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要情况如下:基础引导期(2009年之前):2001年启动的“十五”“863计划”确立了我国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技术研发布局,即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的整车技术路线,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为“三横”的系统技术路线示范推广期(2009-2012年):2009年1月,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提出“十城千辆”计划,每年在大约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大约100O辆新能源汽车,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大量补贴资金以抵消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差异,形成沿用至今的补贴政策基本思路。全面推广期(20132017年):2015年,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之延续至2020年,同时也释放补贴逐年退坡的信号。此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由之前的试点城市扩展到300多个城市,标志着“十城千辆”时代结束,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2016年开始,补贴开始针对性的投放到续航更长、能耗更低的车辆,并正式出台“双积分”政策。从政策驱动转型市场驱动(2018年至今):2018年起,补贴退坡政策和“双积分”政策逐渐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逐渐取消汽车制造行业外资股比限制,通过放开市场增强产业竞争力,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开始涌现和蓬勃发展,“弯道超车”策略初显成效。其中,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立“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规划方针;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继续强调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我国汽车整车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改变了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长期落后于外资品牌的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等核心零部件,与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传统汽车厂商过去多年积累的研发及供应体系无法发挥显著的先发优势,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与海外发达国家厂商在时间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二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培育发展了较为成熟的电力电子产业,特别是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层面,积累形成了庞大的工程师群体,成功开发各类产品应用于电机、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高效、领先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及其电力电子部件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应用经验和工程师红利。三是我国车企在传统燃油汽车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的市场地位,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具有更强的积极性。我国在早期阶段即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来孕育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产业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供应链企业和产业人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在国务院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立的“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方针指引下,相关产业支持和补贴政策支持下,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8-2022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5.6万辆、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和688.7万辆。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万辆,在2013年1.8万辆的基础上实现133.75%的年度复合增长率。2019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六”标准实施、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销售受到冲击,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首次下滑,同比下滑幅度为4.00%;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继续放缓,但随着市场对补贴退坡政策的逐渐消化、“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叠加特斯拉上海工厂量产以及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成熟优质车型发布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实现逆势增长13.35%。进入2021年,随着终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叠加“双积分”政策的约束,各大传统车企纷纷扩大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57.57%。2022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但随着工信部等四部门部署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落地、“双积分”政策对整车厂的持续激励作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主流整车厂推出多款优质车型等积极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5.60%o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2020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长,从1.81%上升至5.40%。进入2021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尤为明显,从2020年5.40%的水平大幅上升至13.40%o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4%,已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规划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目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5-2022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平均达50%以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估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将在700万辆-900万辆之间,2030年在1,700万辆-1,900万辆之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推动、整车厂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等因素。A.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符合我国能源和环保战略。汽车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国内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根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328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约98.25%为燃油车,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原油消费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其中,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考量因素。我国能源供给消费与现代化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能源结构不合理、石油天然气自给能力不强等。我国化石能源占比过高,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仍达56.7%,石油、天然气分别为191%和8.5%,非化石能源仅为15.7%。我国是油气进口第一大国,2020年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对能源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针对前述能源结构、能源依存度问题,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以清洁低碳为导向,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使非化石能源逐步成为消费增量的主体,能源体系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目标。2020年12月21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表态和措施是我国国家战略在能源供给和消费方面的重要体现。综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既是改善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符合国家战略。B.“双积分”产业政策的推动作用乘用车企业“双积分”是指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CAFC)积分和新能源汽车(NEV)积分,或者简称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概括而言,“双积分”政策推动整车厂商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削减燃油车的油耗以提升油耗积分,二是尽可能生产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以提升新能源积分。针对不满足“双积分”要求的相关车企,主管部门将会限制尚未达到燃油消耗量目标值的传统燃油车的生产销售,从而对车企市场拓展形成压力。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油耗低、节能效果好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车型有利于提高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CAFC)积分和新能源汽车(NEV)积分。根据2020年6月发布的新版双积分政策,2021-2023年期间乘用车厂商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o新版双积分政策鼓励无法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或者无法生产足够比例的车企可以向新能源汽车积分富足的车企购买积分来达到前述政策要求,一是有利于推动整车厂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量产投入,二是有利于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金来源从政府补贴的形式逐步过渡给传统燃油车厂商。综上,双积分政策是未来从供给端优化整车厂商车型结构的重要推手,鼓励其利用新技术对传统燃油车的排放进行优化升级,提升其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C.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为了满足“双积分”政策的要求和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契机,传统汽车厂商和造车新势力积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和创新。其中,包括自主品牌以及外资品牌在内的传统汽车厂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2020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基于现有强大的汽车生产架构和平台,较强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销售渠道、客户群体等优势,传统汽车厂商希望厚积薄发,正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建立了较强的先发优势,正积极抓住“弯道超车”的产业机遇,打造更有竞争力和性价比的产品。在车型方面,前述整车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策略,积极创新推出新产品,既存在从中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拓展的情形,也存在从中低端车型向中高端车型升级的方案,使得国内市场量产上市的优质新能源汽车车型涌现,从供给端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总体上推动新能源车主力市场从中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逐步下探,使得市场区域逐步从大中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扩展,有利于从供给端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D.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引导和提升下游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是智能汽车的必备条件,因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才让车第一次实现完整的控制、读取、写入、升级的系统能力。传统燃油汽车在实现智能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机械系统和电控系统之间的配合。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能够拓展车用功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融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进而开拓出面向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一系列车用功能,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其中,智能驾驶是指新能源汽车综合利用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定位系统和高精度地图,基于机器学习、智能控制、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进行无人驾驶控制,颠覆传统汽车操作模式,极大提升消费者个人体验,同时极大提升社会价值,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座舱则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自然、更加定制化的人机交互功能,无需用户耗费大量脑力体力即可满足需求,极大的提升用户便利性、舒适性。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并已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特别是激发了年轻消费者的购车兴趣,推动了市场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E.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受到技术进步、政策引导、用户口碑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而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担忧则不断减少。在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方面,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是基于补贴激励、免限购/免限行等原因考虑,而开始逐渐关注到新能源汽车在产品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其中,在产品性能上,一是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一代纯电动车型的平台在内部构造上更简约,纯电动车型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型座舱空间更大,行李舱扩展空间更多;二是电动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和振动远小于传统燃油发动机,驾驶的平顺性和静谧性明显更佳;三是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逐步积累,引导需求,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在成本上,一是动力电池、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整车生产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不断提升;二是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电耗成本远低于油耗成本,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优势凸显。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也有所减弱。在续航里程方面,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市场已出现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60WhKg的量产电池包,可实现更高的续航里程,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续航里程焦虑。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覆盖率不断上升,政策也在鼓励和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F.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的整车制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汽车的人均保有量依旧较低。2019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170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500-800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国内汽车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容量。在此背景下,受益于产业政策推动、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将不断扩容,销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