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问题与对策.docx
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问题与对策摘要现阶段,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相较于政府内部层面的公共危机管理,如何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十分关键的部分,公共危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让公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更会影响社会和谐,从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3年“非典”期间才逐渐形成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直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各项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不得不承认仍有很多问题存在。本论文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危机管理4R理论,围绕当前公共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形成理论支持,并根据公共危机不同阶段的特点举出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能够对其他地区潜在问题的发现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完善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亦对我国地方政府今后的公众沟通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公共危机;地方政府;沟通;管理Publiccommunic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localgovernmentinpubliccrisismanagementabstractAtthisstage,publiccrisisoccursfrequently.Comparedwiththepubliccrisismanagementattheinternallevelofthegovernment,howtobettercommunicatewiththepublicisaveryimportantpartofpubliccrisismanagement.Ifthepubliccrisiscannotbeproperlyhandled,itwillnotonlyaffectthegovemment'scredibility,makethepublicquestionthegovemment'srulingability,butalsoaffectsocialharmonyandhinderthedevelopmentofoursocietyTheprocessofsocialistconstruction.TheresearchonpubliccrisismanagementinChinastartedlate,anditwasnotuntiltheSARSin2003thatthepubliccrisismanagementsystemwasgraduallyfbed.Sofar,althoughourabilitytodealwithpubliccrisishasbeengreatlyimproved,wehavetoadmitthat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Basedonthetheoryofcrisislifecycleand4RTheoryofcrisismanagement,thispaperfocusesonthepubliccommunicationoflocalgovernmentinthecurrentpubliccrisismanagement,andformstheoreticalsupportthroughliteratureresearchmethod.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stagesofpubliccrisis,thispaperliststhepubliccrisiseventsthathaveagreaterimpactinrecentyears,summarizesthem,andstudiesthecorrespondingsolutions.AtthesametimeItcanprovidehelpforthediscoveryofpotentialproblemsinotherregions,soas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overalllevelofpubliccrisismanagementoflocalgovernments,improvethetheoreticalresearchofrelatedissues,andprovideexperienceforthefuturepubliccommunicationpracticeoflocalgovernmentsinChina.Keywords:publiccrisis;localgovernment;communication;management目录1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及其对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意义51.1 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的基本问题51.1.1 公众沟通的内涵51.1.2地方政府公众沟通的特点51.1 .3地方政府公众沟通的作用61.2 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对公共危机治理的积极意义71.2.1推动信息公开,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71.2.2 取得民众的理解,得到民众的协助71.2.3 提升公共危机的治理效果82当前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92.1 地方政府缺乏危机意识和预警意识92.1.1 对公共危机的思想准备不足92.1.2 对危机预警的投入不够102.2 地方政府在公众沟通过程中态度较为消极102.2.1 围绕公共危机中公众沟通的机制不健全102.2.2 认为公众多事,干扰自身的危机应对工作112.3 危机后缺乏对公众的后续沟通112 .3.1危机后对民众的安抚性工作欠缺113 .3.2危机后通过行政追责的姿态不够113改进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沟通效果的措施133.1强化危机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危机治理的责任意识133.1.1加强对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33.1.2投入资源,健全机制,明确危机治理责任143.2提升地方政府与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主动性153.2.1注意危机信息发布的“时间第一”153.2.2积极回应民众的问题和质疑153. 2.3在与媒体加强沟通的同时搞好对其的管理163.3强化危机后的问责力度,加强善后工作163.3.1发挥“领导到场”的镇静作用163.3.2积极做好危机后的重建或抚慰工作173.3.3坚决快速公平公正地落实行政问责174结语19致谢20参考文献211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及其对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音义71.1 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的基本问题1. 1.1公众沟通的内涵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问题,其中,“公众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主要是指生活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还有媒体。媒体不仅指传统的新闻媒体,也指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网络媒体、自媒体。媒体虽然与普通民众一样是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面对的公众,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地方政府在工作中能够妥善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与媒体采取有效沟通,那媒体将在地方政府与普通民众的沟通中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源将极大帮助地方政府公众沟通工作的展开,反之,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妥善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将为后续的沟通工作加大阻碍,从而影响整个危机管理工作的进行,甚至对今后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造成不良影响。而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指的是地方政府对公众的信息传播以及公众的反馈,其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效率。在论文的研究中,对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沟通顺利与否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在相关工作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现象,拥有相对完普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及时全面依法对公众发布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与公众保持良好沟通,在相关工作中没有典型、重大的疏漏与职能缺位现象,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水平尽可能完普当地公共危机管理机制。2. 1.2地方政府公众沟通的特点1、政府的沟通义务“公众必须被告知是公共关系的名言。换句话说,就是公众有知情权。从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公众的知情权实际上是使公众作为受者接受信息的权利;政府尊重公共的知情权,则是政府作为传者,有义务向公众发出相关的信息。信息公开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如果不把国家政务活动中涉及到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向社会公布,公众不了解政府运作的充分信息,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就无从谈起,公众也不可能对重大问题实行信息反馈,从而避免决策错误。2、公众的沟通权力斯科特.卡特李普等人在分析美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原因时指出:是这个缺乏人情味的社会产生了一个没有人情味的政府。今天对于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政府来说,需要及时地建立一套倾听与了解公众抱怨与痛苦的渠道体系,尽快地扭转这种局面。作者希望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一种沟通渠道,以保证公众的沟通和意见反馈的权力。从信息的双向传播过程来看,公众的反馈权实际上是指公众作为传着发出信息的权力;政府尊重公民的反馈权,则是政府作为受者,有义务从公众那里接受相关的信息。善于倾听的政府、尊重民意的政府.充满人情味的政府,一定会政令倍受拥戴。3. 1.3地方政府公众沟通的作用1、塑造能力形象,提高政府威望。对于政府的权威性似乎无庸置疑。在计划经济时代,全能政府的权威无所不在,“过去中国人只有一个雇主,即中国政府。这唯一的雇主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被雇佣,以及它的工作性质、地点。也就是说政府的威望是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依附之上的。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政府逐渐把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社会,权力和权威的来源多元化。特别是加人WTO以后,中国的行政体制将与世界接轨,因而未来政府的威望更多地体现在它的掌舵能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上。2、塑造亲和形象,创造和谐环境。“民本”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集大成者孟子更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也就是说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的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权力的。随着行政改革的深人,这一宪法精神应该体现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中,也就是政府要从高位上走下1.2 地方政府的公众沟通对公共危机治理的积极意义1.2.1推动信息公开,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获取职能,是公共危机中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英国危机公关专家杰斯特曾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youare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al'(提供全部情况)。显然这三方面都与准确的信息获取密切相关。在危机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能否及时获取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对危机是否进行正确处理的关键。作为现代民主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的政府公共关系,其重要一方面就是获取信息,为政府及时有效的进行决策服务。1.2.2取得民众的理解,得到民众的协助政府公共关系促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缓和矛盾,顺利处理危机。“没有人们相互问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不是完全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白观察样,或更为强有力,儿乎切关系都不能持久。就日前来看,在危机情况下,政府有时面临着信任危机,方面在于政府没有及时将政府政策、措施、工作情况等政务信息传达给公众,并给了正确的解释和说明,使公众了解政府正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公众自身可以得到什么以及如何得到信息。1. 2.3提升公共危机的治理效果首先,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职能,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危机治理,提高治理效率。当今世界,大多数政府虽然在推行政令时,可以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却更重视建立在没有强制力和自愿基础之上的双向沟通,来确保政令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满意。政府公共关系是来掌握、理解民众的真正需求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职能,有利于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关能力,真实、准确、及时地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仅是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效率的要求,也是现代民主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2当前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2.1地方政府缺乏危机意识和预警意识2.1.1 对公共危机的思想准备不足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响水县陈家港工业区内的天嘉化工厂化学储罐发生了爆炸,巨大的爆炸不仅波及了周边16家企业,连周边许多民居、包括幼儿园在内,都不幸被卷入到了爆炸事件当中。当日下午,当地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启动紧急响应机制,相关负责人带领专家救援小组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地方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消防、环境、医疗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后经环境部门检测,园区内部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污染,而经过一系列的救援工作,此次事故共造成78人死亡,566人不同程度受伤。3月21日下午2点48分左右爆炸发生时,当地人刘某在距离爆炸地20公里以外的家里感受到了爆炸的波动,当时他以为是地震,急忙拿了钱包和手机准备往外跑,却发现家门半天都打不开。爆炸发生得迅速,导致许多人都来不及逃离,可是当中也有很多人像刘某一样,并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是化工厂发生了爆炸。天嘉化工厂是一家充满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早在爆炸发生的4个月以前,响水县安监局就已经注意并通报了化工厂存在的13项安全隐患,而化工厂本身的地理位置也应该给予当地政府和企业足够的警示,在那里,一旦不慎,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将迅速波及四周。而这一切,都没有在当地政府的危机预警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事件的发生全过程中不难看出,当地居民整体缺乏危机意识,他们没有在家中常备救灾物品,不懂得遇到化学物品爆炸第一时间应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甚至许多居民在危机发生时都没有意识到是化工厂发生爆炸,没有针对本地区的特殊发展条件与公众进行危机沟通的现象不只有个别地方才存在,响水只是已经爆发危机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已。此外,当地地方政府都不具备足够的危机意识,面对如此“特殊”的地区,他们没有合理安排居民区布局,将幼儿园一类的设施搬离化工厂附近,甚至没有定期对附近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危机教育,对当地社区进行紧急自救培训,确保社区等基层部门有足够的救灾设备。2.1.2 对危机预警的投入不够我国早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其中明确指明了此类事件管理的法律要求。在江苏盐城响水县重大安全事故中,引发天嘉化工厂爆炸的是苯,苯是一种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具有专业知识的相关人员,一般人对苯的认识可能最多停留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这一概念上,更是有许多普通的民众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苯”。响水爆炸事故第一时间以火灾救援为主启动了紧急预案,救援行动是以消防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为辅助,消防部门动作迅速反应及时,但当地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启动化学品爆炸预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地方政府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危机预警浮于表面,并没有对当地情况进行具体了解、科学评估,针对当地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危机预警机制:许多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当中都把“危机爆发期”作为工作重点,并没有给予危机预警机制足够的重视。总体来看,危机预警工作的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浪费,还会使公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造成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无法与公众进行良好沟通,从而加大公共危机管理的难度。2.2地方政府在公众沟通过程中态度较为消极2. 2.1围绕公共危机中公众沟通的机制不健全众所周知,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能够与公众顺利沟通,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媒体不仅是公众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个职能部门。然而,在网络媒体、自媒体以及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逐渐兴盛、受众面越来越广的前提下,媒体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媒体为了摆脱这样的压力,甚至为了自身发展的利益,报道失实,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虽然大多数媒体始终秉持着媒体人应有的道德准则,但是这些曾经报道失实的媒体和一些不良媒体却给了社会一个负面的印象。在当下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由于责任重大,外加媒体曾带给全社会的不良印象,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从不主动与媒体沟通,不仅如此,甚至回避与媒体沟通,2019年10月10日的无锡高架桥侧翻事件发生后,媒体曾拨打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电话,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无人接听,值班热线告知记者“不知详情”,甚至去现场采访的记者也碰了壁,殊不知,与媒体的消极沟通态度反而增加了地方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难度。2. 2.2认为公众多事,干扰自身的危机应对工作公共危机爆发时,许多地方政府面对公众的疑问、媒体的采访,第一时间选择回避的态度,须知,在这个网络媒体极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是没有距离这个概念的,许多地方政府选择了“堵”而不是“疏”,在公众主动寻求沟通时不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这不仅是对公众造成的二次伤害,也为接下来的危机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增加了障碍,更是让公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在危机发生时,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由于怕承担责任或是怕造成经济损失选择隐瞒和误报信息,这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更是本末倒置,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同时,在之后的危机管理工作中,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与公众的沟通也将更加困难。2. 3危机后缺乏对公众的后续沟通2. 3.1危机后对民众的安抚性工作欠缺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很多方面都亟需改善,由于经济不发达体制不健全,很多地方政府都将制度建设和人力物力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危机爆发期,忽视了危机恢复期与公众保持有效沟通,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在危机恢复期已经没有余力再做到这些,进而主动或被动地导致了危机恢复期的工作泛泛带过。须知,危机恢复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只有了解公众的真正诉求,危机恢复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在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亦是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公众的要求,才能更加准确地抓住工作的重点,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2. 3.2危机后通过行政追责的姿态不够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多游客和市民外出参加跨年活动,有序现场人流过大,加之活动准备工作不到位等等原因,导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大规模踩踏事件,经过当地政府组织的一系列紧急救援,事件最终还是造成了36人死亡,49人受伤。在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当中,黄浦区政府、黄埔公安分局、黄浦区市政委、黄浦区旅游局、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以及上海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以及主要领导人均被问责。可以看出的是,此类公共危机事件所涉及部门、人员之广,很难清晰划分出具体责任。在其他类似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当中,也很难保证有些部门没有“背锅”,或是有些部门成了“漏网之鱼”,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些地方更是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改进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沟通效果的措施3.1强化危机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危机治理的责任意识3. 1.1加强对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当前的公共危机管理背景下,地方政府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危机意识的地位,先在内部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地方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专业知识,随时进行应急演练,参与逃生演习等等,然后深入到最基层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出系统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开展公众危机教育,而是如何提高公众危机教育的效率,或者增强当地公众危机教育的针对性。地方政府首先要能够整体掌握当地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加强公众危机教育的具体方案。对一些特殊地区,如工业区、商场以及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场馆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救援知识,一旦危机发生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例如江苏省盐城响水县这一类的特殊地区,由于周边有许多化工厂,地方政府就应当及时向周边群众普及化学品爆炸时如何快速逃生的相关知识,而对于生活在山林地区的居民,公众危机教育就应以“山火发生时应如何逃生自救”为主题展开,要保证地方政府针对地方特点的公众危机教育能够真正地深入到群众当中,提高全民危机意识。当前,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满足人民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许多传统媒体、主流媒体人都在尝试在工作中融入新元素,用更加“贴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改变以往在年轻群体中过于传统和严肃的印象。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许多官媒都在微博等受众面越发广泛的网络平台开设官方账号,一些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也不再一味机械地播报新闻内容,而是在播报新闻时适当加入“段子”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元素,其他还包括在出差途中录制短视频,通过vlog(视频博客)等更加年轻化多样化的形式来展现“官媒”贴近民众的一面等等,这些新元素的融入使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极大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在加强公众危机教育时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使危机意识更加深入人心。3. 1.2投入资源,健全机制,明确危机治理责任建立针对本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危机预警机制。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单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方政府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都受到了资源的制约,难以靠一己之力维持危机预警机制的高效运作。现阶段我国的危机预警机制仍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度较低,只有在例如“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2020年初仍处于爆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时,才能看到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以及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单方面的努力,危机预警机制仍是有所缺失的。在我国,地方政府要首先做到对当地情况有清晰的掌握,了解当地各类社会组织的性质,据此进行分类,比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或相关企业,由地方政府主导,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包括怎样与地方政府进行相关合作,怎样与企业所在地的基层行政机构合作,一旦危机爆发如何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为当地提供防疫物资或相关专业协助等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给予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地方政府也有了更多余力针对当地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例如江苏省盐城响水县,如有了以上资源,便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化学品爆炸的应急预案,同时在当地社会团体的配合下为化工厂周边单位配备足够的专业救援器材。在此基础上,加强公众沟通,因为完普的危机预警机制当中,公众也是受益者。全民化的危机预警机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概念也已经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同。许多事实表明,公众的参与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地方政府的工作进程。比如在之前的汶川地震中,众多民间企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了捐款捐物,还有许多民间团体参与了现场救援,媒体则起到了传达现场救援信息等重要作用,而仅凭政府一方的力量是无法做到这个程度的。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周边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制定联合应急机制,一旦一方发生危机事件且人力物力无法跟上救援步伐,另一方可以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参与救援。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应当在完善危机预警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充分带动和发挥全社会的能动力量,共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降低甚至消灭危险因子,同时尽可能为无法避免的危机做好计划、资源等方面的准备。3.2 提升地方政府与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主动性3.3 .1注意危机信息发布的“时间第一”首先要健全地方政府信息发布制度:第一,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要牢牢记住“堵不如疏”,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时间和距离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式,一旦危机爆发,向公众隐瞒信息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的,越是隐瞒越会让公众产生不好的联想,越会谣言四起,造成舆论风波,甚至引发社会恐慌,而误报信息也不是“长远之计”,须知,“纸是包不住火的",误报信息更是会让公众不断猜疑,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隐瞒和误报信息更是对我国公共管理体系权威的挑战,但是主动发布信息不仅是地方政府正面积极态度的体现,更能主动掌握舆论走向,也是一个转变不利局、树立政府形象的契机;第二,严格遵守中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地方政府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地方政府信息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违法必究,要牢牢把握一个“度”,在危机爆发第一时间真实、准确地利用网络等各种平台向公众发布信息,面对媒体和其他公众的提问和质疑,要用主动的态度迎面而上,回避不仅仅会造成舆论方面的反效果,更会影响政府公信力。3.2.2积极回应民众的问题和质疑加强舆论监管力度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需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点就是需要加强对自媒体的规范和监督力度。我国虽然还没有专门针对新闻媒体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但是近几年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自媒体不断兴盛,虽然自媒体不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不如传统媒体强大,甚至很多自媒体都不是专业人士所创建且规模很小,但是由于其形式更加活泼亲民,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得自媒体的受众面愈发广泛,随着自媒体群体规模的逐渐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地方政府继续采取措施对自媒体进行规范监督:首先,要对自媒体加强教育和引导,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要以真实的报道为工作核心,充分发挥媒体人的积极作用:其次,提高行业入门标准,自媒体的运营者和发布者要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要不断学习,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素养;最后,地方政府要针对自媒体这一群体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监督体系,牢牢把握自媒体舆论走向,自媒体虽然是新兴媒体,但是不难看出其发展势头,所以地方政府要对自媒体舆论监督引起足够的重视。3. 2.3在与媒体加强沟通的同时搞好对其的管理大数据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它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能有效地集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数据信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随着大数据时代和5G技术的全面普及,传统信息平台的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为了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地方政府要及时运用新兴技术手段,打造大数据信息发布平台,依托原有的网络技术水平,整合当下数据资源,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大数据信息发布平台的维护,同时对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帮助各部门完善大数据网络,以便于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不仅府发布信息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互联网+云数字平台+科学决策”一体化不仅快速、安全、有效,更加由于减少了人为参与决策过程,而增加的决策的客观性,同时也有增强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与应用,紧随其后的就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地方政府可以与本地高校联合,开展专业人才计划,二者优势与资源互补。地方政府提供实习平台,提供专业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协助高校与外地甚至外国的高校相互交流学习:地方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专业性的学术平台,负责人才培养,同时为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3.3强化危机后的问责力度,加强善后工作3.3.1发挥“领导到场”的镇静作用加强公众信息反馈的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工作专业化程度。地方政府应该尽快根据地方特色建立并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公众信息反馈法律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方便、快捷、科学高效等特点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此外,还要适当引进其他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危机恢复期的公众沟通工作就需要有心理专家的参与。地方政府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公众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同时从本地区近期发生的对当地影响较大的事件入手,让公众感受到地方政府寻求沟通的积极态度,并真切地看到地方政府有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以及信息反馈对他们本身的巨大益处,从而引导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信息反馈。3.3.2积极做好危机后的重建或抚慰工作拓宽公众信息反馈渠道。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目前最受众面最广泛且最容易理解操作的反馈方式就是填表或者政府信箱。但是这种传统的信息反馈方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先就是信息的传达不方便,信箱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工作人员守在那里,只能定时开启,而表格式的信息传达必然要经过层层的组织机构,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在信息的传达过程当中还有可能造成反馈表的遗失,甚至是遭到有心人士的篡改,其次是反馈信息的存储不便,存储表格式的反馈表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为了方便反馈信息的后续调用,则需要将信息录入到电脑系统当中,这样就会加大人力和时间方面的资源浪费而且容易造成反馈信息的误入或漏入,而不录入电脑系统,在反馈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再次调用就会越来越困难。为了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应拓宽多种信息反馈渠道,除了在官方网站,官方APP上增设公众信息反馈链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简化反馈手段,比如利用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反馈。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或者年纪较大不善于使用网络的人群,可以发动媒体的力量,由第三方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由政府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参与,与媒体.合作,这样在无形中又多了一层监督作用。危机过后,通常有6个月的时间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根据危机过后的总结作出适应今后发展需求的改革,一旦危机结束,这些改革便很难再推动,单方面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并完普覆盖全面的公众信息反馈制度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责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公共危机的善后工作中难免会遭到公众的质疑。为了在危机恢复期继续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公共危机事件的顺利解决,应尽快完善公共危机问责体系;首先,明确责任的划分,由于我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在很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无法清晰地划分责任,因此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都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难免会让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产生质疑,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严格的问责体系,将责任清晰地划分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员,这样在危机发生之时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就会迅速有效地作出应对;其次,要在问责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责任和监督不能同时集中在同一个部门或者同一个工作人员身上,执行监督职能的部门要对相关责任部门全程监督,当责任部门工作不到位或发生疏漏时,监督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公众沟通是能够顺利解决公共危机事件的关键之一,所以对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更要严格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公众沟通的绩效评估和问责体系,这很容易让相关部门产生侥幸心理,所以,地方政府亟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公众沟通绩效评估和问责体系;第一,要制定并完普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沟通工作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对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以及公众沟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进行严格的法律指导;第二,地方政府要合理规范组织结构,信息传达是否迅速准确是公众沟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需要完普组织结构,尽量采用扁平式组织结构,简化纵向传播程序,这样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和沟通,降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程度,组织机构的简化更有助于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有助于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的施行;第三,将责任清晰划分到每个职能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以便在公众沟通工作之后准确地评估绩效,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或问责:第四,号召公众和媒体共同监督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亲自与地方政府进行了沟通的公众更要积极反馈,全民参与下的绩效评估与问责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结论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但是一直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为了应对不时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始终以公众为中心,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而如何更好地解决地方政府在面对公众时的沟通问题,提高地方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效率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步骤。地方政府在危机潜伏期要加大力度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因为与其在危机爆发后想尽各种手段善后,不如在根源处将危机扼杀。但是一旦危机爆发,地方政府便应该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下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双方共同合作及时发布真实全面的危机信息,在危机恢复期更要及时完善问责体系,建立完善的公众信息反馈制度,除了这些,地方政府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将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普及和运用。大数据有信息收集方便快捷、渠道多元化,信息汇总分析科学有效,信息传达快速以及信息存储空间巨大等等便利条件和优势,有助于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完善大数据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大数据集成共享,将会对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期望可以在问题逐步予以解决的情况下研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衡量地方政府公众沟通能力标准,从整体出发提升公众对地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提高。致谢首先需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而对我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有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以及奋斗方向。指导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深的影响到了我,这必然会对我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产生了必不可少的影响,甚至是促进作用。其次我也需要感谢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老师,正是你们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可以学习到这些知识,才可以得到自身的升华,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正是在指导老师您的无私奉献下,我这才可以有效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最后,我也需要向我的母校表达最真诚的致谢,正是由于母校的存在,才使得我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飞逝,我们要跑到世界的尽头,每当想起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师,难免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思绪。在这四年里,生活中掺杂着各种酸甜苦辣,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甜大于苦。不论多么的失望、多么的惆怅,这样的时光将会是一去不复返,前途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走。至此,本次毕业论文即将结束。我再次感谢我认识的每个人,给予我帮助的每个人,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孙伟.政府执行力现状及对策多维度分析JL科技信息,2010(12)2张仲权.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8)3李曦,陈晖.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新闻前哨,2019(9)4董凌翼.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探讨J.新闻传播,20195李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究J.管理观察,2019(9)6王娟.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与媒体沟通策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4)7陈讯.运用大数据提升地方政府决策能力J.大数据时代,2014(5)8徐晓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