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小抄)湖南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小抄.docx
-
资源ID:6774503
资源大小:25.4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内部资料小抄)湖南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小抄.docx
第一章教化与教化学1、简述学校教化的特点:学校教化具有可控性、特地性、相对稳定性。2、简述家庭教化的特点:家庭教化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阅历性,个别性。3、简述社会教化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好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4、简述原始社会教化的特点:教化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化具有原始性;教化具有同一性。5、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物质上的打算;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供应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现实条件。6、简述古代学校教化的特点:学校教化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化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显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留意在实践中学;教化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化和职业技术教化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7、简述现代教化的特点:现代教化具有显明的生产性;现代教化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化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化系统。8、简述现代教化的发展趋势:(1)教化终身化;(2)教化社会化;(3)教化生产化;(4)教化民主化;(5)教化国际化;(6)教化现代化;(7)教化多元化。9、简述教化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化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对将来的教化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化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化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探讨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化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化实践阅历,为教化理论的发展供应坚实的实践基础。10、简述教化学探讨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探讨方法的多元互补。其次章教化与社会的发展1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化的制约:(1)政治制约教化的领导权和教化的享受权;(2)政治确定教化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化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化制度;(4)教化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2、教化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育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扬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13、简述生产力对教化的确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化的发展供应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定教化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育规格和教化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化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确定作用。14、简述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化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化是实现科学学问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1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化的影响:(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化者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化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化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16、简述教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化能完成科学学问的再生产;(2)教化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教化具有科学探讨的功能;(4)教化具有推动科学技术探讨的功能。1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化的影响:(1)信息技术变更着人们的学问结构和教化内容;(2)信息技术变更着教学和教化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化的第三次飞跃供应了平台。18、简述文化对教化的作用8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化的需求,促进教化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更;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化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19、简述教化对文化的作用:保存、传递,沟通、融合,创建、更新2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内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22、简述教化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教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教化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教化与个体身心发展2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别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均衡性,依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25、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遗传素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供应可能性;遗传素养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肯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2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供应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主动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7、简述教化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价值的发觉;潜力的发掘;力气的发挥;特性的发展。28、简述学校教化对个体发展的特别功能:(1)学校教化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化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别功能。(3)学校教化,尤其是基础教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化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发展特性的功能。第四章教化目的29、简述教化目的作用:导向、协调、激励、评价30、简述教化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化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标;(3)老师的教学目标。31、简述制定教化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化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化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化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化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二)教化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化志向(三)教化目的的确定必需考虑受教化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化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建的可能条件;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32、简述我国教化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育现代人的品质。33、简述素养教化的内涵:(一)素养教化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化;(二)素养教化是全面发展的教化:(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化;(三)素养教化是学生特性发展的教化;(四)素养嘉奖业以培育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化第五章老师与学生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特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快速时期的人。教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化对象。学生既是教化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化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35、简述老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一)老师职业的性质:(1)老师职业是一种特地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2)老师是教化者,老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老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仿育人。(二)老师职业的特点: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挚友角色;(6)探讨者角色。36、简述老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老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老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老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老师的专业素养。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老师质量的集中体现。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学问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学问;(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老师的教化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化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化实力;(3)具有肯定的探讨实力。37、简述老师教化实力的要求: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实力;语言表达实力;组织管理实力;交往实力。38、简述老师的人格特征:主动乐观的心情;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爱好。39、简述老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忠于人民教化事业;酷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40、筒述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化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同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1、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爱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42、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潜在性、整体性、长久性、非预期性。43、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肯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供应的可能;肯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学问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学问、实力基础及其可能性。44、简述如何探讨学生:对学生的探讨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志向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须要;(3)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性差异。45、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46、简述我国义务教化的教学支配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47、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支配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8、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支配本身的特点;老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49、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修正、决策50、简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51、简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化的趋势;课程特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第七章教学(上)52、简述教学概念的内容:(1)教学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53、简述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阅历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供应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化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5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驾驭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建才能。(3)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特性和谐发展。55、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别的相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相识过程;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别的相识过程,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5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阅历与干脆阅历相结合。(2)驾驭学问与发展实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5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阅历与干脆阅历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阅历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阅历要以干脆阅历为基础。58、简述驾驭学问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驾驭学问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驾驭学问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驾驭学问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驾驭学问的重要条件。(3)驾驭学问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59、简述学问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留意的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学问应当是科学的规律性的学问。(2)必需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育学生的参加意识与实力,供应学生主动参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育学生良好的特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60、简述教学过程的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同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悟学问,巩固学问,运用学问,检查学问。6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按部就班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特点:一是老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学问、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探讨法;二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学问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试验法;三是老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得学问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有如下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64、筒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发觉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示意教学。第八章教学(下)6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66、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习;制定教学方案。67、简述课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8、简述上好课的要求:上好课的详细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楚、组织严密、课堂气第热情。6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育人才。(2)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学问的学习,简单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7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敏捷性。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第九章德育71、简述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化目的的条件和保证。72、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须要;国家的教化方针和教化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化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73、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化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74、简述我国学校霭育的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化、思想教化、道德教化、心理健康教化。75、简述心理健康教化的基本任务:(1)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进行心理询问与治疗。76、简述心理健康教化的内容:心理健康教化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7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7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敬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化的一样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9、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刚好政学习,班主任工作。80、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劝服法,榜样法,陶冶法,熬炼法,品德评价法。81、简述德育的基本模式:认知、体谅、社会仿照。第十章班级管理82、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熬炼学生实力,学会自治自理。8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8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老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5、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意学生的发展须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实力。86、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肯定的组织结构;(3)肯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同等、心理相容的翻围。87、简述班集体的教化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实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化实力。8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育:(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化活动;(5)培育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89、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9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探讨学生;(2)组织和培育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化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