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慧医院建设指南(上册).docx
智慧医院建设指南(上册)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第2部分:设计;第3部分:施工及验收;第4部分:运维;第5部分:评价。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指南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1范围62规范性引用文件63术语和定义64建设目标75智慧医院总体框架76建筑智能化127服务智能化158医院信息化179运维智能化2010 管理智能化2311 信息安全体系25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指南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框架的总体目标、建筑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医院信息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安全体系。本文件适用于构建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医院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46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24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6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84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5029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T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1153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51369电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建标110综合医院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智慧医院intelligentHospital面向患者、医护、管理者的需求,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概念,建立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管理、服务环境,构建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等为一体的平台,具有对使用者及建筑物相关信息进行感知、传输、推理和决策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健康、安全、高效、节能的医疗建筑与环境。3.2建筑智能化intelligentbuilding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3.3服务智能化serviceintelligence针对患者实际就医需求,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闭环化、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构建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服务。3.4医院信息化hospitalinformatization基于信息化平台、HIS系统的整体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整合医院各医疗系统的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化协同的诊疗办公环境,从而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3.5运维智能化intelligentoperationandmaintenance综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医院运维管理平台及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医院设备设施和能源消耗实时监控、业务故障智能定位,确保医院业务稳定运行,故隙快速恢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3.6管理智能化intelligentmanagement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耗材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4建设目标4.1 智能设备部署于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医院管理和运维的关键节点,基础设施能够支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运维的智慧化,实现医疗建筑智能化。4.2 信息系统全面覆盖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医院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面向患者实现服务智能化,面向医护人员实现医院信息化,面向医院管理者实现管理智能化和运维智能化。4.3 安全体系可有效保障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运维的运行。4.4 以智能医疗建筑为载体,以患者为中心,构建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5.1基本要求5.1.1智慧医院应面向患者、医护、管理者等用户对象,在设计、施工及验收、运维、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5G信号传输技术、BIM技术、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建筑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医院信息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的总体建设目标,智慧医院总体框架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如图1所示。智慧医院各系统指向关系如图2所示。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或AndrOid移动端浏览器应用平台层美院技术”范与俣障体系支撑平台层I统一接口i APl接口B/S接口C/S接口" I个性你口,?-, I支撑平台j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I接口服务I* IBBrrI <ar r.1>育I数居服务健壮服务- j数据报表安服紊1f数据共享服至一£I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 I数据可视化"I 辘交换 i数据存储Ii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数据推送I<1、/4. p基础设施层数据库I管理数据库 JL用户数据库JI媒体数据库J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J(资源服务器J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医疗环境 基础设施医疗资源 办公自动化 医恸艮务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安全技术 防护系统物理安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密钥管理)(身份管理)安全运维体系管理制度)事件管理)安全审计).图1智慧医院总体框架图建筑智能化信息接人系统."友信息票统J信息设怙系统管理智能化图2智慧医院各系统指向关系5.2基础设施层5.2.1基本要求基础设施层提供异构通信网络、广泛的物联感知和海量数据汇集存储,为智慧医院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包括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数据库与服务器、虚拟化资源、存储资源、业务数据库等。通信网络站的设计应符合GB50689的规定。5.2.2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医疗环境基础设施、医疗资源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基础设施、医院服务基础设施等。5.2.3数据库与服务器数据库与服务器是智慧医院海量数据汇集存储系统,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等和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5.2.4虚拟化资源虚拟化资源包括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利用VMware等相关技术,搭建医院虚拟化服务平台,整合医院物理服务器资源,对网络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系统管理与监控进行虚拟化设计,酉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如虚拟化软件、统一集中存储系统,实现服务器虚拟化;构建完整的桌面环境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配置,实现桌面虚拟化。5.2.5存储资源存储资源是物理储存设备,包括SAN(存储区域网络)、NAS(网络附属存储)、FSB(前端总线)等。5. 2.6业务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是面向操作的,主要服务于智慧医院的业务产品和开发。5.3支撑平台层5.3.1基本要求支撑平台层是一个信息的集成环境,是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特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不同用户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支撑平台层应为智慧医院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统一接口等功能单元。5.3.2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单元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与数据推送等功能模块。5.3.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5.3.4数据服务数据服务单元包括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功能模块。5.3.5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单元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和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统一接口单元是智慧医院实现安全性、开放性、可管理性和可移植性的中间件,如APl接口、B/S接口、C/S接口和个性化接口等。前端应用平台系统通过统一接口获取数据,它通过多种方式与外部系统联接获取数据并向各前端应用系统提供各种数据格式包,将外部系统有效地隔离在业务系统之外。5.4 应用平台层5.4.1 4.1基本要求应用平台层为患者、医护、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医疗、管理环境。包括建筑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医院信息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五大部分。应用平台层应向各对象提供各项基础服务并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应用。5.4.2 建筑智能化建筑智能化以医疗建筑为载体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以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提高医院信息化、优化运维管理程序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5.4.3 服务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向患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以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5.4.4 4.4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化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以提供信息化协同的诊疗办公环境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5.4.5 运维智能化运维智能化以运维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运维动态可视化,以提高医院运维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5.4.6 管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为中心,以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及效率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5.5 应用终端5.5.1 5.1基本要求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辖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5.5.2 用户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户群体。5.5.3 接入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5.6信息系统安全体系5.6.1基本要求信息安全体系是贯穿智慧医院总体框架多个层面的安全保隙系统,应符合GB/T22239的规定。5.6.2系统安全智慧医院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5.6.3安全等级智慧医院安全体系等级应与医院等级相适应,应符合GB/T22240规定的四级要求。6建筑智能化6.1 功能要求6.1.1 医疗建筑智能化应在传统智能建筑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和医院管理和运维的便捷性,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医疗建筑智能化建设应符合GB50339、GB50606、GB50346、GB50849、GB51039、GB/T51153和建标110的规定。6.1.2 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6.1 .3智慧医院的建筑空间设计宜采用多元化和灵活多变的模块式建筑。6.2 系统架构医疗建筑智能化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应用终端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或AndrOid移动端浏览器建筑设留管理设备监控应用平台层能效监管环境监测医疗气体监测物流传输监控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公共安全响应火灾自动报警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停车场管理智能化集成信息集成集成信息应用安全防范统一接口IAPI接口B/S接口C/S接口I个性化接口智繇医院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支撑平台I身份认证I权限管理菜单管理接口服务支撑平台层雌服务I数据安全服务I数据报表安服务!:数据共享服务:信息安全体系6.2.1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I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I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数据存储1|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库服务器通信网络感知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防护系统安全运维体系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卫生专网I互联网II环境感知物理安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无线网NB-Iotr3G/4G/5G情境感知''设备感知*I身份感知A-»If)安全管理J密钥管理J网络安全)主机安全)身份管理应用安全管理制度)(事件管理)(安全审计图3医疗建筑智能化总体架构6.2.1.1感知系统包括物理环境感知、活动情境感知、设备感知和人员身份感知等。6.2.1.2 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网接入,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等。电信设备的安装抗震设计应符合GB/T51369的规定。6.2.1.3 数据库与服务器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等和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6.2.2支撑平台层按5.3的规定执行。1.1. 3应用平台层1.2. 3.1应用平台层是通过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建筑设备智能管理、信息设施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集成和公共安全响应。1.3. 3.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应符合GB50314、GB55024的规定。1.4. 3.3信息设施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0312的规定,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524的规定。1.5. 3.4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信息设施运行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通用业务系统、专业业务系统。其中通用业务系统包括基本业务办公系统,专业业务系统包括医疗业务信息系统、病房探视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管理系统、AI影像生成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系统、子母钟系统、120调度指挥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机器人应用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数字化医院统一视频服务平台、医院后勤智能化平台、医院物联网系统、院长指挥舱系统。1.6. 3.5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1.7. 3.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环境(废液、核素)监测系统、医疗气体监测计量系统、物流传输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系统。1.8. 3.7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应符合GB50348、GB55029的规定。其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包括婴儿防盗系统,梯控系统,医用气体报警系统,毒麻品管理系统等。1.9. 3.8机房工程包括信息接入机房、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机房、智能化总控室、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用户电话交换机房、信息网络机房、应急响应中心、可视化后勤运维管理机房、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机房安全系统、机房综合管理系统。6.2.4应用终端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器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a)用户: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户群体;b)接入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6. 2.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按5.6的规定执行。7服务智能化6.1 功能要求6.1.1 服务智能化应实现为患者提供智能化的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服务安全与监督等功能。6.1.2 诊前服务应实现诊疗预约、急救衔接、转诊服务等功能。6.1.3 诊中服务应实现信息推送、标识与导航、患者便利保障服务等功能。6.1.4 诊后服务应实现患者反馈、患者管理、药品调剂与配送、家庭服务、基层医师指导、慢病随访管理、居家远程监测等功能。7. 1.5全程服务实现费用支付、智能导医、健康宣教、远程医疗、关怀服务等功能。7.1.6 服务安全与监督应实现患者信息管理、服务监督等功能。7.1.7 智慧医院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速医疗服务模式迭代创新,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服务。7.1.8 智慧医院宜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婴儿防盗、输液监控、病人腕带识别、医护定位呼叫、病人定位呼叫、家庭紧急呼救、移动病人定位等服务功能。7.2系统架构服务智能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患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服务智能化总体架构如图4所示,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应用终端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或Android移动端浏览器应用平台层智能全程服务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服务与监督服务在线化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在线支付处方流转报告查询保险理赔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续方患者随访智慈医院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支撑平台层统一接口!APl接口IB/S接口IC/S接口I个性化接口支撑平台I身份认证I权限管理i菜单管理接口服务J=I一Ij数据服务i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安服务t数据共享服务stg三i喇2掘i贴盼析i数据融合jj蜘则视化3i九数据交换I数据存储(I: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数据推送i.I.M",/Q数据库!管理数据库,:1.用户数据库J:J媒体数据库J服务器I应用服务器I文件服务器、'I资源服务器'通信网络卫生专网I互联网:I无线网INB-Iot'i3G/4G/5G感知系统.,医疗设备)自助终端II一卡通I摄像机-RFIDCI其他安全管理I体系I人员管理;r安全管理;i密钥管理I身份管理*/*信息安全体系安全技术J/、k荫南崇备物理安全I网络安全主机安全I应用安全一*'-二,一I-管理制度-f-事件管理I-安全审计图4服务智能化总体架构7.2.1基础设施层7.2.1.1感知系统包括RFID、动态感知、泛在传感网、环境感知(温度、声音)、空间信息感知、群智感知等。7.2.1.2 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网接入,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等。电信设备的安装抗震设计应符合GB/T51369的规定。7.2.1.3 数据库与服务器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等和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7.2.2支撑平台层按5.3的规定执行。7.2.3应用平台层7.2.3.1应用平台层是通过云平台、个性化智能门户、智能交换终端、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全程服务、服务在线化及互联网医院等信息化应用。7.2.3.2智能全程服务包括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及服务与监督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机器人应用系统等。7.2.3.3服务在线化包括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在线支付、处方流传、报告查询及保险理赔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中心、远程医疗系统、信息接入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等。7. 2.3.4互联网医院包括在线复诊/续方、患者随访及二次诊疗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中心、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应急响应中心、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等。8. 2.4应用终端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辖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a)用户: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户群体;b)接入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9. 2.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按5.6的规定执行。8医院信息化10. 1功能要求8.1.1智慧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以万兆光纤交换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协同的诊疗办公环境,实现门诊救治、病房医护、电子病历基础、医疗保障的信息化。8.1. 2门诊救治信息化应实现在线预约与申请处理、5G+院前急救等功能。8.1.3 病房医护信息化应实现患者状态监测、病房信息处理、患者管理与评估等功能。8.1.4 电子病历基础信息化应实现病历质量控制、病历数据存储、电子认证与签名、基础设施与安全管控、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等功能。8.1.5 医疗保障信息化应实现智能医生办公、数字化手术室、远程会诊等功能。8.1.6 智慧医院应采用5G、云计算、AI等技术建设数字化手术室,宜实现手术示教、术中病历调阅、术中影像调度、病人体征分析、数字化手术档案等功能。8. 1.7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应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开展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包括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情况、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互联互通应用效果测评,测评应符合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的规定;应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8.1. 8医院信息化网络系统应采用全光通信网和“光进铜退”的网络建设。8.2系统架构医院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化的诊疗环境。医院信息化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或Android移动端浏览器应用平台层,八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IS门诊管理 急诊管理 医技管理 自助服务 住院管理 运维管理 医疗管理 药品管理%门诊电子病历智能化电子病历Al影像辅助诊断病案管理影像阅片Al 账像生成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临床决策临 盛蠹子病历科研检索临床智慧医院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支撑平台层统一接口' APl接口 1 " B/S接口 C/S接口 j ”个性化接口 支撑平台身份认证i j权限管理.菜单管理.接口服务'% 1 * 数据服务健安全服务i i数据报表安月照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处理' 数据措掘',.数据分析 I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 '1; /:J雌交换 '数据存储j数据T聚与分类3 '. 雌抽取j : 雌磔 :基础设施层数据库.管理数据库 J 口 用户数据库 J 媒体数据库 服务器,-ss-Ii ,*-文件服务器-j '资源务器一'»>1,' r/通信网络 ,卫生专网:I互联网:.秘网I NB-Iot : 3G/4G/5G视系统 医疗设备:j自般端I z I l" I RFID J I争福II安展翳 人员.安全管理:(密钥管理:!,身份管理i信息安全体系物理安全i ,网的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管理制度|;事件管理j1安全审计图5医院信息化总体架构8.2.1基础设施层8.2.1.1感知系统包括RFID、身份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可信采集技术、感知建模技术、采信汇聚设备、泛在感知网、知识库。8.2.1.2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网接入,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等。电信设备的安装抗震设计应符合GB/T51369的规定。8.2.1.3数据库与服务器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数据储存及数据备份、备灾机房等和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8.2.2支撑平台层按5.3的规定执行。8.2.3应用平台层8.2.3.1应用平台层是通过人工智能交互、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多维协同服务、动态数据呈现与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lS,智能化电子病历、Al影像辅助诊断、医疗大数据等医疗信息化场景应用。8.2.3.2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IS包括门诊管理、急诊管理、医技管理、自助服务、住院管理、运维管理、医疗管理、药品管理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视频示教系统、临床信息系统、120调度指挥系统、数字化医院统视频服务平台等。8.2.3.3智能化电子病历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病案管理、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临床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临床决策、科研检索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电子病历系统、病房探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等。8.2.3.4AI影像辅助诊断包括影像阅片、AI影像生成、病理模型数据库、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AI影像生成系统、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系统、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等。1.2. 3.5医疗大数据包括医院医疗大数据、疾病监测大数据、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数据、生物大数据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等。8. 2.4应用终端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辖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a)用户: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户群体;b)接入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9. 2.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按5.6的规定执行。9运维智能化10. 1功能要求9.1.1 智慧医院应面向医院管理者实现运维智能化,包括智能数据处理、设施设备运维、运营管理、运行保障管理、基础与安全的智能化。9.1.2 智能数据分析应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保密系统、临床数据整合、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医院数据信息集成平台。9.1.3 设施设备运维应包括购置管理、使用运维管理、质量管理、效益分析。9.1.4 运营管理应包括成本控制、医疗服务分析评价。9.1.5 运行保障管理应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楼宇管控、信息系统保障管理。9.1 .6基础与安全应包括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管理。9.1.7智慧医院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BIM等信息技术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宜实现BIM三维动态可视化、后勤运维管理、能源管理、综合监测、智能物流管理等功能。9.2 系统架构运维智能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运维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总体架构如图6所示,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应用终端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或AndrOid移动端浏览器应用平台层智能数据处理I 1'医疗废弃物管理T '安全保卫管理I后勤管理设施设备运维j' I成本控制I :楼宇管控I统一接口iAPIgQB/S接口C/S接口"I个性你口"I支撑平台i城认证j权限管理"菜单管理接口服务”:.,二支撑平台层基础设施层I数据服务!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安服务,:数据共享服务:I健处理寸 4I健交换sg三s1F"数据融合i数蛔视化7TJ,数据存储.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数据推送”数据库Vs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I-Ii媒体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S_文件服务器与L资源服务器,V通信网络“卫生专网I、互联网!无线网,NB-Iot513G/4G/5G感知系统医疗设备ij自助终端Ji一卡通"摄像机,'"RFIDA1其他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密钥管理)身份管理)信息安全体系群舞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体系、管理制度J(事件管理J、安全审计j.图6运维智能化总体架构9. 2.1基础设施层9.2. 1.1感知系统包括RFID、身份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可信采集技术、感知建模技术、采信汇聚设备、泛在感知网、知识库。1.2.1.2 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网接入,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等。电信设备的安装抗震设计应符合GB/T51369的规定。1.2.1.3 数据库与服务器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等和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9. 2.2支撑平台层按5.3的规定执行。10. 2.3应用平台层10.1.1.1 用平台层是通过BIM云平台、个性化智能门户、智能交换终端、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数据处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后勤管理、设施设备运维、成本控制和楼宇管控等运维智能化场景应用。9.2.3.2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9.2.4应用终端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器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一一用户: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户群体;一接入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9.2.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按5.6的规定执行。10管理智能化10.1功能要求10.1.1智慧医院应面向医院管理者实现管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应包括实现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耗材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的智能化。10.1.2医疗护理管理应实现医疗和护理质控管理、医疗准入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不良事件管理、和谐医患关系等功能,10.1.3人力资源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规划、人事管理、人员考核与薪酬管理等功能。10.1.4财务资产管理应实现医疗收入管理、财务会计、预算管理、资产账务管理等功能。10.1.5药品耗材管理应实现药品耗材遴选与购置、库存管理、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监测与使用评价等功能。10.1.6教学科研管理应实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功能。10.1.7办公管理应实现协同办公管理、档案管理等功能。10.1.8智慧医院宜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定位、药品物流管理、被服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消毒供应等高效保诊的管理功能;宜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物理环境设施配置“院长指挥舱”指挥室,实现院内空间、管理可视化。10.2系统架构管理智能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服务智能化总体架构如图7所示,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应用终端用户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接入访问Web浏览器iosAndrOid移浏览器医疗护理管理j '财务资产管理I教学科研管理I I办公管理应用平台层 1 .二二一一-;人力资源管理1;,药品耗材管理j智i院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支撑平台层统一接口j APl接口,B/S接口" C/S接口 ” j个性化接口R- 支撑平台i身份认证' j权限管理 “菜单管理接口服务Iryr 工 J I数据服务,厂一厂数据报表却怎一 共享服务:I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i城可视化 、J-*数据交换I 雌的数据:挈与分类'数据抽取建推送信息安全体系'安全管理 体系人员管理),安全管理1密钥管理)(身份管理安全技术 防护系统物理安全)I网络安全I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安全运维 体系管理制度)事件管理)安全审计).图7管理智能化总体架构10. 2.1基础设施层10.2. 1.1感知系统包括RFID、身份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可信采集技术、感知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