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安顺市内部资料民政局注意保密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 资源ID:6767077       资源大小:145.35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顺市内部资料民政局注意保密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附件2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安顺市民政局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组二O一六年八月一、民政事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1(一)“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成就1(二)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12(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5二、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基本原则17(一)指导思想17(二)发展理念18(三)基本原则20三、发展目标21(一)民生兜底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2(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24(三)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有力25(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5H?、27(一)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程27(二)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8(三)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31(四)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快速发展33(五)健全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34(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36(七)加强社区建设38(八)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39(九)提高双拥优抚安置水平41五、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42(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43(二)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53(三)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程58(四)综合防灾减灾建设工程59(五)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60(六)优抚安置服务体系建设工程61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1(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考评和督查机制61(二)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62(三)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63(四)推进项目建设,提升服务能力63(五)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大民政工作机制64(六)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力度64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依据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实际编制,是未来五年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各区、县民政部门编制实施民政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主要依据。一、民政事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紧紧抓住贵州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安顺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黔民发(2012)42号)给全市民政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在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一时期,是民政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是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最为显著的五年。民政事业投入逐年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民政事业费总投入54.5亿元,其中:2011年9.19亿元,2012年10.23亿元,2013年IL07亿元,2014年IL89亿元,2015年12.12亿元,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十二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费支出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10机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基本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形成联席决策、会商评估、分工监测、统一预警、共同防御的应急处置格局灾害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对减灾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撤销安顺市抗灾救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安顺市减轻自然灾害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委”)。全市9个县区(管委会)和88个乡(镇)同时建立了减灾机构。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安顺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各县区根据安顺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出台了各县区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同时,灾害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建立。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从2014年10月起,各级财政每年共投入408万元,为全市5.226万户农户提供1万元以上基本农房保险保障,农户自愿投保率逐步提高。二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基本建立:1.减灾工程建设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城镇防洪工程和洼地排涝工程,“滋黔工程”、"益民工程'和"黔中枢纽工程”建设长足发展;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危及点群众进行易地搬迁,兴建一批减灾安居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两江”防护林工程、“两山”石漠化综合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完成了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森林防火工程建设。2.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相继应用于减灾工作的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气象、水文、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地震、地质灾害预报、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等多类型多专业的立体监测预警预报体系;覆盖市、县、乡(镇)的灾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3.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5月,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发安顺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应对自然灾害的6个专项预案,市及8个县(区)都制订了灾害救助应急预案。4.民政系统新建1个市级、4个县级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基本形成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形成,灾害应急反应和应急救助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捐助活动广泛开展,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了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三是投入救灾资金不断增多。“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救灾资金36316.99万元,解决了160.30万人(次)生活困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946万人,帮助19490户灾民恢复住房43622间,累计接收社会捐款846.5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83万人。“十二五”时期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投入资金较“十一五”时期增长72.46%o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从2010年的1220元/年提高到2015年的2606元/年,年均增长幅度达16.5%,农村低保对象累计875098户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5346.21万元;全市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从2010年的222元/月提高到2015年的464元/月,年均增长幅度达160%,城市低保对象累计95217户183278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3149.87万元;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累计保障城乡困难群众209万人的基本生活,累计支出城乡低保救助资金268496.08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救助临时救助15402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132.79万元;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粮食救助累计救助154049户295335人,累计发放粮食1914.82万斤;全市医疗救助平均救助封顶线达4.66万元/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达72%,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累计资助参合参保人次,发放资助参合参保金5853.42万元,直接救助医疗救助61550人次,累计支出资金20854.33万元。三是不断提高五保供养能力。“十二五”期间累计五保供养对象33752户39805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4801.32万元;五保供养标准逐年得到提高,全市平均集中供养水平从1528元/年提高到5830元/年,平均分散供养水平从1003元/年提高到5265元/年,确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80%o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全市1837个行政村合并调整为1007个行政村,106个社区(居委会)调整为141个,全市已建农村社区服务站1084个,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覆盖89.07%的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服务站141个,覆盖100%的城市社区;社区服务中心88个,覆盖100%的乡(镇、街道)。二是开展了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十二五”期间西秀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建设总投资106万元,建设一个内部管理系统、一个社会事务一站式系统、便民利民系统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三是全力打造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从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入手,按“一厅一场六室二市”的要求,全力打造出一批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四是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完成全省第八届、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五是西秀区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申报成功“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市“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从2012年的60%提高到97.l%o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全面做好登记、注销、年检工作。通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降低注册登记门槛、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创新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616个,其中:登记880个,备案登记2736个,社会组织登记数量比“十二五”期末增加73.4%。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的通知(安市民发201497号),完善直接登记的程序和方式,依法把好登记注册关,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改革。截止目前,直接登记社会组织10家。三是启动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共评出5A社会组织2家、4A社会组织3家、3A社会组织1家。四是扎实开展在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和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摸底工作。“十二五”期间,在全市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421个、组建党委4个。五是积极简政放权,大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取消社会团体批筹环节,直接批准成立登记。缩短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减少至5个工作日。新型优抚安置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一是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标准由2010年人年均4361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年均9360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6.5%;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年均增长15%;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两参退役人员补助标准,从2010年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015年每人每月460元,年均增长率为18.1%;“三属”抚恤金年均增长23.11%。增加补助对象类别,从2011年8月1日起给农村籍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义务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从2011年7月1日起,对居住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18周岁之前没有享受过定期抚恤金待遇且年满60周岁的烈士遗属(含建国前错杀后被平反人员的子女)发放生活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逐年增长按标准及时兑现,2010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全市每户均为1437元/年,2015到达5976元/人。二是“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共落实优抚对象各项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33万元,解决1991户优抚对象临时生活困难;纳入低保1433户;市、各县(区)均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按规定进行补助,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医疗困难。投入住院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定额补助等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601万元。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投入经费370多万元,帮助1343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三是坚持春节、“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制度。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组织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座谈会,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了解优抚对象的困难,为他们解难事、做实事。“八一”和春节,对享受抚恤补助的复员退伍军人实行普遍慰问,春节按每人300元、“八一”按每人200元的标准进行慰问。四是按照安置政策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军休干部接收安置任务。2011年至2015年,全市接收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3308人,其中符合政策应安置的退役士兵、转业士官732人。在符合政策应安置的退役士兵中,转业士官148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182人,货币化安置435人,自主就业2143人,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和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850余万元。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1889人次,落实培训经费334万元。五是加强烈士褒扬工作。上级下拨优抚事业单位建设资金共计445万元,其中,烈士陵园维修建设资金45万元。从2012年开始,按照上级民政部门关于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共计抢救保护零散烈士墓125座(贵安新区5座除外),零散烈土纪念碑2座(普定县马官镇1座、镇宁县六马乡1座)。共投入抢救保护工程资金180多万元。五是2015年成功创建第八次“全省双拥模范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成效明显。一是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47所,其中国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4所,农村敬老院86所,农村幸福院224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7个,民办养老机构6所。共有养老床位数1125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社会养老床位数30张。实现了全市农村敬老院乡(镇)全覆盖,农村敬老院实行法人登记,落实管理服务人员编制。二是儿童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孤儿救助关爱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以家庭养育为基础、机构服务为骨干、社区照顾为依托,保障制度化的适度普惠的孤儿救助关爱保障体系。目前共建有儿童福利机构4所,其中市直1所,县区3所,儿童床位数共400张。“十二五”期间共发放孤儿生活费4620万元。依托最低生活保障,建立相应的救助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集中供养孤儿均在院所属地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给予低保救助。同时为孤残儿童医疗临时性救助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大病医疗救助及时医治患病孤残儿童,通过“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和“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重生行动”等福利性医疗救助项目,对孤残儿童实施了心脏病、脊膜膨出、唇腭裂等手术,至今共实施手术55例。积极拓展收养出口,依照相关规定和法律程序办理家庭收养,将孤儿和弃婴送国内外家庭收养,“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计办理收养登记61例,其中涉外收养24例,国内收养37例。三是福利彩票销售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截止2015年12月,全市福利彩票累计销售6.69亿元。筹集慈善款660万元,开展了慈善捐资助学、救灾、医疗救助工程建设等活动。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基本殡葬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各县区已推行遗体火化,火化率达32%;完成市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化场搬迁项目建设,普定、镇宁、关岭和紫云完成县级殡仪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城区集中规范治丧。紫云县火化场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平坝区、关岭县火化场建设;全市建有经营性公墓3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个,农村公益性墓地136处。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制度,从2015年1月1日起,免除全市户籍人口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基本殡葬服务费。二是婚姻登记更加规范。全市婚姻登记机关总数16个,县级婚姻登记中心规范化建设达100%,婚姻登记合格率100队加大了对婚姻登记数据历史补录力度,补录数据达10年以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制,积极开展主动救助,深入开展“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L8万人,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0.13万人。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争取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1568万元,建设西秀区、平坝区、关岭县、紫云县4个县级救助站。三是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完成平坝县、普定县两县撤县设区申报工作;平坝县于2014年12月13日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完成乡改镇8个,镇改街道办事处2个,乡改街道办事处1个,新增街道办事处1个。镇和街道办事处分别为45个和11个,占全市88个乡级行政区划机构的64%,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地名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完成全市1065条城镇道路名命名工作,主城区108块路名牌更换为电子路名牌,指导各县(区)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推进平安边界建设,牵头完成了第三轮5年一次边界联检。完成安顺一贵阳线、安顺黔西南线边界联检,并与贵阳市、黔西南州民政局签订边界协议书。积极配合毕节市、六盘水市、黔南州完成边界联检工作。创建平安边界,保持边界和谐稳定。表一:“十二五”时期安顺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主要项目和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1民政事业费支出(亿元)4.8612.1213.102社会组织数(万个)0.05130.08811.393各类优抚对象人数(万人)1.42631.4062-0.254优抚对象年均抚恤金(元/人)3490590011.075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万张)儿童福利院床位数(万张)0.21980.19980.021.12530.0441.3014.876社会捐赠额(亿元)救助困难群众(万人次)0.0846564.837福利彩票销售额(亿元)筹集彩票公益金(亿元)6.692.138救助受灾群众(万人次)160.39恢复重建因灾倒塌、损毁住房(万间)4.362210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区(个)911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市3.72.3-37农村37.319.4-4812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城市:元/人、月;农村:元/人、年)城市22246416农村1220260616.513医疗救助(万元)2465.1565191.451614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万人)0.80.5-8.9715农村五保供养平均标准(元/人、年)集中1528286614.2分散1003187614.516火化率(%)14.233.418.6617婚姻结婚登记(万对)2.72584.249.24离婚办理(万对)0.25140.4914.2818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万人)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万人)1.80.13注:内为五年累计数。(一)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安顺市民政工作成效显著,主要经验有:始终坚持将民政事业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十二五”时期,安顺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黔中经济区等国家、省、市战略发展目标的确立,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全市各级党政对民政事业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力保证。各级民政部门自觉将民政工作放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谋划定位,切实找准民政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把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作为主攻方向,使民政事业发展争取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贯彻到民政各业务、各环节中,将保障基本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大责任,扎实推进城乡低保、灾害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基层民主自治、社会组织等各项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利的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推进民政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福利等领域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机制。大力培育民政事务类社会组织,将部分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权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做到费随事转,形成社会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格局。勇于冲破固化思想的障碍,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民政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快速发展。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筑牢民政事业发展的根基。积极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着力突破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加大民政项目规划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建成了一大批敬老院、福利院、救灾仓库、殡仪馆、救助站、社区服务站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了民政公共服务的平台和载体,为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始终坚持“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民政精神,凝聚起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新时期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苦干实干,在干事创业中凝聚起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激发出民政工作蓬勃发展的活力。“十二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虽取得长足发展、成效明显,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民政事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与民政工作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民政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三是民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基层民政机构人员少、办公条件差、装备陈旧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信息化水平低,管理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是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民政事业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为民政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将持速增长,省、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势必大幅增加,这都为我市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省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背景下,将会进一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短板”,为我市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加强公共服务、加快转型带来良好的历史性机遇。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安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战,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强化大扶贫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关爱服务,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救助保护体系;优化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都对民政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新常态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目标导向。安顺民政事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和短板。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提速,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凸现,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且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日益迫切。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凸显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载体功能,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四是应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拓展业务内涵和外延,升级民政工作理念、制度、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提速发展走新路,建设秀美新安顺的总要求,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的主基调,向全省目标看齐,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厚植发展优势,努力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向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发展,为加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二)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民政工作始终,将“实施兜底保障,积极发展民生,激励多元参与,促进协同发展”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理念,指导全市民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兜底保障是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随着新型城镇化提速和户籍制度改革破冰的进程,大量农业人口逐渐市民化的趋势,决定了兜底民生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保障民生和基本权益始终是民政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因此,要继续按照中央“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要求,强基固本,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救助网络和救助形式,强化民政对基本民生的保障职能,巩固和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发展积极民生是民政事业的方向。发展积极民生是对“兜底保障”的拓展和提升,决定了民政部门要在主动提供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民生建设;要在从“兜底型”社会救助拓展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同时,从用经济手段提供物质生存条件转变为用赋权方式增强民政对象的自主发展能力;在从侧重基本社会保障转变到发展相关社会服务的同时,将受益者从传统民政对象扩展为一般群体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因此,民政工作要从过去相对简单的以现金和实物的方式转变为多种渠道、多种力量和多种方式解决基本民生问题,注重把基本的资金和实物支持与服务对象的能力发展结合起来,鼓励民政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民生建设。一一多元参与和协同发展是民政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元参与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治理体制,是政府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拓展,是丰富民主管理形式,创新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民政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民政工作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鼓励、支持、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层次、全方位、有序参与社会救助、救灾赈灾、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慈善事业、拥军优抚、殡葬事业、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具体业务中,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合作共建、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建立政策互惠、资源互助、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从服务的第一线脱离出来,为具有专业力量的社会组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发挥多元社会主体的社会服务管理功能。(三)基本原则改革牵引、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不断推进民政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民政事业发展方式由投入驱动向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坚持理念转变与行动跟进配套、事业改革与自身改革同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衔接,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民政发展难题,不断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一法治保障、规范管理。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坚持职权法定、依法行政,切实将法治建设贯穿民政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服务民政事业发展;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依法维护民政对象的合法权益;坚持统筹兼顾、上下衔接,加快建立权责统一、高效便捷的民政法治工作机制。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在民政具体领域的职责和权力,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机制作用,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政府着重履行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职责,发挥托底作用。采取购买服务、公办民营、公私合作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协调、适度普惠。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农村放在与城市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筹民政业务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工作部署,整合、聚集民生资源,集中力量破解重点领域中的关键性、瓶颈性难题。以提升百姓福祉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惠民政策,强化民生兜底功能,并适当提高民生保障的普惠性。提升社会福利供给质量,扩大供给范围,改善供给结构。不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放发展、对外联动。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搭建民政事业在大扶贫战略中的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民政事业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中的骨干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依托社会组织、依托社会参与来实现民政事业和市场的开放。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以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方向,着力提升民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民生兜底保障体系为依托,以城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为重点,以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等为抓手,深入参与社会治理,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形成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之间有机联系、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构建起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安顺市民政事业体系。到2020年达到以下目标:(一)民生兜底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上下联通部门联动的基于大数据产业的综合防灾减灾管理平台,灾情信息管理、灾情评估和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完成,救灾储备体系、应急避难场所和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基本覆盖,灾后救助响应水平和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建立相对完善的受灾困难户生活救助制度,有效遏制因灾致贫返。因灾造成直接损失占GDP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全市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综合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城市低保标准占当地城镇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比率逐年提高30%,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在全市形成“制度衔接、服务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快捷便民”的医疗救助工作格局,全面建立起“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资金落实、效率高、可持续”的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重点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率为70%o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信息化水平建设取得进展,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护理型床位达20虹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努力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工作。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目标,建立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生产生活、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精神慰藉等状况,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心灵有润、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选好配强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监督作用,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健全村级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一)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以完善城市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队伍、服务机制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2017年以前达到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建标167-2014)要求,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和工作经费增长机制,城市社区每年按5%的比例递增。到2020年,城市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站功能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拓展应用。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o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60%,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30%o一一登记备案社会组织总数达0.5万个,社会组织年均增长率约为8虬努力实现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6.5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到1%。,注册志愿者占居民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o(三)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有力一一围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服务国防、军队建设的新要求,以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为目标,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相协调、与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的优抚安置工作新格局,优抚安置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发展。(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基本实现适度普惠性殡葬服务,改造市级殡仪馆火化炉1个、新建关岭和镇宁火化炉各1个。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标准规范、方便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划、地名、界线公共服务体系。平安边界创建深入推进,边界地区更加和谐稳定。构建与依法行政、城镇化进程、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机制。创建平安边界,确保边界地区更加和谐稳定。完善婚姻登记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婚姻登记服务标准化。形成健全完善、分布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群众方便可及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表二: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152020年测算目标值属性1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张)3035预期性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520预期性2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占当地城镇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比率逐年提高(%)30约束性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元)4000约束性3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60约束性4重点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率(Q70约束性5遗体火化率(%)33.4547.99约束性6节地生态安葬率(%)45约束性7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含公益性公墓)县级行政区域覆盖率(%)3367约束性8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

    注意事项

    本文(安顺市内部资料民政局注意保密安顺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