质;德谟克里特认为,艺术是对“影像”的真实反映;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到工业时代,人权确立,康德认为艺术史自由的表现,艺术是非功利的。在中国古代对于艺术本质有不同的看法。道家主张艺术是道的表现,老子认为艺术应当效法自然,庄子认为艺术要表现出主体的自由创造,符合大地之美。儒家主张艺术是仁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四)(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2、电视“真人秀”有哪些特点?3、简述作品一的构成要素。4、简述艺术形象的表现类型。5、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具有哪些特征?6、掷铁饼者(米隆)7、雕塑艺术的分类。8、简述艺术语言及其特性。9、摄影艺术的流派有哪些?10、简述中国戏曲的程序化。觉形象能看得见,也不像听觉形象能听得到,而是通过语言的引导凭借想象来把握艺术形象,所以具有间接性特点。(4)综合形象是指影视、戏剧等综合艺术门类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这类形象可以全面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也能积极使用文学语言来为形象塑造服务。5、艺术鉴赏是人类的种高级、复杂、特殊的精神活动。作为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审美欣赏活动,它是艺术接受者依据一定的审美经验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扬弃与吸纳的过程,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创造活动。特征:首先,对艺术作品的重阐释,再创造;其次,艺术鉴赏是具有积极性的审美再创造;最后,艺术鉴赏是鉴赏者的自我实现。6、这座雕像被称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雕塑家米隆抓住掷铁饼者最富于运动感的瞬间:张开的双臂上下对称,身体左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裂,整体的构型是抓住运动员最有表现力的爆发点,同时也充分考虑运动时的稳定性。整个雕塑作品呈现节奏与平衡的完美和谐,既刻画了大体美的张力,又表达出生命爆发时给观者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力,在空间与时间中延券伸长,终于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7、从制作工艺来看,雕塑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同时,艺术语言又可分为文学性语言、纯艺术语言和综合性语言。(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4)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作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9、摄影艺术的样式和体裁繁多,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按摄影器材和技术,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按题材来分,还可以分为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等。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三种审美效应分别为:共鸣。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生产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净化。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这到提升人格的状态。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2、电视“真人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特征:是“真”与“秀”的结合,也就是纪实性与表演性的结合,或者说是纪录性与戏剧性的结合。是“真人秀”中的“人”不是专业演员,更不是明星,而是普通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是游戏,游戏性与竞争性是其突出的特点。3、材料是“作品一”最外层的部分,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区别也体现在其所使用的材料上。这些材料可以分为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它们分别构成或共同构成了“作品一”的材料层。一般而言,在“作品一”中,各种“话语材料”主要根据主体情感表现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变形和重新组合,从而构造出了不同的形象,人们仅凭五官感觉的首次感受就能明确地捕捉到的这些形象,构成了“作品一”的形象层。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般都是为了表现某种主体情感或表达某种主题思想,引发社会广大观众、听众或读者等艺术大众的共鸣,从而在改变主观世界的同时改变客观世界。这其中所表现的某种主体情感或所表达的某种主题思想,一般被称为“意蕴”,它构成了“作品一”内在的意蕴层。4、一般说来,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四大类。(1)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实用工艺之类作品中的形象等。这类形象特别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也常常带有明显的再现性。(2)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通过音响在时间上的流动并经过有规律的变化组合给人以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3)文学形象指文学作品中依靠语言媒介塑造的形象。它不像视式)、中国戏曲曲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第一,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具有程式性。根据角色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一般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生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旦又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他们在化妆、服装、动作、唱腔、念白上都有各自的程式化)。第二,演员的表演动作具有程式性。常用的程式化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动作,如“起霸”指古代将士战前整盔束甲的连贯动作,再如“甩发功”“水秀功”“扇子功”“手绢功”等。第三,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历年艺术概论考试试卷(五)(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试述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和基础。2、简述雕塑艺术的分类。3、谈谈你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并指出它为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4、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哪些方面?5、寓教于乐。(名词解释)6、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7、中外文艺思想史上具有哪些代表性的艺术思潮?8、艺术起源劳动说。(名词解释)9、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10、简述大众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窕。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看作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看作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作品)在相互作用之中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总之,马克思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地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马克思把艺术看作特定历史现象、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而艺术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则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得明白无误。4、工业设计按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工业设计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日用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通讯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如交通工具设计,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的设计,主要包括各类车、船和飞行器的设计。5、它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1)艺术活动的客体世界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客体世界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反映对象,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形象是客体世界提供给艺术家的物象,经过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转化为审美意象直至艺术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以不同形象呈现出艺术家的独特生活感悟。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凡高的向日葵、杨丽萍的舞蹈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2)客体世界是艺术活动的起点、基础、根源。没有客体世界,没有艺术想象,也就没有了艺术创造。艺术想象活动必须依靠对客体世界的观察体验和积累。有了众多对客体世界的体验,就会有艺术形象创造。客体世界现实生活孕育艺术家的激情,推动艺术想象。同是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李白的豪放浪漫与经历安史之乱杜甫的哀怨凄凉形成对比之美,也是客体世界对艺术家情感的不同塑造,客观现实生活也推动了艺术技巧、形式发展。从艺术创造的对象、原动力到艺术技巧及最后艺术作品的传达,都以客体世界为基础,所以说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和基础。2、从制作工艺来看,雕塑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3、在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10、(1)大众传播方式是一种间接传播方式,它是指传播主体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机构和技术,通过报刊、书籍、广播、影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广告等媒介体,向分布广泛、个性迥异的众多受众传播艺术信息的方式。(2)较之现场传播方式和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特点:艺术信息亩批量产生和不断复制,受传者是某些具有共同喜好和素养相近的个人,传播主体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机构组织,传播媒介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可控制的分发设备和分发系统、传播模式多种多样、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活动程序化和制度化。6、中国传统艺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可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六个字。道一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气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心一一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舞一一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智蕊。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后来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这种“乐舞”精神,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悟一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和一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7、外国文艺思想史上代表性的艺术思潮:如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达达主义等。中国文艺思想史上代表性的艺术思潮:风靡-时的文艺思潮,如魏晋的“建安风骨”、唐朝的“古文运动”等。8、劳动说是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9、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