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探究》78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6748049
资源大小:27.6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探究》7800字(论文)】.docx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研究目录关键词3一、绪论41、研究背景42、研究意义43、研究内容4二、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51、同城结算风险52、信用风险53、票据风险54、内控风险5三、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71、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形式化72、内控机制缺失73、支付结算风险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74、支付结算风险监管制度不完善7四、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对策91、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管理机制92、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保证支付体系安全93、依法准确及时办理支付结算业务94、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105、风险防范的思考10五、结论13参考文献14摘要: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一系列重大案件,敲响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警钟,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要按时检测支付结算风险。这一切都表明,银行业在中国提高其运营效率,同时加强支付结算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低。且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中国与西方的商业银行相比,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加强支付风险监测评价更是迫切的。本文首先进行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几个风险方向,商业银行存在的一系列支付问题,借助具体的强化和加强对风险的把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和解答,为防止支付结算在风险中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对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安定。关键词:支付结算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控一、绪论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当下商业银行通常有很多分支机构,以满足企业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易。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因为不完善,人员不足和银行系统升级等原因,清算银行支付,支付结算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银行系统人员配置不合理、设置不科学、银行印鉴和开发银行是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支付结算管理不能详细制定管理方案的支付和结算,但不能明确责任归属。2、研究意义商业银行的支付与结算是经济活动与实现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借助传统结算的功能,信用工具多样化,服务方便灵活,对解决社会经济活动资金起到了中介作用。支付结算业务能否顺利完成,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影响资金的安全,影响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多元化,扩大银行支付结算渠道,指出了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应有的重视,加强支付结算服务、支付和结算的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忽视。一旦结算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将直接影响基金、企业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入驻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特别是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些新的发展和结算工具的应用,银行支付结算服务手段和效率明显提高,缩短周转时间和雄厚的社会资本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研究内容本文着重研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从支付结算中存在的问题、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对策两方面对风险的防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研究,借助对策的分析研究进行论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理论概括、第三部分为问题概况、第四部分为问题解决建议。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的方向,主要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概念部分,这一部分分析了风险来自哪几项的概念论述。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问题部分,这一部分提出了风险出现的几个问题点在什么地方。第四部分是文章的解决对策部分,这一部分在针对上一部分的问题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建议。二、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1、同城结算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非结算凭证的权利票据、票据和以被盗、盗用等非法手段取得结算凭证,并借助银行获取资金,同城结算结算资金。二是城市银行汇票交易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结算风险。票据交换已成为银行系统经济案件的高发区。2、信用风险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和征信机构的不发达、不开放。当下国内缺乏比较权威、可信度高的,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真实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征信机构,信用信息少。此外,现有的征信机构也对消费信贷行业不开放、不透明。信用风险是因为对方当事人在还款过程中拒绝或无力偿还债务而造成的损失或损失。在转移支付条件下,因为实际转移支付与转移资金的顺序可能不同步,在支付命令生效后,一旦资金转移无法实现,就会直接造成支付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在大型多边支付体系中,因为债务关系交织在一起,相互抵消,所以如果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支付困难,将直接造成共同支付危机,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3、票据风险随着票据的广泛使用,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商业票据和银行汇票诈骗,其风险越来越突出。具体有如下表现:(1)伪造、篡改票据、诈骗和挪用资金。罪犯借助涂改、挖挖等手段改变数额、收款人、伪造票据行为、银行和企业资金。(2)伪造账证、盗用资金。近年来,银行内部会计人员借助伪造进账单、联行来账补充报单等结算进账凭证盗用资金的案件也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3)银行非法接受和贴现的商业汇票。一些商业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汇票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对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合同的验收,使一些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一些银行承兑汇票不需要申请人提供实物资产担保承兑或提供抵押资产不足,直接造成票价的恢复,这迫使银行信用贷款。4、内控风险内部风险表现为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内部会计凭证自由化、考核监督制度不落实、关键岗位风险、关键人员缺乏有效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等。具体有如下表现:(1)假证件管理失控,存在严重隐患。许多案件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证书管理的松懈。据统计,各种重要空白凭证已丢失和被盗的在中国,形成了严重的潜在风险。认证仓库安全设施差,普遍缺乏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等隐患。(2)会计程序不严格。能够使银行内部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因素审查不严的内容,复习一些无用的岗位;会计监督人员未能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能。(3)管理松懈,内部控制制度不落实。有的还不足以加强内部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潜在的会计风险。对部分城市实行双林刚清算制度未实行,暂收暂收主体、监管不严、汇款凭证制度管理不力、执法不力、银行对账和内部把关不严等。三、支付结算中存在的问题纵使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进行了改革,改善了金融服务,对促进社会资本周转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支付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形式化纵使每年都进行内部控制检查,但总体上稳定的风险管理并不多见,被动的、流动的和临时的措施占主导地位。付款的流程、人员风险、系统和外部事件,这些因素必然有不足或难以在银行业务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过程应该改进,缺陷的差异,工艺系统在管理和管理工具的落后,人员素质的漏洞,业务技能,使支付结算风险无处不在。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任务很重,不能借助监督检查,多次维修,翻新或治疗政策措施过程中消除员工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做法。2、内控机制缺失要防范支付结算风险,一定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证。此外,还一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实施制度,相当于一纸空文。对银行系统各种案件的分析,“十起九违”的教训是痛苦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这是银行业大量违法经营和积累支付结算风险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国内银行也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但近年来,重大金融案件频频发生,表明商业银行自身的免疫力不高,内部控制仍存在严重缺陷。3、支付结算风险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即使是国内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最好,按照证监会的要求,中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完整、合理、有效的,没有披露有关支付结算风险的信息。当下,银监会近日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出了更具体、更详细的披露要求,但不要求披露支付风险。金融创新蕴含新的支付和结算风险。为了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商业银行持续推出各种新的金融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服务手段。如果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时跟进,就会产生新的支付结算风险。4、支付结算风险监管制度不完善在我国的各种支付结算风险监管分散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技术风险的度量标准,不同的支付结算风险监测、风险缓解当下的资本要求、信息披露、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算风险监管框架。当下,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支付结算风险度量方法。所以,在指导支付结算过程风险管理的实施,巴塞尔委员会一再强调,对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改进的关键是过程,而不是“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目的支付和资金结算风险分配的结果,对鼓励商业银行改进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能力。四、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管理监督管理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一定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责任制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2)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企业组织建立会计人员责任制,按照银行会计工作各个岗位和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的每一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重要岗位的案件多发,后和岗位分工,严禁或单独操作会计职员审稿的全过程,市清理人员和其他的关键岗位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重要岗位的不合格的人员要坚决调整和离任审计和严格的处理工作的交接手续。(3)重大事项审批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应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有效凭证,不得接受任何指令不遵守制度,上级行授权办理事项一定履行必要的手续;使内部会计凭证和错账更正一定由主管会计审核签字批准;加强临时支付主体的管理,严格按照会计的使用范围的规定,按照审批权限的规定,并定期检查。2、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保证支付体系安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流动性和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的安全监控,同时,还必须抓好内控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不去落实,也无异于一纸空文。防止商业银行资金的矛盾转化为解决矛盾,避免区域结算支付困难的发生。储备银行定期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落实会计制度的实施,执行结算纪律检查制度;认真办理商业银行汇款业务,监控外汇资金的管理规定,银行间的平衡商业银行实施,占了银行的汇兑差额切断超过载运行渠道,确保实时结算大量资金,防范支付风险;加强印度、收费、机、卡的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性的措施,探索电子防伪技术的使用。3、依法准确及时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票据法颁布之后、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配套法规相继出台,使结算管理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但仍有存在有关规定不完善、票据行为不规范之处。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结算、联行制度,加强票据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加强支付结算管理,依法办理各类业务。比尔要严格审查的真实性和必要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连续变化,签注的有效期,是否要审查票据的合法持有人,尽可能避免因审查不严造成成功欺诈;严格的大额支付,付款后查询第一个问题的账单和银行的重要文件,严格遵守结算业务操作规程。4、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商业银行应重视支付结算的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资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充分了解结算风险防范的紧迫性从支付在形形色色的借鉴案例的发生,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采取防范支付风险的措施,我们应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依法管理,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支付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明确政府、风险责任的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加强监测预警和处置,建立临时援助计划和长期的安全措施,努力化解风险。第三,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实行稳健核算原则,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做好风险准备,增强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5、风险防范的思考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支付结算工具越来越增多,支付结算活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支付结算操作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如方向,逐渐从印刷到电子化方向发展,实时传输已经成为现实,在中国支付结算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逐步建立现代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内部传输系统为基础,当地结算系统的共存。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转变,人民银行负责支付与结算系统,对现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所以风险可能因为分权形成的监管漏洞发生。所以,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金融风险。银行结算风险是指在支付结算过程中,因为偶然性和不完全性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新的经济模式(如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更复杂的交易工具和技术策略,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交易量,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要求,提高支付结算风险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支付结算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主要是科技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技术特点是明显的,即高智能化的可能性,高科技犯罪手段的提高;二是风险控制更难。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下的支付系统已成为一个实时支付系统,可测试性,直观性大大降低支付风险,发现风险和补救风险缓冲期大大缩短,甚至损失的风险是不可逆的情况;第三、风险趋于集中。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运用使风险集中在地级市;第四、风险的危害逐渐增大。因为高度电子化、网络化的支付结算工具,一旦发生风险,传导速度很快,损失量可能较大,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支付结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理解和把握现代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点和风险特征。结算是指单位、个人付款和资金清算借助系统工具如结算票据的使用,完成经济活动的信用卡,电子汇票,收集和收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等。所以,支付结算风险主要体现在城市结算风险、信用风险、比尔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方面。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发挥支付结算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人民银行,还有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问题。例如,支付结算的风险管理过于正式,内部控制检查和被动、临时措施不能代替全面、稳定的风险管理。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的支付和结算风险,使银行在运营中难以有效控制。尤其是对中国的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支付结算风险决定在中国沉重的支付和商业银行的结算风险管理任务。如果缺乏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支付和结算风险,我们一定确保有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许多重大金融案件表明,商业银行免疫力低下,内部控制不足。金融创新下的新金融产品,如果不支持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造成新的支付结算风险。如果披露支付结算风险不足,只有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不披露支付结算风险本身的信息,银监会也不要求披露。此外,支付结算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中国当下的支付结算风险监管的各种要求分散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结算风险监管框架。如何加强对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能够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提高在中国支付结算方式的法律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管理机制。及时修订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中国的支付和结算,做到有法必依。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管理监督管理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商业银行一定建立科学、完善、明确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企业组织建立会计人员责任制,按照银行会计工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重要岗位的案件多发,后和岗位分工,严禁或整个过程单独操作,关键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不合格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要坚决调整和离任审计和严格的处理工作的交接手续;建立系统的审批事项。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应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有效凭证,加强临时支付主体的管理,严格按照会计范围的规定,按照审批权限的规定,并定期检查。二是加强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保障支付系统安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定期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落实会计制度的实施,定期结算纪律检查制度的落实;认真应对商业银行汇款业务,商业银行同业交流监测差基金管理银行的实施,切断通道超负荷运行的汇率差异,保证实时结算大量资金,防范支付风险;加强印度、收费、机、安全管理证书,增强的安全措施,”在制造商,探讨电子防伪技术的使用;第三、根据准确、及时的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出台了配套的法律法规,使结算管理逐步进入法制轨道,但相关法规和票据不规范行为仍不完善。为提高相关结算,进一步修订需要银行系统,加强对票据法的宣传和执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支付结算管理,为企业依照法律规定,严格遵守结算操作流程;第四,加强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重视支付结算的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资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充分认识解决的紧迫性,充分重视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采取防范支付风险的措施,我们应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依法管理,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其次建立支付风险保障机制,明确政府、银行风险、责任的各类金融机构的处置,加强预警和监测,建立临时援助计划和长期的安全措施,努力化解风险。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对支付结算系统的安全和效率,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支付风险防范,需要各银行的参与,共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五、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付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其合规性、合法性和顺利运行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商业银行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案例,中国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警钟,迫使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将提上议事日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较低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的支付和结算,和认识上的不足,商业银行应完善监测和他们加强支付结算风险的运行效率评价,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可靠性。借助分析基于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中国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存在的上述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参考文献1谢众.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2马君.中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3张淑霞.李喜贵.我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4杨红缨.浅谈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与规避J.经济师.2010年5陈燕芬.谈支付结算体系及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6郎天红.试析商业银行结算风险的成因及防控措施J.企业导报.2011年7曹省晖.支付结算风险点及其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05年8刘旭瀛.试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与防范J.北方贸易.2003年9徐海.成榕.灰色理论在国际贸易结算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年10李艳梅.我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1孙竞.从操作风险成因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J.才智.2010年12李涛.浅谈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及防范J.北方贸易.2003年13康兰敏.浅谈金融企业会计核算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2012年14吴洁.张广君.浅谈基层央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与控制J.河北金融.2011年15刘艳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