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概论》教学标准.docx
茶文化概论课程标准学时数: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茶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茶学常识性知识,侧重介绍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从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介绍外国茶文化概况。本书理论加茶艺实训的内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茶学的基本知识和实操的基础,让学生进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成为茶学专业人才,从了解茶的起源、产地、到本书关于茶文化界定、教学的借鉴,对共同研究茶学化特有需求有指导意义,让学生从茶文化的根本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并消化关键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拓展思维,吸引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能够在专业领域中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及在工作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有精准的规划。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茶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茶之性(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之真(2学时第二节:茶之善(2学时)第三节:茶之美(2学时)(二)基本要求:掌握茶文化的名词到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茶文化的界定和内容取向第二章茶之俗(6学时)(一)教学内容:(2学时)(2学时)(2学时)第一节:生活茶俗第二节:地域茶俗第三节:民族茶俗(二)基本要求:悉茶树的原产地(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茶区的分布、茶叶的品类及制作工艺第三章茶之道(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道概论(2学时)第二节:茶艺基础(2学时)第三节:茶与艺术(2学时)第四节:茶与儒道佛(2学时)(二)基本要求:熟悉茶道和茶艺的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茶道构成和茶艺分类及基础。第四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茶事诗第二节:茶事词曲联第三节:茶事散文第四节:茶事小说(二)基本要求:熟悉部分茶事诗茶与儒道佛茶之文(8学时)(2学时)(2学时)(2学时)(2学时)(三)教学重点、难点:现代茶事小说第五章茶之艺(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事戏剧歌舞音乐(2学时)第二节:茶事绘画(2学时)第三节:茶事书法篆刻(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古代和现代的茶事戏剧(三)教学重点、难点:现代茶歌、茶乐第六章茶之史(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文化的酝酿(2学时)第二节:茶文化的形成(2学时)第三节:茶文化的发展(2学时)第四节:茶文化的曲折(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饮茶的起源和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茶与社会生活,茶道的复兴第七章茶之传(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亚洲茶文化(2学时)第二节:欧洲茶文化(2学时)第三节:非洲茶文化(2学时)第四节:美洲和大洋洲茶文化(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国外茶文化(三)教学重点、难点亚洲茶文化及中国茶文化第八章茶之习(21学时)实操一(3.5学时)内容:玻璃杯泡法茶艺要求:无色透明玻璃杯冲泡多种茶叶的方法与步骤。充分欣赏多种茶叶外形、汤色和茶芽沉浮、舒舞动的情景。实操二(3.5学时)内容:盖碗泡法茶艺要求:掌握盖碗冲泡普通绿茶,黄茶,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的方法与步骤。实操三(3.5学时)内容:壶杯泡法功夫茶艺要求:功夫茶艺,原汁冲泡品饮清茶一套技艺讲究,壶具小巧,投茶量多,烫居淋壶,沸水冲泡。当前的功夫茶艺,冲泡的茶叶已不局限于清茶,已经扩大至红茶、黑茶、绿茶。实操四(3.5学时)内容:碗杯泡法功夫茶艺要求:用盖碗作为煮泡茶具,浸泡茶叶,从盖碗中直接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这种茶艺也同时适用于多种茶类。比如是红茶类、黑茶类和白茶。实操五(3.5学时)内容:碗盅单杯泡法工夫茶艺要求:碗中单杯功夫茶泡法,清茶及其他茶类的泡法。实操六(3.5学时)内容:壶盅双杯泡法工夫茶艺要求:壶盅双杯泡法工夫茶艺主要适用于原料成熟、滋味醇厚的茶类,青茶、乌龙茶、黑茶。(二)基本要求:知道步骤分清茶具(X)教学重点、难点流程和手法的衔接流畅七、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作业、考勤、提问等)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四、本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及内容总课时课时数理论实践习题、作业1第一章茶之性662第二章茶之俗663第三章茶之道884第四章茶之文885第五章茶之艺666第六章茶之史887第七章茶之传888第八章茶之习2121机动合计7272五、教材与参考书、习题集(一)教材:中国茶文化概论实用教程丁以寿编著科学出版社六、实验时数及内容、要求:PS:以下实操内容与技能课已经重叠,詹主任技能课正在进行讲授(已经涵盖)七、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作业、考勤、提问等)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