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总结.docx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总结一、项目基本情况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陆续实施,广东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直以来,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体系建设、实训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建设等方面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市政工程施工专业采用全日制办学,设有普通中专、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等培养模式,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快速递增,目前在校生规模达近500人,专业“订单”形式为三二分段培养及内职班订单培养,培养比例260%(如图1所示),满足各类学生学习需求。专业教学质量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欢迎,学生供不应求,2022年专业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51%,应届毕业生初次对口就业率92.54%。202d2022订单Ifi人图I订单班人数以及占比表1专业近三年招收全日制学生及订单培养情况表年度全日制学生人数订单班人数三二分段人数内职班人数20208750372021131503920221715037合计436263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专业建设,坚持以培养市政建设相关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服务广州及珠三角区域市政建设作为重点,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场室设备、师资配备、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统筹考虑,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通过创新“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做学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进行新课程开发,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实施有效教学,开发新教材,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体系。本专业2011年起参与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已累计5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评审认定为市级精品课程。本专业也积极承办省市中职学生土建类竞赛和培训,每年师生参加省市级竞赛成绩均喜获佳绩。止匕外,本专业教师认真参加国家、省、市市政与给排水专指委的各项活动,承担专指委的专业教学标准编制任务,并在专职委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等工作。二、项目建设情况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于2019年3月申报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5月获批立项建设,建设期三年。专业建设是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抓手,自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始终将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有力推动和持续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提升专业校企精准对接培养水平,并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果,具体如下:(一)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为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校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专业专家论证会、专业研讨会,积极到同类专业职业院校以及企业调研,根据行业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专业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并能根据社会及产业需求、学校师资、生活与教学配套、专业发展等因素的变化,持续更新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1 .组建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立了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 .建立土木专业双精准示范建设培训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将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了预期目标的实现。3 .形成调研机制,对上海、山东、广西等地的多个院校以及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同行业其他院校关于虚拟仿真实训室、土工实训室、测量课程和竞赛机制的建设情况,以及市政行业、企业的岗位和人才需求,并整理、撰写相关资料,形成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调研报告。4 .完成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2022年)编制工作。5 .完成校企合作制度汇编工作。6 .完成订单班年度工作方案(2020年一2022年)制定工作。7 .完成市政工程施工“双精准”示范专业专家论证会。8 .持续深度拓展校企合作,本专业陆续于2020年、2021年、2022年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产学研多方面的合作。9 .完成2020、2021、202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10 .完成专业调研和课程体系构建项目集的编纂及专业课程构建工作。(二)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始终遵循“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参与了全国住建部市政专指委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并积极开发配套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建立了道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等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已完成5门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并持续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同时,专业加大校内实训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涵盖了广泛的专业领域,能够提供全面、系统的实验实训条件。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测量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工作室,充分满足了学生校内的各种实验和实训的条件,不断开发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课程实践以及顶岗实习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1 .建设多门市级精品课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土力工程力学基础、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道路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5门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 .完成了土工、仿真、测量、工程检测四个校内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实训设备总资产高达907万元,占地面积954平方米,生均实训设备总值2.08万。3 .完成道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2门在线课程的网站建设,道路施工技术在线精品课程还被遴选为广东省省级质量工程在线精品课程。4 .2021年完成土建施工虚拟仿真智慧实训室建设,建成AR、VR配套课程资源库,2022年完成智能化工程识图实训室建设。5 .持续完善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5门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工程识图、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力学基础。6 .完成6门课程的教学模块的课程优化,分别为管道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工程识图、市政工程资料管理。7 .与8节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8.建设完成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的校企合作工作室。表2专业现有实验室设备及面积情况表实验室名称实验室面积(m2)实验主要设备设备价值(万元)建筑材料实验室400液晶数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压力机、混凝土搅拌机、水泥搅拌机、振实台、标准养护箱、水泥抗折抗压试验机、混凝土试验振动台、干燥箱等54土工实训室117万能试验机、数控钢筋弯曲机、多功能混凝土钢筋探测仪、智能数显沥青针入度仪、电脑全自动沥青软化点仪、水泥强度快速养护箱等176工程检测实训室117超声混凝土检测仪、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压实度检测设备、非金属超声检测仪、裂缝综合测试仪、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摆式摩擦仪数、显土壤液塑限测定仪、重型触探仪等110工程识图实训室803D模型生产机器、道路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管道模型、数显直剪仪、回弹仪等。60仿真实训室30虚拟仿真工作站、教师工作站、动感体验设备等107工程测量实训室100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卫星测量CROSS系统、卫星测量RTK等200专业机房110电脑、1+X考证平台、各种专业软件等200合计954907学生人均设备(436人)2.08(三)提升专业校企精准对接培养水平本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接岗位职业标准、考证标准和技能竞赛要求,采用成果导向(OBE)的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设计,研究教学内容、岗位能力与考证标准的对应性,调整优化课程标准。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目前已成功申报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等2个“1+X”证书试点,构建“1+X”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书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本专业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参加“1+X”证专业培训,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进行授课和讲座,与优质企业进行工作室合作数字化建筑设计项目,精准对接产业、行业,开展协同技术攻关,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遵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日茂庭工茂木兰建修论应工安全E浮庭工沮&与E建工程招投标建设法城建策乞术量析总工四次与司理专题设计韦政工程It量与叶加工程L量与计价课1星没计市政工程M工专业«程体系专业核心课 专营他崖 公共是部保直智工&胞工技术过ifi工鹿庭工技水缸技术专家真训侨梁工程能工技术工Mi皮包槽验与J耒工程后鱼岭抬号俘定支训工程识图BlM技术”月班箱的ISltW训专业群Q层分立课程1 .d阖存色桂会三大.。理锂康与必立生建.M子与人生.yjS宅与.赛治、杖交礼仅等.标g等不工手茨三型改Tntr过T住计设;2 .谢文、致*7、英格、信史技木.值日与Ai曦、公女N太.为史等豆本M化索后赛聚程图2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I.实施“双证书”教育,2020级、2021级、2022级学生100%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285%)o2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完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研讨和论证,并共同进行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3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共建双主体育人课程体系,完成企业调研并完成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完成,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材料(2020级、2021级、2022级)。4 .完成企业对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以及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精品课程的研讨和评价。5 .完成订单班年度工作方案、中高贯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试点转段考核方案制定。6 .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教学资料,完成市政工程资料管理及三套案例图辅助教学资料的出版工作。7 .加强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块。完成工程识图、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管道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等多门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修订工作,并推进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8 .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教材,完成工程材料教材的公开出版,以及完成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2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高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定期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1 .专业团队教师三年来共有10名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实践;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师培训37人次;教师发表论文24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奖24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个;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参与教育教学达14人次;完成省级课题结题2项,完成市级课题结题2项,在研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2 .专业牵头人近三年参加教学及专业等各类培训达15次,期间主持完成省级课题结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结题1项、主持市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住建部规划教材6本、发表论文10篇,辅导学生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个,获省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个。2019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优秀教师”,2020年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小学中职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强,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持续处于领先水平。3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完成制定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4 .完成土木系“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培训工作。5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引进教学带头人及教育管理专家,持续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完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骨干教师考核细则等制度的制定工作。6 .组织完成土木系“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会议。7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遵照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考核方案等相关制度,支持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积累实践教学经验。8 .完成双师型教师培训会议,并形成培训工作总结。9 .引进企业行业工匠,构建校内工作室,并积极与公共基础课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五)改革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构建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生等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评价模式,改进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1 .完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建立了学校评价体系、企业评价体系等多元评价体系,并持续完善。2 .多名专业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培训,学习掌握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 .每年均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调研。4 .完成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5 .完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2020年、2021年、2022年),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平台的建立,形成成熟的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6 .完成企业调研并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工作。7 .按照教务科的要求,完成本专业学生评教活动,对于教师任课进行评价(2020年、2021年、2022年)o三、项目建设目标实现情况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以构建德技并修、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聚焦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致力于满足市政工程一线岗位对施工与管理、智能建造与应用的技术领域和新兴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建立健全的专业群动态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保障体系,丰富并优化课程资源,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精准育人,为区域城市建设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示范引领成效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一)目标定位本专业精准对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一一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管理产业,也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面向道路、桥梁、城市给排水、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其他相关工程建设领域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建设,争取实现办学目标定位“准”、办学条件“好”、校企合作“深”、人才培养“优”四个总目标。2021年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作为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获广东省立项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与学校立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城市建设类职教品牌的办学方向精准对应。(二)办学条件通过实施本项目,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完成校内实训场地改造和设施设备提升。三年内与6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成多处校外实训基地签约,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训条件。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专业将现有资源库资料进行整理,修订了2门课程教学资源,新建1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在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和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1 .完成土力工程力学基础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道路施工技术在线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4门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完成2门课程网站建设,分别为道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在线课程建设,其中道路施工技术还被遴选为广东省质量工程在线精品课程。2 .完成了土工、材料、测量、工程检测四个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实训设备总资产高达907多万元,占地面积954平方米。2020完成土木实训室改造和校企合作测量实训基地改造,2021年完成土建施工虚拟仿真智慧实训室建设,2022年完成智能化工程识图实训室建设。3 .持续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工程识图、工程材料4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完成道路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技术在线课程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共享。4 .持续完善实训设施设备。新购置道桥虚拟仿真软件实训系统、装配式三维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3D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安全教育动感体验设备等,满足学生实训项目和安全教育等项目个性化实训需求,增强实训项目与实际工程的匹配性。2020年申报“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购买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实训系统,促进“1+X”证书与课程融通。(三)校企合作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产教融合,提升专业校企精准对接培养水平,实施专业“双证书”教育、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共建双主体育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模块、校企共建校本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1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完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研讨和论证,并共同进行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2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索订单培养与学徒制培养人才方案,建立“订单班工作小组”,并按照年份制定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订单班培养工作方案和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订单班培养工作总结。3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实施人才培养,共建双主体育人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参与实训室规划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等各个环节。4 .共同开发产教融合项目,与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和广州市白云区建筑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合作。与5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增7名双师型教师。6 .持续完善校企共建校本教材及教学辅助学材建设:校企合作完成工程材料教材的公开出版;完成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2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完成市政工程资料管理及三套案例图辅助教学资料出版工作。完成工程识图、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管道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等多门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修订,并以模块教学模式开展教学。7 .建立了动态调整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了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承担专业教学的绿色通道。近三年专业累计增加企业兼职教师10名,聘用多位企业专家、能手进入校园担当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项目的指导工作,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现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进课堂的“弹性教学安排”。(四)诊断改进本专业建立了有效的专业诊断与改进机制,派出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培训,学习掌握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通过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企业访谈、成立本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等方法,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平台并且进行持续更新,开展教学评教与教师评估考核,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逐渐形成成熟的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1 .建立并不断完善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组织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召开“市政专业教学诊断工作会议”和“市政行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会议”,有效地推动专业自我诊断与发展。2 .学校建立层级明确且权责清晰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各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及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管理,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过程,对教学各个方面和环节实施程序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层层相扣,实行层级管理,职责到人。专业日常教学管理采用PDCA机制,注重教学过程问题检查反馈,并及时纠偏。以教学日常检查及期初、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检查等形式,对授课计划、教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作业等进行检查。通过组织各类人员的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和质量,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召开由学生、班主任、教师、专家、部门领导参加的评教评学座谈会,了解和认识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管理部门管理情况,以及学风、校纪校风状况。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市场调查的结果,分析对比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情况,进一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能力体系要求等教学需求信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五)人才培养专业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强调理实一体化的理念,精准对接培养水平,实施专业“双证书”教育、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共建双主体育人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本专业设有普通中专、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等培养模式,在校生规模达四百多人,专业“订单”形式为三二分段培养及新疆内职班异地人才培养,生均实训设备总值2.08万,满足各类学生学习需求。专业教学质量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欢迎,学生供不应求。1 .本专业是广东省最早开办此专业的中职学校,也是学校声誉最高的品牌专业,2007年6月被认定为广东省省重点专业,2016年3月被认定为广州市市级示范专业。2020年招生数为2个班87人,2021年招生数为3个班134人,2022年招生数为4个班171人,2023年招生数为4个班175人。2 .根据对2019届、2020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生就业率(含升学)均达100%,专业对口率92.54%,初次就业平均起薪分别为2588、2832元,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综合评价满意度分别达95.78%、96.44%。毕业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市级以上获奖上百人次,其中世界金砖赛一等奖一人次、全国一等奖4人次。城建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招生人数人效Ktt(AU)19圾市政 2O!)tt21极市政凶布政23辍市政SAtt 7887134171175171- = 134 = = =图3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招人人数示意图四、成果的推广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分享和推广项目的成果。我们不仅与同行业的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还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和推广项目的成果。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将项目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 .创新技能训练模式,推广高质量、有特色的技能训练经验成果。专业技能训练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屡获佳绩。2 .招收新疆内职班援助新疆地区异地培养人才,对口支援新疆、贵州地区帮扶学校,持续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水平。2016年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按照国家政策开始招收新疆自治区学生,帮助新疆地区进行异地人才培养。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蔡志参加援黔支教工作,主要负责测量专业课教学工作,帮扶贵州学校建立实训框架,对该校测量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为支教学校引进校企合作,与企业沟通获得企业仪器援助解决学校测量设备难题。3 .发挥发挥专业骨干教师的优势,积极为行业为社会服务。6名老师参加广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钢筋工、砌筑工、镶贴工、抹灰工、测量工赛项的试题开发及执裁工作,以及行业或高职技能比赛执裁工作,其中4人获广州市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 .师资队伍建设是本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科研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还偏少,对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不够全面和系统。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2 .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仍有待深化和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仍有待提高。3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本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程资源较为零散,课程资源在分散的平台没有统筹成专业的资源库,另外课程教材也比较传统化,没有新型的数字化教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4 .就业指导服务是本项目的又一重要环节。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对于就业和顶岗实习还存在以前的以老师、师兄等介绍和应聘为主,缺乏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二)改进措施1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创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起更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应该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软件等,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条件和教学设施。同时,要注重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和编制数字化教材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4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应该加强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包括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同时,要注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此外,还可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