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工程一山顶环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说明.docx
路基、路面3路基设计3.1 一般路基设计3.1.1 路堤设计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方边坡超过8m高,则采用分级放坡,填方自上而下一级边坡最大坡高为8m,坡率为1:1.5:二级边坡最大坡高为12m,坡率为1:1.75。各级边坡之间留2m宽平台,做成坡度为2%4%的外倾横坡,利于边坡排水。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大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23m。3.1.2 路复设计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地勘报告放坡建议,本项目岩质边坡坡率采用1:0.75,上质边坡坡率采用1:1.5,同时为避免雨水冲刷坡面,在马道与坡顶设置平台截水沟。3.1.3 零填零挖路堤设计当填方高度小于1.5米时,视为低填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床标高以下O8O厘米)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石或掺拌石灰方式进行处理,但考虑到施工拌和的难度及质量保证等因素,均选用换填方式处理。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4%。当挖方高度小于1.5米时,视为浅挖路堑,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土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难以压实时,也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士基进行特殊处理,处理方式及压实度要求均同低填路基。3.1.4 路段遇低填、浅挖路基处理深度及段落详见工程数量表,本次设计根据地勘报告处理深度为03m0.8m,并采取换填碎石上。施工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1.5 1.4半填半挖路基设计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路床为土质时,应采用合格填料进行换填处理,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沉降差异变形。当填方区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按斜坡路堤处理方式进行挖台阶处理。第二篇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2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按四级(I类)公路15kmh标准设计,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15Kmh的标准,路基断面为IIm断面设置形式,横断面布置为:1米(碎落台)+0.75米(左侧路肩)+2X3.25米(行车道)+2米(慢行道)+0.75米(右侧路肩)=”米,在件受限段(Kl+410、Kl+440):0.25米(左侧路肩)+2X3.25米(行车道)+0.25米(右侧路肩)=7米,路面标准横坡为向外2.0乐路肩标准横坡为向外3.0%。(2)超高方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高程。本项目在平曲线路基超高、加宽过渡段均在缓和曲线段内完成,超高旋转方式为绕路基中线旋转。超高缓和段在缓和曲线内采用局部超高的过渡方式,外侧路肩不随超高路基起超高,超高旋转轴为路基中线,路基最大超高横坡采用4%o(3)加宽方式采用一类内侧加宽。(4)路拱横坡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路肩横坡采用3乐始终保持向外倾斜。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0°。回填须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在坡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呈5%反坡,然后再回填。(3)衡重式挡土墙以稳定中风化基岩做持力层,每隔IOm15m设置一道宽20mm的沉降缝,且于地基性状和挡土墙高度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沉降缝采用沥青麻纹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重力式挡土墙基底置丁以碾压密实的土夹石换填地基为持力层,沉降缝做法同衡重式挡土墙。(4)墙身在高出地面以上部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米,上下交错布置,孔内预埋IoCnIPVC管,最低排泄水孔底部应高出地面30cm,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反滤层,在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应设置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5)挡土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衡重式挡土墙大样图中的设计要求。挡土墙基础开挖坡比需满足设计要求。3.1.7.2锚杆挡墙1)土石方工程锚杆挡墙上石方开挖进程须满足挡上墙的逆作法施工要求:锚板挡墙的每级开挖高度为锚杆的竖向间距,完成该级锚杆挡土墙施工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土石方开挖。2)锚杆工程:1、钻孔:(1)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2)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3)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4)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天。(5)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3)锚杆组装与安放:(1)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o(2)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Om设一定位支架:(3)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焊接或机械连接。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挖方区路床为土质时应采用合格填料进行换填处理,过渡段填方区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碎石或砂岩碎屑进行填筑,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沉降差异变形,必要时可视地面陡度及高差酌情于路床附近位置增设上工格栅。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应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必要时可增设纵向或横向砂岩块片石盲沟。3.1.5 路基填挖交界及过渡段处理纵向填挖交界处般应设置过渡段,其填方区长度应不小于10米,且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过渡段所用材料在合同段内选取,原则上不单独调运或外购。为避免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应酌情于路面底面以下铺设23层上工格栅。当纵向填挖交界处挖方为土质时,挖方区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做换填处理。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纵向填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横向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对于半填半挖路基的处理,当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为避免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应酌情于路面底面以下铺设23层土工格栅。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填挖交界处酌情设置顺路线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3.1.6 新旧路基搭接现状道路路基拓宽时,为减小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开裂的影响,霜对新旧路基搭接处进行处理,具体做法及技术要求详见新旧路基搭接设计图O3.1.7 挡土墙路段路基设计3.1.7.1 折背式、衡重式挡土墙(1)挡土墙墙身外侧20Cm采用M7.5级混合砂浆砌筑Vl30块片石,其余采用C25片混凝土;挡土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清除挡土墙后背坡面全部土层,保持基坑侧壁和边坡坡面干燥。(2)挡土墙的施工必须跳槽开挖,每段不能大于15m,施工时严禁超挖,挖至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标高后必须及时用IOem厚C25细石碎垫层封闭:施工段长结合伸缩缝设置确定。需待强度达100%以上后,才能回填墙背填料,并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K墙背填料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宜采用碎石、卵石、砾石、粗砂等透水较好、抗剪强度较高的无粘性土,地质情况变化应增设施工缝。(5)施工过程面板不得完全悬空。3.1.7.3桩板挡墙(1)材料桩、挡土板、冠梁采用C30混凝土,主筋采用HRB400钢筋;钢筋:HPB300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一2008)标准;HRB-100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标准。(2)构造要求桩钢筋保护层厚度N70mm,顶梁保护层厚度250mm,挡板保护层厚度35nin,钢筋净距280mmo(3)排水在挡板上设置泄水孔,纵向间距4m,两根桩间每排设置1个泄水孔,底排泄水孔高出地面不小于O.3mo(4)桩成孔本次设计桩板挡墙圆桩为机械成孔,挖孔前应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径,做好施工记录。因抗滑桩机械成孔不易判断岩土分界线及中风化基岩线标高,为控制造价并保证抗滑桩支护安全,建议地勘单位在施工前逐桩进行抗滑桩施工勘察,以确定每根桩岩土分界线、中风化基岩线高程及岩石强度等地质情况。若施工勘察反映地质情况与原地勘报告有出入,应及时通知各方,并在施工前及时调整支护设计。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桩身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50mm:垂克度0.5%;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干净后用C20级混凝土垫平。(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4)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致。(5)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6)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不得使用高铝水泥;不得使用污水;注浆压力0.5MPa。(7)钢筋除锈后,锚杆采用N30砂浆全部封闭,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锚孔中部。(8)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在设计的锚杆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9)锚杆支护施工的坡体泄水孔及截水、排水沟的设置应采取防渗措施.锚杆张拉和锁定合格后,对永久锚杆的锚头应进行密封和防腐处理。(10)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见下表。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表锚杆赢、试验荷载值(KN)试验根数1根32HRMOO级220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1根25HRBdOO级135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4)、面板工程(1)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强度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面板混凝上保护层国度为30uno(2)本边坡为永久性边坡,锚杆挡墙的面板均采用单边支模原槽现浇。(3)墙身设置中100通长弹簧透水管,间距2.0m。在高出地面以上0.3m处通过100横向三通管排出,接入就近道路排水系统。墙背采用不小于50Cm的卵砾石堆壤等透水材料。有裂隙处和明显出水处宜优先布置。(4)挡墙伸缩缝宽度20mm,伸缩缝每1525m设一道,缝内灌注沥青麻丝,施工时如遇土方开挖弃土应尽量远离孔口,严禁堆放在坡顶。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桩位附近加载;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揩墙顶防撞栏杆基础需事先预埋,不得事后补凿或补埋。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灌注桩其它施工要求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未尽事宜详按现行相关规范、规程执行。(12)对于局部土层较厚段,桩板挡墙成孔过程中易产生埼孔等现象,施工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孔的形成,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不得对现状构筑物造成影响。(13)抗滑桩应从滑坡两端向主轴方向分段间隔跳桩施工。桩纵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土岩分界处和滑动面处,桩身混凝土应连续浇灌。3.2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路基工程地质评价特殊路基设计,本项目施工区域内有稻田、池塘、淤泥质粉质黏上分布,需要对稻田、池塘内的软弱路基进行处理,保证路基工作强度和干湿状态,基于以往项目考虑进行设计。当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22.5m时,采用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片、块石排淤层应高于水面或淤泥层1m,且应碾压密实;片、块石短边尺寸不得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碎石反漉层,厚度60cm,再进行填土分层碾压。当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小于2.5m时,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臼及池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I: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眼干路基,接着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根据地勘报告,需对道路沿线淤泥质粉质黏土进行换填处理,处理方式为先翻挖,后分层换填碾压密实。翻挖后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路基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换填、分层碾压。对于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附近的潮湿土情况,先清除掉地表上覆的潮湿±,接者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4路基填料设计本路段填方路基一般利用路基挖方中选取合格材料作为路堤填料,并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上、砂类I:等粗粒上作为填料.后方可使用。水平钢筋(籁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O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上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桩纵筋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嵌固点处,嵌固点位置见挡墙立面图。(6)混凝土浇注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濯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浇濯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上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濯,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羽落度一般取80ToOnm。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挡墙需要加快施工进度时,宜采用速凝、早强混凝土。(7)质检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上试块,做出试压结果。要求对桩基刚开始嵌入段中风化基岩取样进行检测,要求全部嵌固段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达到地勘建议值(天然4.43MPa):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质量检验鉴定,采取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0)桩板挡墙施工监测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均应对边坡及坡顶建筑物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参建各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桩前岩土体,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应分级开挖,分级高度l2m,开挖同时应加强对坡顶建筑的监测。(11)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必须杳明施工场地内的各类地下和影响桩体施工的地上设施的分布,基坑开挖范围内各种管道和电杆、铁塔,应按要求进行临时改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损坏各种设施;成孔施工中若出现斜孔、弯孔、缩孔、塌孔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7路基排水工程设计7.1路基排水全段根据所调查的沿线水文资料,进行r较为系统的纵、横向排濯设计,现分述如下:a)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20,路拱横坡采用2%,路堤护坡道、反压护道横坡均采用3%,路堑边坡平台3%,路基两侧边沟与涵洞进出水口或水沟相接,边沟纵坡一般不小于5%,特殊困难地段不小于3%。b)路面水和坡面水均汇流于边沟,由边沟引至涵洞进出水口排入较深大沟渠,或通过排水沟直接引至路基以外。路线通过斜坡地段,挖方边坡上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于挖方坡口5m以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山坡坡面地表水,以确保边坡稔定。c)由挖方过渡到填方的边沟,沟底纵坡陡于30°时应采用急流槽排泄水流。边沟横穿被交叉道路时,结合路口交叉设计,设置纵向排水涵或搭设蛊板跨越边沟,以保持边沟畅通和有利于车辆过往。d)为减少坡面水对挖方边坡的冲刷,在挖方边坡平台内侧设理平台截水沟,将拦截的坡面水引至路基以外。7.2路面排水双向横坡挖方路段的路面水均以漫流的形式直接排入挖方边沟,填方路段则通过填方边坡漫流进行填方边沟,以避免路面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对于因平曲线超高所形成的单向横坡路段,其曲线内侧路面水的排出与上述方式一致。8弃土设计、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8.1弃土设计路基施工中清除的耕植土、低液限粘土,除可用作公路用地边界设置土域植树绿化、护坡填隙植草外,均集中弃置于设计的弃土场;路堤填料可利用路基挖方中的合格填料填筑。弃土场底部12m要求弃石,土方弃于面层,并进行压实:弃土场周围应设排水沟以拦截沟谷及坡面排水,常流水沟谷等富水地段,底部则须设片石排水沟;在弃土场下部设置护脚、挡墙或铅丝石笼等进行锁口,支挡结构的墙趾埋在冲刷线以下Im位置。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原环境自然植被面,除对本路弃土场进行必要的挡防设计外,还须进行绿化设计。绿化方式分为“还林”和“还耕”两种。对于取土坑建议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耐旱、根系发达、速生的树种和草本植物,并适当配置四季常青树木绿化,尽快固结场地松散上壤,防止水上流失;在路堤填筑前必须律清除原地面植物根茎、表层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在地表横纵)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地段,还应开挖宽度42.Om且向内倾斜2钱的台阶;当地表覆盖土层厚度V2.5m时,宜根据情况清除表层覆上后在基岩上开挖反向台阶,以确保路基稳定。路基压实标准按重型压实标准执行,填方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要求。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510下路床308094310上路堤80150293315下路堤150以下2902155路基防护工程设计5.1 一般路基防护5.1.1 填方边坡防护一般填方边坡采用蜂巢格室进行边坡防护。5.1.2 挖方边坡防护本项目挖方边坡坡比为1:0.75采用格架式锚杆进行边坡防护。遇放坡坡比为1:1.5采用蜂巢格室进行边坡防护。5.L3斜坡路堤防护为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在开挖向内倾斜的台阶后,必须由下到上分条分幅逐层填筑,并根据斜坡的陡缓结合横向台阶的开挖,分别在路堤顶部铺设3层土工格栅,以达到填筑土与地基土的紧密结合。路堤顶部所采用土工格栅技术指标:极限抗拉强度250kNm,2%伸长率时抗拉强度20kNm,6场平工程为保证回头曲线段行车视距,本次设计对回头曲线内侧区域进行场平设计,场平压实度不低于90%并进行覆绿处理。围内分层设置土工格栅;在斜坡内侧加深边沟或增设截水沟截水,施工除按图分条分幅填筑压实外,当开挖发现水文情况变化时,尚应按以上要求作出调整,以达到填筑土和原状土紧密牢固结合,绝不允许将填料堆码到同一平面高度后才进行压实,给斜坡路提的稔定带来隐患。为确保截水沟的使用功能,截水沟迎水面坛工顶面不得高出原地表,否则必须调整截水沟设计标高。全段用作上路床的路基填料,必须通过试验进行选择,以满足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的要求。由于规范对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填料强度要求不同,施工时应根据填料料源情况进行合理调运、精心安排,以避免将强度(CBR)高的填料提前在路床以下路堤填筑中用完,而出现路床填料缺乏现象。零填零挖路段处置深度应根据地勘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调整。9.1 路堤施工当采用软质岩、块碎石土作为路堤填料填筑下路堤时,最大粒径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当采用软质岩与硬质岩(强弱风化岩石)混填下路堤时,硬质岩含量控制在3070S,其施工工艺要求和检测方法如下:严格控制硬质岩的最大粒径,即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一层的厚度不超过40cm:当硬质岩含量在70%以上时,应按填石路堤施工。在集中采用硬质岩填筑的路段,应按填石路堤进行施工。施工应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和粒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层厚的2/3,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并以压实遍数控制。对于每一碾压层内部和表面之间的空隙,应用干燥的岩石颗粒及石屑等材料充填,以压实层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为标准,由此增加路基的稔定性。9. 2土工格栅加固路堤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9.1.1 平整场地当地基土有其它处治措施(如设置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时,则需完成这些处治后再进行土工格栅的施工。9.1.2 纵向填挖交界处理、斜坡路提分别沿路基纵、横向按设计拟定的位置铺设土工格橱格栅铺设时应注意格栅之间的连接。格栅的纵、横向接健可采用尼龙绳连接或涤纶线健接或U形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间连接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之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对于弃土堆,其坡面宜“还林”绿化,因“还耕场面”须经23年光、热、水和生物作用土壤才能热化耕作,故建议先采用快速生长的草本植物覆盖。为确保弃上过程和完成后弃上堆的稳定,必须按要求先做好排水和防护工程,分层弃置并整平碾压,弃置完成后,及时进行坡面生态防护和顶面还耕工作。弃土场地暂定于石板镇弃土场,运距哲定为30km。&2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路在平面布线时统筹考虑了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路线尽量绕避耕地和不占基本农田;在环境和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对筑路材料的开采、运输路径、料场位置及弃土位置作了合理的选择:在土建施工图设计中还考虑了施工期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路基防护工程、基础工程、临时工程等以及营运期汽车尾气、粉尘、油污等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全线路基设计时,挖方及傍山路堤迎水面均设置边沟,边沟水经涵洞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边沟及灌溉涵洞出口为水田时,则设置沉砂池,让水流沉淀泥砂后,漫入农田;对于路基一般填挖方边坡均进行了边坡防护,以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减少由于边坡失稳对环境与交通造成的危害;在倾斜地表填筑路堤或路堤填筑较高时,为提高斜坡路堤的稳定性,采取设置路肩挡墙等措施处理,以收缩路堤边坡坡脚,节约用地。尽量利用I、11类土(普土)作为绿化用土或弃土场表面绿化还耕,以减少弃土量、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当弃方量较少时,一般可在低洼地带就近废弃,尽量少占良田好地;当弃方量较大时,一般选择附近荒坡或冲(坳)沟集中、规则设置弃土场集中废弃。9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全段路基施工宜在旱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进行,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和农灌期用水需要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的特殊处理,有利于路基压实成形。当路线经过低洼沟谷的填方路段时,除必须设置片石排水沟以加速排水固结外,在路基施工前还必须沿路线纵、横向开挖临时排水沟,以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下水及降低地表土含水量。为便于路基填筑,应在冲(坳)沟或水田地表汇水上方增设截水沟等临时排水设施拦截地表水,以减小雨季对路基施工的不良影响。为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应特别重视斜坡路段路堤的施工,路基设计要求采取的措施必须得到保证,即逐级开挖宽度42m且向内倾斜24%的台阶,莅盖土层厚度V2.5m时,可根据情况清除表层覆上后在基岩上开挖反向台阶:对于横坡较陡路段,在坡脚一定填上高度范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由于格栅扭曲、皱褶、重叠,不利于发挥作用,因此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其平顺均匀,铺好的格栅用钢筋锚钉固定于填筑表面。9.1.3 填筑馍料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h内)填筑填料。在每一层填筑施工时,高填路堤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斜坡路堤则应按“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绝不允许填料直接卸在未摊铺平顺的格栅上,卸料高度才1m。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格栅上行走。路面上面层:4cm改性沥青密集配Ae-13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碎AC-20封层:O.6cmES-2稀浆封层基层: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慢行道:水性环氧树脂铺装设计上面层:4cm改性沥青密集配AC-13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碎AC-20封层:0.6CmES-2稀浆封层基层:22Cm厚水泥混凝上底基层:30Cm厚级配碎石K0+580-终点:车行道上面层:4cm改性沥青密集配Ae-13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碎AC-20封层:0.6cmES-2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含量5.5%)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4%)慢行道面层:水性环氧树脂铺装设计上面层:4cm改性沥青密集配AC-B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碎AC-20封层:0.6cmES2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含量5.5%)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4%)4材料技术要求4.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稔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厚第二部分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0):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9);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F20-2015);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8)重庆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02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原则(1)面层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2)基层考虑到交通荷载情况、当地材料供给状况以及路面基层施工经验,在本项目的路面结构中宜采用强度高、刚度大、水稔性好、抗疲劳的半刚性基层,其各结构层厚度应经过力学计算确定。(3)旧路路面利用方案K0+000-K0+580段现状为宽度约8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整体状况较好。由于本次设计的标准路辐宽度为Ilm,需加铺2m宽的慢行道。在新旧路基搭接错台处理,基层采用水泥混凝土铺筑,并在新旧路基之间每隔0.9m设置个长度为0.7m的14拉杆,新旧路面接缝处铺筑05m的防水卷材。路面表面拉毛后,统一铺设两层沥青面层。3结构组合设计本次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如下:K0+000-K0+580:车行道2.3618-380.68-220.0750-7液限<28%塑性指数<9说明: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的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mm,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mm。碾压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宜采用12-18t乐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东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P以上,压实后必须洒水养护7d后,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4.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厚度为20cm.(1)质量标准 压实度:97% 厚度容许偏差:+10mm.-IOmm 弯沉值:36(0.0Iimn)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4.0MPa 平整度:12mm 中线高程:+5mm»-15mm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度为20cm,(1)质量标准 压实度:97% 压实度:96% 厚度容许偏差:÷10mm,-IOmm 弯沉值:W68(0.01mm) 7天无侧眼抗压强度:1.52.5MPa 平整度:不大于15mm 中线高程:+5mm»-20mm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横坡:±0.3%且不反坡(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采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IOho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I: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粒料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级配碎石,碎石压碎值不应超过30%。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粒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碎石级配组成筛孔尺寸(mm)四级公路37.510031.59010026.51967-909.545-684.7529-50改性乳化沥青采用BCR型(拌合用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指标单位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Inm)%<0.1T0652黏度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60T0651针入度(100g,25C,5s)0.1mm40100T0604软化点C53T0606延度(5C)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1>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T0654贮存稳定性Id%1T06555d%<5T0655(2)集料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稀浆封层矿料级配要求筛孔尺寸稀浆封层ES2型9.51004.75951002.3665901.1845700.630-500.318300.1510-210.075515横坡:±03%且不反坡(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要求同底基层。水泥稔定级配碎石基层中,粒料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级配碎石,碎石压碎值不应超过2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粒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L5mm.各种粒料,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级配组成筛孔尺寸(mm)四级公路37.5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液限(%)一塑性指数说明: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及其他相关规范。4.3稀浆封层采用ES-2型稀浆封层,厚度为0.6cm。4.3.1 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4.4.1 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 压实度:95% 厚度容许偏差:+10nn.-5mm 平整度:24mm(标准差)5mm(最大间隙Ah) 弯沉值:28(0.01mm) 抗滑横向力系数SFaO54 抗滑构造深度TD:0.55mm 井框与路面高差:5mn 渗水系数:120mlmin 宽度容许偏差:0,+3Omm 中线高程:±15mm 中线偏位:20mm 横坡度:±0.3%且不反坡(2)材料要求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采用A级70号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4基质沥青技术指标试验项目单位上面层下面层试验方法A级70号针入度(25'C、100g、5s)0.1mm60-80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l-L5l.0-L51.0T0604软化点(R&B),c>46>46T06064.3.2性能指标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指标技术指标单位要求试验方法快开放交通慢开放交通可拌和时间(25C)S>120>18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Nm1.2T075460min(开放交通时Nm>2.0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gm*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Ihgm,800T0752浸水6dgm,说明:用于轻交通量道路的罩面和下封层时,可不要求粘附砂量指标。试验方法详见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4.3.3施工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撞铺。稀浆封层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陷,较宽的裂健宜清理濯缝。稀浆封层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IOC,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健。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稀浆封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