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帽沟建筑垃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兰州市安宁区帽帽沟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sm2009年01月第一章总论6Ll项目概况61项目名称.61.1.2项目业主概况.61.13 编制范围.61.14 编制原则.6LL5编制依据.71.1.6参照的主要规范和标准.7L2主要结论81.3问题与建议9第二章城市概况102.1 城市性质和行政区划102.1.1 地理位置.IO2.1.2 历史沿革.IO2.1.3 行政区划和人口IO2.1.4 交通状况.112. 2城市资源状况112.2 J矿敏.112.3 .2旅游资源.122.3城市社会经济状况122.4项目区域和城市自然条件132.4.1气候条件.132A.2地形地貌.132.4.3地质构造.13第三章现状及需求预测153.1 建筑垃圾设施现状153.1.1 建筑垃圾产量.153.1.2 建筑垃圾处理.153. 2现状存在的问题164. 3相关规划及分析16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5. 2项目建设可行性21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比选236. 1服务范围237. 2垃圾量预测238. 3建筑垃圾成份245.4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比选25541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概况255.4.2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概况275. 5建筑垃圾处理方案28第六章项目选址306. 1填埋场选址原则306. 2场址选择31第七章总图运输327. 1总图布置327. 2道路运输34第八章建筑垃圾利用358. 1建设规模358. 2工艺流程概述358. 3主体工艺设计378. 4物流平衡38第九章库区工程总体布置399. 1总体布置原则3910. 平面布置399. 4设计库容与使用年限第十章填埋作业工艺10. 1填埋库区发展规划.11. 2填埋作业工艺第十一章填埋场库区工程.12. 1场地构建13. 2垃圾坝工程11.2.3坝体材料及断面结构11.3道路工程11.3.1 设计原则.11.3.2 交通分析IL3.3设计标准和参数11.3.3 场及场内道路IL3.5生产管理区道路IL4防渗系统11.4.1防渗方案论证11.4.2防渗结构.IL5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11.5.1渗沥液产计算115.2渗沥液收集系统.41424243484848950505055253535565757%591.6.2 2调节池库容591.6.3 3调节池平面布601.6.4 4调节池结构设计6011. 7地表水导排系统6111.1.1 防洪设计标准6111.1.2 截洪沟611L7.3地表水导排6111.7.4 雨污分流措施6211.8填埋气体导排62IL9封场工程6311.9.1 填埋场封场63H.9.2渐进修复.641L9.3封场利用.64第十二章渗沥液回灌系统6611.9.2 工艺的选择6612. 2基础数据6612. 3总体布局6712. 4回灌主要设计参数6712. 5主要单体工艺设计67第十三章辅助设施工程设计6913. 1辅助设施工程内容6913.2建筑设计6913.2.1 设计依据6913.2.2 设计原则与方案构思7013.2.3 平面布7113.2.4 建筑单体设计7113.2.5 园林景观设计7213.2.6 建筑装饰材料7313.3结构设计7313.3.1 设计规范7313.3.2 设计标准7413.3.3 设计荷载7413.3.4 主要结构设计7513.3.5 材料型号7513. 4给排水设计7613.1.1 设计依据.7613.1.2 设计范围.7613.1.3 给水及消防设计.761344制设计.7913.5 电气设计8113.5.1 设计依据8113.5.2 设计内容8113.6 自动化仪表8313.6.1 设计依据8313.6.2 设计范围8313.6.3 设计原则8313.6.4 弁照标准和规范8413.6.5 设计内容8413.6.6 电缆敷设851367接地系统8513. 7采暖设计8513.1.1 设计范围8513.1.2 设计依据8513.1.3 室外主要气象参数8613.1.4 设计内容86第十四章主要设备清单8814. 1主要生产设备清单8814. 2其它设备清单88第十五章安全、卫生与节能9015. 1概述9015. 2安全与卫生9015.1.1 标准及依据9015.1.2 安全技术措旅9115.1.3 卫生防疫措施9215.1.4 预期效果和评价9315.1.5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9415. 3节能9415.1.1 劳动资源节能9415.1.2 物资材料节能9415.1.3 运行维护节能措施95第十六章消防设计9616. 1设计原则9616. 2设计范围9616. 3危险等级9616. 4消防设施9716.1.1 消防水源9716.1.2 室内消防9716.1.3 室外消防9716. 5消防机构98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9916.1 环境保护9916.1.1 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要求及规定9916.1.2 水污染影晌与控制措施9916.1.3 大气污染影晌与控制措施10016.1.4 飞尘及漂浮物的影响与控制措施10016.1.5 噪声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10016.1.6 IOl16.1.7 保证场内环境质IOl17. 2环境监测IOl第十八章处理厂运行管理10318. 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10318.2人员培训及管理措施1041821人员培训10418.2.2 人员管理10518.2.3 作业管理10518.3处理厂营运10618.3.1 垃圾接收10618.3.2 垃圾填埋10618.3.3 营运管理107第十九章建设进度设想10819. 1项目总进度10820. 2分期建设原则10819. 3工程进度分期设想109第二十章征地拆迁11020. 1征地拆迁计划11020. 2征地拆迁工程量11021. 3征地拆迁费用110第二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Ill22. 1工程概况Ill23. 2编制依据Ill24. 3有关说明Ill25.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有关说明Ill21.5预备费11221.6资金筹措及建设周期11221. 7建设项目总投资112第二十二章财务评价与运行成本11622. 1编制依据11622. 2财务分析11622.1.1 计算原则和评价参数11622.1.2 成本费用预测11822.1.3 财务分析报表和主要财务评价指标11822.1.4 敏感性分析11922.1.5 盈亏平衡分析12022. 3经济分析结论120第二十三章工程风险分析12123. 1风险识别12123.1.1 市场风险12323.1.2 资源风险12323.1.3 技术风险12323.1.4 金风险12323.1.5 工风险12323.1.6 社会风险12323. 2规避风险对策124第二十四章项目效益分析12524. 1经济效益12525. 2环境效益12524. 3社会效益126第二十五章结论及建议12725. 1结论12726. 2建议128附表:财务评价细表128附图:128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兰州市安宁区帽帽沟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LL2项目业主概况项目主管单位: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1.1.3 编制范围本报告的编制范围为兰州市安宁区帽帽沟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项目必要性的分析、场址比选、垃圾产量的预测和处理规模的确定,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方案设计、辅助和配套设施的设计、环保、劳动和职业卫生、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风险评价等。1.1.4 编制原则(1)现代化原则 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采用现代垃圾填埋技术及设计理念。(2)环保化原则 先进安全的防渗系统; 先进的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 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 防止尘土、臭味扩散的措施; 场区绿化及生态修复措施。(3)节约和效率原则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料; 采用高维填埋理念,节约土地资源; 渗沥液导排尽可能采用重力流方式,降低能耗。(4)经济实用原则 总图布置和交通运输在满足填埋作业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优化,选择最合理方案; 就地取材,合理调配土方,实现土方平衡; 设备选用遵循优质、就近采购的原则。1.1.5 编制依据(1) 兰州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2)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3)2006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兰州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5) 兰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6)关于环卫体制改革和垃圾场建设需解决问题的请示(7)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8)项目委托书1.1.6 参照的主要规范和标准由于建筑垃圾处置尚未有专门的标准和规范,本报告拟参照下列规范和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I7-200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93)建城技字第42号);(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95);(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9)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2006);(1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I3-2007);(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iI2-2007);(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2 主要结论兰州市目前建筑垃圾处理也是出于无序状态,基本没有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因此兴建新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处置设施、改善兰州市环境面貌十分必要。推荐场址兰州西北出入口西侧的焦家庄帽帽咀湾沟,现状为荒山,距安宁区中心约13km,是比较理想的建筑垃圾处理厂厂址。经过多方案比选,本报告推荐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处理兰州市安宁区建筑垃圾,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库区和建筑垃圾利用车间。本场处理安宁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经过预测,确定建筑垃圾近期设计处理规模为600tdo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料,约180td的不可利用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填埋库区设计总库容约77万nA总使用年限约14年。填埋库区实施分期建设,近期建设库容58万n,至1665m标高,使用年限约9.5年。渗沥液和其他污水收集后回灌至填埋区减量化处理。本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237.03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135.39万元,第二部分费用454.68万元,预备费259.0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0.82万元。建筑垃圾收费按15元/吨,再生料按50元/吨计,本工程内部收益率为5.25%,投资利润率1.28%。1.3 问题与建议(1)应补充场址区域地形图和地质初步勘察资料。(2)为了保证处理厂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建议对建筑垃圾的数量和性质进行专门的调查,尽快建立建筑垃圾专门的管理机构。(3)场址交通、水电等外部条件应进一步明确。第二章城市概况2.1 城市性质和行政区划2.1.1 地理位置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2.1.2 历史沿革兰州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清康熙时隶属甘肃行省,省会由陇西迁至兰州。1941年正式设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2.1.3 行政区划和人口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全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20()6年全市常住人口327.01万人。户籍总人口313.6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3.8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85.69万人,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农业人口127.95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居住着汉、回、藏、撒拉等38个民族。2.1.4 交通状况目前兰州市域内公路交通比较良好,有各类干线公路和县乡道路58条,总里程约1952公里,其中国道6条,公路网密度为14.46公里/百平方公里。兰州市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等4条铁路干线交汇点。市域范围内共设有分界点53个,其中1个编组站,1个区段站,49个中间站,2个线路所。兰州中川机场是1970年建成使用的4C级机场,原等级较低,运量小,大型机组不能停落。兰州黄河的内河航运近年来有一定发展,从钟家河到包兰铁路桥38.4公里的河道已按五级航道标准整治完成。从总体情况看,兰州市的对外交通还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交通运输网不足、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形成、设施落后、路况较差、运输枢纽设施建设滞后,运输工具更新缓慢,运输能力和效益有待提高;公路交通存在客运场站分布不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2.2 城市资源状况2.2.1 矿藏兰州及其邻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各种矿床156处,主要有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我国银、铅、锌、稀土和伯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2.2.2 旅游资源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嵯响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4A级景区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近几年,兰州依据独特的城市环境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已逐渐成为兰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景观和旅游热点。2.3 城市社会经济状况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大关,实现生产总值63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1%。其:第一产业实现产值22.73亿元,同比增长3.11%;第二产业实现产值290.38亿元,同比增长15.01%;第三产业实现产值325.36亿元,同比增长10.13%。三次产业比例为3.56:45.48:50.96。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前六年实现小康社会,兰州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在全市掀起一个“全民创业、全市创业、全方位创业”的高潮。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把兰州建成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2.4 项目区域和城市自然条件2.4.1 气候条件兰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雨量少而集中,年变化率大,年均降雨量仅324.85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却达1486毫米,为降雨量的4.5倍,干旱现象突出。兰州年均气温9.3,绝对最高温度39.9,绝对最低温度-23.1°C,年平均日照时数2446.6小时,无霜期180天。兰州市区沿河谷分布展开,常年多偏东风,但风速小,静风天数达50%以上,导致逆温层天数多,冬季尤为严重,最高逆温层天数达280天/年,造成烟尘废气不易扩散,紫外线辐射减少70%,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2.4.2 地形地貌兰州市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带,市区海拔1520米,与皋兰山最高峰相对高差约600米。黄河水系自西向东纵贯城区,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夹一川沿河带状组团式的地形特征。2.4.3 地质构造兰州市区最古老的地层为太古代皋兰的变质岩、片岩、石英岩;次为白垩系砂页岩及第三系红色地层构成的各区基岩,其上部为第四系地层,在市区内分布广泛。此类地层一般底部为砂砾石层,上部为风化黄土盖层,且此盖层又多系钙质硬性土,其土粒极细而呈竖劈开状,故易被水灌入而具有黄土湿陷性能,除沿河滩地及河心滩等低洼地段湿陷量较小或不具湿陷性外,二级阶地湿陷等级一般为III级,高级地段为HIII级,甚至超过III级。市区四周的黄土梁即和各级阶地还由于黄河的摆移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产生的滑坡、泥石流、黄土喀斯特、掏沙井、人工杂填土及淤泥层等不利的地层地质结构,对城市道路、建筑物、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隐患。兰州市工程地质依据岩(土)体的稳定性差异划分为稳定性好、中等和稳定性差的LILIII级分区和按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条件的差别划分为条件好、较好和条件差的I、2、b;山、%、113和1山、山2、皿3等三级种亚区。岩(土)体稳定性好和较好的I、II类分区及施工、地质条件好和较好的L、12和小、112类亚区地段,适宜安排各类建设用地,而对其余III类分区及b、113等稳定性差的地区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地质处理措施,以安排中、低层及抗震结构建筑为宜,并严禁在构造带上修筑建筑物。第三章现状及需求预测3.1 建筑垃圾设施现状3.1.1 建筑垃圾产量对兰州市建委、质检站、市拆迁办以及安宁区城建局、拆迁办、市执法局、七里河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环卫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到2006年兰州市四区的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73.6万11同时,旧建筑拆迁面积为32万n。根据国内的相关参考资料:在建建筑每万平方米产生垃圾量约为500600T。旧建筑物拆迁垃圾量指标为1.86tm2o仅以上两项之和,2006年建筑垃圾量约为70万吨。另外,装修的垃圾量以及工业建筑、中央企业、部队、道路建设等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占以上两项之和的15%计算,总量为80.5万吨/年,这其中有20%为金属、塑料、木竹、纸制品、玻璃岩棉等可就地回收利用,剩余的约80%需要清运至垃圾处理场。2006年兰州市应处理的垃圾量为64.4万吨/年,平均每天为1950吨。3.1.2 建筑垃圾处理在国内,由于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山沟,采用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到处遗撒粉尘,灰砂飞扬,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兰州市目前建筑垃圾处理也是处于无序状态。经过现场实地调研,七里河区环卫局在华林坪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合填埋,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即使这样建筑垃圾处理率不到整体产生量的40%。此外,因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兰州市住宅装潢垃圾随处乱堆乱倒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为进一步加强对装潢垃圾的管理力度,切实符合文明、洁净的城市形象,同时参照国内大城市的做法,目前各普通住宅户已逐步开始交纳装潢垃圾清运费,由各住宅小区物业统一收集后,再交环卫部门负责对住宅装潢垃圾的清运、处置。3.2 现状存在的问题住宅装潢垃圾开始收费,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由于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山沟,采用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到处遗撒粉尘,灰砂飞扬,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兰州市目前建筑垃圾处理处于无序状态,处理率低,部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即使这样建筑垃圾处理率不到40%O3.3 相关规划及分析依据兰州市建筑垃圾的处理规划,将参照国外推广绿色建筑工地的经验,将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将从目前的单一填埋过渡到分类处理,逐步提高材料回收利用的比例。建筑垃圾中有70%经综合处置后生产再生建筑原材料,重新用于城市建设;70%的挖槽土方可用作工程回填、铺设道路、绿化基地等。只有30%左右的有毒有害废料和装修垃圾没有再生利用价值。近期,兰州市将加快制定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建立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申报制度。中期,全面做好督促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申报工作,产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单位应向环卫管理部门申报,由环卫管理部门合理安排回填点、卸点和运输线路,按规定清运,决不允许任意堆置。远期建立全市渣土信息管理网络,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根据兰州市目前的现状。规划提出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分两步走。第一步,近期20092010年,在各区分别建设四座现代化的建筑垃圾处理厂。近期首先从源头上要求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将建筑垃圾中占到约20%的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化学制品、竹木和包装纸箱等分检出来,其余的运入垃圾填埋厂进行填埋处理。(1)城关区,建筑垃圾处理厂选址在榆中和平镇徐家共社泉子沟,位于和平镇东北方向1公里处,距城关区中心12.6公里,占地500亩,日处理量700吨/天,类型为山谷型。(2)七里河区,建筑垃圾处理厂选址西津坪沟位于七里河区西南的柳营,距七里河区中心4.6公里,占地400亩,日处理量600吨/天。(3)西固区,建筑垃圾处理厂选址位于马耳山,距西固区中心3.69公里,占地350亩。日处理量为400吨/天。(4)安宁区,建筑垃圾处理厂选址位于安宁区西北方向的焦家庄帽帽咀湾沟建设安宁区建筑垃圾处理厂,距安宁区中心13公里,占地460亩。日处理600吨/天。第二步,远期20112020年,在各区的建筑垃圾处理厂运行23年以后随着相应的机构设置的建立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建议成立建筑垃圾交易市场,并利用电子网络进行大宗的渣土、开挖土、工程填埋土和混凝土块、碎砖瓦块的交易。这样从源头对这类建筑垃圾进行消纳。对大型工程而言尽量做到自身的开挖土石方平衡。同时通过交易市场使得有不同的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和有综合利用需要的建设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从源头上进行调配和建筑垃圾的消纳及综合利用,以减轻对处理厂的压力。与此同时在垃圾填埋场内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车间。在前期选址时就要将其用地需要考虑进去,增加必要的专门设备和人员进行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再生的作业,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鼓励建筑施工单位尽量利用再生材料进行施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的目标是到2015处要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即建筑垃圾的20%废品回收利用,50%进行再生产综合利用。剩余的30%进入填埋场填埋。随着再回收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需进行填埋的垃圾量逐年递减。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流程详见5.7J图。不可利用废弃料、渣料再生产品进丽理婕融级库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图571建筑垃圾处理流程图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兰州市安宁区帽帽沟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兰州市建筑垃圾处理水平及垃圾无害化处理比例,填补建筑垃圾处理缺口的需要。兰州市至今没有一座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兴建新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环卫处置设施、改善兰州市环境卫生面貌十分必要。(2)兰州市建筑垃圾最终处置的需要卫生填埋作为城市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手段,是垃圾处理处置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管城市采用何种技术处理建筑垃圾,其残渣都需要进行最终处置。(3)完善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需要建筑垃圾填埋场抵抗垃圾特性和垃圾数量的冲击负荷能力非常强,应对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能力远大于一般的处理厂。因此,综合处理厂是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兰州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兰州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建筑垃圾产量也不断增长。必须对建筑垃圾妥善处理和处置,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5)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对建筑垃圾实施综合利用,除了回收大量的资源化外,节省了砂石的开采,以及大量的运输费用,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6)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的需要根据兰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02020年)以及修编思路,兰州市的建筑垃圾处理处置近期将分类收集,填埋为主,远期采用资源化利用。因此,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是非常必要的,应抓紧实施。4.2 项目建设可行性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日益重视,国内的建筑垃圾利用和卫生填埋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现有的经验表明,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填埋场,通过人工防渗、雨污分流、地下水收集导排、填埋气收集利用、封场修复、通风除尘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为城市建筑垃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卫生的最终处置场所。随着兰州市经济不断发展,政府财政具有一定能力支持本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是有保障的。国家政策导向和当地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和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行政支持。因此,该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具有初步可行性。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比选5.1 服务范围兰州市安宁区帽帽沟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拟处理安宁区建筑垃圾。5.2 垃圾量预测相关资料表明,影响城市建筑垃圾产量的主要指标体系为:建筑施工面积;更新改造面积;建筑装潢垃圾。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lXl(m2建筑面积的施工过程中,可产生的废弃砖和水泥块等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00-600to又根据20022006年建筑业竣工面积测算,中国现阶段每建筑1义10%2,就会产生废弃砖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550K因此,计算建筑施工垃圾时,按lX104n2建筑施工面积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503以此推算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有资料显示,拆除每平方米建筑约产生0.7t建筑垃圾,而国内一家住宅建筑公司在拆除工程的统计中表明,每平方米住宅大约产生1.35t的建筑垃圾。因此,依据年更新改造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产生1.35t的建筑垃圾,可以推算出更新改造的建筑垃圾年产量。据统计,1997年上海市的建筑装潢垃圾约为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10%o随着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房屋的装潢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以建筑施工垃圾年总产量的15%来推算建筑装潢垃圾的年总产量。近期2008年2010年,根据兰州市住房建设“十一五”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市内四区民用建筑面积每年增加约233万平方米,这其中需要拆迁旧建筑为总建筑面积的15%约40万平方米。那么需要处理的建筑垃圾量为平均70.72万吨/年,平均每天为2143吨/天。参考2001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计算2001年2010年建筑垃圾量年均增长率为4%,远期2011年2020年建筑垃圾量平均增长率为4.5%O平均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2507吨/天,年均量为83万吨。5.3 建筑垃圾成份建筑垃圾主要由新建筑物建设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旧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组成。新建筑物施工产生的垃圾占建筑总垃圾量的510%(北京为7%),而且随着建筑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完善,这种比例会不断下降。废弃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组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其基本组成一致,主要由渣土、灰尘、砖块、混凝土、沥青、玻璃、竹木、塑料、金属、有机杂质以及其他杂物等组成。废弃建筑物垃圾各组分含量:废弃建筑物垃圾各组分含量与建筑物的种类有关。废弃的旧居民建筑物中,砖块、混凝土块、瓦砾占大部分,约为80%(其中废弃混凝土约为38%),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黏土渣等;废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中,混凝土块约占50%多,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玻璃、有机涂料等;桥梁、道路、堤坝等建筑中主要为废弃混凝土,约占80%。另外,我国建筑垃圾组分以及其含量还与建筑年代有密切关系,通常60年代前的建筑物所拆除的垃圾主要是混凝土、砖块、金属及木材等,从总体组成来看,混凝土约占48%,陶瓷、玻璃、石膏板、瓦、石材等占23%,木材以天然实木和胶合板为主,约占20%。60年代后的建筑物垃圾,逐步使用复合材料、塑料等替代木材,所以垃圾中木材的含量相对较少,有机废料的含量逐步增加。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出现,废弃物中废弃混凝土的含量增加到55%o表1北京市一旧建筑物垃圾组分混凝土渣土碎豉石木材玻璃废金属塑料有机杂质亘福'54.0%I12.0%15%6%1.0%4.5%0.7%1.5%5.3%表5.3/上海市长宁区建筑装修垃圾组成表组成木材塑料砖石、渣土其它湿基含量()10.53.185.70.75.4 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比选5.4.1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概况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90%左右。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用资材在资源化等法规。目前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8%,超过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日本政府严格要求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分类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工艺有几种:1)“三破三筛”工艺,首次破碎使用颗式破碎机,后两次破碎使用带有较强研磨效果的破碎机,每次破碎后紧跟着一次筛分,三次筛分均使用双层筛分机,下层5mm的圆孔,上层20mm的园孔,三次筛分所得再生粗骨料的获取率分别是60%、45%和30%:再生细骨料的获取率分别是40%、15%和15%。2)用加热和搓擦法工艺,首先将原始混凝土分割成大小是75mmx300mm块,对其进行电炉加热、破碎机破碎,然后通过圆筒形粉碎设备对混凝土块进行搓擦处理,最后筛分处理得到粗细再生骨料。3) “碾磨法”生产工艺,先进行预处理,除去废弃混凝土中的其他杂质,用颗式破碎机将混凝土块破碎成40mm直径的颗粒。再将混凝土块在偏心转筒内旋转,使其相互碰撞、摩擦、,除去附着于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和砂浆。最后进行筛分,除去水泥和砂浆等细小颗粒,最后得到的即为高性能再生骨料。俄罗斯的主要经验是在建筑企业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线。俄罗斯具代表性的破碎建筑垃圾块体及筛分工艺线采用“二破二筛”。要求进入工艺线的块体尺寸不大于0.74m×0.35m,采用双层筛网筛分产品分成O5mm骨料、5-10mm骨料、1020mm骨料、2040mm骨料。工艺线生产能力为200n/h。目前德国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技术分为干处理技术和湿处理技术。干处理技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预处理阶段:原材料过筛后先使用挑选设备去除废料中的杂质,然后送入冲击破碎机将粒径大于45mm的材料破碎成较小颗粒;再经过磁性分离机除去铁质。(2)粒组分化阶段:首先进行二次筛分,再经过空气分离机将各粒组的细小杂质分离。就此可得到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再生骨料纯度和质量较高。湿处理技术原理是脉冲水流冲过材料混合物,利用材料密度不同去除杂质。在美国,机械处理方法之一是在拌制混凝土拌合物时,先把再生骨料放进转筒式搅拌机中干拌,然后再加入其他组分,认为这是从再生骨料上消除残留砂浆的一种可行方法。意大利多数再生骨料加工厂的生产流程大致为:废弃混凝土一一粗选(去除大件杂质)一一筛分(产生部分细骨料)一一破碎一一磁性分离(去除铁质)一一空气分选(去除轻质物)一一筛分一一清洗干燥一一存放各粒级再生骨料。其中粗选是为了对进入的废弃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5.4.2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概况国内已有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属于初级技术和粗放技术,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设备方面就是把矿山采石场建筑骨料生产工艺设备搬到城市里来,设备平面布局,露天生产,粉尘噪声污染大,占地面积大;骨料方面就是混杂的建筑垃圾混合破碎,不分类处理,骨料性能波动大;再生制品方面就是生产低档的砖、砌块材料,市场价值低。长期以来,我国矿石破碎设备生产和建材设备生产是分离的,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客观上要求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和再生建材生产工艺必须有机结合。由于缺乏标准化、定型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和设备。致使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缓慢。5.4.3 辅助填埋工艺垃圾填埋工艺作为建筑垃圾处理中心所采用的工艺之一,是整个处理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建筑垃圾中含有少量的不能用来制造建筑材料的有机垃圾等,须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工艺是整个建筑垃圾处理工艺中必须配置的技术,使整个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得到完善。5.5 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建筑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建筑垃圾的组分;(2)根据所生产的再生建材制品选择工艺配置。生产不同品种再生建材制品需要不同品种、不同粒径、不同质量标准的再生骨料选用不同的破碎设备、筛分设备、分类设备。通常取得再生骨料越细、品质越高,投入的设备越多、处理工艺越复杂。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状况,通常墙体材料用黏土砖再生中粗骨料和建筑砂浆用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市场价值最高。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先利用建筑垃圾生产价值较低的再生料,如道路垫层、基层等,然后根据市场的情况,增加后续设备,生产砌块、板材等。第六章项目选址6.1填埋场选址原则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尚未有相关选址规范,本报告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要求。选择首先必须遵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同时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当地的大气保护、水资源保护及生态平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