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41.1平面设计原则.124.1.2平面设计124.2道路纵断面设计124.2.1纵断面设计原则124.2.2纵断面设计124.3道路横断面设计134 3.1横断面设置原则135 .3.2横断面设计134. 4超高设计135.1一般路基135.1.1 路基设计原则.135. 1.2路基填策要求.135. 1.3路基填料145.1. 4路基填筑设计145. 1.5一般路基处理145.2特殊路基处理145.3路基防护工程155.3.1山体开挖引起的边坡稳定性分析.151.1.1 2边坡设计思路和方法155.3.3 边坡防拧设计朦则155.3.4 边坡截排水设计165.4路堤及路毂支搭设计175. 4.1工程材料176. 4.2挡土墙计算177. 4.3排水设计178. 4.4焉底开挖墙底换填179. 4.5监澜要点175. 5主要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85.5. 1削坡及坡面防护185.5.2对于土质挖方路基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85.5.3对于深挖方路基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85.5.4三维网喷播植草18目录11 Wt31.1 项目概况312编制依据313测设简介31.4 图纸分册32现状桶Xjt设#62.1 ;酶现状62.2 自然地理条件62.2.1地形地貌622.2气候条件.62.2.3水文,72.2.4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72.2.5区域地质概况72.2.6场地工程地质条件72.2.7水文地质条件.82.2.8地赛评价.92.2.9场地遹石分布情况.92.3沿线建筑物及管线分布情况92.3.1沿线建筑物分布.92.3.2沿线管线分布.92. 4沿或筑路材料92.4. 1主要材料.92.5. 2供应情况.102.6. 4.3运洽条件.103设规蜂技*««H3.1建设规模113. 2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113. 3技术标准114. 总体iM124.4. 道路平面设计125.5.5液压喷播,1855.6厚层基材喷射植破护坡.185.5.7锚杆,185.5.8坡顶处理.195.5.9爆破与开挖,195.5.10排水工程.195.5.11边坡斑石处理措施.195.6施工注意事项195.7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201.8 应急措施201.9 监测206201.10 面结构设计206. 2压条错误!未定义书签.6,3路基、路面排水227安全切技术要求246.1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47. 2旅工安全事项24X25l.4BBSt5三本工程图纸共分以下几部分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消防设施工程第五册电力管道工程第六册建筑工程(含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1.5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一、专家组意见(1)道路桥梁专业:建议参考森林消防技术标准优化道路设计,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减少土石方工程:优化消防水池设计。回复:按意见参考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等林区道路规范,优化平纵线形,减少道路土石方数量。(道路挖方工程量由43719m3减少为24478m3.):按意见增加锚杆框架防护、人字形骨架防护。本工程的消防水池位置已是优化对比后的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图号D-Co-2-01)、道路纵断面图(图号D-Co203k路基土方工程数量表(图号D-Co-3/8)、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图号D-CO-1-02-7/18),详见边坡防护加固设计一览表(图号D-C0-3-10),(2)岩土专业:建议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充分分析孤石稳定性、核查岩土参数取值:加强边坡监测。回复:可研立项并未包含地质灾害评估内容。按意见分析孤石的分布及稳定性,岩土参数取值考虑饱和工况下,该工况下岩土参数乘以系数0.85。(3)建筑专业:建议优化森林消防物资储备房平面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回复:同意,修改平面布局。详见图纸A-Cl-I-07。(4)结构专业:森林消防物资储备房高差分界处应考虑增设挡土墙结构,A轴结构柱与挡上墙脱开处理:补充周边山体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回复:按意见执行。已在森林消防物资储备房与消防演练场高差处补充设计挡土墙。待1概述1.1项目概况景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起点位于华坑东门,道路接顺良沙三路后途经沙田密、前面岭、秋田密和马鞍坳,终点止于古庙景区蛇蛛石段,全长约3.46公里。道路等线为等外公路参考林防四级标准建设,双向单车道,路基宽7m,设计速度为15kmh0本工程除起点现状村道路段外(K0+000K0+320),其余路段日常仅供消防车辆、景区巡查车辆使用,禁止社会车辆出入。道路建设内容主要为:全长约3.46公里的森林防火道路提升改造(含起点段约300m现状道路拓宽改造);新建护林站1座,主要为管理用房包含值班室、卫生间、消防检查门岗等,管理用房建筑面积441平方米。新建消防演练场一个,面积1269平方米。新建2座150m,矩形消防蓄水池。建设包含专业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电力管道工程、建筑工程等。本项目在白云区森林消防扑火通道建设(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白云区森林消防扑火通道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在帽峰山景区修建长3278米、6米宽的消防通道,包括清理草灌乔,削土方,修建排水系统,铺设泥结碎石路面等。目前白云区应急管理局已对该项口竣工验收。图IJ工程地理位置图.2ijas(1)广东帽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讥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帽峰山景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熨函;1.3测设简介1、2022年8月,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本项目批复立项。2、2023年3月,我院组成了设计项目组,并进行了初步踏勘。3、2023年5月,我院编制了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4、2023年6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心组织召开初步设计评审。(I)建议收集地灾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作为设计考虑。回复:可研立项并未包含地质灾害评估内容。(2)钻孔布设于路基上,建议必要时在高大坡顶布设钻孔:进一步说明地表孤石的分布情况,明确防治措施;加强坡顶截排水及坡面植被防护;岩土参数取值宜考虑花岗岩风化土水稳定性差的特性(饱和工况),必要时对高陡边坡补充锚杆+格构护坡,加强监测及汛期巡查。回复:后续在必要高大边坡位置增加钻孔。按意见补充说明地表孤石分布情况及孤石防治措施。按意见在高边坡范围补充完善截水沟,坡面防护增加人字形骨架、锚杆框架防护措施。详见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CO-IO2-92OD-Co-I-O2-14/20)、详见边坡防护加固设计一览表(图号D-a)310)、道路平面图(图号D-CO201)。(3)其他工程钻孔未施工,宜探明地基岩土层分布情况及特性(软土)。回兜:按意见补充钻孔。(4)设计方案补充水文地质条件相关内容。回复:按意见补充。详见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COl0220)。3.建筑工程(1)补充管理房四置图。回复:已补充总平面图。详见总平面图(图号A-CI-I-06)(2)天面小植做法建议优化,现做法施工(装模版)难度较大,排水的布置存在后期管理难的问题。IhIM:取消屋顶排水沟,采用小斜坡组织排水。详见屋顶平面图(图号AC1JO8).(3)4-5轴卫生间布置建议优化,南北向门洞会有雨水飘入。IhIM:增加卫生间蹲位。详见首层平面图(图号AC11O7).(4)整体立面采用四周小檐口布置,建议参考游客中心的里面增加一些立面细节。回梵:暂按甲方所发参考立面。(5)结合平面布置图和1-5轴立面图对不上,特别是1轴边的画法有误。回复:修改1轴立面做法。详见立面图一(图号AC1O8).(6)天面建议增加上人检修口。回复:补充屋面检修口。详见屋顶平面图(图号A-CI-I-O8)。补充地质钻孔后,根据周边山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结构设计总说明1.6(ZJ-C1-2-00-1/4).(5)给排水专业:补充现行规范作为设计依据:屋面应按规范设置溢流措施。回复:已按要求补充相关现行规范;已按要求补充屋面溢流措施。详见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图号JP-CI-I-01)、详见天面给排水平面图(图号JP-CI-I-O4)。(6)电力专业:电力管道工程不宜作为景区监控、广播及通信使用,接线井尺寸大于路肩应修改为外露结构,修改井瓶设计。回夏:按意见修改先关说明以及井的做法。详见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FCO1()1)第三点以及接线井结构图(TZ-CO-I-Ol)(7)造价专业:完善项目特征描述。回复:按意见完善项目特征描述。二、专家个人意见1 .道路工程(1)优化平纵曲线,避免大填大挖。回复:优化平纵线形,减少道路土石方数量。(道路挖方工程量由43719m3减少为24478m3)o详见道路平面图(图号D-Co201)、道路纵断面图(图号D-CO203)、路基土方工程数量表(图号DC0318).(2)增加边坡防护。回复:按意见增加锚杆框架防护、人字形骨架防护。详见边坡防护加固设计一览表(图号D-Co-3-10)。(3)优化消防水池位置。回复:本工程的消防水池位置已是优化对比后的位置。(4)增加林区道路设计规范标准。回熨:按意见参考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等林区道路规范。详见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图号D-CoD0212 .岩土工程定边坡,则建筑物的基础可采用柱下独立天然地基基础。回爱:按意见执行,待补充地质钻孔后,根据周边山体的稳定性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5.给排水工程(1)应补充现行规范作为设计依据,例如: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上回夏:已按要求补充相关现行规范。详见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图号JPC1O1)°(2)根据广州市水务局文件(穰水资源202120号)要求,生活给水管应采用不锈钢管。回夏:已按要求修改生活给水管管材。详见主要工程量表(图号JP-Cl-I-02)、给水、排水系统图(图号JP-Cl-I-O5).(3)无障碍卫生间洗手盆出水龙头应采用感应式自动出水方式。回豆:已按要求修改无障碍卫生间设施。详见主要工程量表(图号JP-Cl-I-O2)、首层给排水、消防平面图(图号JP-CI-I-O3)、给水、排水系统图(图号JP-CLI-O5)。(4)屋面应按规范设置溢流措施。回复:已按要求补充,溢流措施为宽200X高150溢流口。详见天面给排水平面图(图号JP-CI-I-04)。(5)化粪池应设通气管。回复:已按要求补充化粪池通气管。详见首层给排水、消防平面图(图号JP-Cl-I-O3)、给水、排水系统图(图号JPC11O5).(6)消防水池进出水管应按规范设计。回夏:已按要求补充化粪池通气管。详见首层给排水、消防平面图(图号JPC11O3)给水、排水系统图(图号JP-Cl-I-O5)。(7)建议加大消防水池出水管管径至DNl(X),并增加室外消火栓。回梵:已加大消防水池出水管管径至DNK)0,并补充室外消火栓。详见蓄水池工艺大样图(图号X-Cl-IC3)、蓄水池平面布置图(图号X-CI-I-O2)。(8)应计算雨水量复核排水沟断面,并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加大断面。回复:己补充排水沟雨水量计算书,复核排水沟尺寸600X600满足过流能力要求并有富(7)A轴外通道没有宽度尺寸,天面小檐口斜面水会滴落通道上。回复:修改洞口。详见首层平面图(图号A-CI-I-O7)。(8)补充天面排水方向和排水坡度。回复:补充屋顶排水做法。详见屋顶平面图(图号A-Cl-I-08)4.结构工程(1)本项目使用功能为普通管理用房,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项目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丙类结构总说明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应取消。回复:已按意见将结构总说明中设计抗震设防类别改为丙类,取消抗笈构造措施提高级。结构设计总说明1.6(ZJ-C1-2-00-1/4).(2)根据建筑专业的立面图反映,在A轴位置地形出现较大高差跌级,如果架空的首层至原状地面之间的空间考虑有人进入使用,则高差分界处应考虑增设挡土墙结构,相应的A轴结构柱与挡土墙脱开处理,否则可采取自然放坡方式处理。回复:架空层考虑有人进入,架空层地坪与消防演练场地之间高差采用挡土墙支护。按意见补充挡土墙设计图,A轴结构柱与挡土墙脱开,并间隔开L2m.详见重力式挡墙设计图(ZJ-Cl-2-IO)o(3)缺地质钻勘资料,在下一步施工图设计前应补充提供。回复:按意见补充勘察。(4)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基础是采用钻孔桩基础还是可以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待补充地质钻勘资料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条件允许尽量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若有必要采用钻孔桩基础则应明确桩端持力层的要求。回复:按意见执行,待补充地质钻孔后,根据周边山体的稔定性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5)应明确内外墙体的材料及砌筑砂浆,结构总说明中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楼面设计使用活荷载应针对本项目的具体不同使用功能进行标注。回复:1)内外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该部分要求详见建筑设计统一说明。2)已根据功能房间补充楼面设计活荷载。详见建筑设计总说明6.3(A-Cl-I-Ol)结构设计总说明1.17(ZJ-Cl-2-00-l4)o(6)针对建筑物架空地面周边的ill体边坡是否属于稳定边坡进行分析计算,如果属于楞图2-2起点现状图2-3路线中间段现状项目处于山区,雨季山体汇水较多,目前现状大部分路段开挖土基裸露,冲刷形成冲沟,土方流失严重。现状已做了部分排水措施,包括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圆管涵等,大部分设施已损毁。图2-4现状土沟现状路基部分挖方边坡较陡。图2-5现状边坡项目终点止于古庙景区蛾蛛石处,与园区现状道路相接。2.2自然地理条件2.2.1 地形地貌场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内,地处广花盆地边缘,属珠江三角洲北缘的低山丘陵,九连山山脉的延伸部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中部伴随着起伏的变化,分别向四周倾斜。山坡陡峭、沟谷深幽、地形且杂多变,道路蜿蜓曲折、路面狭窄,交通较为不便。2.2.2 气候条件项目位于广州市东北部,北回归线以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根据广州市志和2022年广州市气候公报中的相关内容,将广州市各气候要素列举如下:(1)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广州市各地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数均充足,总辐射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总辐射量为4400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2022年全市平均年日照时数I78.9h,比常年偏多8.6%。(2)气温广州市地处低纬,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42I.9'C,其分布为南高北低,各余。详见排水工程设计说明(图号PCl01-48)(9)灭火器应靠近出入口便于取用。回复:已按要求修改灭火器位置于鸵近出入口处。详见首层给排水、消防平面图(图号JP-Cl-I-O3)。6.电力管道工程(1)项目为电力管道工程不宜作为景区监控、广播及通信使用。回复:按意见修改。详见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FCO1O1)第三点。(2)设计的接线井尺寸大于路肩应修改外露结构,井盖原位人行道盖板,也应修改。回复:按意见修改。详见接线井结构图(TZC0-l01),(3)道路转弯半径小的路段应增加并便于拉线。回豆:按意见修改。详见电力管道平面图(F-CO-I-04)o(4)本设计说明中不考虑过路管,设计中的过路井应取消。回夏:按意见修改。详见接线井结构图(TZ-Co-I-01)。7.造价各专业工程均存在较多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描述与所套取定额子目不匹配。建议先按所套取定额进行完善后,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补充相关项目特征描述。回复:按意见完善项目特征描述。2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21沿线现状项目起点K0+000K0+320处为现状村道,目前村道宽度为3.5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沿线主要是建筑或水田等。图2-1现状村道及现在路基起点鸟瞰图项目K0+320终点段现状道路路基已开挖成型,路基横断面尺寸大部分为7m,部分最小宽度约4.5m,最大处可达30m,因此本项目设计考虑充分利用现状路基,减少大填大挖,因此项目的设计线型是在现状路基的基础上拟合而成,基本与现状路基吻合。不同深度的残积上层中均有发育的可能。2.2.5 区域地质概况(1)区域地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的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NF)、花岗岩残积层(Qd)以及下伏基岩志留纪二长花岗岩(S3i).(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详见下图2(区域地侦图),场区主体位于广从断裂东盘的白云山-罗岗断隆,广从断裂带从场区西侧约2km外通过。广从断裂带是广州地区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带,区域上属于恩平一新丰断裂带的中段,由多条大体平行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断面陡立且倾向变化不定,但以倾向北西为主。其北起从化吕田,经过街口,穿越广州城区,往南延伸至佛山市南海区,延伸长度过百公里。该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依然处于活动状态,成为广佛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图2-6区域地质图2.2.6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探资料,场地的土层根据岩性和状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J杂填土:本次钻探暂未揭露。2素填土:褐黄色、褐红色等,松散,局部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回填而成,局部夹少量碎块。仅揭露于钻孔Lzk36,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0.702.40m,平均1.55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次,N=14.0击.(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本次钻探暂未揭露。(3)坡洪积层(QJW)I粉质粘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匀,砂感强烈。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0.50-6.m,平均1.7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0次,N=6012.0击,平均8.9击。2碎石:灰白色,褐黄色,成份为强风化花岗岩,块径3-10Cm为主,夹少量坡积粉质地平均气温差别不大。2022年广州市平均气温23.2C,较常年偏高0.8C。(3)降水广州市年降水量在161219O9mm之间,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雨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雨量的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0%左右。2022年雨量1891.9mm,较常年偏少1.6%。(4)风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控制,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9月至翌年3月)盛吹偏北风,豆半年(48月)经常受副热带高压西部及南部支槽与西南低压槽的交替影响,常吹偏南风。(5)灾害天气对本区间建设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主耍有:台风和暴雨。台风是影响广州市的重要天气系统。510月是广州市的台风季节,盛县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广州市的可能性均较大,是广州市台风活动的盛期。暴雨经常伴随台风而来。从季节分配来看,广州市一年中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时期,每年49月熨季风盛行,暴雨显著增加: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受冬季风控制,暴雨显著减少。2.2.3 水文帽峰山水资源丰富,溪润众多,清澈的山水常年不断。园内有三座较大的水库:铜锣湾水库、和龙水库和沙田水库。其中:铜锣湾水库水面面枳29hnf,集雨面积650hn,蓄水量280万n?;和龙水库水面144hn沙田水库水面39hn;还有小水库多个,如华坑水库、风牛湖、石仔田水库等。园内还有山塘多处,全园水域面积达280.24h2.2.4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本次勘察未发现有埋藏的墓穴、溶洞、防空洞、浜沟等埋藏物。(2)本工程场地为花岗岩场地,发育花岗岩孤石,孤石是风化过程中残留的较难风化的微风化或中风化岩块,岩性坚硬,多呈球状,即“球状风化孤石二花岗岩地区残积土、全上状强风化中容易发育中微风化球状孤石。孤石的发育和分布规律不明显,不同地貌单元和等。园内还有山塘多处,全园水域面积达280.24hm20本区域主要地表水体距本工程建设场地较远,对本场区影响较小。道路路基右侧沿线存在现状排水边沟,为汇集和排除现状路面及边坡地表降水的通道,仅雨期有水。场地位于南方丘陵,拟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降雨量大,降雨对本场地影响较大,尤其暴雨季节,雨水沿坡面或地势高处往下倾泻,冲刷地表,如图4,场地部分地段有明显流水冲刷沟壑,降雨对本工程安全影响不利。图4地面冲刷沟壑2)地下水类型根据场地岩土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物的粘性土透镜体,裂隙岩层局部风化壳中,主要受季节和降雨影响,由大气降水补给形成,通过大气蒸发及向地势低处排泄。勘察期间未测到稳定的上层滞水水位。(2)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赋存于基岩强、中风化带孔隙、裂隙中。强风化带基岩孔隙、裂隙发育,中风化带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承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与季节关系密切,含水量一般不大。勘察期间,仅于个别钻孔(LZkI0、Lzkl7-1.LZk29Lzk31)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3305.20m,其它地段均未测得稳定地下水位。3)水、土腐蚀性(1)地下水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区钻孔LZk29、LzklO各取地下水样1组进行工程水15项分析,水质分析粘上,为坡洪积成因,零星分布于钻孔LZk8、LZk23,钻进时快时慢。层顶埋深0.000.50m,层厚L506.8m,平均4.15m。(4)残积层(Qe,)I砂质粘性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褐黄色、褐红色,可塑,主要为花岗岩风化残积I.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0.00350m,层厚0.4()5.10m,平均2.73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7次,N=7.(i50击,平均11.2击。2砂质粘性±: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灰褐色、黄褐色、褐红色,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l.OO87Om,层厚0.60700m,平均2.64mo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1次,N=16.0290击,平均20.2击。(5)志留纪二长花岗岩(S3。丫)广泛分布于场区,新鲜岩石呈青灰色、灰白色,中细粒或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按其风化程度由上而下可划分为:1全风化带: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层状分布。褐黄色,岩石风化剧烈,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顶板埋深2.1(MO.70m,层厚0.405.00m,平均2.65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7次,锤击数N=3O,O5O.O击,平均37.1击。2土状强风化带: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层状分布。灰褐色,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坚硬土柱状为主,遇水易软化崩解。顶板埋深OJO-ILOOm,层厚2.104.60m,平均3.30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7次,锤击数N=51057.0击,平均57.2击。3碎块状强风化带:揭露于场区局部地段。灰白色,黄褐色等,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多呈2-5Cm碎块状,轻击易碎。该层风化不均匀,局部夹中风化碎块,强度较高。顶板埋深0.80lL80m,层厚1.105.50m,平均2.60m。统计点荷载强度4次,IS(50)=LI62.27MPa,平均1.63MPa02.2.7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本工程场地沿线未见山泉水出露。附近有三座较大的水库:铜锣湾水库、和龙水库和沙田水库。其中:铜锣湾水库水面面积29hm2,集雨面积650hm2,蓄水量280万m3;和龙水库水面144hm2;沙田水库水面39hm2:还有小水库多个,如华坑水库、风牛湖、石仔田水库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来看,广州地区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部,具有“外带强,内带弱”的特征,有史以来记载的最大地震震级为4.75500级,多属中小型有感地震,无大于6级的灾害性强震记载。场地部分路段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山间洼地个别地段可能发育软.匕故场地局部地段应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工程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及钟落潭镇交界处,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OOU-2O1O)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属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位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2.9 场地孤石分布情况场区基岩为花岗岩,在其残积层、2或全、强风化层、2常发育有球状风化体(孤石)。"孤石'的存在将增加施工开挖难度,同时可能在边坡开挖时形成不移定掉块或坍塌从而影响施工安全。具体孤石的分布路段:(1)里程K3+170发育花岗岩球状风化,(俗称“孤石”),孤石直径约LOm,中微风化状,质坚硬。(2)里程K2+880附近坡顶发育花岗岩球状风化,(俗称“孤石”),孤石直径约1.5m,微风化状,质坚硬。(3)里程K2+620发育花岗岩球状风化,(俗称“孤石”),孤石直径约LOm,微风化状,质坚硬。(4)里程K2+330K2+360路段局部发育微风化球状孤石。(5) Kl+280.K1+1440等处坡顶发育花岗岩球状风化孤石危岩,存在安全隐患。(6) K0+750-K1+020下局部发育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2.3沿线建筑物及管线分布情况2.3.1 沿线建筑物分布工程范围内除起点村道路段有部分建筑外,其余路段主要为森林山体,基本无建筑物。2. 3.2沿线管线分布工程范围内基本无管线分布。2.4) 三m结果见附表三(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岩上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X)1,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评价见表Io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水样主要指标对混凝土结构的腐饨性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PH值侵蚀性CO2Mg2,NH4'HCOfClS42矿化度按环境类型按地层透水性长期浸水干湿交替(mgL)(mmolL)(mgL)11类ABLzk294.836.71.41.9230.06220.30.36669微中弱微微LzklO6.614.38.472.5230.70129.62.58108微微微微微由表7可以看出:场区的地下水在11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般具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上结构一般具微中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土的腐蚀性本次勘察于钻孔LZk23、LZkI2取地下水位以上的土样各1组作土腐蚀性常规分析,土腐蚀分析结果详见附表四(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见表2。土样主要指标土对混凝土土对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腐蚀性结勾腐蚀性PH值Mg2+ (mgkg)Cl(mg kg)S02 (mg kg)环境 类型渗透性土的类型IIABABLzk236.4637Il微弱微微微Lzkl25.84071微弱微微微土腐蚀性评价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场区土在【I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一般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2.8地震评价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有:石料、砂料、路基填料、水、钢材、木料、水泥。2.4.2 供应情况D石料:本项目所在地有良好的基岩出露,沿线山体均为微风化的花岗岩,但自采工程中所需的石料需再进行充分的调查及实验,合格后才能开采,否则采用其他地区料场外运供应。2)砂料:本项目所在地无砂料供应,需考虑外运。3)路基填料:因本项目为山区道路,无现状道路,公园内部运输条件差,因尽量考虑填挖平衡,避免土方外运。4)水源:线位附近有山塘可利用,如达不到施工耍求可从良沙三路接引市政给水。5)钢材、木料、水泥:本项目所需主材如木材、钢材、水泥等均需外购。2.4.3 运输条件本项目所在地既有道路较少,外部交通仅良沙三路,场地内部主要为森林山地,仅有一条土路可以使用,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3、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DB51T30302023,四川省地方标准)2.4.4 标准本工程道路等级为等外公路参考林防四级标准标准建设,路基宽7m,设计速度为15kmh.本工程除起点现状村道路段外(KO+000K0+320),其余路段日常仅供消防车辆、景区巡查车辆使用,禁止社会车辆出入。由于现状路基已开挖成型,本工程在现状路基的基础上进行拟合。主要技术参数表见下表。表3-1主要技术参数表项目规范取值设计取值道路等级等外公路参考林防四级标准设计车速15kmh路基宽度7m路线长度3459m平Illi线最小平曲线长度m1320.43最小圆曲线半径m1212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9090最大纵坡%1818最小坡长m4545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4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200最小竖曲线长度m1518.9净高mN5N5嗫距停车视距m1515会车视距m3030回头曲线段最大纵坡15%最小半径m12m超高横坡度%2%平均纵坡6.5%坐标系统广州2000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3.1建设规模道路建设内容主耍为:全长约3.46公里的森林防火道路提升改造(含起点段约300m现状道路拓宽改造);新建护林站1座,主要为管理用房包含值班室、卫生间、消防检查门岗、工具间、会议室等,管理用房建筑面积441平方米。新建消防演练场一个,面积1269平方米。新建2座150m,矩形消防蓄水池。建设包含专业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电力管道工程、建筑工程等。糠范、池1、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2012年征求意见稿)2、林区公路设计规范(LY/T5005-2014)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4):7、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Flo2006);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D32-2012);9、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D81-2017):14、水土保待林工程设计规范(GB/T51097-2015):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6、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3495.1-2015);1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修订):20、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l27-91);21、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2016年修订)2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rr3311-2021)满足规范要求,进行选线时,必须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综合起来进行设计。平面线形主要围绕等高线展开,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沿定交角进行爬坡。本工程采用的平面线形指标如下表所示。平面线形指标表序号项目规范值设计值I路线总长度/34592曲线总长/2639.14m3直线总长/820.53m4最小平曲线长度13m20.43m5最小圆曲线半径12m12m7最小直线长度/20.464m本工程道路等级为等外公路参考林防四级标准建设,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m,设计速度为I5kmh°本工程除起点现状村道路段外(K0+O00K0+320),其余路段日常仅供消防车辆、景区巡查车辆使用,禁止社会车辆出入。4.2it%S三W4.2.1 纵断面设计原则1、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限制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2、顺畅衔接各节点新建构造物与原有地面道路。3、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相协调,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4、最大纵坡度应满足机动车行驶,同时兼顾到土方要求;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5、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在满足基本控制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少填少挖,考虑土方的平衡,减少借方。4.2.2纵断面设计本工程起点位于华坑东门,起点标高设计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