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docx

    • 资源ID:6751764       资源大小:119.3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docx

    中国现代史板块三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空坐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集、开国大典-汰外交方针抗美援朝全党性风运动,全国反右派斗争“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承返联合国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中美开始走“文化大革命“向关系正常结束化;中日建交*It-lN1949年1950年1953年1956年1957年195«年1964年1966年1971年1972年1976年)没收官僚资本;t“一五”计划I中共八大I“大跃进”与人“文化标命”开始民公计化运动II稳定物价.统一三大改造II财政;土地改革I正确的探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教育、法治遭受挫折“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11星发射成功阶段特征新中国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也是一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1)政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确立。(2)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3)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不断发展。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标要求】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考点定位】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性质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领域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3.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历史意义。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权巩固与和平外交梳理夯实必备知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社会(1)特点:政治:多个阶级并存,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依然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2)结束:1953年党和政府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实际上说明党已经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路线,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二、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作用和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一1953年7月)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铸造了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究兴的重要里程碑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政策。2 .外交成就迎来一次建交高潮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4月)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思维点拨】“一边倒”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并不矛盾(1)从地位上来说,独立自主是外交总原则,“一边倒”是外交基本方针。(2)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3) “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利益。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1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I.1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丁 -求同存异方针干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T西藏和平解放丁 K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Ty开国大典丁191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Q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土地1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两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试答:答案(1)补充I:稳定物价一“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理由: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部分商人拒绝使用人民币,倒卖银元,抢购物资,囤积居奇,物价飞涨。为稳定金融和物价,中央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打击投机资本。稳定了全国物价,稳定了全国经济,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补充2:抗美援朝。理由: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威胁新中国安全,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艰苦作战和谈判,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视角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材料“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脸,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摘编自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晰、史论结合。)试答:答案评价:第一种:赞成材料观点,即“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美国成为强大的敌对势力,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第二种:不赞成材料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主题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梳理夯实必备知识一、经济建设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概况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实施“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图解历史】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领导下的 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二、政治建设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思维点拨】(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是不同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其决议无法律效力。(2)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三、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1 .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 .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图解历史】“过渡时期”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同时进行(19531956年)中心任务确立社会 主义经济 制度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材料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性意义。试答:答案变化:1956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拓展深化】“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成因(1)特点: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一体(主体:工业化建设)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建设成就集中在东北地区。(2)成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农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东北地区与苏联接壤,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落实典题演练(2022广东卷)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命题设计聚焦考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情境设置毛泽东对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的认识(社会情境)解题指津易错排查材料没有体现“一边倒”政策需要调整,排除A项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关键能力题干中毛泽东指出“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说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方法点拨(1)时间信息:1954年7月。(2)关键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3)排查选项:排除题干信息未能反映的项;排除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的项。1. (2022湖南卷)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木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讲话意在强调保护私营工厂的生产,保护民族工商业是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表现,B项正确;对民族资本家的保护,是巩固统一战线的做法,不是妥协退让,排除A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没有,排除C项;彭真讲话的主旨不是准备接管私营企业,而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排除D项。2. (20216月浙江选考)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B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项;1949年I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A项;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排除C项;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3. (2021北京卷)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A.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落实共同纲领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因而派遣专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民族隔闵很深,因此该访问团旨在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闵,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磴地区的军事存在,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错误;综上正确,错误,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4. (2021山东卷)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可得出毛泽东强调中国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前提之下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D项正确;A、B、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5. (2021湖北卷)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3荷泽质量检测)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某实业公司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这说明()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民众自发购买国旗,形成抢购国旗的热潮,这说明新兴政权得到了民众的认同,故C项正确:民众抢购五星红旗不能说明追求新的社会风尚,也得不出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故排除A、D:材料反映了国旗生产企业的情况,但不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故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 (2022临潼一中月考)在设立的七章六十条中,对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作了全面的原则规定,它不是只代表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纲领,而是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立场、思想、利益上考虑和确立条文。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D.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理论准备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核心问题作了原则规定,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正确;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不是其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C项;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的是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D项。3.(2022盐城模考)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区公所2200多户居民中的200多名代表在上城区西牌楼小学会场举行选举,选举按得票数一次选出9位委员,其中得票最多的三轮车车夫陈福林当选为主任委员,委员会以属地“上羊市街”命名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B.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C.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创新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通过选举方式、最终三轮车车夫陈福林当选为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故答案为B项: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排除C项;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4. (2022北京怀柔期末)下面为1952-1953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况统计表(单位:%),从该表可知()项目河南9个乡广东12个乡鄂湘赣3省10个乡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购买生活资料73.1872.1971.8165.3979.3478.52购买生产资料26.8227.8128.1934.6120.6621.48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C.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D.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21953年,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农民购买生活资料的支出虽有所减少,但占比较高,所以“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数据无法体现“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排除C项;农业改造完成于1956年,排除D项。5. (2022济宁月考)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中出现的一些政治运作方式和民众动员手段,如阶级划分、典型示范、群众运动、培养积极分子等,对此后的乡村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就是土地改革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分配,也是社会关系的再调整。该观点意在说明土地改革()A.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建设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有利于城乡关系协调发展D.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些政治运作方式和民众动员手段”“对此后的乡村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社会关系的再分配”等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土地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建设,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土地改革之后,排除B项:C项表述从材料看不出来,排除C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的结果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6. (2023重庆月考)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币按1:9.5的比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10月1日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元券。中央人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A.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B.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C.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D.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逐步收回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或银元券,统一发行人民币,由此可见这一举措旨在统一财经,从而在经济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D项正确;19491952年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是统一财经的措施,主要目的是从经济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因此“活跃市场”说法不妥,排除C项。7.(2022南充二模)1953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自年初本报发表“各地群众纷纷来信报矿”的“读者来信”后,到1月26日止,我们继续收到群众报矿的来信五十四件,报告有矿藏的地点达七十八处。人民日报的这一宣传()A.适应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旨在向大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C.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D.有利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53年2月3日”可知,处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前夕。依据材料“我们继续收到群众报矿的来信五十四件,报告有矿藏的地点达七十八处”并结合所学可知,各地群众纷纷来信报告矿藏的地点,有利于推动当时经济建设的开展,D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人民日报的这一宣传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并非为了向大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排除B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开始,而且材料涉及的是“矿藏的地点”的报告,排除C项。8.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答案D解析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上技术革新和基础建设成就主要是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建设而取得的,而且展览会推动了全国性的生产热潮,说明当时的工业化建设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热情,D项正确;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排除A项;题干所列技术并不一定是学习苏联所得,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9. (2022石家庄模考)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55年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持怀疑态度,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外交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如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项正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 (2022长沙月考阅读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额简表。1956年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中非贸易额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1950年1214万美元313万美元1956年4865万美元4032万美元A.中苏矛盾增多、关系完全恶化B.万隆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认同感C.发展中国家间经济互补性极强D.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非贸易额、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在1956年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万隆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认同感。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仅推动了会议进程,还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B项正确:1956年中苏关系尚未恶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间经济互补性极强”,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 (2022北大附中三模)图一、图二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图二鞍钢之夜它们体现出()图一丰收的喜悦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B.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D.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C解析1955年正值我国一化三改时期,“丰收的喜悦”强调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开始向工业化国家迈进,鞍钢正是“一五”计划的产物,体现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故选C项。12. 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Il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可知,西藏她区主要是藏族人管理,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协商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一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协商政治的特质材料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2分)答案(1)基本特点:协商议题广泛;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2)先进性: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成功孕育并巩固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包括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3)认识: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14.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法关系1949年12月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一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答案20世纪50年代,法国暂时放弃承认新中国。二战结束后,冷战格局逐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法国受二战影响,实力大幅下降,在经济和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60年代,中法顺利建交。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迫切需要扩大国际影响力;欧洲走向联合,法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法国的影响和作用;中法建交符合两国国家利益需求。中法关系的变化是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逐渐演化和中法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中法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长期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项重大的外交胜利。

    注意事项

    本文(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