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园地分等技术方案.docx
山东省园地分等技术方案2022年6月目录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1二、工作依据2(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2(二)技术依据3三、技术原则3(一)分类分区原则3(二)综合分析原则4(三)分层控制原则4(四)主导因素原则4(五)因地制宜原贝4(六)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4四、技术路线与方法5(一)时点5(二)工作底图5(三)技术路线5(四)技术方法6五、技术过程与内容7(一)资料收集与外业调查7(二)分等指标体系构建9(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13(四)基础数据处理13(五)园地等别划分17(六)分等成果编制20(七)市级汇总平衡21(八)省级汇总平衡21六、园地分等成果内容和要求22(一)文字成果22(二)图件成果22(三)数据成果23(四)基础资料汇编23七、附件24附件125附件226附件328附件430附件532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13号)要求,做好山东省园地分等工作,规范园地分等程序和方法,统一山东省园地分等的技术标准,依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lO60-2021)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全国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工作方案全国园地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结合山东省园地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与任务(一)工作目标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成果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以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和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等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为依据,按照“统一部署、省级指导、市级审核汇总、县级实施”的工作模式,开展山东省园地分等工作,促进园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二)工作任务结合山东实际情况,园地分等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以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为参考,以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为依据,确定园地分等分区。2 .根据调查资料,结合专家论证,建立园地分等因素指标体系,确定各分等因素指标权重和指标等级划分分值标准。3 .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的现状园地图斑作为分等单元,形成各县(市、区)园地分等工作底图,开展县级资料收集整理和外业补充调查。4 .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园地分等评价,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评定园地等别,建立园地分等数据库,完成县级园地分等成果编制。5 .在县级园地分等成果市级审核、省级校核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资源部汇总要求和省级汇总思路,开展园地分等成果省级平衡和汇总,完成省级汇总成果的编制。二、工作依据(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修正);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5 ,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6 .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7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13号);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1号);9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2)75号)。(二)技术依据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1055-2019);2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D/T1060-2021);3 .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4 .全国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2022年5月)。三、技术原则园地分等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分区原则园地分等定级按照园地二级地类开展。山东省园地二级地类包括果园、茶园和其他园地。园地分等按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开展。依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附录A,山东省园地分等分区在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中整体位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II)。(二)综合分析原则园地分等是对影响园地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充分反映园地的自然属性差异。(三)分层控制原则园地分等以建立全国范围内可比的等别序列为目标,在分等评价技术操作上,由县级-省级-国家级自下而上开展,分层控制,逐级汇总平衡。(四)主导因素原则园地分等重点分析对园地质量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五)因地制宜原则山东是水果种植和产出大省,是北方水果产量最高的省份,是江北纬度最高茶产区,茶叶品质独特优异。山东省园地分等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现出园地分等山东特色。(六)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园地分等以定量评价为主,对现阶段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提高工作精度。四、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时点本次园地分等时点2020年12月31日。(二)工作底图本次园地分等工作底图采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三)技术路线山东省园地分等采取“分县分等、综合汇总”的方式开展。利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结合气象、土壤、地形、水文等基础资料,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以现状园地图斑作为分等单元,建立分等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值,并完成园地分等单元分值计算和园地等别初步划分,开展分等结果校验,经调整与确定等别后,编制园地分等成果。主要技术流程如下:1 .建立园地分等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及评价标准;2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外业调查;3 .确定分等单元;4 .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因子的量化及基础库建设;5 .计算分等单元分值、单元分值的校验与确定;6 .初步划分园地等别;7 .分等成果校验,等别调整与确定;8 .县级成果编制;9 .省级汇总分析与省级成果编制。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全省统一构建通过咨 ;询、打分等方法确定工作准备:1.作和技术方案编刖I '组织实施和人员安排! 工作进度及羟费预坤I资料收集与外业调查Ll基本资料HT图件资料1-T要素资料卜-国土变更旧直、气候、土修条件、农业统计、行政区划等T资杆整理I_*对资料收集不全或准确性不 高的区域进行外业补充调查确定分等单元;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 I据库中现状园地图班因子量化及翦础库建设单元分值计算、校验及确定-T气候因子IT 土填因子IT地形因子IT水文因子II多因素加权求和计算分值It内业不合格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 ;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 I应的分值 !外业不合格单元分值抽检I合称T单元分值确定I初步划分等别县饭成果编制市级汇总平衡H文字成果IT图件成果IU数据成果IU超础资料I县端平处IT市级汇总I省级汇总分析与成果编制T市级干©:卜级成果编制图1山东省园地分等技术路线图(四)技术方法山东省园地分等评价采用因素法。按照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结合山东省园地资源数量、分布、生产特点,按照不同地类,分别选择对园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确定因素指标体系和权重、分值,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分等单元分值,等间距法划分园地等别。原则上等别划分不超过10个等别。五、技术过程与内容(一)资料收集与外业调查1.资料收集(1)国土变更调查资料各县(市、区)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坡度图、遥感影像、地形图及相关数据表。(2)气候资料气候资料主要选取年日照时数、积温、年均降水量、年极端低温等作为园地分等因素,通过各县(市、区)气象站点采集数据近30年平均值获得。(3) 土壤条件资料土壤条件资料收集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包括土壤类型图和山东土种志等)、全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中园地土壤数据、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中园地土壤资料等。未收集到的土壤资料采取补充调查方式开展。(4)农业统计资料山东省2018-2020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各县(市、区)社会经济和农村统计年鉴、各县(市、区)分乡镇农业统计年报。(5)行政区划资料各县(市、区)20182020年行政区划名录及图册。(6)其他资料各县(市、区)县志、土地资源和农业区划等资料。2.资料整理(1)根据园地类别和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编码、分类;(2)对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3)对分等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分等的工作需要进行逐项分析;(4)现有资料数据应妥善保管,在分等工作结束后汇编成册,存入档案。3.外业调查(1)调查范围与对象外业补充调查是对基础资料收集不齐全或者现有资料准确性不高的区域,通过与熟悉当地地形、气候、土壤质量情况的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村干部和农民了解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对园地自然质量状况的影响。(2)调查内容根据园地分等因素指标设置情况和精度要求,补充调查和检验园地分等计算所需资料。外业补充调查内容主要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情况。(3)调查方案补充调查的路线应布设在所有需要补充资料的分等区域。在选定的路线上,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样点设置,在因素特征变化明显的地带可加密布点。调查中,可实地观测或会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对调查的园地的质量状况进行定性描述,作为分等结果检验的依据。(4)调查记录按照调查实地情况填写年日照时数、积温、年均降水量、年极端低温、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坡度和坡向等信息,外业补充调查表格式详见附表。按照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附录A“园地分等定级外业补充调查工作要求”布设样点。(二)分等指标体系构建1 .分等分区依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附录A,山东省园地分等分区在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中整体位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II)。本次山东省园地分等按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开展,不再划分二级区。2 .分等指标体系园地分等指标体系包括因素层和因子层。园地分等指标体系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水文因子。按照主导性、稳定性、差异性、独立性、现实性原则予以确定各因子指标,参考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中给定的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结合山东园地资源数量、分布、生产特点,建立了山东园地分等指标体系。表2山东省三类园地分等指标体系因素因子分等指标不同类型园地选取的指标果园茶园其他园地自然因素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不选择积温V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不选择不选择年极端低温土壤因子有效土层厚度VV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V土壤质地V盐渍化程度不选择V地形因子坡度V坡向V不选择海拔不选择不选择水文因子地下水位V不选择V3 .确定分等指标权重分等指标权重采用特尔斐法确定。邀请山东省内20-30位行业专家、管理和决策者专家、成果潜在应用单位专家,以专家对山东省果园、茶园、土地、土壤、种植等领域的专业认知,在不协商的情况下先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顺序,再确定各指标权重值。为使权重值更贴近实际,采用两轮征询。表3山东省园地分等指标权重表因素因子权重分等指标果园茶园其他园地年日照时数/自然因素气候因子积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极端低温10级以上风次数/土壤因子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地形因子坡度坡向Z海波/水文因子地下水位/备注:根据技术规程园地分等因子权重之和等于1。(1)特尔斐法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值。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并按如下公式计算权重值:式中:Wi第i个指标的权重;Ei第i个指标经过多轮打分后的均值。实施要求:a)专家应是熟悉园地情况、资源评价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专家总体权威程度较高,总数为20-30A;b)专家打分应根据相应工作的背景材料和打分说明进行,并在不协商的情况下独立打分;C)指标总分为100,打分分值区间为O-100d)从第二轮打分起,打分应参考上一轮打分的结果进行;e)打分轮次为2轮。(2)推荐权重园地分等因子权重之和等于1,其中,果园和茶园必选指标权重之和应不得低于0.9;其他园地必选指标权重之和应不得低于0.8。气候因子推荐权重为0.300.40,土壤因子推荐权重为0.30-0.40,地形因子推荐权重为0.200.30。水文因子中的分等指标均为备选指标,果园权重范围不大于0.1,茶园不选取水文因子,其他园地不大于0.2。表4园地分等因子推荐权重因素因子推荐权重自然因素气候因子0.30-0.40土壤因子0.30-0.40地形因子0.20-0.30水文因子果园不大于0.1,其他园地不大于0.2(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山东省园地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按照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设置分值表设置。其中,果园、茶园分等指标按照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三)一级分区的“果园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和“茶园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设置,其他园地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参照果园设置。具体详见附件3。(四)基础数据处理1 .确定分等单元和分等工作底图本次园地分等采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现状园地图斑,比例尺1:5000,并提取现状园地图斑作为县级园地分等单元,形成1:5000县级园地分等工作底图。分等单元编号规则:省级行政代码(2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乡镇级行政代码(2位)+村级行政代码(2位)+分等单元流水码(7位),共19位。2 .分等因素因子属性数据获取(1)气候因子在园地分等指标体系中,园地气候因子包含5个指标:年日照时数、积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极端低温。获取气象因子主要通过气象站点近30年观测数据的平均值获得,目前,山东省各县(市、区)均有气象站点,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气象数据作为补充数据,同一县(市、区)作为一个均质地区域赋相同气象因子的数值。将收集到的气候属性值,直接录入园地分等单元,获取年日照时数、积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极端低温5个气候指标属性值,得到分等单元年日照时数分级、积温分级、年均降水量分级、相对湿度分级、年极端低温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2)土壤因子在园地分等指标体系中,园地土壤因子包含5个指标:土壤PH值、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因子属性值通过4种方式获取:一是全省现状园地图斑标注可恢复地类的,可通过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获取土壤因子属性。目前,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对恢复地类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布点采样,数据现势性较强。二是部分现状园地图斑以经济林形式出现在林草综合监测成果中,可直接采用林草综合监测数据中的土壤因子属性。三是园地土壤因子借助土壤“二普”成果,土壤图主要记录该地区土种的分布状况,土种志与土壤图对应,记载该地区土壤状况及所有土种属性,描述每个土种在该地区大致分布情况,土种属性获得土壤指标是不易发生改变的,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稳定性较强,所以采用土壤“二普”数据获取指标属性值。四是通过补充调查采样检测,获得土壤因子指标相应属性值。将收集到的土壤属性值,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或直接录入获取土壤PH值、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5个土壤指标属性值,得到分等单元土壤PH值分级、有效土层厚度分级、有机质含量分级、土壤质地分级、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3)地形因子在园地分等指标体系中,园地地形因子包含3个指标:坡度、坡向和海拔。坡度:利用国土变更调查中坡度图,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按面积占优最大原则获取坡度属性值,得到分等单元坡度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坡向:利用地形图,制作坡向图,套合园地分等单元,获取坡向属性值,得到分等单元坡向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海拔:利用地形图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提取园地分等单元中心点高程作为海拔属性值,得到园地分等单元海拔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4)水文因子在园地分等指标体系中,园地水文因子包含1个指标:地下水位。获取地下水位的方式主要通过当地水利部门提供的地下水文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信息,获取水文因子指标相应的属性值。将收集到的水文属性值,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或直接录入获取地下水位分级,通过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予相应的分值。表5园地分等因素属性数据获取方式序号指标数据来源属性数据获取方式1年日照时数(1)气象站点近30年观测数据(2)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气(1)属性获取。全省各县(市、区)近30年观测数据的平均值,采用同一气象值录入分等单元中,获取2积温3年均降水量气候属性值。赋分值。分等单元的气候属性值对照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中相应的分值放入分值字段中。4相对湿度5年极端低温象数据6土壤PH值(1)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2)林草综合监测成果(3)土壤二普成果(4)补充调查7有效土层厚度(1)属性获取。将收集到的土壤属性值,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或直接录入,获取土壤属性值。(2)赋分值。分等单元的土壤属性值对照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中相应的分值放入分值字段中。8有机质含量9土壤质地序号指标数据来源属性数据获取方式IO土壤盐渍化程度采样11坡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属性获取。将分等单元套合三调己有坡度图数据,按照面积占比最大原则,对各分等单元进行坡度赋值,添加名称字段。赋分值。根据不同的坡度级别,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分值,并添加相应字段。12坡向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1)属性获取。利用地形图制作坡向图,将分等单元套合坡向图,按照面积占比最大原则进行坡向赋值,添加名称字段。(2)赋分值。根据不同的坡向,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分值,添加相应字段。13海拔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1)属性获取。利用地形图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提取园地分等单元中心点高程作为海拔属性值,按照面积占比最大原则进行海拔赋值,添加名称字段。赋分值。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分值,添加相应字段。14地下水位当地地下水文资料属性获取。将收集到的水文属性值,套合园地分等单元或直接录入,获取水文属性值。赋分值。根据不同的地下水位级别,按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赋分值,并添加相应字段。(五)园地等别划分按照园地分等规程(报批稿)提供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根据已获取的评价因素属性数据,计算分等单元分值,采取等间距法进行园地等别初步划分。园地等别面积按照图斑进行统计,将各等别面积按行政区单位和地类进行汇总。1.计算分等单元分值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分等单元分值,其数学模型为:mGi=WWjQijj=l式中:Gi第i个分等单元分值;i分等单元编号;m分等指标个数;j分等指标编号;Wj第j个分等指标的权重;Q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个分等指标的分值。2 .单元分值的抽检、调整与确定(1)单元分值抽检对初步确定的分等单元分值,通过总体分析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校验。1)校验内容:分等指标及权重、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分等单元分值。2)抽检方法:在所有分等单元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的分等单元进行内业检验,并对抽检单元中不少于1%的分等单元进行外业核查。3)抽检标准:内业检验分等单元分值的正确率应为100%,低于100%的,则按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校正。对外业核查分等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的分等单元分值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与实测不符的单元数小于外业核查单元总数的5%,则认为计算结果总体上合格,但应对不合格单元的相应内容进行校正;如果大于等于5%,则按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校正。(2)单元分值的调整与确定园地分等单元分值的高低与园地自然质量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对不合格的分等单元,按照实测情况和分等工作程序重新计算分等单元分值,将该分值确定为最终结果。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3 .划分等别根据园地分等单元分值,采用等间距法进行园地等别的初步划分。山东省园地分等拟划分为8-10个等别。具体划分标准在全省分等单元分值初步汇总后,根据单元分值分布情况,由全省统一确定。4 .等别调整与确定将省级等别转化为国家级等别。根据国家技术指导组确定的标准化参数,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划分国家级园地等别。其数学模型为:式中:Ai第i个分等单元的标准化分值;i分等单元编号;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分值;Gmin所有分等单元中分等单元分值的最小值;Gmax所有分等单元中分等单元分值的最大值。使用分等单元的标准化分值,采用等间距法,划分园地等别。全国园地等别数量不超过10个,一等为最优,具体见表5。表6国家级园地等别划分标准等别标准化分值范围一等0.94)二等0.8,0.9)三等0.7,0.8)四等0.6,0.7)五等0.5,0.6)八等0.4,0.5)七等03,0.4)八等0.2,0.3)九等0.1z0.2)十等o,o.i)5.面积汇总园地等别面积按图斑进行统计,将各等别面积按行政单位和地类进行汇总。园地分等工作中的面积应与国土(变更调查的现状园地面积相一致。(六)分等成果编制分等成果编制按照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和全国园地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要求,编制完成县级园地分等成果。详见第六部分成果编制要求。(七)市级汇总平衡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县级园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检查县级自检记录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园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形成市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检查。全县、全市园地分等结果与控制单元评价结果相比差异较大的,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附专家论证意见。(八)省级汇总平衡根据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中确定的汇总方法,在县级园地分等成果基础上,在省级层面上开展等别状况数量汇总和分布情况汇总,实现对山东省各县(市、区)园地分等成果的统一管理。1 .省级平衡山东省园地分等省级汇总过程应对市级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平衡审查,最终结果要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处理好“跳等”现象。彼此之间除了有河流、山川等自然障碍物隔断等情况外,不应有大幅的同地“跳等”现象。2 .省级汇总山东省园地分等省级汇总按照县级成果省级核查、统筹平衡、调整完善的步骤开展,从县到省、不同地类、不同等别进行汇总统计,保证省级成果与县级成果地类和地类等别序列不缺失,等别面积、地类面积一致,形成园地分等省级成果,完成省级等别汇总并编制省级汇总数据表,实现县(市、区)与省级园地分等成果的统一管理。六、园地分等成果内容和要求(一)文字成果文字成果主要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园地分等工作报告反映分等工作过程,包括分等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来源、工作依据、工作组织、工作过程、工作成果、保障措施、经验与体会等。园地分等技术报告反映分等技术过程,包括分等对象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分等技术过程、分等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二)图件成果1 .图件成果类型园地分等成果图件为园地等别分布图等。2 .图件成果编绘要求(1)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若比例尺大于1:10000,按30分带;3)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4)比例尺:原则上与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图的比例尺保持一致。(2)上图要素园地等别图应能直观反映园地自然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等别园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要素包括省级、市级、县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图面配置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坐标系统、面积汇总表、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界线等内容。(3)图件内容标注1)用大写的罗马数字(I,II,III)分别表示各等别(一等,二等,三等);2)用实线表示各等别界线,详见附录D(见附件2);3)根据需要编绘彩色等别图,等别图以冷色调为主,等别色差明显,图面色调和谐。等别颜色系统详见附录D。(三)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园地分等数据库、分等结果面积汇总表、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等。园地分等数据库根据国务院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建立。(四)基础资料汇编园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包括:(1)原始数据与资料;(2)中间成果资料,主要包括补充调查、指标权重确定(3)过程性资料;(4)相关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七、附件附件1.园地分等资料收集清单附件2.园地分等外业调查表附件3.园地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分值表附件4.园地分等结果汇总表附件5.园地等别颜色系统和等别图示园地分等资料收集清单序号部门资料内容数据格式1农业部门1 .全省农业区划方案、全省农业综合区划、全省果业区划或种植区划;2 .全省园地(果业、茶业、中草药等)利用的发展规划、作物资料、作物生态习性资料;3 .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包括山东省地市级或县级土壤类型图、山东土种志等;4.20182020年全省分县农业统计报表。纸质资料、矢量库、图件2自然资源部门1 .全省各县(市、区)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图、坡度图;2 .全省各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3 .全省各县(市、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4 .全省各县(市、区)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5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21-2035年)。纸质资料、矢量库、图件3测绘部门及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全省各县(市、区)高分影像、地形图数据、地形图。矢量库、栅格数据4气象部门全省各县(市、区)年日照时数、积温(I(TC以上)、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极端低温、10级以上风次数或频率等近30年气象数据。数据表格资料纸质资料5水利部门全省各县(市、区)地下水位分布数据资料,山东省干流、支流和主要湖泊分布、坪堤分布等资料。纸质资料、矢量库、图件6林业部门全省各县(市、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库园地分等外业调查表县(市、区)乡镇:村庄:样点编号:样点的经纬度:园地作物:调研人员调查时间:年月日分等因素属性自然因素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h)积温(Cd)年均降水量(mm)年极端低温()土壤因了有效土层厚度(Cm)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gkg)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海拔水文因子地下水位(m)说明:1.年日照时数:指一年中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之和,以近30年平均值表示。年日照时数数据可通过就近的气象站或当地气象局观测资料获取。2 .积温:逐日平均气温210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近30年平均值表示。积温数据通过就近的气象站或当地气象局观测资料获取。3 .年均降水量:一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枳聚的深度,以近30年平均值表示。年均降水量数据可通过就近的气象站或当地气象局观测资料获取。4 .年极端低温:一年中的燃低气温,以近30年平均值表示。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低温会影响园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年极端低温数据可通过就近的气象站或当地气象局观测资料获取。5 .有效土层厚度: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作物根系不能穿越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体厚度。有效土层厚度数据通过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获取。6 .土壤PH值: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土壤PH值数据可通过土壤普查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获取。7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形成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物总称。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通过土壤普杳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获取。8 .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土填质地数据可通过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获取。9 .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散失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过高时形成的盐化危考。或受人类特殊活动影响,在使用高矿化度水进行灌溉,及在干早气候条件下没有排水功能、地下水位较浅的土壤上进行灌溉时产生的次生盐化危害。盐渍化程度数据可通过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获取。10 .坡度:分等单元的平均坡度值。坡度对土壤的厚度、土壤的水肥条件及作物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坡度数据通过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直资料或坡度图计算等途径获取。11 .坡向: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按照TD/T1060相关要求,坡向分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四级。12 .海拔:分等单元所在的高程。海拔数据可通过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途径获取。13 .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一般用冬季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数据可通过相关部门资料或实地调查获取。27园地分等指标划分标准及分值表表3-1山东省果园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指标等级值100分80分60分4020分年口照时数(h)2800260028002400260022002400<2200积温(oCd)4000350040003000350025003000<2500年均降水量(mm)500800450500<450或800年极端低温(°C)-15-20-15-25-20-30-25<-30有效土层厚度(Cm)804080<40土壤PH值6.07.55.56.0<5.5或7.5土壤有机质含量(gkg)201020<10土壤质地砂壤土壤质土砂质土黏质土砾质土盐渍化程度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坡度(°)61515256>25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地下水位(m)1.51-1.5<1注:“一”表示该分值下的某项指标不参与打分:如无明确规定,则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下同;坡度的分级界限为上含下不表3-2山东省茶园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指标等级值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积温(oCd)5200450052004000-450035004000<3500年均降水量(mm)10008001000700800650700<650相对湿度()75-8070-7565-7055-65V55或80年极端低温()-6-10-6-15-10<-15有效土层厚度(Cm)8050-80<50土壤PH值4.55.54.04.55.56.06.06.5V4.0或6.5土壤有机质含量(gkg)3015-30<15土壤质地砂壤土壤质土砂质土砾质土黏质土坡度(°)15-25615>256坡向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海拔(m)30040020030010020050-100V50或2400表3-3山东省其他园地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指标等级值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年日照时数(h)2800260028002400260022002400<2200积温(oCd)40003500-40003000350025003000<2500年均降水量(mm)10008001000700800650700<650年极端低温(°C)-15-2075-25-20-30-25<-30有效土层厚度(cm)8050-80<50上壤PH值6.07.55.56.0V5.5或7.5土壤有机质含量(gkg)20一10-20<10土壤质地砂壤土壤质土砂质土砾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