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

    • 资源ID:6751727       资源大小:64.7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

    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L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定位】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主题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梳理夯实必备知识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作物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概念阐释】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指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的经济结构。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构布局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上。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置花选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矿冶业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外贸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概念阐释】榷场宋辽金元时期在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4.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北宋灭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影响经济上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交通上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文化上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思维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1宋代商业的发展材料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试答:答案表现: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达;夜市繁荣。影响:打破坊市界限及时间限制;经济功能增强。【拓展深化】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特点纸币出现出现交子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商业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商品经济繁荣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政策变化中唐以来,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榷场贸易发达榷场是宋代官办的与辽、夏、金进行互市贸易的场所。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可以起到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的作用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原因角度表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调动了民间的经商热情,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政策松的社会、政策环境丝绸由于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海上丝绸之路之路迅速发展,为中国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江南从农业条件而言,江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更高,这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开发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粮食成为重要的商品,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榷场由于不同政权之间的经济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榷场贸易发展迅速,中原的铁贸易器、奢侈品等大量输往辽、西夏、金的统治区社会风气社会上鄙商的风气有所改变,商人也乐于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有的还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形成了所谓的“儒商”,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有所提高视角2经济重心南移材料一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材料二(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苏州)十之一二”。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图书编卷36“吴风俗”卷(1)根据材料一,对西汉至北宋人口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至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试答:答案(1)南方户数比例占全国户数比例不断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其原因主要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发展。(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拓展深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海外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南方工商业城市数量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人口分布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文化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风俗习惯受经济重心甫移的影响,甫方的风俗习惯推广到全国,如饮食、语言、信仰等主题二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梳理夯实必备知识I.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原因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表现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思维点拨】宋代租佃关系(1)特征:租佃双方采取契约形式;但户有迁移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提升;地租形式主要为分成租与定额租。(2)影响:国家、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宋代社会的新变化材料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宋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试答:答案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或娱乐生活、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内在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且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展深化】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土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土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土族制度的政治基础。(5)教育与科技: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落实(2022.山东卷)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瑞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漆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命题设计聚焦考点宋代手工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情境设置本题题干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分布为情境,分析考古发现纺织品蕴含的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历史信息。本题题干情境重在构建两宋时代背景下,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解题指津1易错排查湖南、宁夏和江西属于内陆省份,与海上丝绸贸易兴盛关系不大,排除A项只有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的棉毯这一个例子,不能说明宋代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且宋代衣料材质仍以丝麻为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关键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方法点拨I有些选择题可用时空定位法解答,时空定位法就是对题干材料的时间、空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一般来说,题干中的时间、空间信息有直接的(如公元前771年、江南地区等);也有间接的(如春秋战国时期、明末清初等)。解题时要善于把这些时空信息作为突破点,利用时空信息准确定位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逐一审读备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定位时间时需注意:具体时间背后的隐含背景;在括号里面的时间和出处里面的时间;要分清时间点与时间段。定位空间时需注意:古代历史一般发生在有限区域,隐含小区域(国家、地区)在时间进程中的历史特征。1. (2022.湖北卷)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答案D解析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张”为第一姓;赵匡胤建立宋朝,国姓“赵”为宋初百家姓第一姓,这说明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排除A项;崇文抑武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日益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社会流动日渐加快,“固化”说法错误,排除C项。2. (2021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贩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3. (20216月浙江选考)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可知,宋代禁止官员私自向蕃商购买蕃货,有利于保护蕃商的正当商业利益,并制定了法律规范海外贸易,故选D项;“明码标价”与不得收买蓄商杂货及违禁物色不符,排除A项;“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禁止官员私自向蕃商购买蕃货,与市的设立废止无关,排除C项。4. (2021.福建卷)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底人代役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表现,对于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A项正确;材料与加剧乡村阶层对立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削弱基层治理能力无关,排除C项;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排除D项。5. (2021广东卷)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答案B解析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木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木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o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2.聊城二模)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镣、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祟”。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秀州农村的小农家庭出售布匹等,福建路山多田少,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依赖广东粮食供给,说明农村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农民破产现象严重,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南方的户口、粮食生产、商业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说明福建路广泛种植瓜果、甘蔗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依赖供给,无法体现全国土地种植结构失衡,排除D项。2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宋太宗时,“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这一举措()A.加快了中原农民大量南迁B.改变了传统饮食习惯C.实现了南北经济发展平衡D.提高了农民抗灾能力答案D解析粮食品种的交流和多熟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故D项正确。加快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的主要因素是战乱,A项错误;南北饮食结构有所改变,但长期形成的传统饮食习惯则难以改变,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经济上南方重于北方的局面逐渐形成,C项错误。3 .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不同地域的人喜欢不同颜色、图案的瓷器,即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江西景德镇瓷窑的差异化发展,不是制瓷业的地域特征,排除A项;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并且材料内容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未体现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4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答案A解析手工业的区域分工,与材料中“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相符,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丝织产品的大量出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排除C项;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但材料并未涉及政府主导,排除D项。5.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每个勾栏的演出,是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从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该文献所记载的现象()A.表明我国古代的戏剧走向了成熟B.体现了宋代城乡百姓业余生活多彩C.与北宋时社会经济的繁荣相适应D.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对文艺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勾栏瓦舍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因此可看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故选C项;材料只强调了勾栏瓦舍的娱乐生活,不能反映戏剧生活是否成熟,排除A项;东京梦华录主要记载的是东京城的社会生活,对乡村的描述较少,因此说它体现城乡生活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材料中并未强调中央集权,排除D项。6.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青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朝()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答案A解析由材料“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A项正确;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经济结构及市镇经济繁荣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7. (2022.荷泽一模)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来源,故选D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政治形势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从北宋到南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从兼任走向专职化的一个过程,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没有说明税收政策的变化,排除C项。8. 元朝市舶则法规定,诸王、驸马、权豪、势要、僧、道等“下番(到国外去)博易到物货依例抽解”,行省官、宣慰司官、市舶司官不得“拘占舶船”,不得“捎带钱物,下番买卖”。这些规定()A.说明元朝严格限制外贸活动B.提高了外贸管理效率C.反映政府重视规范海外贸易D.有利于实现外贸平衡答案C解析元朝通过立法对特权阶层的海外贸易行为进行限定和规范,说明元政府重视规范海外贸易,C项正确;材料重在限定规范特权阶层的海外贸易行为,并不是“限制外贸活动”,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 (2022烟台模考)下面为元朝对外贸易交往情况表,其中最能说明当时()项目城市物品商人北方大都外国输入:珠玉、药材、珍禽异兽、食品中国输出:丝绸和瓷器中国、阿拉伯和欧洲商人南方泉州、广州、庆元A.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C.对外交流海陆交通发达D.阿拉伯失去东西方交流中转作用答案C解析从表中对外交往的城市有北方的“大都”和南方的“泉州、广州、庆元”可知,元大都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而“泉州、广州、庆元”属于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海运方式进行对外交往,这说明元朝时对外交往陆路海路交通方便,故C正确;A、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仅从物品种类不能说明中国处于入超地位,故排除B。10. (2022枣庄三模)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土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土子,如范仲淹就有“断命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而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土人进入政坛,门第观念淡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材料“唐代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不是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表明宗法观念淡化,“消亡”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唐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没有改变,排除D项。11. (2022莆田三模)北宋文人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A.商业活动受到重视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C.四民社会地位相同D.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答案D解析“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体现了淡泊名利、注重气节的思想,可见宋朝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故选D项;“治生不求富”可见他不强调商业利润,这是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排除A项:“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如果都如作者所表达,就不会有冗官现象,排除B项:“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只能体现作者的价值观,无法判断四民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12(2022济宁三模)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材料中辽兴宗强调的是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故选C项;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 (16分)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某历史小组为探讨“宋代商业革命”这一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酒店多点灯烛沾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炙鸡、烟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美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果、旋切药苣生菜、西京笋。唯焦以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一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多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杳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除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一摘编自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1)材料一对探讨这主题有何价值?(4分)(2)材料二又从哪些方面深化了对该主题的认识?(6分)(3)对这一主题研究还需要从哪些角度补充材料?(6分)答案(1)材料一选自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对于汴京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有详尽的叙述,属于文献史料;反映出在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夜市广告等对于研究宋代商业革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港口众多;普遍设置外贸管理机构;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外贸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口以原料和初级制品为主,出口以制成品为主;开创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3)从史料内容的角度:纸币的出现、政府政策、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其他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材料、国外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材料等。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实物史料。14. (2022日照高三模拟)(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的城隍信仰材料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摘编自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做出合理解释。答案示例: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城隍职能不断扩大(或意味着城隍神格提升、或地位重要);城隍庙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形成了丰富的城隍庙文化);城隍形象多元,逐渐由神向人转变:城隍祭祀纳入国家祀典(城隍信仰的政治功能增强)。宋代城隍信仰深深地打上了宋代社会变迁的烙印: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人口增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为城隍信仰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新兴的市民阶层迫切需要城隍的庇佑,为城隍信仰提供了社会基础;统治阶级利用城隍来协助统治,控制人民,促使城隍神格地位上升。宋代城隍信仰对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传承、市民思想观念改变和国家治理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城隍信仰也导致迷信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