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纲要.docx

    • 资源ID:6809132       资源大小:31.7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纲要.docx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一、科技创新城基本状况(一)科技创新城创立历史沿革及发展状况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建设“八大经济区”、实行“十大工程”的战略布署,为加紧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技教育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关键竞争力省市于2023年11月,采用共建方式,在松花江北岸规划建设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如下简称创新城),并先期启动建设23.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由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下简称哈高新区)详细负责开发建设,并确定创新城为黑龙江省重点扶持园区。哈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88年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辟建,1991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首批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23年12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管理机构合并。2023年11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管理机构分设。区域管辖范围在南岗集中区三个国家级孵化器与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的迎宾路集中区基础上,增长了创新城园区,成为跨越哈尔滨市3个行政区的大型开发区。截至2023年终,哈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9家,其中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324家,软件及其他非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95家。2023年,哈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21亿元、工业增长值196亿元、高新技术产值782亿元、上缴税费33.7亿元、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8.0%20.3%.19.0%,16.4%.12.6%o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2023年5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记录数据为基础,开展日勺国家高新区评价工作,哈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为第三十九名,其中,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为第十六名,国际化与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为第二十八名。哈高新区以创新城为重要承载,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端研发、产业、服务项目,着力建设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成果多、产业转化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基地,成为服务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区域性研发中心;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与发展能力,努力把创新城打导致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构造、培育新兴产业日勺强大引擎;通过发展金融、商贸、教育、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构建合适人文、生态、服务的城产融合经济。(二)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及园区布局创新城规划面积为137.2平方公里。东以哈尔滨四环路为界(东南角小部分在四环路以东),西至肇东市界,北至滨州铁路,南部以王万铁路为界分为两段,王万铁路以东以松花江北岸堤防为界,以西以万成村、薛家堡村村界为界。创新城全区由“两园、三心三轴、四大综合体和十个功能区”构成。其中:两园:即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园位于王万铁路线以东、三环路以西、三环路延伸线以南、松花江北岸堤防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三个体系。科技产业园位于肇东县界以东、四环路以西、滨洲铁路线以南、三环路延伸线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园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三心三轴:园区规划了“省行政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商贸中心”三个中心。依托省行政中心带动市场人气发展,形成南北走向的行政商贸发展轴;联接技术创新关键区和产业先导区技术市场,形成技术创新区商贸研发轴;融合科技商贸关键区和国际科技创新综合体的多元文化廊道,形成科技商贸区商务中心轴。四大综合体:根据园区规划,要打造国内著名的焊接和粘接材料研发生产(RDP)综合体;打造国内著名智能装备制造研发生产(RDP)综合体;打造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生产(RDP)综合体;打造集生产、研发、生活、娱乐、办公、教育六位一体的国际科技创新综合体。十个功能区:园区规划,以区内铁路、河道、公路为界,共划分技术创新综合区、产业先导区、行政服务关键区、科技商贸综合区、RDP综合体区、国际科技创新综合区、产业发展区、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区、对青市镇新区、现代教育大学园区10个片区。其中:技术创新综合区,以行政、科研、商贸、教育、居住为重要功能;产业先导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有关研发孵化功能;行政服务关键区,是未来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区域,以行政、商务、居住为重要功能;科技商贸综合区,是科技创新城未来发展的关键区域,重要发挥商务活动、文化娱乐、教育科研、RDP综合体、居住功能;RDP综合体区,与产业先导区对接,重点发展焊接和粘接材料RDP、智能装备制造RDP;国际科技创新综合区,是科技创新城未开展国际合作的综合发展区;产业发展区,是科技创新城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重要以产业、居住功能为主;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区,集中发展大豆、玉米、水稻高新技术研发生产综合体;对青市镇新区,以居住、产业、科研为重要功能,发展综合型生态宜居日勺新市镇;现代教育大学园区,以集聚创新源为目的,培育科技创新城日勺现代教育产业。二、科技创新城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一)发展基础创新城于2023年全面启动建设。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省、市科技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统筹推进了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难点工作,委托清华建筑学院北京清华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编制了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在高起点规划基础上,推进高速度建设、高质量招商,获得了当年启动建设、当年初具规模、当年形成吸引力的突破性进展,为努力塑造“高端创新人才的汇集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日勺关键区、高端成果孵化运用的主导区”奠定了坚实基础。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创新城已集聚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试验室、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等一批重量级科技资源,10家中科院直属院所的12个项目已签约,它们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均处在尖端和领先地位,在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发展方面具有“技术龙头”作用。引进了先进地区市场化管理运行模式和外部项目技术资源,与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深港哈产学研基地。集成国际国内商业资源,建设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已经有丹麦奥胡斯市等5家企业确定入驻,已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科研机构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引进哈工大科技项目与社会投资战略合作的“体制创新”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伴随这些项目的陆续投建,创新城日勺科技内涵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发挥出智力中枢和辐射源作用,成为名副其实日勺“北方智谷”。目前园区已签约研发类项目133个,协议投资额109亿元,其中,已动工建设项目107个,动工规模达160万平方米。新兴产业项目迅速启动。创新城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总体规定,并结合当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引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正在努力打造以国内外著名的万国数据企业、中金数据企业、加拿大EnOmaly企业三大云计算企业入区启动日勺“云飞扬”计划和哈工大物联网项目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地能热泵、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物质能源等项目为支撑日勺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蓝宝石晶体材料、硅衬底材料、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等项目为重点日勺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将有力地助推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构造调整和提档升级。目前园区已签约49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07亿元,其中,已动工建设31个项目,动工规模达7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同步建设。自园区建设以来,已合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完毕了起步区23.7平方公里征地任务,8条道路、6座桥梁主体工程已竣工,道路建设面积34.2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线45公里,并形成了以规划205路、规划206路、规划209路为“三纵”,万宝大道、三环路延伸段、世茂大道延伸段为“三横”日勺畅通创新城区域日勺交通路网。为科技成果提供八大平台服务功能的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和为企业搭建资本平台的经济创新服务中心已动工建设,凯利国际汽车广场、华润欢乐颂商务及购物中心、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盛恒基生活广场和香格里拉五星级大酒店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的重量级项目正在积极投建,高端商务会馆、科技人员公寓和三所学校等配套服务项目同步启动,为大力提高园区现代经济规模和文化生活品位,增进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巨大引擎。(二)发展环境创新城的建设发展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以知识、技术为关键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以人力资源为主的服务业转移比重增大,为创新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紧构造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大力实行区域振兴和新兴产业规划,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拓展都市圈建设、统筹城镇二元构造发展以及发挥边疆区域合作等理念日勺深化,也均为创新城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发挥龙头和枢纽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展故略和省市共建创新城的方针,是园区在“十二五”期间最大的历史机遇,甚至中长期都可享用优惠日勺政策扶持,为创新城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端研发、高端产业、高端服务、高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与发展能力,创立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启动了牵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从经济发展趋势看,金融危机虽然冲击了全球日勺投资和消费信心,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对要小。借洋巨头跌入低谷的机会加以发展,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加紧成长的良机。尤其是面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将面临着难得日勺历史发展期,伴随中国3G移动通讯时发展,不仅都市中拥有最大规模的互联网顾客,农村也需要一种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这是中国信息产业非常独特、完全有也许超越世界的良机面临挑战从国内外发展环境看,伴随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长,经济发展日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并伴随经济社会构造性失衡问题的萌生,创新城面临着扩大对外开放和调整经济构造的双重挑战。从创新城自身发展看,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果”日勺思绪,推进“北跃”战略的实行。创新城是实行“北跃”的牵动力和主承载,责任重大;园区要在23时间就构筑起目的定位高、推进难度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骨架,时间紧迫;而工作目的和任务又是立足于再造大哈尔滨,乃至拉动全省产业经济发展,原则更高。在竞争日趋剧烈日勺经济发展格局中,创新城仅靠目前拥有的金融、物质、人力和技术等资源要素,很难实现园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行业竞争趋势看,国内区域间、都市间的竞争不停加剧,重要中心都市都以高新区为载体,以新区建设为依托,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纷纷抢占新一轮城际竞争时“制高点”,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环境改善、服务创新等都将对创新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三)发展优势1、省市政府确定相继北迁,使创新城享有省内其他开发区无法比拟日勺行政中心优势。建设创新城是黑龙江省实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呼应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日勺重大举措,是哈尔滨市以新松北为重要增长极、推进“北跃”战略实行的正式启动。2023年1月2日,黑龙江省政府第63次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将省、市政府迁入松北江湾分区,并由市政府先行迁址松北区。伴随上述决策时推进,省、市行政中心相继坐落科技创新城区域,使园区在政策资源日勺可获得性、行政支持与政府公共服务日勺便捷性等方面,相对其他开发区具有明显优势。2、国家与省市对新松北的政策扶持,使创新城享有多层面日勺政策优势。黑龙江省委指出:开发松北,实现两岸繁华,用三五十年再造一种哈尔滨的战略决策,是寻求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都市的重大举措。按照条块分布,创新城可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政策、宽松日勺外汇政策和黑龙江省加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所有政策。同步,按照国家科技部领导指示精神,创新城建设已纳入“部省市”会商机制。这些优惠政策的实行和强力支持,使创新城日勺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强大政策的托举下加速启动。3、优越日勺区域位置和发达日勺交通环境,使创新城占有高位发展经济日勺区位优势。创新城地处松北区,是省内20多种市、县路过哈尔滨日勺必经之地,为哈尔滨与大庆、齐齐哈尔两大都市圈的结合部,区内有滨州、滨北等数条铁路纵横南北,哈伊、哈萝、哈黑、哈大、哈肇5条省际重要公路在此交汇,并有3处水路客运码头,通过四环路仅用30分钟就可抵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具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全方位运送日勺功能;不仅国内交通十分便利,对俄日勺国际航空、国际水运、国际铁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启运;并可通过松花江黄金水道经黑龙江进入日本海,抵达日、韩等东北亚沿海地区,具有建设国际性商贸都市日勺天然条件。4、汇集的科技网络和丰富日勺生态资源,使创新城坐拥了天人合一日勺技术和资源优势。依托全省24个科研机构、70所高等院校、8763户民营科技企业、10万科技大军和哈高新区既有总孵化面积为14万平方米的三个国家级孵化器,为创新城建设高端创新人才汇集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关键区、高端成果孵化运用主导区,凝聚了多元发展日勺科技优势。并拥有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和富庶农产品资源日勺天赐条件,对于发展现代科技旅游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提供了一、二、三产业高速互动发展的良好机遇。5、独特日勺区域体制和高效服务的新区机制,使创新城具有集聚人才、优化投资环境日勺体制优势。创新城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外资入区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实行与市场经济接轨时运作方式,通过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开发建设日勺强大动力,吸引了省、市及国内外日勺大量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向园区流动。而开发区独有日勺行政管理体制和灵活机制,又为入区企业提供了以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行政审批推行的“一口收费、一站式服务、一网式办公、一支队伍执法”的服务模式和“零收费注册、零等待办公、零距离服务、零干扰保护”的服务原则,更为投资者以较低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的价值发明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三、园区产业发展a总体思绪及重点任务(一)指导思想认真刃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北跃”战略实行,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汇集科技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为工作主线,强力推进招商、建设、融资、服务四位一体的开发建设工作,突出打造新兴产业关键载体,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主导产业园区,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技术产业承载发展能力,持续推进科技资源集聚、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发展,集中全力把创新城建设成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示范、支撑服务、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于一体日勺现代化高科技新区。(二)功能定位创新城要充足发挥全省科技产业“动车组效应”,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省市调整产业构造、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引领哈大齐工业走廊迅速发展日勺强大引擎。(三)发展原则坚持“省市区共建、联合互动发展”原则。按照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市委实行“北跃”战略的总体布署,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企业和科研校所的资源优势,由省、市、区合力推进创新城开发建设。坚持创新城发展与都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原则。创新城的发展要与都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研院所改制结合。功能布局以哈尔滨新一轮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哈尔滨“十二五”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衔接。坚持统筹共赢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对时处理好总体与局部的关系,统筹区域资源,坚持错位发展。以近期功能布局为基础,总体筹划中远期发展区域,力争实现远近结合、增进现实状况与未来、存量与增量有机结合。坚持科技、人与环境友好发展原则。要按照“科技、生态、人文”的规划理念,突出以水定城、科技兴城,将研发与休闲、科技与文化、功能与景观有机结合,充足体现低碳科技的时代特性,重视环境保护理念和生态平衡,合理运用资源要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发展。(四)发展目的1.近期目日勺(2023年2023年)。建设成为全省先进产业汇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总动工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23.7平方公里起步区(包括4.58平方公里环西新城、2.85平方公里关键区)o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400亿元,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工业增长值58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950亿元,利税总额350亿元。国内外著名技术创新机构到达200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00O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到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00家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00家,亿元企业200家;科技创新城从业人员到达10万人以上。孵化器建成使用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企业1000户以上。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加速器竣工并投入使用。2.中期(2023年2023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面积到达50平方公里。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工业增长值1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700亿元。创新创业指标和孵化功能指标均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倍以上。3.远期(2023年2030年)。创新城跻身国内一流科技园区,成为人与自然友好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一流的现代新城区,全面建成137.2平方公里日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宜居的科技新城。经济指标、创新创业指标和孵化功能指标均比“十三五”时期翻2番。(五)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及重点任务围绕创新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总动工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23.7平方公里起步区日勺建设目的,要全力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关键、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两翼的主导产业,同步,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产业开发为主导、科技服务为补充,加速“三驾马车”的发展,实现园区经济的崛起和振兴。1、主导产业园区创新城在总体规划布局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三个产业园区日勺基础上,首先在环西新城建设以哈尔滨数据中心生态产业园、中金东北云计算中心、“拿云时代”科技项目为龙头日勺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立式风电装备、地能热泵、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为骨干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LED新材料、人工晶体生长制品、树脂复合材料制造等项目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针对创新城成为黑龙江省重点扶持产业园区的状况变化,调整环西新城20平方公里区域构造,三个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状况是:信息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环西新城示范基地2.14平方公里。基地将建设云计算关键区、云计算智汇园、云应用创新园、云综合拓展区等四大功能区。基地将按照应用软件、平台软件、数据中心及运行服务等云产业链条的构成,重点发展基础网络运行、IDC、云呼喊中心、云计算硬件研发设计、云计算软件设计、云计算集成服务等,并通过构建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投融资平台、云孵化平台等“五位一体”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为打造一流日勺IDC数据中心基地,将30万平方米科研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作为IDC数据中心的关键产业用地;将12万平方米二类居住用地转为商住混合用地,打造IDC数据中心基地配套服务区;将三环路以北近16万平方米居住用地转为科研用地,在此区域内打造“云谷”。基地依托入区日勺中科院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仪产业化、哈工大可调谐激光应用技术产业化、49所传感器产业化、哈电子仪表所精密检测仪表产业化和正在积极打造日勺“云飞扬计划及物联网等研发、产业项目,在电力电子、传感器、通信网络、仪器仪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有关行业形成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的经济规模。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环西新城示范基地L36平方公里。基地依托入区的兵器工业部开发时地能热泵、九洲电气开发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哈工大科技园开发的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光宇集团开发的高性能电池以及其他光伏产业项目,在地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高性能电池、清洁煤技术等有关行业形成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的经济规模。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环西新城示范基地L08平方公里。基地依托科技创新城已入驻的中科院研发先进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关键材料、哈焊所研发的高效优质焊接材料、哈玻璃钢研究院研发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哈工大科技园研发的柔性复合材料和特种环境材料,以及奥瑞德蓝宝石、海格1上1)封装等特色产业项目,重点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照明(LED)等有关行业形成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产能400亿元的经济规模。2、重点任务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转移方向,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日勺研发机构入区,着力构建以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物联网大厦、深港哈产学研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以孵化器、软件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七大功能区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高端研发项目日勺技术源和动力源。2023年要进驻项目40050()个,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全力建设服务全省“八大经济区”日勺区域性研发中心。(2)营造科技创业环境,增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孵化器建设,积极吸引各类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开办和领办各类科技型企业,建立起集新兴产业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自2023年起,园区每年科技成果和科技专利数要以15%以上速度递增,其中,到达国际先进水平日勺占20%左右,到达国内先进水平时占70%以上。着力建设全国闻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3)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凝聚主导产业优势要积极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茅业,围绕.二信息技术领域,生物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建筑等新能源领域,I市焊接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柔性复合材料、特种环境材料等新才.重点扶持一批低碳型高新技术示范项目与关键企业,建立若干行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打造从研发设计到开发应用日勺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规模可观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4)不停扩容产业链条,搞好现代科技服务要大力开发信息技术外包(IT0)、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积极吸引国际著名服务外包企业落户,支持出口导向型服务外包发展,培育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打造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条。并围绕技术开发和应用环节,积极发展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传媒设计、时尚设计等行业,着力建设辐射东北地区智力密集日勺科技服务产业集群。(5)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要加紧科技展示交流馆、知识产权交易所,科技商品交易市场等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善配套设施日勺服务功能,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整合国内外科技商品资源,建立以服务公共信息互换系统为关键日勺信息平台。积极吸引跨国研发机构和跨国企业设置研发总部、采购总部、营销总部和贸易总部等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总部资源高度集聚日勺中央商务区。努力发展科技风投和融资业务,加大金融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建设辐射东北亚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6)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品牌科技旅游要通过植物展示、园林精塑、采摘收获等形式,建设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北国水乡特色日勺世博园、农业生态园。要充足运用科研机构集聚、科技型企业汇聚的优势,发展以技术创新机构的研发过程和以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产品的科技研发精品游和科技工业特色游。要以科技、人文为主题,逐渐建设科技主题公园、北方特色水族馆、科技游乐园等项目,着力建设誉满全国日勺“北国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科技旅游景区。四、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体系按照省、市、区共建模式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工作,建立高新区、松北区、群力新区等区域协作机制,联动统筹创新城建设发展,认真履行科学决策的推进程序,保证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二)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抓好土地收储和征地拆迁,提高土地开发运用成效;精心做好各项规划设计,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公交配套设施衔接,完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构筑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数字化科技园区。(三)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保障体系围绕“名优”企业引资选项,不停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强化项目储备和生成,推进“三个一批”的良性循环;瞄准技术创新源头招商,完善重点产业纵向“补链”;加强国际引资与合作,推进园区“引资引技”双赢。(四)建立健全发展资金保障体系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入区,加强投融资能力建设;建立多种扶持资金,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争取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发展金融外包和后台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求才”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和完善“用才”机制,发明人尽其才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留才”机制,创导致才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育才”机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发挥人才“特区”效应,吸引中高层次科研人员3万人以上。(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保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拓展中介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服务内涵;实行“四个一”办公机制,提高行政办公效率;不停完善发展扶持政策,加大专题资金支持力度,深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