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规范.docx
吉林省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规范各医院每台CT机应具有每年由各管辖市区计量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第一部分、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 .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 .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3 .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4 .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5 .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如果有PACS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6 .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7 .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8 .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9 .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二、受检者准备1 .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2 .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在CT扫描前给予镇静。3 .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三、操作者准备1 .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2 .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3 .落实查对制度。4 .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5 .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抢救。6 .熟悉影像危急值的范围。四、图像质量控制1 .检查部位符合临床诊断需求。2 .图像上无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伪影。3 .图像采集和重建参数符合影像诊断的需求。4 .预置合适的窗宽和窗位。5 .图像标识显示完整。6 .增强检查期相达到临床诊断要求。五、其他1.增强检查结束后,受检者留观30min07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并及时更新。8 .如果受检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时做好记录并按要求上报。9 .登记时核对受检者信息;人工发放结果时,需再次核对受检者的相关信息。第二部分、颅脑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颅脑急性出血、梗死、外伤、畸形、积水、肿瘤、炎症以及脑实质变性和脑萎缩等疾病。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取仰卧位,头部置于检查床头架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正中定位线重合,使头部位于扫描野的中心,听眦线垂直于检查床。常规以听眦线或听眶上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2)参数:管电压IoO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OmAs,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Q6l.500mm32×1.200mm,64×0.625mm、128×0.600mm.3200.50Omm等),一般行逐层扫描,层厚56mm,层间距56mmo2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常规平扫相同。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对比剂,流率为1.52.0ml/s(观察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时,流率可达304.0mls),用量为5070ml0根据病变的性质设置头部增强的延迟扫描时间,血管性病变延迟25s,感染、囊肿延迟35min,转移瘤、脑膜瘤延迟58min0(2)颅脑CTA:采用对比剂(流率为405.0ml/s,用量为6080ml)+生理盐水(流率为4.0mls,用量为30ml)的注射方式。体弱或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8kgr2的受检者,对比剂用量酌减。三、图像处理1 .预置窗宽、窗位:软组织窗窗宽80-100HU,窗位3545HU;骨窗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02 .常规三维图像重组:用薄层横断面数据进行MPR,可获得脑组织的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图像。运用表面遮盖法(shadesurfacedisplayment,SSD)显示颅骨的骨折线、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等。3 .CTA三维图像重组:头部血管图像后处理常包括MPR(CPR)、MIP.VR及SSDo四、影像质量标准1.脑组织窗:能够显示灰白质边界、基底神经节、脑室系统、中脑周围的脑脊液腔隙、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4 .骨窗:能够显示颅骨的内板、外板和板障。第三部分、鞍区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 .普通X线检查发现鞍区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2 .临床怀疑垂体肿瘤。3 .垂体瘤术后复查。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部置于头架内,受检者体位同颅脑轴面扫描,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或听眦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鞍顶。(2)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OmAs,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0.625mm、32L200mm等)。以最薄层厚进行无间隔重建,然后行冠状面、矢状面重组,重建层厚3mm,层间距3mm。2 .增强扫描:(1)注射参数:采用(含碘300370mg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用量80.0IoO.OmK或1.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0(2)扫描及延迟时间:首先行CT平扫确定扫描范围,注入对比剂后IoS启动扫描,扫描58次。延迟时间一般设为注射对比剂后35s。(3)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垂体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诊断微腺瘤。三、图像处理1 .窗宽、窗位调节: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U,窗位35-45HU;病变侵犯颅骨时需加照骨窗,骨窗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02 .三维图像重组:需重建鞍区冠状面、矢状面图像,重建层厚及层间距3mm。四、影像质量标准1 .软组织窗:能够显示鞍区软组织、脑灰白质边界、中脑周围的脑脊液腔隙、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2 .骨窗:能够显示鞍区诸骨的结构,颅骨的内板、外板和板障。第四部分、眼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眼球内和眶内肿瘤、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眼外伤、眶内异物炎症及先天性疾病。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下颌稍上抬,听眶线与床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扫描范围一般从眶下缘至眶上缘。(2)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0mAs,探测器组合(16x0.75Omm、32XL200mm,64×0.625mm等)。以最薄层厚重建,然后行轴面、冠状面、斜矢状面重组,骨窗层厚2mm、软组织窗层厚3mm,层间距23mmo若重点观察视神经管,则需要重建骨算法,重建层厚Imm,层间距Immo2 .增强扫描:(1)注射参数:采用(含碘300370mg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用量80100ml(或L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0(2)扫描延迟时间:普通增强检查延迟3545s;血管性病变采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5s,静脉期延迟70s。三、图像处理1 .窗宽、窗位调节: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窗位3545HU;骨窗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02 .常规三维图像重组:眼部外伤常规采用MPRo眼球内异物定位时,通常需采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结合定位。四、影像质量标准1 .软组织窗:能够显示眼球结构(晶状体、球壁等),泪腺、眼肌和视神经。2 .骨窗:能够显示眶骨的内部结构,清晰分辨皮质和松质骨。第五部分、耳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先天性耳道畸形、肿瘤(如听神经瘤、胆脂瘤等)、炎症、外伤等。二、检查技术1.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部置于头架内,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取标准的头颅前后位。(2)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120140kV,有效管电流200250mAs,探测器组合(16×0.625mm.32x0.625mm等)。以最薄层厚无间隔重建,然后行轴面、冠状面、矢状面重组。骨算法重建层厚Imm,层间距Imm;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3mm,层间距3mm。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岩骨上缘。3 .增强扫描:(1)注射参数:对比剂用量6080ml,注射流率2.53.0mls0(2)扫描延迟时间:普通增强检查延迟时间4050So三、图像处理1.窗宽、窗位调节:外耳道闭锁的放大图像应包全耳部皮肤。增强扫描图像用软组织窗摄影,骨窗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04 .三维图像重组:均使用最薄层厚重建,在横断面薄层图像上行冠状面重组,并结合曲面重建、仿真内窥镜对病变进行显示。还可采用单侧放大的方式进行重建。四、影像质量标准1.骨窗:能够显示颈骨的内部结构,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半规管等。5 .软组织窗:能够显示病变组织和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第六部分、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鼻及鼻窦炎症、肿瘤、外伤等。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听眦线或听眶线与床面垂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扫描范围一般从眉弓上缘至牙齿咬合面。(2)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IOo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0mAs,探测器组合(16L500mm、32l.200mm>64×0.625mm等)。重建层厚23mm,层间距35mm,采用高分辨重建算法。2 .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80.0ml,注射流率2.53.0mlso普通增强检查延迟4050s扫描。三、图像处理1.窗宽、窗位调节:观察蝶窦、筛板及额窦有无分隔或外伤时,通常用骨算法,窗宽20002500HU,窗位150250HU。肿瘤侵犯骨组织时,必须行软组织重建,层厚3mm、间隔35mm.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0鼻骨外伤时,用骨算法图像分别平行和垂直于鼻骨长轴行横断面和冠状面重组,重建层厚Imm,层间距Imm。3 .三维图像重组:将原始图像进行薄层重组,重组层厚0.75mm,层间距0.75mm。鼻窦冠状面图像可显示窦腔病变、窦口复合体区域病变以及观察解剖结构是否异常。鼻部外伤患者行MPR及SSD三维重组有助于观察鼻部骨折的位置、类型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四、影像质量标准1 .骨窗:能够显示诸骨的内部结构、增厚的黏膜。2 .软组织窗:能够显示软组织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第七部分、颈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颈部占位性病变、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血管性病变、颈部气管病变、外伤。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稍后仰,使颈部与床面平行,同时两肩放松,两上臂置于身体两侧,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2)扫描范围: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5颈椎下缘至第1胸椎。喉部扫描范围从第4颈椎向下扫描,或直接对准喉结扫描,扫描时嘱受检者连续发字母E音,使声带内收,梨状窝扩张,以便较好地显示声带、梨状窝、咽后壁及杓会厌裳的形态及病变。鼻咽部扫描范围从海绵窦至口咽部。(3)扫描参数:行螺旋扫描,螺距0.6001.000,管电压120kV,有效管电流20OmAs,矩阵512x512,软组织算法,最薄层厚无间隔重建。2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成人60。80.0ml,儿童为2.0mlkg0注射流率2.53.0mls,延迟扫描时间3540s。(2)颈部CTA: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扫描范围:在颈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从主动脉弓上缘至颅底的扫描区域;参数:常规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有效管电流20OmAs,矩阵512×512,采集层厚0.6Lomm,重建层厚Lomm,层间距0.6LOmm;对比剂用量及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流率4.05.0mls,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再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030.0ml,延迟时间1518s。三、图像处理颈部图像常用软组织窗显示,一般取窗宽250350HU,窗位3050HU;若病变侵犯骨组织时,必须加骨窗像,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采用MIP.SSD.VR进行后处理,进行多方位观察。四、影像质量标准1.软组织窗:能够显示颈部软组织的层次和增强后大血管的结构。3 .骨窗:能够显示颈部椎体骨质。第八部分、胸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血管病变等。2 .肺:肿瘤、结核、炎症、间质性和弥漫性病变等。鉴别肺门增大的原因,区分血管性结构、淋巴结肿大和肿块。3 .胸膜和胸壁: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4 .心包和心脏:明确心包积液、心包肥厚及钙化程度,鉴别心脏原发或继发肿瘤。5 .大血管病变:诊断各种胸部大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大血管畸形等。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驼背或不宜仰卧者、对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进行鉴别诊断者可采用俯卧位。扫描范围为从肺尖开始到肺底。(2)参数:常规胸部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mm,重建层厚57mm,层间距57mmo对于呼吸困难不能屏气者或婴幼儿,扫描中应适当加大螺距,缩短扫描时间,以减少运动伪影。2 .高分辨率成像: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可疑支气管扩张时,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0.61.0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3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Q70.0ml,流率2.025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s。扫描范围和扫描参数同常规平扫。(2)胸部CTA:对比剂用量80.0100.0ml,流率3。3.5mls,延迟扫描时间依据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测定,通常为1218So三、图像处理纵隔窗窗宽300500HU,窗位3050HU;肺窗窗宽800l500HU,窗位一600800HU。第九部分、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左侧三房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二、相关准备1.镇静:新生儿及不能配合的受检者口服或从肛门给予10%的水合氯醛0405ml/kg镇静。4 .心电电极的位置:电极可以酌情贴在双臂和腿上。5 .呼吸训练:除婴幼儿外,需要对受检者进行呼吸训练,屏气时间达810s。若受检者在镇静状态不能屏气,可以通过捆扎胸部束带抑制胸式呼吸再进行扫描。6 .辐射防护:由于受检者中婴幼儿多见,辐射损伤带来的风险增加,可在头颅、颈部、腹腔、盆腔分别用铅衣片进行防护。三、检查技术1 .扫描体位及参数:(1)体位:仰卧位,根据静脉针的位置选择头先进或足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如果受检者为镇静后的婴幼儿,可将上臂自然放于体侧。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左膈下5cmo(2)参数: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为1.252.50mm。考虑到儿童的辐射防护,5岁及以下受检者管电压为100kV,5岁以上为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2 .注射对比剂方法:(1)对比剂用法:通常采用含碘350mg/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婴幼儿可根据疾病和体质量,将对比剂稀释为含碘量15025Omg/ml或降低注射流率。根据扫描方式成人用量为30.080.0ml,婴幼儿用量为1.52.0mlkgo5岁及以下受试者注射流率为Lo2.0mls,5岁以上为2.0-3.0mlso为避免无名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对周围结构显示的干扰,尽量选择右侧上肢静脉或右侧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2)扫描起始时间的确定:扫描起始时间指从注射对比剂到开始曝光扫描的时间。确定扫描起始时间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值法:2岁及以内患儿,若对比剂经头皮或手背静脉注射,延迟时间为"14s;经足外周静脉注射,延迟时间为1416s;2岁以上患儿在上述基础上适当延长25s。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自肘静脉小剂量注射对比剂,进行ROl同层动态扫描,测量Rol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峰值时间即为扫描延迟时间。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受检者,需要在肺动脉层面测量肺动脉和主动脉。2个ROL两者均强化即为扫描延迟时间。实时血流检测法:设定肺动脉层面作为连续曝光层面,并选择对比剂观察Rol(肺动脉和主动脉2个ROl),注射对比剂后,实时观察ROlCT值上升情况,当CT值达预定值后,手动触发扫描。对心内结构存在复杂畸形者(如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等)加扫第二期,扫描延迟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35-45s,即第一期扫描后的815s。四、图像后处理1 .VR显示:可以系统观察整个心脏和大血管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显示直观立体,通过不同的体位可以观察到相应的血管变异。2 .薄层MIP显示:可以观察局部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层厚通常选择5IOmmo3 .MPR后的图像:(1)横断面:断面图像与身体长轴垂直,显示人体横断面影像,是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常规体位。(2)短轴面:断面图像与心脏长轴垂直,显示心脏短轴面影像,范围包括心尖至心底部。心脏短轴适于观察心室的前壁、侧壁、后壁及室间隔,也适用于观察主动脉瓣。(3)长轴面:断面图像与心脏长轴平行,显示心脏长轴面影像。心脏长轴面适用于观察二尖瓣、左室根部、主动脉流出道和心尖部病变。第十部分、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2 .各种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3 .血管重建术的术后复查。4 .其他:包括:(1)未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行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前)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2)心肌梗死患者稳定期复查。二、相关准备1 .心理干预: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检查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以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控制心率。2 .控制心率:64层及以上CT机型心率70次min,16层及以下CT机型心率60次/min。3 .呼吸训练:训练受检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4 .安装心电图电极:电极片需要在上臂上举后粘贴,注意避开骨骼。三、检查技术1 .对比剂注射方案:(1)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可以代替部分对比剂的效果,减少对比剂用量,有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增强值以及增强持续时间,同时减少肺动脉增强时间,减少上腔静脉的高衰减伪影。(2)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浓度为含碘350370mg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具体注射方案有:单流率三期方案:流率为4.050mls,第一期注射对比剂50.0-60.0ml,第二期注射生理盐水16.020.0ml,第三期注射体积比为6:4的对比剂及生理盐水混合物。双流率方案:第一期采用4.05.0mls流率注射50.060.0ml对比剂+16Q20.0ml生理盐水,第二期采用2.53.5mls流率注射5.07.0ml对比剂+25.0ml生理盐水。(3)根据体质量确定对比剂注射流率:体质量60kg,流率为3.5mls;体质量60kg且75kg,流率为4.0mls;体质量75kg,流率为5.0mls°(4)扫描延迟时间:经验时间为延迟2530s启动扫描。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testbolu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10.0-20.0ml,注射对比剂后812s在升主动脉层面连续扫描。实时血流检测法(bolus-tracking):设定升主动脉根部层面(气管隆突下ICm)作为连续曝光层面,注射对比剂8IOS后,当升主动脉根部CT值达150HU预定阈值后,自动或手动触发扫描。2 .扫描体位与参数:(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2)定位像:常规扫描胸部前后定位像和侧位定位像,双定位有利于将心脏图像定位到显示野中心。(3)扫描范围:根据检查需要设定扫描范围。常规冠状动脉CTA扫描从气管隆凸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静脉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大血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复查动脉桥,扫描范围从锁骨到心底,包括整个胸骨、心脏大血管。(4)参数:平扫:层厚2.5mm,层间距2.5mm,视野25CmX25cm,管电压120kV,前瞻心电门控,显示野固定不动。冠状动脉CTA:层厚0.5Lomm,层间距0.5LOmm,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方式。四、心电门控扫描方式1 .心电前瞻门控扫描(序列扫描):根据前35个心动周期的搏动,预测下一个心动周期R波的位置,并在相应的时相触发扫描。2 .心电回顾门控扫描(螺旋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心电信号和原始数据被同时记录下来,根据心电图信号采用回顾性图像重建。五、图像处理1 .心电图编辑:心电图编辑方法有消除、忽略、插入和R波偏移等。2 .图像显示:平扫的窗宽250350HU,窗位3545HU;增强扫描窗宽600800HU,窗位300400HU。3 .冠状动脉重建时相的选择:心率65次min,在舒张末期,即75%80%时相;当心率为708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最好时相为45%50%,左冠状动脉为75%o4 .三维重组后处理:整个心脏冠状动脉的VR重组、冠脉树的VR和MIP、曲面重组。5 .心肌灌注成像:扫描方式同冠状动脉CTA。6 .左心室的功能分析: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重建出心脏舒张期和收缩期两个时相的图像。在CT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出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六、冠状动脉CTA图像的质量控制1.对于心率过快采取的方法:(1)检查前与受检者充分沟通,减少检查时的心理紧张,缓解紧张情绪;(2)尽量缩短扫描时间;(3)应用受体阻滞剂适当降低心率;(4)应用双扇区重建法;(5)心率过快者可采用变速扫描技术;(6)选择心脏舒张中期或收缩中末期进行成像;(7)使用半扫描重建技术或多扇区重建技术。2 .心律不齐造成图像质量下降的处理方法:(1)使用绝对延迟方法重建:由于R波后紧邻时相为收缩期,受心率变化影响较小,进行收缩末期重建可获得错层伪影较小的图像。(2)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分时相重建,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各个分支不同相位窗的清晰图像。(3)使用横断面重建不同触发单位进行图像重建,可以部分改善图像质量。(4)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通过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运动速度,从而自动化选择运动速度最低的2个时相进行重建,可以获得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冠状动脉图像。(5)进行相应的心电图编辑:单发早搏:可导致瞬时心脏运动加快,可应用心电图编辑软件忽略或删除这一心动周期,用下一个心动周期的数据来补足加以纠正。代偿间歇:可以造成与其他心动周期运动状态不一致的现象,此时需要对其前一个R波进行人为调整,对缺失的信号进行人为的插入,以保证其运动时相的一致性。心房颤动:此时的心动周期长度变化范围更大,心动周期更短,图像质量更差。舒张期重建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只能进行收缩末期重建和绝对时间延迟重建。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心动周期延长,改善方法是利用绝对时间延迟进行重建,或进行个体化心电图编辑,采用手动偏移R峰的办法纠正RR间期不等造成的数据不匹配,尽量使重建数据保持在心脏搏动的同一相位。3 .其他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法:钙化斑块明显者,产生明显伪影,影响冠状动脉的重建效果;检查时身体移动所造成的运动伪影,重建后出现图像模糊。解决方法:(1)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伪影:缩短扫描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和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能有效消除右心房对比剂伪影对右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2)呼吸运动伪影: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尽可能缩短扫描时间,可有效消除呼吸运动伪影;(3)扫描时间及扫描延迟时间:扫描时间越短,图像质量受屏气后心率波动的影响越小;扫描延迟时间确定的越准确,则冠状动脉对比剂充盈越好,图像质量越佳。第十一部分、肺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射频消融术前评价及术中引导、射频消融术后评价。二、相关准备同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三、检查技术1.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含碘35037OmgAnI,注射流率4.05.0mls,第一期注射对比剂5060ml,第二期注射生理盐水25-40mlo经验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o通常采用测定靶血管内对比剂峰值变化来选择适当的扫描启动时间,具体方式为:(1)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test-bolu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后延时812s开始在肺静脉层面连续扫描;(2)实时血流检测法(bolus-tracking):设定肺静脉层面(气管隆突下4cm)作为连续曝光层面,并选择升主动脉作为ROI,注射对比剂8IoS后,连续曝光采用实时观察Rol的CT值上升情况,当CT值达150HU后,自动或手动触发扫描。2.体位与参数:(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2)定位像:常规扫描胸部前后定位像,双定位有利于将肺静脉图像定位到显示野中心。(3)扫描范围:从气管隆凸上2cm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4)参数:平扫:层厚2.5mm,层间距2.5mm,管电压120kV,选择心电前瞻门控扫描,显示野固定不动;肺静脉CTA:扫描范围同平扫,层厚050L25mm,层间距0.50L25mm,使用心电门控方式扫描。如果患者心律不齐或屏气不良,可选择螺旋扫描,层厚0.50L25mm,层间距0.501.25mm,调整螺距和旋转时间,使用最快方式扫描。四、心电门控扫描方式1.心电前瞻门控扫描:与冠状动脉CTA的门控扫描类似,由于心电触发序列扫描需采用前RR间隔的平均值,对受检者下一个RR间隔做出可靠的预测。2.心电回顾门控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心电信号和原始数据被同时记录下来,根据心电图信号采用回顾式图像重建。五、图像处理1.心电图编辑:心电图编辑方法有消除、忽略、插入、R波偏移等,对于有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多种心电图编辑技巧,最终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2 .图像显示:平扫窗宽250350HU,窗位3545HU;增强扫描窗宽600800HU,窗位300400HU03 .三维重组后处理:肺静脉VR重组用于显示肺静脉开口、起源和大体解剖。可以在肺静脉后前位测量肺静脉开口处的宽度,多角度显示左右肺静脉的开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测量横轴面肺静脉各分支起始处的最大径和最短径。第十二部分、肺动脉CTA检查技术一、适应证1 .胸痛或下肢静脉血栓,怀疑肺动脉血栓者。2 .肺动脉高压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者。3 .中央型肺癌患者了解肿瘤与血管位置关系。二、检查技术1 ,扫描参数:仰卧位,受检部位置于扫描中心。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BMI25kgm2,管电压采用100kV;BMI>25kgm2,管电压采用120kVo有效管电流180250mAs,层厚0.75LoOmm,层间距0.751.00mmo软组织算法重建。探测器组合(64x0.625mm、128×0.600mm.320×0.600mm)。2 .注射参数:对比剂用量1.52.0mlkg,含碘浓度270370mgmlo注射方式为以6.0ml/s的流率注射20.0ml生理盐水,然后以5.0ml/s流率注射50.0ml对比剂,最后以4.0ml/s流率注射20.0ml生理盐水。延迟扫描时间为自动触发扫描方式,阈值为80HU,ROl置于肺动脉干。三、图像处理1.MPR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各级肺动脉走行,管腔内栓子大小、分布及范围。3 .MIP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显示血管壁的钙化及其分布范围,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走行,尤其对于外周肺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4 .VR可以更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结构,追踪血管的起源、走行。四、影像质量标准1 .清晰显示肺动脉起始及走行。2 .清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及肺动脉充盈缺损情况。3 .清晰显示肿瘤与肺动脉的位置关系。第十三部分、主动脉CTA检查技术一、适应证1 .主动脉病变。2 .主动脉病变术后复查。二、检查技术1.扫描参数:仰卧位,双手上举与颈椎不在同一层面。扫描范围由胸腔入口至耻骨联合,腹主动脉检查从膈顶至耻骨联合。BMI25kgm2,管电压采用100kV;BMI>25kgm2,管电压采用120kVo管电流180250mA,层厚0.751.00mm、层间距0.751.00mm0软组织算法重建。探测器组合(16×0.750mm64×0.625mm128×0.625mm>320×0.500mm)o2.注射参数:对比剂含碘270370mgml,用量L52.0ml/kgo先以6.0ml/s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0ml,然后以5.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100.0ml,最后以4.0ml/s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0ml。对比剂总量90.0100.0ml,生理盐水总量20.0-40.0mlo确定延迟扫描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方式,阈值为100HU,Rol置于降主动气管分叉下ICm水平(腹主动脉检查ROl在肝门水平,其他参数同主动脉CTA检查)。三、图像处理1.MPR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各级肺动脉的走行,管腔内栓子大小、分布及累及范围。2. MIP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显示血管壁的钙化及其分布范围,能更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走行,尤其对于外周主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3. VR能使观察者更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结构,追踪血管的起源、走行。四、影像质量标准1 .清晰显示主动脉所属分支及走行。2 .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破口位置及动脉瘤情况。3 .能清晰显示主动脉与邻近器官的位置关系。第十四部分、腹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肝脏、胆囊:(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2)鉴别肝脏肿瘤;(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4 .脾脏:(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5 .胰腺:(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6 .肾和肾上腺:(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3)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7 .腹部及腹膜后腔:(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8 .胃部: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9 .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10 结、直肠:(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二、相关准备1.检查前少渣饮食,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专贝剂造影。2 .检查当日禁食4h以上,不禁水。3 .口服温水:检查前1520min口服温水500100o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20030Oml(使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充盈,形成良好对比)。观察肾及肾上腺,需在检查前2030min口服温水。检查腹膜后腔提前12h分段口服温水800IoOomI,使肠道系统充盈。三、检查技术(一)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足先进,两臂上举,身体置于检查床正中间,水平线对准人体腋中线。2 .定位像:采用腹部正位像,用于确定扫描基线和精准扫描范围。3 .扫描基线:(1)肝脏、脾脏和胃以膈顶为扫描基线;(2)胆囊和胰腺以肝门为扫描基线;(3)肾和肾上腺以肾上极为扫描基线;(4)腹膜后腔以肝门为扫描基线。4 .扫描范围:(1)肝脏、脾脏从膈顶扫描至脾下角;(2)胆囊及胰腺从肝门扫描至胰腺下缘;(3)肾脏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4)肾上腺从肾上腺上缘扫描到肾门;(5)腹膜后腔从肝门扫描到骼前上棘;(6)胃部从膈顶扫描到修前上棘。5 .技术方案:(1)扫描方式:常规螺旋扫描,螺距为0.984-1.375o(2)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30OmAS(或自动毫安技术),转速0.60.8s/周。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l.500mm、32×1.200mm、64×0.625mm.128×0.600mm.320×0.500mm)o肝脏、脾脏扫描层厚5.0Omm,胆管层厚L253.00mm,肾脏层厚5.0Omm,肾上腺层厚L253.00mm,腹膜后层厚5.00mm,胃部层厚5.00mmoFOV(体部)为(300350)mm×(300350)mmo(3)重建参数:采用标准或软组织重建算法,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肝脏、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腹膜后腔及胃部的扫描图像窗宽200250HU,窗位30-50HU;肾上腺窗宽250300HU,窗位3050HU0(二)增强扫描1 .常规增强扫描:(1)注射参数:腹部增强扫描均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对比剂含碘浓度270-370mgml,流率2.53.5mls,用量80.0100.0mo(2)扫描期相和延迟时间:肝脏、脾脏通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门静脉期延迟5060s,实质期延迟120180s;胰腺增强扫描通常采用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3540s,胰腺期延迟6570s;肾脏通常行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扫描,皮质期延迟2530s,髓质期延迟90110s,分泌期延迟35mino2 .腹部CTA:用于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通常采用MPR.MIP.SSD.VR等后处理技术。3 .门静脉及下腔静脉CTA:对比剂含碘浓度270370mgml,流率3.04.0mls,用量90.0100.0mlo门静脉延迟时间5060s,下腔静脉延迟时间90110So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重组。4 .CT泌尿系成像:检查前受检者膀胱充盈,延迟时间7.530.0min,注射流率3.04.0mls,用量90.0100.0mo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SSD.VR重组。5 .肝脏、胰腺灌注成像:以4.08.0mls流率团注对比剂50.0ml,灌注时间为3040s,以电影扫描方式采集。头部延迟5s,体部延迟6so利用PerfUSiOn软件包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及灌注伪彩图。6 .胃部CT检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