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docx
-
资源ID:6800903
资源大小:47.8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docx
课题传统美德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素质目标:通过道德实践,积极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T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f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动(12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可学可敬的榜样,他们传递出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传统美德通过讲述"文化探寻",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有哪些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一、自强不息2O(X)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其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品格密不可分。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哪里?【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自强不息思想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女蜗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啮雪吞毡,以及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屈原被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品格。【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自强不息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自强不息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自强不息思想包含反思时艰的深沉的忧患意识。第二,自强不息思想包含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自强不息思想包含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第四,自强不息思想包含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成为自强不息的青少年?【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必须不断进步,抢抓时代机遇,立足自身,不断地去探索、奋斗、创新,这样才能继往开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二、敬业乐群敬业乐群是指专心学业或事业,乐于与朋友或同事一起切磋、交流。其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一段时期之后,不但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做到敬业乐群。宋代理学家朱熹将敬业乐群解释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蝇以辅其仁也。"【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意思是说,敬业的人,专心致志、严肃认真、勤奋努力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乐群的人,以学习别人有益的言行为乐,不断修炼自己的仁义之心。【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敬业首先表现为不怠慢、不轻慢,以事业为重。其次,敬业表现为敬畏事业,以一种谦卑、感恩的心态对待事业,做到专注、专一和专业。再次,敬业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即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事业不辞辛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精神和力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格言生动地诠释了敬业的最高境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不仅是对个人言行的要求,还强调个人事业的社会价值。周易系辞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作为衡量事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只有长久地利济天下苍生的事业才是真正的事业。古代先贤倡导"爱群、利群、乐群",认为承担起维护群体和谐、稳定和发展的社会责任,使自己的事业造福于天下苍生、济世利民,这是中国传统敬业价值观崇高的社会理想。乐群,实质上说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意思是说,多人同行,其中一定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在集体之中,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从中获得教益,从而使学业、事业得到拓展。乐群不仅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敬业乐群的精神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将本职工作与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群己关系紧密结合,应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自觉自为的价值追求。【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15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你身边的哪些人是爱岗敬业的榜样?他可能是你尊敬的老师或长辈,也可能是晨曦中默默打扫的环卫工人,还可能是提醒乘客下车时注意安全的公交司机,以及在你生命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很多爱岗敬业的榜样。请全班学生开展一次"榜样大搜寻"活动,寻找生活中爰岗敬业的榜样。(1)每个小组至少找一名爱岗敬业榜样,搜集榜样的优秀事迹材料,并结合材料写一份人物简介(不少于300字)。(2)各组轮流讲述榜样故事。(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爱岗敬业榜样的优秀品质,并号召全班学生向这些榜样学习.【学生】思考、搜集宽料、轮流讲述、讨论【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敬业乐群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请思考:什么是扶正扬善?扶正扬善有哪些意义和作用?【学生】思考、发言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三、扶正扬善扶正扬善即扶持正气、弘扬善举。所谓正气是指光明正大的气节或风气,也指刚正的气节,即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对正义和道义的坚守达到一定境界,自然会产生一种至大至刚的力量,即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正义与道德的结合,鼓舞着人们为实现正义、维护道义而勇往直前。浩然之气不仅是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融为一体的一种内心状态,更是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正义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的切身演绎使浩然之气从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的形象。【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哪些具有浩然之气的名人故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详见教材)除扶持正气外,扶正扬善的关键还在于弘扬善举.周易系辞提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等等。这些思想和观点都把善与为人之本、安身立命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中国人崇德向善的美好追求。【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身浩然之气?【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当代青年学生应从现在做起,积树殳身向上、向善的实践,积极提高自身修养,言善言、彳谓行,有勇气、讲正气,让青春的追求化为激励全社会的蓬勃朝气,激浊扬清,弘扬社会正能量,将培养自身浩然之气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四、扶危济困扶危济困,即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扶危济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扶危济困有哪些文化内涵?【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是助人为乐。无论是儒家的“泛爱众",还是墨家的"兼相爰",都表明人应关爱他人,急人之急,帮人之忧,救人之危.这种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影响着无数仁爱之±.通过教师讲解、观看微课和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的基本内涵二是团结互助。互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迹可循。(详见教材)五、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指遇见合乎道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见义勇为是坚持道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等精神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优良品格和行为."德不孤,必有邻。”为他人安全挺身而出,为家国安宁赴汤蹈火,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看重和敬仰的崇高品质。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见义勇为者慷慨赴险,以平凡之1区行英雄之事,书写可歌可泣的精神篇章,树立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见义勇为者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他们以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请谈谈见义勇为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护航美好生活,离不开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和坚守。一个社会,如果缺少了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勇气和力量,安全和秩序就会荡然无存,人民幸福也将无从谈起。而见义勇为者,正是这样一股正义的力量。他们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不畏生死、及时救助,在人民群众遇到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伸张正义。见义勇为者是新时代的英雄,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社会有正气,人民才会有幸福,国家才会有生机。见义勇为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要充分发挥其德治作用,以榜样为示范和引领,使人人敢为,人人愿为,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风尚。【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见义勇为的具体事例?请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分享。【学生】聆听、思考、分享六、孝老爱亲【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中华传统美德之孝老爱亲”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孝"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观看、思考、回答孝老爱亲也称“孝老敬亲",指孝敬老人、尊敬亲人。所谓"百善孝为先”,何谓孝?尔雅释训中讲:"善事父母为孝J'意思是说,善待并奉养父母,才是孝。孝经中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意思是说,"孝"就像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最基本的行为。【析古论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父母在,可否远游?“(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代还适用吗?【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中国人提倡孝道,源于中国的血缘文化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而在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孝"既是子女对父母的天然情感,也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孝"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有道之人的根基。古人将"孝"界定为诸德之本。帝王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孝"甚至成为中国古代选用官吏时的重要考量标准,如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古人弘扬孝道的书籍?【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为了弘扬孝道,古人编写了许多教育书籍,比较经典的有孝经和弟子规.其中的很多至理名言流传至今,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颐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等。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要从修心做起,人若无孝心,其他就无从谈起。孝行天下,人人都以孝为荣、以孝为美,便能在全社会形成父慈子孝、家庭和睦、百业兴旺、社会稳定、人人友爱团结的局面。【视野拓展】【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纲要内容【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12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推荐身边好人”活动,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1)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各组选出一名组长。(2)组长抽签决定本组推荐的人物事迹类型,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3)每位学生根据本组的人物事迹类型搜集相关资料,并填写“身边好人推荐表",如表1-2所示(洋见教材)。(4)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身边好人推荐表”的内容进行讨论,并确定两位"身边好人"候选人.(5)各组派代表在班级中讲述所推荐的“身边好人”的事迹,其余学生可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思考、讨论、填表、派小组代表进彳方并述、交流【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通过"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积极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总结知识点,I凡固学生对传统美德相关知识的印象【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检验”所有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课后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在互动环节深入沟通,效果不错。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