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装配式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6794157       资源大小:873.84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装配式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ocx

    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abricatedmulti-cell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structureswithspecial-shapedcolumns(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开展基础试验研究,认真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规定;5.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设计;6.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设计;7.节点设计与连接构造;8.钢构件防护;9.制作与施工。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第二综合教学楼1616)主编单位:重庆大学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材料63.1 钢材63.2 混凝土和钢筋73.3 连接材料84基本规定94.1 一般规定94.2 结构设计规定114.3 构件设计规定185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设计215.1 刚度计算215.2 受压承载力计算215.3 受弯承载力计算235.4 受剪承载力计算305.5 压弯剪承载力计算316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396.1 一般规定396.2 刚度和承载力436.3 抗剪连接件546.4 负弯矩区裂缝宽度576.5 构造措施607节点设计和连接构造617.1 一般规定617.2 梁柱节点设计637.3 主次梁连接节点设计687.4 柱-柱连接节点设计707.5 柱脚节点设计717.6 梁-楼板连接节点设计748钢构件防护768.1 防火设计768.2 防腐设计879制作与施工909.1 一般规定909.2 钢构件的制作909.3 混凝土浇筑929.4 施工与验收93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Material63.1 StructuralSteel63.2 SteelReinforcementandConcrete73.3 Connections84 GeneralRequirements94.1 General94.2 StructuralDesign114.3 ComponentsDesign185 DesignofComponents215.1 Stiffness215.2 CompressiveBearingCapacity215.3 FlexuralCapacity235.4 ShearCapacity305.5 Compressive-Flexural-ShearCapacity316 DesignofU-shapedsteel-concretecompositebeam396.1 General396.2 StiffnessandCapacity436.3 ShearConnector546.4 CrackWidthintheNegativeMomentZone576.5 DesignandDetailingsofComponents607 DesignofConnectionsandJoints617.1 General617.2 Beam-ColunmJoint637.3 Beam-GirderConnections687.4 Column-ColumnConnections707.5 ColumnBaseJoints717.6 Beam-FloorConnections748 ProtectionofsteelComponents768.1 FireProtectionPlanning768.2 Anti-corrosionDesign879 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909.1 General909.2 ManufactureofSteelComponents909.3 PouringofConcrete929.4 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931总贝I1.0.1为在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及验收过程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本条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制作安装及验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0.2本标准适用于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及验收。1.0.3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多腔室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加工制作企业制定的企业验收标准不能低于本标准及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special-shaped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在T形、L形、Z形和十字形等异形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结构柱。2.1.2 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special-shapedmulti-cell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在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内用内隔板分隔成多个腔室形式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2.1.3 含钢率steelratio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截面中钢板面积与混凝土面积之比。2.1.4 异形柱柱肢special-shapedcolumnlimb异形柱由两个正交的分肢组成,每一个分肢称为异形柱的柱肢。2.1.5 竖向肋板节点connectionwithverticalstiffener2.1.6 通过竖向肋板连接梁柱的一种节点形式。2.1.7 1.I形板节点connectionwithU-shapedplate通过U形钢板连接梁柱的一种节点形式。2.1.8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U-shapedsteel-concretecompositebeam由外包U形钢混凝土腹板和混凝土翼板通过抗剪连接件形成整体受力的梁。2.1.9 组合梁抗剪连接件shearconnectorofcompositebeam在钢-混凝土组合梁中,为保证翼板和腹板协同工作,在交界面设置的起到抵抗剪切滑移和掀起作用的部件。2.1.10 柱肢宽厚比ratioofsectionwidthtosectionthicknessofcolumnlimb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柱肢宽度与柱肢厚度的比值。2.1.12 耐火极限fireresistance构件按标准升温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火开始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所经历的时间,用小时表示。2.1.13 防火保护层厚度thethicknessofthefireprotectionlayer为延长构件耐火极限在构件表面刷涂防火涂料的厚度。2.1.14 标准升温曲线thestandardtemperaturerisingcurv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火灾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2 符号2.2.1 计算指标ES钢板的弹性模量;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i钢板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c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钢板的屈服强度标准值;./u钢板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力钢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GS钢材的剪变模量;Gc钢管内混凝土的剪变模量;M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弯矩设计值;Mb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相关曲线上B点抗弯承载力设计值;M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相关曲线上C点抗弯承载力设计值;Mu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N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轴压力设计值;NU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简单叠加受压强度承载力设计值;Nb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相关曲线上B点轴压承载力设计值;N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相关曲线上C点轴压承载力设计值;NU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轴心平面外受压稳定承载力;NU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Pvy竖向肋板节点屈服承载力;V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剪力设计值;Vc混凝土抗剪承载力;Vn轴压力N作用下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值;Vs钢管抗剪承载力;Vu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钢材的泊松比;2.2.2 几何参数A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面积;A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截面的混凝土面积;As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截面的钢板面积;Asw平行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受力平面的钢板面积;EA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轴压刚度;EcA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混凝土部分的截而轴压刚度;FsAs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板部分的截面轴压刚度;EI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弯曲刚度;Eck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混凝土部分的截面弯曲刚度;Esh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板部分的截面弯曲刚度;GA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剪切刚度;GcA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混凝土部分的截面剪切刚度;GsAs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板部分的截面剪切刚度;H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高度;k钢管的截面惯性矩;k钢管内混凝土的截面惯性矩;1.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宽度;t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钢管厚度;Av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柱肢厚度;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长细比;Ao强度破坏界限长细比;弹塑性失稳界限长细比。223计算系数及其他柱轴压比;0等效轴压比;sc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含钢率;O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套箍系数;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轴心受压稳定系数;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0结构重要性系数;Sd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Rd构件承载力设计值;T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品与节点域高宽比/Bh相关的函数;金套箍作用影响系数;f正交柱肢影响系数。3材料3.1 钢材3.1.1 钢材宜采用Q235钢和Q355钢,且级别不应低于B级,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有关规定,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选用Q235钢材时,钢材材质应为镇静钢;2对考虑屈曲后强度的钢板,宜采用Q235GJ钢和Q355GJ钢,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GB"19879的有关规定;3当有可靠依据时,可选用高屈服强度钢。【条文说明】根据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性能和工程实例,建议采用Q235和Q345钢。对性能要求更高时,可以采用综合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用钢板(GJ钢)。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低屈服强度钢,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28905的规定。3.1.2 当采用符合耐大气腐蚀性能的热轧和冷轧的钢板、钢带和型钢时,钢材质量及设计用强度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4171的有关规定。3.1.3 钢材性能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厚度方向抗层状撕裂性能和碳、硫、磷等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当量的合格保证。【条文说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钢材是主要承重部分,钢材性能应符合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以及硫、磷等含量的合格保证。为了保证钢材的可焊性,焊接结构的碳含量和冷弯性能应具有合格保证。3.1.4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用钢材的设计强度指标,应根据钢材牌号、厚度或直径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采用。3.1.5 建筑结构用钢板的设计强度指标,应根据钢材牌号、厚度或直径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采用。3.1.6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用无缝钢管的设计强度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采用。【条文说明】本条文参考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中4.4.3条新增条文,由于现行国家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中,钢管壁厚的分组、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与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1591有所不同,表3.1.6的强度设计值是由钢管材料标准中的屈服强度除以相应的抗力分项系数得出的。3.1.7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3.1.7采用。表3.1.7钢材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Nmm2)剪变模量G(NZmm2)线膨胀系数a(以每tC计)质量密度?(kgm3)206×10379×10312×10678503.2 混凝土和钢筋3.2.1 混凝土和钢筋的设计强度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3.2.2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o当采用C70以上混凝土时,应有相关试验研究依据或工程应用经验。【条文说明】由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柱相近,本条文参考目前钢管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灌混凝土的常用强度等级。实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延性较好,可采用高强混凝土,以提高强度并减小截面面积。当混凝土强度超过C70时,设计时应有可靠依据。3.2.3 组合梁、组合楼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3.2.4 钢管混凝土构件中可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规定。【条文说明】再生骨料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掺用再生骨料,较常见的是用再生粗骨料部分取代或全部取代天然粗骨料,而细骨料采用天然砂;也有应用实例是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分别部分取代天然粗骨料和天然砂。一般情况下,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不低于30%,甚至可以达到100%。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可以逐步提高建筑废物的再生利用率,有利于节能减排。根据研究结果,用于混凝土的再生骨料性能指标要求与天然骨料产品标准要求总体一致,对混凝士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且钢管混凝土构件中的混凝土处于约束条件下,因此可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相关技术要求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I"240执行。3.2.5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中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83的规定。3.2.6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中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对浇筑难度较大或复杂节点部位,宜采用骨料更小、流动性更强的混凝土。3.3 连接材料3.3.1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所用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3.3.2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紧固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3.3.3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的焊接节点,若无加劲其板材的屈强比不宜大于0.8;与受拉构件焊接连接的钢板,当壁厚大于25mm且沿厚度方向承受较大拉应力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层状撕裂。【条文说明】本条对无加劲的直接焊接的相贯节点部位钢管提出材料方面的规定。无加劲钢管的主要破坏模式之一是贯通钢管管壁局部弯曲导致的塑性破坏,若无一定的塑性性能保证,相关的计算方法并不适用。因目前国内外在钢管节点的试验研究中,其钢材的屈服强度仅限于355Nmm2及其以下,屈强比均不大于0.8。同时根据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EC3:DesignofsteeStructares的规定,主管管壁厚度不应超过25mm,除非采取措施能充分保证钢板厚度方向的性能。当主管壁厚超过25mm时,节点施焊时应采取焊前预热等措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防止出现层状撕裂,或采用具有厚度方向性能要求的Z向钢。4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安全等级、可靠指标和设计工作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有关规定。4.1.2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还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条文说明】荷载效应的组合原则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结合组合结构的特点提出来的,对不同设计状况的不同设计状态及相应的作用组合进行规定。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结构一般只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当有可靠依据和实践经验时,亦可考虑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当需考虑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影响,除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外,尚应考虑准永久组合。4.1.3 荷载和效应的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4.1.4 结构的楼(屋)面活荷载、雪荷载、覆冰荷载、风荷载、施工荷载、检修荷载、温度作用、偶然作用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有关规定采用,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4.1.5 采用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在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舒适度要求、结构整体稳定验算、以及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优化、抗连续倒塌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多、高层建筑的设计计算,除了基本的内力、位移计算外,尚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和风荷载作用组合下的舒适度验算,必要时进行风洞试验;对于超高或复杂建筑,还应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抗连续倒塌设计;以上设计验算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结构的计算和设计优化还应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I3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4.1.6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宜采用规则的结构设计方窠。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时,对不规则异形柱结构的定义和设计要求,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其抗震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刚度小的楼层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4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0的增大系数;5受力复杂部位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宜采用肢端设矩形钢管混凝土暗柱的异形柱或一般框架柱。4.1.7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异形柱结构的一个独立单元内,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2异形柱结构的框架纵、横柱网轴线宜分别对齐拉通;异形柱截面肢厚中心线宜与框架梁及剪力墙中心线对齐;3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表4.1.7的限值(取表中两个数值的较小值),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屋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间距应比表中限值适当减小。当剪力墙间距超过限值时,在结构计算中应计入楼盖、屋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表4.1.7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最大间距(m)楼盖、屋盖类型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6度7度8度0.05g0.1Og0.15g0.20g0.30g现浇4.58,554.08,503.58,403.05,402.58,352.(),25装配整体3.08,45注:1表中8为楼盖宽度(m):2现浇层厚度不小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条文说明】本标准根据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及抗震设计原则,对结构平面布置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加以规定。本条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4.5条和第3.4.6条的规定。本条对结构平面布置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加以规定。一般的震害规律表明,若柱网轴线不对齐,形成不完整的框架结构,地震中因扭转效应和传力路线中断等原因可能造成结构的严重震害,因此在设计中宜尽量使纵、横柱网轴线对齐拉通。在结构设计中利用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合理布置柱子,对电梯设备运行、结构抗震、抗风均有好处,但若柱子布置不合理,将导致平面不规则,加剧扭转效应,反而会对抗震带来不利影响,故这里强调布置柱子应符合受力需要。4.1.8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2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宜相近或均匀变化,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的突变;高层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9中3.3.10条对于框架-延性墙板结构的规定。3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剪力墙应上下对齐、连续贯通房屋全高。4.1.9 高层民用建筑宜不设防震缝;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等因素,确定是否设防震缝,防震缝应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当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防震缝最小宽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关规定执行,不应小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缝宽的1.5倍。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条文说明:本条参考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6.1.4条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中334、3.3.5条的规定。4.2 结构设计规定4.2.1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矩形柱。【条文说明】本条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指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梁采用钢梁、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主要采用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剪力墙采用钢板剪力墙或钢板组合剪力墙。工程实际应用的主要是以T形、L形和Z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成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本标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全部由异形柱作为竖向受力构件组成的结构,也包括由于结构受力需要而部分采用矩形柱的情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和一般矩形柱应分别按各自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4.2.2 抗震设防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条文说明】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以及建筑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作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具体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分别简称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4.2.3 对受压为主的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钢板截面边长和壁厚之比Blt不应大于60厚之比8/t不应大于135O对受弯为主的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钢板截面边长和壁【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是保证管壁局部稳定的要求。参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第4.1.6条对矩形截面的规定。4.2.4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除应进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验算外,尚应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钢管轴心应力不宜大于钢管屈服强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条文说明】在高层建筑中,一般可先安装空钢管,然后一次性向管内浇灌混凝土或连续施工浇筑混凝土。这时钢管中存在初应力,将影响柱的稳定承载力。为了控制此影响在5%以内,经分析,应控制初应力不超过钢材受压强度设计值的60%。混凝土的湿密度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未作规定,可以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给出的素混凝土自重22kNm324kN?取用。4.2.5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无地震作用组合7(A凡(4.2.6-1)式中:Zo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有地震作用组合Sd ¾ / Xre(4.2.6-2)Sd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Rd构件承载力设计值;Xre一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条文说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荷载效应组合、内力和位移计算、抗风抗震验算、内力调整、抗震措施及设计内力的确定等均按照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其中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构件部分尚应满足本标准有关抗震措施的要求。4.2.6 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4.2.6采用。表4.2.6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斜截面承载力验算节点板件、连接焊缝、连接螺栓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混凝土组合梁强度验算稳定验算0.800.750.850.750.80【条文说明】构件承载力调整系数主要参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框架-剪力墙中的剪力墙按斜截面承载力验算取值。4.2.7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乙类和丙类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2.7的规定。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表中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对甲类建筑,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规定;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应采取有效措施。表4.2.7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H(m)结构体系抗震设计6度7度8度0.2g0.3g框架结构503624不适用框架剪力墙100806050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条文说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中的相关规定,取值比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保守。同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中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最大适用高度的规定,考虑到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最大适用高度取值适当提高。4.2.8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4.2.8的限值。表4.2.8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结构体系抗震设计6度7度8度0.05gOJOg0.15g0.20g0.30g框架结构43.532.5不适用框架剪力墙54.543.53【条文说明】高层民用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在结构设计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和舒适度等基本要求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讲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本标准取值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中的相关规定。4.2.9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2.9确定,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的有关规定。框架中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板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按钢结构构件确定;当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对乙类建筑及IH、W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的丙类建筑,当高度超过对应的适用高度时,应采用特一级的抗震构造措施。表4.2.9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烈度678框架高度m)24>24<24>2420>20框架四三二二框架-剪力墙高度(m)50>50<24>24且50>50<24>24框架四四三二二剪力墙三二三二二注:表中“一、二、三、四”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条文说明】不同的抗震等级,体现不同的抗震要求。因此,当构件的承载力明显提高时,允许降低其抗震等级。对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且处于III、IV类场地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宜分别按8度和9度确定抗震等级。甲、乙类设防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其抗震等级的确定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处理。4.2.10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房屋结构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人不宜大于表4.2.10-1的规定:表4.2.10-1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幅限值结构类型wh限值框架1/300框架-剪力墙1/800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房屋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层高比不宜大于表4.2.10-2中的限值。表4.2.10-2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弹塑性位移与层高之比即2限值结构类型p/h限值框架1/50(1/60)框架剪力墙1/100(1/110)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条文说明】结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的规定,综合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给出了两个层间位移角限值。4.2.11采用钢梁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按表4.2.11取值,并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可取0.050。表4.2.11多遇地震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阻尼比结构类型结构高度H50m50m<HIm框架0.0400.035框架-剪力墙0.0400.040注:当采用钢筋混凝十.梁时,相应的结构阻尼比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005。条文说明】结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的第4.3.9条,在多遇地震下,钢管混凝土结构阻尼比一般取0.04,随结构高度增大,阻尼比减少。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时结构阻尼比大于采用钢梁结构阻尼比。4.2.12 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轴压比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宜大于表4.2.12的限值:MN=N/(Z+久)(4.2.12)式中:N轴压比;N考虑地震组合的柱轴力设计值(N);Ac钢管内混凝土截面面积(mm?);fc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f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As钢管的截面面积(mm%表4.2.12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结构0.550.650.750.85框架剪力墙结构0.600.700.800.90【条文说明】轴压比限值在混凝土异形柱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略低于方钢管混凝土柱。4.2.13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应通过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对钢管混凝土柱结构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也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2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楼梯间、电梯井应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抗侧向作用的需要,合理地布置剪力墙或一般框架柱。4.2.14 抗震设计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应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2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适用的最大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80%时,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适用的最大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2.15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0.15g)及8度(0.20g,0.3g)时尚应进行与主轴成45°方向的补充验算;2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扭转影响;对扭转不规则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4.2.16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规则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2.17 在竖向荷载、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4.2.18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分析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析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可选择空间杆系模型、空间杆薄壁杆系模型、空间杆墙板元模型或其他分析模型。规则结构初步设计时,也可采用平面结构空间协同模型估算。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按空间分析模型计算时,应考虑下列变形:1梁的弯曲、剪切、扭转变形,必要时

    注意事项

    本文(装配式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