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06058学校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6774888       资源大小:32.8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6058学校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

    1 .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由魏特默创立,它是一门将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学等知识加经综合运用的学科,是心理咨询与辅导领域内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色彩。学校心理学以发展性辅导为主,以预防性辅导为辅。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问,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 .心理辅导: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和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即专指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4 .问卷法:最广泛的方法,优点:方便收集大量的数据;目的性强。在设计问卷时要考虑被试的阅读水平。5 .访谈法:经常使用的方法。访谈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最大特点是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6 .观察法:在学校心理学中最大好处在于:它能够对个体和群体的交互作用及行为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经常使用三种观察方法:全部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7 .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既有观察法的特点,又有访谈法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8 .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操纵一定变量,采用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索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就是实验研究。实验实验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分配学生做到随机化。9 .障碍性辅导模式: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以消除其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0 .发展性辅导模式: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体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1 .莱特纳魏特默:美国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学生。198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创办了第一个临床心理学杂志,同时他还创立了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一一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智力落后,心理残疾的儿童。魏特默又被称为“学校心理学之父。2 .冯特: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3 .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4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5 .心理测验运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首先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对心理测验的产生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英国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19世纪末,法国特殊教育专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可以应用于儿童智力测验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开始了心理测验实用化的新纪元。6 .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7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8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的或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9 .本土心理学:是根植于各国文化基础上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是将西方心理学的模式、方法、概念和理论加以改造,从而使它与其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以及更能应用于某一本土文化之中。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纲要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章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模式1 .强化: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2 .分化:是指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即动物对经常受到强化的拉生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3 .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使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4 .强化物:斯金纳重视强化的作用,他将凡是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都称为强化物。5 积极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就是积极强化。例如,饥饿的白鼠按压杠杆得到食物,这种强化就是积极强化。6 .消极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消极强化通常是一种厌恶刺激。例如,白鼠处于轻微的电击中,一旦按压杠杆,电击解除,这种强化就是消极强化。7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种相互联系的子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8 .系统脱敏:是行为矫正的一项基本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过度焦虑或恐惧状态。例如完成害怕某些动物、考试焦虑、社交恐惧、广场恐惧和性焦虑等。9 .角色扮演: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纾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期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目的的过程。10 .自我管理疗法:是建立在解决即时后效与延迟后效矛盾上的行为疗法。在自我管理疗法模式中,来访者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他自己对行为改变负责任,这是一种来访者参与治疗的模式。11 .代币制:是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特别是在条件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代币制疗法主要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病人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12 .放松训练:又称松驰疗法,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13 .自我坚定训练。又叫肯定性训练,主要用于改善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不适应行为以及相伴随的焦虑反应。例如“缺乏自信心”。14 .情境分析:是对需要来访者表现出某种行为而他们又不能表现出这些行为的情境进行甄别、筛选,并确定在该情境中适宜的反应是什么。15 .实际练习:是借助言语描述或想象重现问题情境,来访者在治疗者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排演、模仿等方式练习新的反应。16 .迁移巩固:包括处理学习进程中出现的某些新问题,使其在其他场合运用所学到的经验产生适宜反应等。17 .强化法:强化法是建立在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之上的,其基本假设是若某一行为得到奖赏,那么,以后这个行为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可能会减少。18 .塑造:这是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不良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19 .消退:采用的方式是对不适应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20 .厌恶疗法:是指采用厌恶性、惩罚性的刺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想象,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原理是抗条件作用,即设法使一个要消除的行为与一种厌恶反应建立联系,从而使行为人放弃或同避问题行为。厌恶疗法的刺激通常有电击、化学药物等21 .惩罚: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及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或损失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在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22 .无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认为,狗将食物吃到嘴里,引起唾液的分泌增加,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23 .二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后利用条件反射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的现象叫二级条件反射。第四章认知取向的咨询模式1.认知心理学:指一切研究人类认识过程的心理学派和思潮。1 .知觉:是个体经由感觉器官知觉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3 .记忆:指过去经验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认知心理学家将记忆看为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的过程。4 .思维: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象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5 .情绪ABC理论:即情绪障碍理论。特别强调认知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情绪不是某一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所引起的。A把诱发性事件,B指来访者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某些想法,C指使来访者出现某些情绪和行为的后果。6 .ABCDEF咨询模式:D指对某些想法和后果的侦测、辩论和诘难,E指获得的的一种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学,以合适的思考代替不合理的思考,F产生的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不再感到焦虑和消沉,不再感到沮丧和自我责备,在不同情境中产生适当感受。7 .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应用认知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该理论假设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与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及行为障碍。注重解决“此时此地”的问题。8 .空椅法:指咨询员为了处理学生个人内心或个人间冲突时,使用不同的椅子或垫子代表学生个人内心或个人间不同的冲突力量,并且使之进行对话。通过对话过程,让不同的力量由冲突达到协调,从而使学生人格整合,与外部环境和平共处。9 .森田神经质:即来访者具有某种神经症的症状,且对其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影响,来访者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并积极努力克服症状的发生。10 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东方哲学色彩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日本学者森W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心理疗法。森田疗法主要针对“森田神经质”。10“顺应自然”;即充分认识到精神活动和症状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抵制、回避、反抗都是徒劳的,只有顺从,泰然处之,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规律,来访者的症状才会逐渐消失。11”为所当为”。即在顺应自然的原则下,学会控制可控的事情。12 .认知失真:即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13“协同检验”:贝克认知疗法的主要策略。即学校咨询者与来访者双方协作,把来访者的负性想法和信念视为检验的假设,然后设计一种行为实验,使来访者认识到其认知内容不符合现实内容,从而改变其想法或信念。第五章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理论1.”来访者中心”疗法:指注重来访者对自己思想感情体验的澄清通过促进自我意识的扩展利用自我领悟让来访者逐渐对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并且积极探索以形成自我发展的新行动。2 .“自我实现”疗法: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我理解,培养爱的情感,以心理图象的方式再现高峰体验,注意分野原则的把握。3 .“存在主义”咨询模式:以罗洛.梅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其治疗目的是通过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潜在力,意识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使他们开始一种真正的、可靠的生活;让来访者意识到现在,能对此时生活做出选择,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4 .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是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宗旨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环境,让来访者在此能体能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咨询者也应该设身处地为来访者着想,相信来访者的感受,相信他们自己能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出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使其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5 .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不断地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是个体完成天职,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人的内在天性,是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与协调的过程。6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性质与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于是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按顺序出现依据力量的强弱呈阶梯状排列。7 .分野原则:是马斯洛在治疗中发现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本质是有些具体的体验或感受对有些人是有利的,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同样的体验或许是不利于他们的自我实现发展的。8 .存在感:是关于自己存在的体验和认识。第六章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1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2 .心理诊断:主要集中于心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更多倾向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方面。3 .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4 .鼓励:会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面对他人时总有一种心理防卫的本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私人情况,当涉及负面心理问题时,会谈会出现中断。此时,鼓励技术就非常重要。鼓励是指对被评估的学生所说的话的简短重复,若以某些词语如“嗯、噢、是这样,还有呢”等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5 .询问:会谈过程中,需要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因为学生表述自由性很大,通常会提供很多于评估无关的信息,辅导老师不是只能顺从地听取信息,此时就需要辅导老师适当的引导,增加询问这一环节。6 .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7 .澄清: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惑时,其思维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情感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8 .面质:会谈中发现受辅导者前后所说的内容不一致,他所具有的自我形象与他的行为不一致时,可以向他提问,以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9 .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10 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做的一种简明的记录。11 自述法: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12 .心理诊断:是从医学领域借用的一个术语,最初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障碍进行识别和判定。10 .团体辅导: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运用团体的情景,设计出活动、课程、内容,用来预防个体在各发展阶段中会碰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它注重补救性、情绪性、问题解决,借助团体动力及人际交互作用以促进成员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的历程。IL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情绪、学业、生涯发展、性、自我认同等重要发展课题的辅导活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教育性为主,11 .支持性心理疗法:理念来自人本主义,是合理采用启发、劝导、鼓励、同情、评理、说服、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式,帮助咨询对象正确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自信心,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12 .认知心理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结构,改变以往那种非理性、欠客观、不正确的信念,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13 .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学说和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有关的行为治疗技术,控制不良的行为模式,消除异常行为,纠正不良行为,重建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的治疗方法。14 .系统脱敏疗法:就是一种使具有过度敏感症状的咨询对象,通过系统地行为训练,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1 .认知:也称认识,它涉及人们对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广义的认知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2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作社会化。3 .封闭心理:指学生把自己的心理之门关闭起来,有烦闹和不愉快都写在日记里,对谁都不愿意说与父母、同学和老师产生距离感。封闭心理的存在又阻碍友谊的建立,使个人处在孤独之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了身心健康。4 .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种现象。5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因担心考试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6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7 .社交恐惧: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交往障碍,主要是一种兼具不安和恐惧色彩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不自然的恐惧反应,是在没有构成危险或没有威胁刺激存在时产生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反应。8 .专制型教养方式:指对孩子控制有余、爱心不足对孩子是冷漠拒绝的态度。9 .溺爱型教养方式:指过分纵容孩子从不批评责骂孩子的缺点和过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10 .道德发展阶段: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利益。他将道德判断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从行为后果到行为的原因发展,道德行为由仿效他人行为的外部调节过渡到内心自觉的行为。第八章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1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和谐程度的认识和觉察。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部分构成。2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动因,是激发和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状态,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预备阶段,它揭示的是学生愿不愿学习及其动力的问题。3 .学习活动:是中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它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引起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结构变革的过程。2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3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4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和接受,也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5 .自我同一性:是由美国著名精神分析专家艾里克森提出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个人关于自己的态度、价值、信仰及兴趣的连续一贯的组织系统是个体关于自己“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的发展是否一致与和谐的一种状态,即“我是谁”的角色认同问题。6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圆满完成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主观估价,它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将要花多少精力以及应对压力情境时能坚持多久。7 .挫折:是指个人从来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个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8 .抱负水平:即中学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9 .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人适应挫折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能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10 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现象。主要表现就是因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11 .自我意识: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和谐程度的认识和觉察。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部分构成。第九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1 .健康: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况。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整和协,社会适应良好。2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在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3 .人格障碍: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 .学习障碍: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任何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一般指学校里的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5 .人际交往: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是人际交往的结果。6 .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7 .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摄”作用。8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深化到其他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上,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的特征,从局部的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9 .社会刻板印象:由一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有一种比较固定而笼统的看法,就人为地将事物分类,属于某一类的,就认为是像一个模板刻印或铸造出来的那样,没什么差别。例如山东人豪爽、粗放;江浙人聪明、令俐,随机应变;等10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11 .生涯规划:生涯简单地讲就是过一辈子。生涯规划简言之就是规划你的人生,就是使你的人生更精彩。12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13 .躯体化症状: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14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15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任何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一般指学校里的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16 .认知:主要指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从而探讨人们如何对待他人、其他群体、社会角色以及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17生涯:人的生命有两个端点:出生与死亡。生涯就是使我们的人生更富有意义。生涯简单的讲就是过一辈子。美国学者舒伯认为:生涯就是终其一生,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第十章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2 .教师人格:指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3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况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4 .怨职情绪:即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缺少热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并随之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对学生失去爱心,缺少耐心,学生出现一点小错误就可能遭到批评甚至打骂。5 .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机制,影响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7 .枯竭:是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组成部分。8 .心理调适:是追求个体心理适应,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个体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以维护身心与环境及其自身协调发展的过程,心理调适不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我,恢复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和外在调适是心理调适的两种形式。9 .自我调适:是个体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己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10 .合理宣泄法: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式,把不愉快的情绪、郁积的烦恼和内心的压抑释放出来。IL情感升华法:这是一种最具有社会价值的心理调适方法。指个体将内心的痛苦或者一些不为社会或自我所接受的欲望等宣泄于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如写作,绘画,音乐等。

    注意事项

    本文(06058学校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