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影响分析.docx
同伴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至12月收治的71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2019年1至6月收治的79例为观察组,实施同伴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运动耐力(6MWT)、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CD-RISC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MW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均升高,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各维度评分和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同伴教育应用于CHF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运动耐力。关键词:同伴教育;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自我管理能;心理弹性慢性心力衰竭(CHF)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CHF发病率约为0.9%,其中30%50%CHF会因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1。CHF患者病程迁延,需长期坚持服药,加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缺乏,致使心理弹性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研究显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理状态,促使积极管理疾病,对其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同伴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通过与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种原因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分享信息、知识,传递健康观念、行为技能,从而达到共鸣,加强患者激励感、认同感,在心理及行为干预方面具有显著效果3,4。本研究选取本院CHF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同伴教育对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15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CHF诊断标准5;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11111级;病情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视听功能,语言功能障碍者。其中,2018年6至12月收治的71例为对照组,男46例、女25例,年龄5884(72.13±5.12)岁,NYHA分级:H级30例、III级41例,基础疾病:冠心病34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高血压12例;2019年1至6月收治的79例为观察组,男50例、女29例,年龄5685(70.85±5.60)岁,NYHA分级:II级35例、HI级44例,基础疾病:冠心病40例、扩张型心肌病28例、高血压11例。两组性别、年龄、NYHA分级、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健康宣传册,嘱患者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复诊时询问患者健康状况并调整相关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同伴教育,包括:同伴招募。选取同伴教育小组长,要求如下:高中及以上学历,性别结合患者意愿选取,同为CHF患者,且病情稳定,经抗心衰治疗超过1年,具有责任心、自信心、同情心和一定的组织及管理能力,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沟通交流能力良好,可参与同伴教育3个月。同伴培训。对招募小组长进行培训(1周),培训形式以集体授课为主,配合情景扮演、小组讨论等,培训内容包括限盐限水方法、饮食注意事项、体重监测方法、心理疏导技巧、运动频率及运动量确定方法、服药注意事项、CIIF病情进展识别、疾病诱因预防措施,经培训及考核后选取5名小组长。同伴教育。a.面对面宣教: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同伴教育小组长提前3d制定活动方案,提前l2d通知患者参加同伴教育活动,于社区、医院等由小组长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讲解CHF相关知识及日常管理经验,同时可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讲解结束后组员间相互讨论,护理人员补充专业护理知识,专科医生点评并解答患者疑问,1次/月。b.联谊活动:组织团体心理康复活动、舞蹈队、合唱团或模特队等,患者根据自己喜好参加相应团队,每周举行1次活动。c.微信支持:小组长作为群主,由CHF患者、护理人员、专科医师参与,小组长每周2次以文字、图片或视频方式分享自己抗心衰治疗历程、生活行为、心理调节方案等,护理人员、专科医师监督,若有不妥之处及时纠正;同时组员在群中咨询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每月由小组长组织1次健康调查,以问卷形式发在微信群中,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进行个人针对性讲解,并作为下次面对面宣教教育的重点。两组均干预3个月。1.3观察指标。两组干预前后采用6min步行实验(6MWT)评估运动耐力,步行距离越远,运动耐力越强。两组干预前后采用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CSMHFI)评估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信心(4个条目)、自我管理行为(16个条目)、自我心理管理(4个条目)、自我管理认知(4个条目)、自我管理信息(4个条目)5个维度,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高。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共0100分,分数越高心理弹性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运动耐力比较。干预前,观察组6三T(276.07±37.58)In与对照组(281.10±35.74)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8,P=O.404);干预后观察组6MWT(398.05±47.62)m大于对照组(332.54÷46.8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8,P<0.001)0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Io2.3两组心理弹性比较。干预前,两组CD-Rl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CHF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随着身体机能、器官功能不断退化,长期受病情影响,易出现焦虑、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抗心衰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尤为关键。同伴教育通过同伴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疾病管理经验,传递应对疾病的积极思想,可加强患者对疾病认知,促使其完成自我角色塑形,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患者接受度、认可度更高6-8。本研究将同伴教育应用于CHF患者,首先筛选、培训同伴教育小组长,促使教育者掌握CHF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确保护理服务质量,通过面对面宣教、联谊活动、微信支持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满足不同患者需求,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面对面宣教过程中小组长结合自身抗心衰管理经验口口相传QlF相关知识、自护技能,配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直观展示自我管理措施,同时鼓励组员相互交流彼此患病感受,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而根据患者喜好每周组织联谊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增强心理弹性。但受地域、时间等因素影响,面对面宣教及联谊活动难以满足偏远地区或空闲时间较少患者需求,本研究还开展微信支持,由小组长定时分享个人管理经验,受教者可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随时随地学习,并每月进行1次健康调查,动态掌握随着患者病情恢复出现的问题,以使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6MWT大于对照组,主要与随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病情转归有关。综上可知,同伴教育应用于CHF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运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