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解析.docx
-
资源ID:6741986
资源大小:100.78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解析.docx
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试题(必作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机械设备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安全防护网时,应满足网眼开口尺寸和安全距离的需要。某车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孔长轴尺寸为20mm,短轴尺寸为13mm,与机械传动装置的安全距离为30mm。该防护网能有效防护人体的部位是()。A.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尖B.上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C.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D.手指、手指尖【答案】B【解析】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防护人体通过部位网眼开口宽度(mm)(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安全距离(mm)手指尖<6.5235手指<12.5292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20235上肢<472460足尖<76(罩底部与所站面间隙)150【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2.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和救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OA.0.5mB.0.8mC.1.OmD.1.2m【答案】C【解析】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lm。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3 .机床运转过程中,转速、温度、声音等应保持正常。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机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下列情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A.零部件松动脱落B.润滑油变质C.零部件磨损D.负载太大【答案】A【解析】机床运转异常状态主要有:(1)温升异常。常见于各种机床所使用的电动机及轴承齿轮箱。温升超过允许值时,说明机床超负荷或零件出现故障,严重时能闻到润滑油的恶臭和看到白烟。(2)转速异常。机床运转速度突然超过或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由于负荷突然变化或机床出现机械故障。(3)振动和噪声过大。机床由于振动而产生的故障率占故障总数的60%7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机床设计不良、机床制造缺陷、安装缺陷、零部件运转不平街、零部件磨损、缺乏润滑、机床中进入异物。(4)出现撞击声。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5)输入输出参数异常。表现为:加工精度变化;机床效率变化(如泵效率);机床消耗的功率异常;加工产品的质量异常如球磨机粉碎物的粒度变化;加料量突然降低,说明生产系统有泄漏或堵塞;机床带病运转(输出会改变)。(6)机床内部缺陷。包括组成机床的零件出现裂纹;电器设备设施绝缘质量下降;由于腐蚀而引起的缺陷。【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4 .冲压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不同危险部位,且以发生在冲头下行过程中伤害操作工人手部的事故最多。下列危险因素中,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的是()。A.应用刚性离合器B.模具设计不合理C.机械零件受到强烈振动而损坏D.电源开关失灵【答案】D【解析】根据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冲压作业中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相当一部分冲压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这是利用凸轮机构使离合器接合或脱开,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循环后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2)动作失控。设备在运行中还会受到经常性的强烈冲击利振动,使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发生危险的连冲或事故。(3)开关失灵。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动作。(4)模具的危险。模具担负着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个系统能量的集中释放部位。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没有考虑到作业人员在使用时的安全,在操作时手就要直接或经常性地伸进模具才能完成作业,因此增加了受伤的可能。有缺陷的模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在冲压作业中,冲压机械设备、模具、作业方式对安全影响很大。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相关人员必须识别冲压作业的危险性。【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三节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5 .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A.推手式保护装置B.摆杆护手装置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D.拉手安全装置【答案】C【解析】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3种类型:推手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拉手安全装置。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一种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起动滑块时,强制将人手限制在模外,实现隔离保护。只有操作者的双手同时按下2个按钮时,中间继电器才有电,电磁铁动作,滑块起动。凸轮中开关在下死点前处于开路状态,若中途放开任何1个开关时,电磁铁都会失电,使滑块停止运动;直到滑块到达下死点后,凸轮开关才闭合,这时放开按钮,滑块仍能自动回程。【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三节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6 .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木料质地不均匀等给木工平刨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为预防事故应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错误的是()。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替代徒手送料B必要位置装设防护套或防护罩、防护挡板C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超过刀轴外缘3mmD.刀具主轴为圆截面轴【答案】C【解析】手压平刨刀轴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2)压刀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圆相合,当手触及刀轴时,只会碰伤手指皮,不会被切断。(3)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4)刨口开口量应符合规定。【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7 .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8 .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答案】A【解析】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火灾及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等。没有电离辐射、苯中毒、粉尘爆炸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8 .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错误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伤害。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不易发生的是()A.送料过程中造成的砸伤9 .辅助工具打飞击伤C.造型机轧伤D.锤杆断裂击伤【答案】C【解析】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3种:(1)机械伤害。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锻锤锤头击伤;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操作杆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2)火灾爆炸。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3)灼烫°锻造加工坯料常加热至8001200,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必定被烫伤。【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10 我国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应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I、II、IH、IV四级。重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025,级别是()级。A. IB. IIC. ITID. IV【答案】C【解析】劳动强度分级如下表:分级能量消耗(大于基础代谢频率倍数)耗氧量/(Lmin-1)相当于VO2maX的百分率/%心率/(Lmin-1)劳动强度指标II级<3<1.0<25<10015II级34.51.07.45012420In级4.67.01.52.07515025IV级>7.0>2.0>75>150>25【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八节:人的特性。10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答案】B【解析】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八节:人的特性。11 .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安全特性中的()。A.系统性B.防护性C.友善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系统性: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2)防护性: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3)友善性: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4)整体性: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九节:机械的特性。12 .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按照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而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装置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装置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答案】D【解析】高可靠性方式原则是指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1)系统“自动保险”装置。自动保险,就是即使是外行不懂业务的人或不熟练的人进行操作,也能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这是机器设备设计和装置设计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是本质安全化追求的目标。要通过不断完善结构,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2)系统“故障安全”结构。故隙安全,就是即使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仍能可靠工作。系统安全常常是以正常的准确的完成规定功能为前提。可是,由于组成零件产生故障而引起误动作,常常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达到功能准确性,采用保险结构方法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以下几种:消极被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积极主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运转。运行操作式。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的定期检查。通常在产业系统中,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第十一节:人机系统13 .机械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下列关于机械本质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识危险的能力B.使运动部件处于封闭状态C.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D.对机器使用警示标志【答案】B【解析】机械设计本质安全包括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处理工作需求,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之中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七节: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14 .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视物不清楚。这种现象称为()。A.视错觉B.眩光效应C.明适应D.暗适应【答案】B【解析】(1)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2)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I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3)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4)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八节:人的特性。15 .下图表示人的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A. 550mAB. 500mAC. 450mAD. 50mA【答案】D【解析】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16 .雷电放电,特别是积云对地面设施等物件的放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人身伤亡、设施毁坏、系统停电等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雷电危险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OA雷电电压极高、能量极大,每次放电持续时间也很长B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能引起爆炸C球形雷(球雷)能引起火灾D在装有电视天线的独立住宅内看电视也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答案】A【解析】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o闪电感应又称作雷电感应。闪电发生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秘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17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量引起的。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量巨大,破坏力强B.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C.静电可直接使人致命D.静电不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但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重不良【答案】B【解析】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18 .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当高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上述危险状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爆炸B.异常带电C.异常停电D.安全相关系统失效【答案】B【解析】异常带电是指: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隙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19 .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高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B.保护接地的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答案】D【解析】A项正确的说法是: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oC项正确的说法是: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20 .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危险环境分为()。A. 00区、01区、02区B. 10区、11区、12区C. 20区、21区、22区D. 30区、31区、32区【答案】C【解析】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和22区。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区、1区、2区。火灾危险环境按下列规定分为21区、22区和23区。【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21 .绝缘是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措施之一,必须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并测量绝缘电阻,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除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外,还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低于()。A.每伏工作电压IooQB.每伏工作电压1000C.每伏工作电压10KD.每伏工作电压IMC【答案】B【解析】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盲,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22 .锅炉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重泡法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叫汽水共腾。汽水共腾会使蒸汽带水,降低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结垢,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下列处理锅炉汽水共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加大燃烧力度B.开大主汽阀C.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D.全开连续排污阀,关闭定期排污阀【答案】C【解析】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放水,同时上水,以改善锅水品质;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23 .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主要发生在起重卷扬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下列状况中,可能造成重物失落事故的是()。A.钢丝绳在卷筒上的余绳为1圈B.有下降限位保护C.吊装绳夹角小于120°D.钢丝绳在卷筒上用压板固定【答案】A【解析】起重机械失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简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2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固定及楔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失落事故。【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24 .我国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使用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或变更手续。下列关于压力容器使用或变更登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申请办理使用登记B.压力容器长期停用应当申请变更登记C.压力容器移装,变更使用单位应当申请变更登记D.压力容器维修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答案】A【解析】锅炉压力容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查批准登记建档、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特种设备,移装后应当参照有关检验的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验结论为合格的,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提交原使用登记证、重新填写的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和移装后的检验报告,申请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2)移装完成后,应当参照有关检验的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验结论为合格的,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变更证明、标有注销标记的原使用登记表和移装后的检验报告,按照本规则3.3至3.8规定向移装地登记机关重新申请使用登记。【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5 .在盛装危险介质的压力容器上,经常进行安全阀和爆破片的组合设置。下列关于安全阀和爆破片组合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并联设置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小于容器的设计压力B,并联设置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高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C.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D.安全阀进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应不大于安全阀进口面积【答案】C【解析】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当安全阀进口和容器之间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应满足下列条件:安全阀和爆破片装置组合的泄放能力应满足要求:爆破片破裂后的泄放面积应不小于安全阀进口面积,同时应保证爆破片破裂的碎片不影响安全阀的正常动作;爆破片装置与安全阀之间应装设压力表、旋塞、排气孔或报警指示器,以检查爆破片是否破裂或渗漏。当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应满足下列条件:容器内的介质应是洁净的,不含有胶着物质或阻塞物质;安全阀的泄放能力应满足要求;当安全阀与爆破片之间存在背压时,阀仍能在开启压力下准确开启;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之间应设置放空管或排污管,以防止该空间的压力累积。【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6 .为防止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锅炉点火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关于锅炉点火操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5-1Omin,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B.煤粉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510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C.燃油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5-1O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D.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5-1Omin,送入燃料后迅速投入点燃火炬【答案】A【解析】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锅炉通风5To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点燃气、油、煤粉炉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点火未成功需重新点燃火炬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7 .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内部,常常存在着不易发现的缺陷,需要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探查。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是两种常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无损检测方法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射线检测对面积型缺陷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有时容易漏检B.超声波检测易受材质、晶粒度影响C.射线检测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D.超声波检测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答案】A【解析】射线检测的特点是:可以获得缺陷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类)检出率高,对面积性缺陷(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不适宜检验较厚的工件;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和锻件等;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较困难;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射线对人体有害。超声波检测特点是:超声波检测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对体积型缺陷检出率较低;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适用于检测各种试件,包括检测对接焊缝、角焊缝,板材、管材、棒材、锻件以及复合材料等;检验成本低、速度快,检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现场使用方便;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对缺陷在工件厚度方向上定位较准确;材质、晶粒度对检测有影响。【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8 .叉车等车辆的液压系统,一般都使用中高压供油,高压软管的可靠性不仅关系车辆的正常工作,一旦发生破裂还将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压软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通过耐压试验、爆破试验、泄漏试验以及()等试验检测。A.脉冲试验、气密试验B.长度变化试验、拉断试验C.长度变化试验、脉冲试验D.拉断试验、脉冲试验【答案】C【解析】高压胶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试验检测。【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四节: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29 .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保证容器安全运行。压力容器运行中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的是()。A.操作压力达到规定的标称值B.运行温度达到规定的标称值C.安全阀起跳D.承压部件鼓包变形【答案】D【解析】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30 .起重作业挂钩操作要坚持“五不挂”原则。下列关于“五不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B.易滑工件无衬垫不挂C.吊物质量不明不挂D.吊钩位于被吊物重心正上方不挂【答案】D【解析】吊钩要位于被吊物重心的正上方,不准斜拉吊钩硬挂,防止提升后吊物翻转、摆动;吊物高大需要垫物攀高挂钩、摘钩时,脚踏物一定要稳固垫实,禁止使用易滚动物体(如圆木、管子、滚筒等)做脚踏物。攀高必须佩戴安全带,防止人员坠落跌伤;挂钩要坚持“五不挂”,即起重或吊物质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三节:起重机械安全技术。31 .腐蚀是造成压力容器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些工作介质来说,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对压力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够引起腐蚀的条件,下列关于压力容器日常保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盛装一氧化碳的压力容器应采取干燥和过滤的方法B.盛装压缩天然气的钢制容器只需采取过滤的方法C.盛装氧气的碳钢容器应采取干燥的方法D.介质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应消除碱液浓缩的条件【答案】B【解析】有些工作介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应力腐蚀的条件。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酌情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生应力腐蚀,应尽量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锈等多孔性物质等;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32 .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盛装反应、传热、分离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溶液,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下列关于压力容器压力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设计操作压力应高于设计压力B,设计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C,设计操作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D.安全阀起跳压力应高于设计压力【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多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设计压力系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壳体厚度及其元件尺寸的压力,即标注在容器铭牌上的设计压力。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33 .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可以把火灾分为AF六个类别。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炒菜时油锅着火属于F类火灾B.工厂镁铝合金粉末自燃着火属于E类火灾C.家庭的家用电器着火属于D类火灾D.实验室乙醇着火属于C类火灾【答案】A【解析】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嘛、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醉、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错、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34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下列爆炸情形中,属于液相爆炸的是()。A.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B.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C.液氧和煤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D.爆炸性混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答案】C【解析】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3类。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氯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烘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35 .图为氢和氧混合物(2:1)爆炸区间示意图。其中a点和b点的压力分别是混合物在500时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随着温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是()OA.会变宽B.会变窄C.先变宽后变窄D.先变窄后变宽【答案】A【解析】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