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6791390       资源大小:103.6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近期起于悦港北路,止于现状太山二路和云计算2#路延伸段交叉口,本次设计由主干路和次干路构成。其中KO+OOK1+329.618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Kl+329.618-K2+596365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道路全长2596.365m。根据建设单位建设计划,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次干路KI+960(X=92746.087,Y=62403.231)-K2+400(X=92947.444,Y=62511.66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0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次干路全长440m。为保护现状管线以及便于管线迁改实施,同时也避免后期道路实施影响管线安全,本次设计将K1+7OOK1+78O段路基工程纳入本次实施范围,实施标高至道路第级边坡坡脚平台。注:根据2020年3月13日由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公司403会议室组织召开的方云立交、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HI31.486K1+165段道路工程)等5个项目招标启动会,会议明确调整本项目的断面布置,次干路标准横断面由B=5.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5.5m(人行道)=26m调整为B=9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2m(人行道)=36m.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合同2.2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2021年Il月,2022.5.14更新)2.3采用的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OO13-2O18)(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0)铸铁检查井盖(CJT511-2017)(Il)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l43-2OIO>(12)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2010)(13)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d28-2011)(14)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5)国标图集雨水口(16S518)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宜补充桥梁和下穿道综合管线横断面布置图,复核各类管线是否具备敷设条件。回复:按审查意见修改,补充桥梁和下穿道综合管线横断面布置图.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设计服务范围内的雨水宜尽量就近接入道路雨水管道,不通过截水沟和边沟排向周边地块,以利地块开发建设。回复:按审查意见修改,雨水尽量就近接入道路雨水管道,不通过截水沟和边沟拌向周边地块.4设计概要4.1 设计范围本工程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本次道路雨水管道设计和污水管道设计。排水工程主要解决本最小流速:雨水管道Vmin=O.75ms,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O.6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见下表:污水管最大允许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最小坡度控制在i=0.0030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取n=0.014,塑料管取n=001°4.2 雨水系统4.2.1 雨水量计算排水管道雨水量根据各管段所服务的面积,按最大流量逐段计算,采用满流管渠流量计算公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Zs)暴雨强度(q)采用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中渝北暴雨强度公式计算:1111(1+0.945IgP)rJ八皿q=("族曲秒,公顷) 暴雨重现期:道路P=IO年,转输道路P=5年,临时排水P=I年。 设计降雨历时:1=l+l2(min)其中, 面集水时间:t=5(min) 渠内雨水流行时间:I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道路雨水系统取=07,临时排水取=0.50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雨水系统计算结果见下表:次设计道路及两侧相邻地块的雨、污水排放。本次设计范围为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排水工程及K1+700K1+780路基填筑段临时排水工程。4.2 排水现状本项目道路所在区域为规划新区,规划片区内大部分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所处范围内现状地形主要为冲沟及农田,现状雨水通过冲沟排放,无污水排放系统。本次设计终点接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400K2+581.l74段道路,该段道路已实施,双侧存在现状1600雨水管道,左(西北)侧存在现状d400污水管道。4.3 设计概要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OK2+O85.16段新建雨水管道沿道路左(南)侧人行道布置,K2+085.16K2+280段新建雨水边沟沿车行道布置,K2+280K2+400段新建雨水管道沿道路双侧人行道布置,雨水边沟尺寸为B×H=03m×0.3m,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l200,最终分段分别排入1号路东延伸段其他单位设计雨水管道或太山二路南延伸段下游现状雨水管道。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K1+960K2+400段新建污水管道沿道路左(南或西)侧人行道布置,管径为d400,最终分段分别排入1号路东延伸段其他单位设计污水管道或太山二路南延伸段下游现状污水管道。5排水系统设计内容5.1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排水体制本工程新建部分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2)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n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3)基本设计参数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塑胶管道用于排放雨水时Vmfl=8.0rns,用于排放污水时V1113=6.0ns;钢筋混凝土管道Vnm=5.0ms°沟的设置可根据地块开发情况进行增设或取消O根据现状地形及道路设计分析,本次设计K1+7OO-K1+78O路基填筑段需设置1根临时排水管,临时排水管桩号为Kl+为L管径为d800,排水方向为自南向北。Kl+700Kl+780路基填筑段临时排水管水力计算表序号计停管段汇水面积设计流出管道内径坡度流速过潦能力(hmz)(LZs)(mm)(%)(ms)(LZs)1临时排水管4.14509(18002.03.4517375.3污水系统5.3.1 污水量计算本次设计污水量按规划区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根据规划,规划区内污水排放系数取0.85,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2,污水处理率取95%.道路及绿化污水不进入污水系统。本次设计综合用水量取420Lcapd,计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nnx=Qa*×K%×Kz(US)式中Qgx:设计污水流量(Us)最高口最高时污水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x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x3600)(LZ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x85%(Lcapd)Ks:雨水濠入量系数,取1.05oK/: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Zs)51540701002005(X)I(XX)总变化系数K,2.72.42.12.01.91.81.61.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Z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过水断面:A=(-sincos)r2(m2)h<D/2K1÷960K2+400段雨水系统计算结果表序号计算管段汇水面积设讨流量管道内径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m2)(LZs)(mm)(%)(ms)(LZs)1YZ-64至YZ-6815.744942dl2002.87.5084812YZ-68至YZ-6923.617271dl2002.97.6386313YZ-7O至YZ-741.21405d6001.23.098744YY-69至YY-710.94315d6000.62.196185.2.2 雨水管道布置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l+960K2+08516段路幅宽度为26m,雨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左(南)侧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路缘石1.0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一)。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O85.16K2+28O段路幅宽度为28m,由于该段存在现状航油管道保护盖板涵和下穿绕城高速段,因此该段道路在车行道两侧设置雨水边沟,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二)讥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28O-K2+4段路幅宽度为26m,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路缘石L5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三)讥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085.16段雨水管道按道路坡向排水,管径为d400-dl200,最终排入1号路东延伸段其他单位设计雨水管道。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O85.16-K2+28O段雨水边沟按道路坡向排水,尺寸为B×H=O.3m×O.3m,最终通过沉砂井排入下游设计雨水管道。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280K2+400段雨水管道按道路坡向排水,管径为d500d600,最终排入太山二路南延伸段下游现状雨水管道。5.2.3 临时排水设计道路挖方坡顶设置截水沟,将收集的雨水引入附近冲沟或者在截水沟的最低处接入道路雨水系统。道路填方坡脚应根据地形设置边沟,以保证路基不被积水浸泡。临时排水管及排水沟等生要处理用于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工期延后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临时排水管及排水沟通,该现状给水管道还需使用,因此本次设计考虑在道路实施前对该现状给水管道进行迁改,还建位置可参考K1+960K2+400现状管线处理平面图,最终以管线单位意见为准。(2)本次设计道路K2+175K2+320段存在DN50现状给水管道,经业主与给水管线单位沟通,该现状给水管道还需使用,因此本次设计考虑在道路实施前对该现状给水管道进行迁改,还建位置可参考K1+960K2+400现状管线处理平面图,最终以管线单位意见为准。(3)本次设计仅对道路范围内的现状给水管道提出处理方案,具体专项设计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线设计单位另行设计,并报管线单位同意后实施。5.4.2现状通信管线处理(1)本次设计道路K2+172K2+275段存在6孔现状通信排管,经业主与通信管线单位沟通,该现状通信排管还需使用,因此本次设计考虑在道路实施前对该现状通信排管进行迁改,还建位置可参考K1+960K2+400现状管线处理平面图,最终以管线单位意见为准。(2)本次设计道路路基范围内存在9根现状通信线杆,道路实施前需将其迁出路基范围,现状通信线杆还建位置以专项设计为准。(3)本次设计仅对道路范围内的现状通信管线提出处理方案,具体专项设计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线设计单位另行设计,并报管线单位同意后实施.5.4.2 现状燃气管道处理(1)本次设计道路K2+044K2+360段存在DNlIO现状燃气管道、DN219现状燃气管道和预留口,经业主与燃气管线单位沟通,该两根现状燃气管道已停止使用,因此本次设计考虑将道路范围内的该两根现状燃气管道废除。(2)本次设计道路Kl+630K2+100段存在DN426现状燃气管道,经业主与燃气管线单位沟通,此段DN426现状燃气管道考虑迁改。本次设计为还建DN426燃气管道预留过街保护涵,位置详见燃气管道保护涵平面图。保护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尺寸为B×H=1.05m×0.57m,具体详见DN426燃气管道保护涵大样图讥本次设计道路K1+7OOK1+78O段为路基填筑段,本次设计考虑先对现状DN426燃气管道进行临时保护,再实施路基填筑,最后还建燃气管道。临时保护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字架,做法详见路基填筑段现状燃气管道临时保护大样图上(3)本次设计道路K2+1OOK2+17O段存在DN711现状燃气管道,经业主与燃气管线单位沟通,此段DN711现状燃气管道考虑迁改。本次设计为还建DN711燃气管道预留过街保护涵,位置详见燃气管道保护涵平面图。保护涵采用C30钢筋泡凝土现浇,尺寸为BxH=3.0mxZ5m,具体详见DN711燃气管道保护涵大样图。R_水力半径:药(m)Or:A=(-÷sincos)r(m2)h>D/2R_*-8+sin夕CoSe_2(i)(m)n:管材粗糙系数。污水系统计算结果见下表:K1+960K2+400段污水系统计算结果表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道内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m2)(Us)(mm)(%)(s)(hD)1W-63至W-6711.1324.7(14003.02.090.152W-67至W-6819.0039.3<14000.51.240.303W-70至W-723.167.4d4001.41.130.105.4.3 污水管道布置平面布置: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I+960K2+08516段路幅宽度为26m,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左(南)侧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路缘石6.6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085.I6-K2+280段路幅宽度为28m,由于该段存在现状航油管道保护盖板涵和下穿绕城高速段,同时根据业主提供规划用地资料,两侧无地块污水接入,因此该段道路未设置污水管道。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280K2+400段路幅宽度为26m,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左(西)侧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路缘石3.0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三)讥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l+960K2+085.16段污水管道按道路坡向排水,管径为d40(),最终排入1号路东延伸段其他单位设计污水管道。本次设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2+280K2+400段污水管道按道路坡向排水,管径为d400,最终排入太山二路南延伸段下游现状污水管道。5.4现状综合管线处理5.4.1 现状给水管道处理<1)本次设计道路K2+035K2+195段存在DNlOO现状给水管道,经业主与给水管线单位本工程设计雨水管道YY-62-lYY-62段由于坡度较大,采用球墨铸铁管,基础采用防滑基础,接口采用柔性接口。本工程临时排水管采用国标11I级钢筋碎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上排水管(GBEI83&2009)要求。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本工程管材、基础及接口选取详见下表:管材、基础及接口选取一览表管径管材选用条件基础接口d300国标Il级钢筋咬管雨水口连接管¾±4m满包混凝土基础柔性接口d400(J1200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SN>8000Nm2t±<3.5m120°砂垫层基础管径600mm采用承插橡胶圈连接,管径>600nm采用电热熔带连接SN100OONZm23.5m覆土V6m180。砂垫层基础d8(X)国标Ill级钢筋碎管临时排水管IS±<I5m满包混凝土基础柔性接口DN500球墨铸铁管坡度较大段,即YY42-2YY421段防滑基础柔性接口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为040.6米,深度为0050.1m,宽度为管道外径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随即用砂回填密实。管道采用承插接头,管道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埋设雨水口连接管时,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C25混.上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5.6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5.6.1 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4)本次设计仅对道路范围内的现状燃气管道提出处理方案,并对还建后的燃气管道预留过街保护涵和路基填筑段现状燃气管道临时保护涵进行土建设计,燃气管道具体专项设计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线设计单位另行设计,并报管线单位同意后实施.5.4.3 现状航油管线处理本次设计道路K2+143处存在DN159现状航油管道横穿,经业主与航油管线单位沟通,横穿现状航油管道考虑采用盖板涵进行保护。现状航油管线采用钢筋混凝上盖板涵保护,盖板涵净宽2m,壁厚0.4m,盖板厚0.3m。为方便管道检修,盖板涵内净高留l8m,盖板上方覆土hV23m,具体详见航油管线保护大样图。5.4.4 现状排水、电力管线处理本次设计道路K2+040南侧存在现状排水涵洞,尺寸为BXH=O.5mx0.4m,本次道路实施将掩埋其进水口,因此考虑废除该现状排水涵洞。本次设计道路K2+120处存在现状电力管线,本次设计考虑将其废除,工程量详见电力工程(土建部分)。5.5管材、基础及接口本工程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碎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本工程管径d4OOdl2(X)的排水管道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覆土V3.5m的管道环刚度SN>8000Nm2,3.5m<S.<6m的管道环刚度SN>10000Nm21,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质量应符合CJ/T225-201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的相关规定。原料:1)采用全新高密度聚乙烯原料,不得采用回收料,必须满足标准CJ/T225中4.1.2节表1对聚乙烯原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2)必须采用热镀锌钢带,不得采用冷轧钢带,钢带性能必须满足标准CJb225中4.2节表2对镀锌钢带的性能指标要求。3)采用专用粘接树脂对钢带进行立体涂型,不得采用聚乙烯代替粘接树脂进行钢带涂塑,更不得采用未经涂塑的钢带直接缠绕,粘接树脂必须满足标准CJ/T225中4.3节表3对粘接原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设置为沉砂井,为地块预留的污水检查井设置为沉泥井。地块预留支管沉砂井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地块预留支管沉泥井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3第124页。(图集中ClO泡凝土垫层改为C20混凝土垫层,HPB235级钢更改为HPB300级钢,HRB335级钢更改为HRB4级钢,混凝上抗渗等级S4更改为P6)5.6.2 跌水井当雨水检杳井跌落水头大于i.5m,污水检查井跌落水头大于LOm及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5.6.3 砂井部分路段边(截水)沟和雨水边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耍设置沉砂井。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泥井格栅,防止堵塞。沉砂井做法详见设计大样图。后期根据地块开发进展可改造为地块雨水接入井。5.6.4 消能井当上游为铸铁管、坡度较大需消能时,消能并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5.6.5 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C25碎现浇双弊雨水口,雨水口采用青条石饰面。雨水算为球墨铸铁材料成品,采用可开启式,并应具备防盗功能,雨水口外侧敷设垫座。雨水算承载等级要求为重型。(2)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流量为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3倍。(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4)本次设计按双算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的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5)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女m。5.6.6 八字式进出水口临时排水管进出水口处采用八字式进出水口,墙身及基础采用MIO水泥砂浆砌MU30块石,具体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9第5、6页。5.6.7 中分带排水沿中分带全线设置碎石盲沟,收集的渗水排入集水槽后,最终通过(PIlOPVC管就近接入相应雨水井。集水槽设置间距不大于60m,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回填种植土与碎石盲沟间设置透水土工布。回填种植土与路面结构层和路基的接触面均采(2)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车行道采用自调式防沉降黑色球墨铸铁防盗井或(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最低选用D400类型:城市道路人行道和慢行系统采用装饰混凝土不锈钢包边隐形井盖,材料为不锈钢包边+钢筋砂+路面铺装,最低选用B125类型,承载能力不低于125KN,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耍求。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市政管理局关于统一辖区部分市政设施建设维护标准的通知,采用球墨铸铁井盖时,井盖正中采用圆角矩形框,标识“雨”、“污”字样,上方凸显“两江市政”字样,下方圆角矩形框内凸显两江新区“LOGO”图案。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图案参照渝两江市府发【2017】394号文附件,最终应以建设单位确定为准。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中无溢流功能的井盖采用绿色熨合井盅,井盖顶标高不低于路缘石顶。自调式防沉降黑色球仲铁防盗井蛊(3)为避免在检杳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规定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QlOO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目前国内已使用的检查井防坠落装置包括防坠落网、防坠落井算等。本次设计采用井筒安全网,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4)普通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整体现浇,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5)管径为dlO-dl2OO的转弯检杳井及三通井,采用国标图集06MS201-3第34页矩形90。三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图中CIo泡凝土垫层改为C20混凝土型层,HPB235级钢更改为HPB300级钢,HRB335级钢更改为HRB400级钢)(6)管径为dlOOO-dl2OO的四通井,采用国标图集06MS2013第36页矩形90。四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图中ClO混凝土垫层改为C20混凝土垫层,HPB235级钢更改为HPB300级钢,HRB335级钢更改为HRB400级钢)(7)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为地块预留的雨水检查井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6.5 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68-2OO8)的规定。塑料管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还必须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l64:2004)等专业规程。6.6 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X)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6.7 沟槽回填管道、涵洞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雨水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Omm,且不小于1倍管径范围内回填材料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原土回填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4要求。符合要求的原土是指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含量小于12%的粗颗粒土、中砂、粗砂、砂夹石、土夹石:对细粒土含量大于12%的粗粒土、液限WlV50%的粘性土和粉性土,应粮据管道埋设条件通过试验确定O污水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范围内回填材料采用粒径V40mm的砂砾石。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LO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一)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8)4.5.10条,刚性管道沟槽用20mm厚1:2水泥砂浆,沥青和防渗土工布封闭。排水盲沟沟底纵坡同道路纵坡,lIOPVC管的纵坡根据集水槽和雨水检查井的标高确定,但不应小于L5%。6.8 .8雨水边沟在道路K2+100-K2+300段两侧设置雨水边沟,尺寸为B×H=0.3m×0.3m,最终通过沉砂井接入下游设计雨水管道。雨水边沟采用C30混凝土现浇,上覆预制盖板,每隔58m设置成品球墨铸铁雨水篦,具体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6注意事项6.1 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6.2 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按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6.3 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LO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边坡坡度及支撑方式可参照地勘报告,且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的规定。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高度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l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本次设计道路存在高挖方,为减小管道沟槽开挖对挖方边坡的影响,要求挖方路段管道沟槽需采用跳槽开挖.6.4 地基处理若无特别注明,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至设计高程时,应在I2-24h内测量并记象管道变形率,管道变形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2%,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3%:当超过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当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超过2%,但不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3%,但不超过5%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径85%处,管道周围内应人工挖掘以避免损伤管壁:挖出管节局部有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重新夯实管道底部的回填材料;选用适合回填材料按规范第4.5.11条的规定重新回填施工,直至设计高程;按本条规定重新检测管道变形率。(2)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的变形率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5%时,应挖出管道,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6.8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7其他(1)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2)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应为由管道下游至上游敷设。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3)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4)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回填的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I)回填乐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Omm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3)管道基础为土弧基础时,应填实管道支撑角范围内腋角部位: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4)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础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5)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回填至较高基础地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规定回填:(6)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卷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7)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8)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kmh;(9)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5.11条,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前,检查管道有无损伤或变形,有损伤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2)管径大于80O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3)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上或其他材料填充;(4)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5)管道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6)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O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7)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地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8)回填作业的现场试验段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50m,因工程因素变化改变回填方式时,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5.12条,柔性管道回填等共同认可后实施。(6)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超过定规模的,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进行论证,并通过后方可实施。8.2模板及支架施工模板及支架的拆除期限及拆除程序应严格根据施工图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位置及混凝土强度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确定。(1)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在混凝上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且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破坏。(2)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对于单箱双室通道,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通道顶板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3)在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健。(4)拆除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5)支架的拆除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引起重视。施工方编制的支架搭设专项方案除应包含支架搭设、支架受力、支架施工等专项内容外,还应包含支架拆除内容,并应同步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6)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签字盗章后方可实施,超过一定规模的,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进行论证,并通过后方可实施。8.3沟槽开挖分项注意事项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施工单位开挖检查井时应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分段跳槽、小开控、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以确保坡顶建(构)筑物的安全。逆作法施工要求由上往下施工,开挖一段立即支护一段,严禁全面开挖再支护的施工方式。I)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5)预留支管应尽量设预留检查井。当无条件设置预留检查井时,预留管管端应采用砖块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起用。(6)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与其它综合管线施工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7)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及其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雨水算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

    注意事项

    本文(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