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研究.docx

    • 资源ID:6754303       资源大小:162.43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研究.docx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研究摘要摆手舞是酉阳土家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健身的舞蹈,还传承着酉阳土家族的历史血脉,承担着祈祷、祭祀、社交和民族文化记忆等综合功能。其作为一种传统土家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土家族原生文化为主体的经历多重文化洗礼的多元化局面。其美学造型风格和特点,体现着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其艺术风格特征展现出土家族舞蹈独特的艺术形象、意境、精神和美感。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的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对研究酉阳土家族的历史、宗教、民俗、迁徙、生产、生活以及战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进行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探讨、归纳、分析并总结该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特征,以充实民间舞蹈理论研究;二是探究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调查,以达到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一民间文化之目的;三是透过该民间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探究及艺术精神之丰厚积淀,以期为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创作与发展,为推动中国舞蹈学科的系统化、规范化、深层次地发展贡献力量。在现有舞蹈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考察,结合文献学,吸收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舞蹈创作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以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为对象,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作学术上的研究与思考,力图使研究系统、全面、深入。本文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是对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概述;第三部分是重庆酉阳摆手舞的历史流变;第四、五、六部分则是从形态、动律、审美等方面来重点论述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风格;第七部分是阐述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作用与价值;最后是对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研究进行总结,向人们展现出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整体舞蹈特征和艺术风格。关键词: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ABSTRACTBaishoudanceisatraditionaldanceofTujiaethnicgroupinYouyang.ThehistoryofTujiaethnicisfunctioningaspraying,worship,socialityandculturerecordingetc.Asatraditionalminoritygroupculture,sufferedfromevolvementinthepastthousandsofyears,blendedwithinvasiveculture,Tujiaculturehasbecomeadiversifiedculturebutdominatedbyitsoriginalculture.ThetraitandstyleofTujia,saestheticsreflectstheabundantartisticspiritsandshowstheuniqueimpression.BaishoudanceisthemostrepresentativedanceofTujiaminority,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danceculture.Also,itisvaluableforresearchingthehistories,religions,folkways,mitigationsandwarsofTujiaminority.ThemainobjectivesforresearchingBaishoudanceofTujiaethnicgroupinYouyang,ChongQingareshowninthreeaspects.Oneistoenrichthetheoreticalresearchinfolkdancebyexploring,summarizing,analyzingandconcludingtheartistictraitsandstylesofthisfolkdance;Antheroneistobetterinherit,protectanddevelopthisfolkculture,whichcanberealizedbyinvestigatingtheorigin,developmentandcurrentconditionofBaishoudance.Thelastone,standsinhigherlevel,istopromotethesystemization,normalizationandfurtherdevelopmentofChinesedancesubjects.Thesecanbeachievedbyexploringtheartisticspiritofthisfolkdance.Theresearchisbasedoncurrentlyavailabletheoryofdancestudyandachievedbyfieldinvestigation.Withthecombinationofresearchapproachesfromanthropology,philology,historiographyanddancestudies,asystematical,completeandpenetratedresearchispersued.Thefirstsectionofthisarticleisintroduction.ThesecondsectioncoversdescriptionofBaishoudance.Historicalchangesarediscussedinthethirdsection.SectionfourtosectionsixmainlydiscussestheartisticstylesofBaishoudance.Meritsandeffectofresearchingthisdanceisillustratedinsectionseven.Finally,thisarticlesummarizesthemainfindsofthisresearchregardingartisticstylesofBaishoudance.Keywords:Ybuyang,Baishoudance,folkdance,artisticstyles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1绪论11.1 选题目的及课题意义I1.1.1 选题目的11.1.2 课题意义21.2 研究现有成果综述31.2. 1摆手舞研究综述31.2 .2当前对西阳土家族摆手舞研究综述61.3 研究方法72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述82.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念82.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表现形式82.2.1 大摆手的表现形式82.2.2 小摆手的表现形式92.3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类型102.3.1 农事舞102.3.2 狩猎舞102.3.3 祭祀舞102.4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空间112.4.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112.4.2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文化空间123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流变143.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源头143.2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时代变迁153.3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在当代的表现164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典型动作形态分析184.1 “单摆”、“双摆”、“回旋摆”动作形态分析194.2 “岩鹰展翅”动作形态分析244.3 “抖跳蚤”动作形态分析244.4 “螃蟹伸脚”动作形态分析255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动律风格275.1 “顺”275.2 “摆”285.3 “颤”295.4 “沉”306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审美风格316.1 厚重古朴之美316.2 夸张真实之美316.3 神秘虚幻之美326.4 自然和谐之美337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作用与价值357.1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作用357.1.1 推广民族自身文化和精神357.1.2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357.1.3 体现本民族特色祭祀文化367.1.4 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377.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价值387.2.1 摆手舞的民族历史价值387.2.2 摆手舞的休闲娱乐价值397.2.3 摆手舞的区域经济价值407.2.4 摆手舞的文化教育价值418结语43参考文献451绪论重庆市酉阳县(既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心地带,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出重庆到湖北、湖南、贵州的重要门户。酉阳县还是重庆市最具民族风情特色的县,涵盖土家族、苗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藏族、瑶族、白族、传佬族、哈尼族、黎族、羌族、水族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17个,根据酉阳公众信息网提供资料,目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总人口8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0.56万人,占总人口的84%。其中,土家族50.4万人,占总人口的60%,苗族20.16万人,占总人口的24%。酉阳县是土家族摆手舞的一个主要传承地。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范围逐步扩大,土家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开放,民族间婚俗、嫁娶习惯有所改变,大量汉族人民融入其中,使原生态的土家文化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之现代流行元素的高度冲击,土家摆手舞的发展出现日趋衰退之势-很多传统的、具有典型艺术特色的土家摆手舞动作已经失传,孕育其发展的“摆手堂”也遭遇拆迁、荒废之境,保留下来的少数“摆手堂”也只剩下残垣断壁。因此,土家摆手舞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面临文化生态变迁的困境,还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需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保护传承。为使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重庆本土舞蹈文化勃兴,重庆市酉阳县在保护、传承和推广土家族摆手舞工作中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酉阳县委、县文化部门常年不懈的努力下,现在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在全县覆盖面达100%,普及率达80%以上,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己成为土家人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土家人待人接客必跳的一个民族舞蹈,成为土家族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形态,酉阳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摆手舞之乡:所以研究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对保护、传承和推广土家族摆手舞,使摆手舞这一土家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意义重大。1.1 选题目的及课题意义1.1.1 选题目的独特的风格魅力造就了民间舞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的风格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创作.W而舞蹈风格也就是人们对人体动作语言的组织和艺术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创作,以便更加贴切、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1,1词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4351页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的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对研究酉阳土家族的历史、宗教、民俗、迁徙、生产、生活以及战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进行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其一是归纳总结该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特征,充实民间舞蹈理论研究;二是考察研究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调查,以达到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之目的;三是探讨该民间舞蹈如何在当今舞蹈活动中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使其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采用了田野考察与文献学、历史学、舞蹈人类文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舞蹈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得出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整体舞蹈风格特征。1.1.2 课题意义土家族有着悠久地历史,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点的舞蹈,其以摆手为基本特征,与众多根植于民俗人文主义的民间舞蹈一样,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摆手舞在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活动中得以不断传承、丰富和发展,从而在现代的艺术共同体中独树一帜,成为新时代民间舞蹈的新风尚。2008年6月7日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顾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摆手舞在各种赛事和表演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1993年,为庆祝酉阳解放44周年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的“双庆”活动中,国家一级编导张瑜冰编创的大型土家族乐舞摆手祭大放异彩。1998年,以酉阳原生态摆手舞动作“岩鹰展翅”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舞蹈岩鹰颂,参加黔江地区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比赛和演出并获得二等奖。1996年,根据“打绕棺”和摆手舞打击乐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欢乐的比卡兹参加“黔江地区首届民族吹打乐比赛”获一等奖,1999年在重庆市首届民间吹打乐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999年在黔江地区举办的“简化摆手舞比赛”中荣获创新奖。大型土家族乐舞摆手祭、获奖舞蹈岩鹰颂和在全县广为普及的酉阳广场摆手舞3套,已经成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摆手舞老艺人们的无私奉献,离不开艺术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更与其自身古朴独特而又自然大方的舞蹈风格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进行理论研究和风格分析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探讨其舞蹈风格、解析其动态规律,不仅对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挖掘、整理大有裨益,同时还是对民间舞蹈理论的研究的有益补充,以期丰富当今民间舞蹈艺术的创作。民族论坛一摆手舞,最具土家族民族特点的舞蹈;2012.41.2 研究现有成果综述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一九五o年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以来,不少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开始研究摆手舞,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联合国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对于摆手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历经三个阶段:一是最初的描述性、介绍性研究阶段,前辈们在早期对摆手舞的研究侧重于民族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摆手舞及摆手歌的表演程式进行了搜集、记录,为后人对摆手舞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支持;二是随着对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侧重于对文化表象的记述,倾向于对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价值及功能研究;三是对摆手舞文化内核之深层次的研究阶段,甚至有部分学者创新研究方法,将象征人类学的方法应用到摆手舞文化的研究。柏贵喜“从象征人类学的,社会结构,范式出发,认为土家族摆手祭正是土家族社会结构,特别是三元社会结构及其整合的象征表达。摆手祭的三神分别象征着权力、勇猛和财富,进而引申为统治者、士兵和农民三元社会结构摆手祭是土家族社会身分认同与社区结构的仪式化象征表达摆手变迁实际上是从性隐喻到政治隐喻的演变过程。”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目前已引起众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去关注和研究。有关土家族摆手舞之研究众多,涉及面广,通过文献资料的搜索和整理,对其研究或纵向溯其源,或横向比较探其特质,或试图阐释其文化内涵,更或是剖析摆手舞的内在功能。此外,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其现实境遇,探讨其现代变迁,并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对摆手舞文化保护、传承之对策。1.3 .1摆手舞研究综述摆手舞的起源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悠久,弄清楚其起源和形成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民族有其语言,但没有其本民族的文字,可由于土家族的流传方式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的,使得学者们对摆手舞的源流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定论。当前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源流说法大致有四:一是,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古代"板盾蛮''的军前歌舞“巴渝舞”,持该观点的主要有:彭武一、石亚洲、段绪光、李良品、杨爱华、袁革等人,二是起源于其先民原始社会的劳动生活,摆手舞是土家族先民狩猎、迁涉、战争、生活、农业生产等情况在艺术上的反映,土家族摆手舞是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持该观点的主要有彭继宽、陈廷亮、黄建新、熊晓辉、杨昌鑫等人。三是,源起于宗教祭祀。四是,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摆网柏贵喜摆手祭土家族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ICl土家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共来风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编2009手舞起源于土王的“喜淫好舞”,但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共鸣。摆手舞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土家族摆手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者们大多都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功能的、历史的、艺术的以及象征意义的视角,剖析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学者们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民族学价值和文化意蕴关注较多。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巫瑞书以土家族摆手舞为课题研究撰写出一系列论文。他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活动的民俗价值在于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充满农耕风情;其文化学价值在于它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蛮夷”文化的瑰宝。同土家族学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萧洪恩认为“摆手舞的文化意蕴体现在天、树、土、鬼四个方面。其文化流变至今实谓欲求来年平安而生活。''以吉首大学艺术系陈东为代表的学者对土家族摆手舞从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以及战阵舞中所隐含的原始武舞的演化留存,其文化意象应是祭祀怡神的巫舞,其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杨聪林关注土家族摆手舞的教育功能,“分析解读了摆手舞'这一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舞蹈对广大土家人民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影响,进而从教育功能的角度特别强调了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继承和推广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传统摆手舞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现代摆手舞则主要是娱人和健身,重庆三陕学院教授赵翔宇教授认为“摆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可以分为现代摆手舞与传统摆手舞。现代摆手舞己经成为土家族地区喜闻乐见的健身与娱乐方式之一,其娱人功能日益彰显。然而,土家族对传统摆手舞的文化功能却逐渐淡忘,以致鲜为人知。传统摆手舞的核心功能是酬报祖先与祭祀神灵,即娱神功能。土家先民跳摆手舞是其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跳摆手舞就是土家族追忆祖先、祈求丰收、保佑平安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特别值得学习的是中南民族大学柏贵喜教授,他开创了新的对土家族摆手舞巫瑞书潮、鄂、渝、黔边界“摆手”活动的文化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4).箫洪恩摆手舞的源起及文化内涵初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1).陈东土家族摆手舞中的原始文化意象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杨聪林.从土家族“摆手舞”看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4).凶赵翔宇从娱神到娱人:土家族摆手舞的功能变迁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04).的研究方法,对于其研究创新不局限于对其一般内涵的探讨,而是运用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该文化隐喻的象征意义着手来剖析土家族文化的结构,这一研究方法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柏教授认为“土家族摆手祭象征着土家族的社会结构。摆手堂中白、红、黑三神实际上是土家族三元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三神分别象征着权力、勇猛和财富,进而引伸为统治者、士兵和农民的三元社会结构,摆手祭仪是土家族社会身份认同与社区结构的仪式化象征表达。”其他相关研究也涉及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最为突出的民间艺术文化,对其研究和讨论,出现在很多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中。土家族学者陈廷亮对于摆手舞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在其著作山寨舞韵土家族苗族民间舞蹈文化系列研究论文集中以及相关论文对于摆手舞的源流、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等展开了相关研究。由颜其香主编、黄风祥副主编著作的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中篇I中主要介绍了跳摆手舞时所唱的歌曲以及摆手舞的分类和类容。另外,由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主编的民族风情与审美WL其中谈到摆手舞是一种祭祀的活动,主要包括迁徙舞和战舞这两个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1此书中则介绍了摆手舞的形态、音乐、节奏等等。这些文章为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本文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变迁、现实境遇与保护研究传统文化为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异,这是文化发展存在的普遍现象。土家族摆手舞是该民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前与其他文化一样,面临“生态变迁”的困境,同样也面临保护与传承的难题。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摆手舞文化的现实境遇给予了关注。长江师范大学的刘彦与重庆艺术学院的全露在操化: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变异研究中指出“在流传过程中,摆手舞的地域和形式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与周边文化的相互交流,民俗活动中的摆手舞有了新的生命,在表演主体、环境、目的、配乐等方面发生变异,原始摆手舞向广场摆手舞发展,加入操化动作,形成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同时,刘彦还关注土家族摆手舞的综合保护与开发,提出“我们应当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完整、四柏贵喜.摆手祭:土家族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土家族象征文化研究之一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1则颜其香,黄风祥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中篇,农村读物出版社,200Lf,民族风情与审美,红旗出版社,1998.4.1,2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中国舞蹈出版社,1991.101,31刘彦,全露.操化: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变异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其实施综合保护与开发策略。,主张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文化资源调查,并进行生态保护、集中保护、学校保护和展示保护。赵翔宇教授在土家族摆手舞保护方面主张:“土家摆手文化的重建应该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通过修复摆手堂、整理祭祀仪式、倡导传统摆手舞、挖掘摆手歌等构建四位一体保护策略。利1.2.2当前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研究综述土家族摆手舞吸引了不同学科人士的关注和研究。但当前.,单纯对于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却很少,对于其研究大都放在了整个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中,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整理文献,发现对于酉阳摆手舞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谭涛在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中深入分析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不力的原因,构建出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五位一体”的传承系统。谭涛构建的“五位一体”是指由“政府、民间艺人、学校、专家学者和商家”各司其职,达到更好的传承,以实现现代价值。“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将各个传承组织联系起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摆手舞传承的目标。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统一协调摆手舞传承工作民间艺人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摆手舞的“活态文化”传承学校发挥教育推广作用,建设摆手舞教育传承阵地专家学者发挥科学指导作用,为摆手舞传承提供智力资源商家发挥产业推动作用,助推摆手舞文化产业化发展。利张世威将酉阳摆手舞看作为传统体育活动,在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研究来自土家摆手舞的田野释义与演证中,“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苏丹在立一教一演重庆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田野观察与研究中,“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以人类学的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探讨摆手舞传承和保护的过程及当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将摆手舞纳入国际的轨道之中,从民族共享的文化到全国性的共享文化,进而到世界的共享文化。川8文斌、谭惠在重庆酉阳土家文化旅游研究中,对酉阳土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现状进行介绍和调查,分析土家文化旅游的优势,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酉阳在土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土家摆手舞之乡”、“重庆市民歌之乡”的土家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酉阳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I',4'刘彦,袁革.土家族摆手舞的综合保护与开发J.湖南社会科学,2007(6)l,5赵翔宇.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重建一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4)I谭涛,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IDb西南大学,2008【张世威,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研究来自土家摆手舞的田野释义与演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8卷第8期,2015(8)【网苏丹,立一教一演重庆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田野观察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1191文斌、谭惠重庆酉阳土家文化旅游研究,市场论坛总第40期,2007(7)1.3研究方法在现有舞蹈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考察,结合文献学,吸收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舞蹈创作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以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为对象,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作学术上的研究与思考,力图使研究系统、全面、深入。一方面,从史料、文献记载中探寻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同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和整理,进而作出总结和补充;另一方面,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动态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风格的整体特征。2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述2.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念酉阳土家族的“摆手舞”,土语称“舍巴日”或“舍巴格资”、“舍巴”,是最能代表土家族民族风情的民间舞蹈形式,融歌、舞、居11、乐于一体,主要运用在土家族的祭祀祖先、生产生活仪式上,富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满仓、子孙绵延、平安吉祥等情感内涵。摆手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场面宏大,舞姿粗犷劲勇。小摆手,动作轻柔细腻,张弛有度。摆手舞动作的主要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节奏明快、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土家人在跳摆手舞时,表演者双手同边摆动,脚踢手摆,意境生动,既是一项舞蹈艺术,又是一项体育健身活动,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重庆酉阳的土家人与汉族、苗族等族人混杂居住。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摆手舞”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使“摆手舞”成为土家族独有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祭祀、教育、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是土家族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形态。2.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表现形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形态,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着严谨、完整的表演程式,按其表演内容、规模、形式和祭祀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其基本动作可以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举行摆手舞活动的时间可以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2.2.1 大摆手的表现形式“大摆手”是酉阳土家族最完整的摆手舞,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数村联合举办,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每次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参加跳摆手舞,最多时高达五、六万人。大摆手的内容以祭“八部大神”为主,主要是表演土家族的起源,土家人的迁徙、战争和土家人的农事生产活动,也出现在土家族的女儿会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等大型盛会上,它是用舞蹈和歌曲的形式演绎出土家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摆手”是一种集体舞蹈表演,更是一部土家族的民族史诗。“八部大神”是最著名的土家族祖先神。传说八部大王是土家八个部落西长,他们个个智勇双全,本领高强,被人称为“八部大王''或"八部大神”,为土家子孙所祭。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大摆手一般是在正月初九至初十一日举行,在土家族摆手堂中举行的,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气氛热烈。在摆手堂的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神”的神像,大多数是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摆手堂门前广场空旷开阔,广场中间立有一根旗杆,旗杆高达24米,旗杆顶端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白鹤下面有两面龙旗,龙旗迎风招展。各村寨按照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各“排”人数不等,每“排”都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按照顺序排列有旗队、祭祀队、舞队、小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等等。第一列是龙凤旗队。龙凤旗用红、蓝、白、黄四色绸料制作而成,龙凤旗形状是三角形,长度大约有3、4米,龙凤旗边缘镶有鸡冠形花边。第二列是祭祀队。祭祀队队员全部由村寨上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其中一老者捧着一个大酒罐,酒罐上贴有一个红底黑字的“福”,随其后跟着手捧耙耙、肩挑五谷、手提豆腐等祭品的祭祀队员,祭祀队员在掌堂师指挥下行祭祀礼、唱祭祀歌。第三列是舞队。舞队队员可以是本姓氏或本族房的族人,不分男女老少,这一天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长青树树枝或朝筒。第四列是小旗队。一户一面小旗,形状有长方形、也有三角形,亦饰有荷叶边,颜色丰富多彩。第五列是乐队,乐队有偶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加上牛角、土号、野喇叭等乐器,共同演奏出独特的音乐旋律。第六列是披甲队,披甲队由青壮年组成,他们身披五彩斑烂的锦锻,以锦为甲,以示威武雄壮。第七列是炮仗队,炮仗队有鸟铳和三眼铳组成。各队按顺序依次进入摆手堂,进堂后由掌堂师手持扫帚在摆手堂内扫邪,掌堂师以高扬激越的音腔,强烈谴责剥削者,以道德的铁扫帚,清扫民族败类。之后,在掌堂师的带领下,祭祀人依序虔诚跪下左脚,众人与祭祀队齐唱神歌,气氛肃穆庄重。唱完祭祀歌之后,各排呈上供品于神案。祭祀完毕后,释放三响礼炮,炮声响彻云霄,非常震撼,之后,众人就翩翩起舞,全场热闹非凡,一片沸腾。众人在掌堂师的统一指挥下,应和着锣鼓节奏,整齐划一地变换着舞蹈动作,动作形象逼真,舞姿优美协调,刚柔相济,场而恢宏,呈现出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画卷。2.2.2 小摆手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大摆手而言,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中的小摆手是规模小、活动范围也小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一般一年举行一次,一般是以村寨为单位,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举行这项活动,活动期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自觉参加跳摆手舞。小摆手活动在老土司或长者的主持下,土家山民以耙耙、豆腐、团撒为祭品,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土家山民在摆手堂或土王庙前跳摆手舞,伴以摆手歌,表演内容以农事、民俗活动为主,气氛十分热烈,常常通宵达旦。“小摆手”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单摆”、“双摆”和“回旋摆”,主要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除了幸存的一些如叫:单摆、双摆、螃蟹上树、磨鹰闪翅、叫花子烤火、抖蛇蚤、状元踢死府台官、播种、嫄秧、栽秧、割谷、挑谷、打谷等数十个动作以外,大部分舞蹈动作都已失传。2.3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类型土家族摆手舞表现的基本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的起源、迁徙、捕鱼、狩猎、征战、生活起居等众多方面。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大集汇,主要透过其形式与内容来了解到土家族的历史、社会、民俗、民族特征,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酉阳摆手舞已成为土家族的“百科全书”。2.3.1 农事舞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中包含着许多农业生产动作,我们称之“农事舞”,主要动作有“照太阳”、“种包谷”、“摘棉花”等。农事舞主要是为庆祝丰收和展示劳动技能,反映土家人的农业生产劳动状况,以重点展现土家人勤奋劳作、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在农事舞里还包含一些土家族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性动作,如:“打蚊子”、“比脚”、"擦背”、“梳头发"、“团鸡”等。农事、生活性舞蹈动作活泼灵巧、形式多样,充满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开朗、乐观风趣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土家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2.3.2 狩猎舞狩猎舞主要是表现土家人狩猎活动和模拟禽兽活动的姿态,是再现土家人在原始渔猎时代的狩猎活动场景,主要动作有“打猪”、“钓鱼”、“赶猴子”、“鲤鱼标滩”、“跳蛤蟆”、“拖野鸡尾巴”等动作。狩猎舞反映了土家人为了生存而与野兽进行搏斗的生活,带有浓厚的原始生活色彩,表现出土家人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情感。2.3.3 祭祀舞祭祀舞以祭神、降神、娱神、驱祟为主要内容,“祭神”的基本动作是行进的步伐和变化的队形,舞姿稳健踏实、气氛庄严肃穆,表达土家人对祖先和神灵的虔诚和膜拜。“降神”的基本动作是多种摆和扭的动作的结合,主要是表现神灵降临祭坛的神态举止。“驱祟”的基本动作是梯玛在做法事中的一些动作,主要是再现驱赶白虎的动作,完成驱邪任务。“娱神”的基本动作较多,主要有单摆、颤摆、悠摆、下摆、双摆、轮手摆、回旋摆等,主要是集中表现祖先神灵在纳享祭祀供物时的神态。2.4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空间2.4.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是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庆酉阳是“土家文化的摇篮”,是摆手舞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邹明星在浅析土家摆手舞的民族特色中,“对土家摆手舞的民族特色进行分析,让人们认识到土家摆手舞是巴楚文化交融的产物,是祖先崇拜的文化特征,是原始古朴的艺术演绎,是粗犷豪放的个性张扬。酉阳土家摆手舞是一个以土家族原生文化为主体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呈文化多元化局面的民族舞蹈,其中,巴文化与楚文化两大主体交融十分明显。从许多史籍资料中不难看出,土家人的祖先巴人尚歌舞,敬虎、蛇,而长江中下游的广大楚地则巫风盛行,以龙、风为图腾,而酉阳的酉水地区处于巴、楚文化交融的结合部,还是两大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最理想之地。酉阳土家摆手舞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明显地体现了巴、楚文化交融的事实。如前所述,酉阳是巴、楚文化交融的结合部,两大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产生了独具土家民族特色的摆手舞。,42°,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是巴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产物。据学者考证巴人系土家族主要的族源之一,巴人崇尚歌舞,其后裔在生产、生活中更离不开歌舞相伴,在征战前要歌舞,在过年过节要歌舞,在喜庆的节日活动上要歌舞,在祭祀祖先仪式上更是要歌舞。在重庆酉阳酉水地区,歌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歌,无人不舞。楚人好巫,重庆酉阳土家族自上古时期就“巫风盛行”,当然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和蒙昧阶段,各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巫文化,巫文化是原始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历代统治者都明令禁巫,巫文化不得不转向南方民间,在楚地民间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巴楚两大文化在重庆酉阳酉水地区渗透交融,巫、舞与艺术相伴而生,产生了独具土家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土家人用这种歌舞的形式来实现娱神和自娱的目的,在摆手舞的形式和内容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还是土家人祭祀先祖的主要形式。酉阳地处古代五溪之首的酉溪地带,是土司统治时“九溪十八恫"的原始部落。土家先民在历史演化发展进程中,依靠土家人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明。土家族先民先后经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及“土老司崇拜''之历史过程,这些主要的崇拜形式组成了土家族文化的基本架构。因此,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有着其独特的祭祀功能。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有着土家人共有的同根、同源之山水情结。摆手舞产生和流传主要在武陵山地区的酉水河流域。酉水河把上游的鄂西和下游的湘西连明邹明星浅析土家摆手舞的民族特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6期2003(3)成一片,因此,土家族人是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世世代代生活居住在酉水河畔的土家人,背靠武陵山,面向酉水河,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清贫生活,土家人一年四季就是“围山狩猎”、“捕鱼捞虾武陵地区,有山有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家人以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在农历的冬月、腊月和正月都是比较闲暇的,有时间开展摆手舞活动,因此土家人年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艺术风格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