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docx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目录摘要3一、XX市XX社区管理现状分析4(一)XX市XX社区管理现状概述4(二)XX市XX社区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分析5Lxx市XX社区管理的优势分析52.xx市XX社区管理的不足分析5二、XX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7(一)社区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7(二)管理主体单一化,体制创新动力不足8(三)自治水平比较低,组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9(四)社区参与初级化,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9(五)基础设施不完善,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高10(六)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社区整体自治水平较低10三、XX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11(一)理清角色定位,弱化社区管理行政化色彩11(二)管理主体多元化,增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12(三)完善社区组织整体架构,建立“议行分离”组织运行机制12(四)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12(五)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民间组织发展13(六)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高社区整体自治水平13结语13参考文献15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以XX市XX社区为例摘要我党明确提出“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加强城市基层社区建设管理,探索社区的先进管理模式,成为社会管理的迫切问题。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社区管理理论综合与改革实践最新动态系统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XX市XX社区的研究,对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更加贴近社区管理实务的建议。关键词:XX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建议引言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人类聚居就有了社区,但大规模有意识地自觉开展社区管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工作的广泛兴起,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1986年,民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在全国倡导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社区服务即成为我国早期社区管理的内容。随着社区实践的深入,社区服务的内容己经包容不下全方位的社区管理工作。1991年,民政部进一步提出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探索热潮。社区建设的进程就是构建社区管理新体制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正走向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事业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己经取得明显的体制性效应。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全国已有26个国家级社区建设试验区开始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创造出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对城市社区的各种管理机制、手段、技术、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却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总结居多,没有形成一个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因此,城市社区管理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对未来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就试图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力求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有益的建议。一、XX市XX社区管理现状分析(一)XX市XX社区管理现状概述XX社区是XX市具有代表特色的一个社区,辖区内有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省市属院校、中小学、医院等,居民区也有老式街区和新建的各类小区等,对XX市城市社区管理具有研究意义。其社区自治管理的组织情况如下:L社区党组织:XX社区设有党支部,党支部与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社区党支部配有书记三名,有的居民区党支部配有副书记分管党务,管理日常的党建、学习等工作。2 .居民委员会:XX社区共有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共40名全职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是临时聘用人员,大专以上学历21人(其中大专11人,大学10人),全职从事社区工作工作人员的每月领取2800-3800元不等的生活津贴(书记、主任为4÷÷+645元)°各居委会都制定有工作职责,通过对比大同小异,大致有以下几种:党建宣传、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物业管理、社区环境等,工作繁杂,包含了大量的操作性事务,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之说,每个全职居委干部都是“多面手”。3 .其他自治性团体社区中还有其它自治组织。如:各居民小区都有在居民委员会号召下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文娱团体,以及新建小区中由业主们自发组成的业主委员会等几种。其中,业主委员会是笔者认为最贴近社区自治的群众性组织,但数量不多(街居工作者介绍有十多个),通过走访,这些业主委员会大多是松散型组织,并不参与社区管理的实务,发挥的作用也相当有限。(二)XX市XX社区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分析LXX市XX社区管理的优势分析(1)社区网格化的政策优惠。2018年以来,某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社区网格化建设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并提出重要要求。2012年,某省综治委出台关于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年社区网格化“平安社区综合服务”建设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这为XX社区管理营造了良好外部氛围和政策环境。(2)较好的社区建设经验。近年来,XX社区一直坚持把社区管理作为与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并列的“门三件大事”,确保省会核心城区的和谐稳定。XX社区财力实力、软硬件条件、信息化基础、社区建设等方面有了一定积累,为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4 .xx市XX社区管理的不足分析(1)社区管理的行政化十分突出社区办事处强化了“居委会协助开展工作”的职能,无视了双方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直接对居委会行使人事权、财权和决策权,在事实上形成上下级关系。居委会异化为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承接起本该由街道接办的行政事务。据调查,目前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有社会保障、社区治安、人民调解、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物业管理、社区环境等十多类近百项,其中多数工作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指派的行政任务。在居民心中,居委会长期以来的形象也由于执行行政性的工作而被认为是政府的下设机构,从调查中不到17%的认知度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居委会的群众自治性组织认识不够,将居委会错认为是政府在基层的代表组织,而不是自己在参与社会政治的代表组织。从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看,48.26%的未参与率,也反映了居民不相信自己的参与能影响社区管理决策,他们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决策,自己是否参与关系不大,由此导致了居民参与率低下的恶性循环。(2)社区管理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威格里斯托克(GerryStOker)指出“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对于社区管理,除了政府作为推动和规制的参与外,还应该包括社区居民和住区单位、社团组织的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主体单一化就目前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而言,政府的派出机构社区办事处依旧是唯一的。作为社区居民利益代表的居委会,在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中失去其原本的作用,异化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下属部门。缺乏规范的协调的机构及机制社区是居民、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各种资源的集结地,要对社区事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动员和协调它们的行动,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3)社区管理经费难问题显著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资金”、“配套设施”等有关经济投入部分依旧是社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别达79%和68%位列一、二位。对于影响社区管理的各种因素中“经费投入”选中率达59队也是第一位。从中可以看出社区经费紧张,筹集经费难度大,在调查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反映最多的就是经费短缺的问题。很多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有赖于社区经费的支持,但是没有经费,很多本该办理的问题就一直拖延。由于居委会在大多居民心中的定位是政府的行政部门,因此居民缴纳费用时常有抵触心理,认为这些事应该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缺乏社区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条渠道“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更是困难重重,虽然在实质上驻区单位享受了卫生环境、治安环境等由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但是驻区单位不能参与社区管理,对于社区管理报以旁观者的心态,“共建双赢、互惠互利”只是停留在纸面,因此将社区经费的解决寄希望于此无法得到实质性的保障。2二、XX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社区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居委会强化了“居委会协助开展工作”的职能,无视了双方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直接对居委会行使人事权、财权和决策权,在事实上形成上下级关系。居委会异化为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承接起本该由街道接办的行政事务。据调查,目前XX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有社会保障、社区治安、人民调解、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物业管理、社区环境等十多类近百项,其中多数工作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指派的行政任务。在居民心中,居委会长期以来的形象也由于执行行政性的工作而被认为是政府的下设机构。居民对于居委会的群众自治性组织认识不够,将居委会错认为是政府在基层的代表组织,而不是自己在参与社会政治的代表组织。从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参与率看,居民不相信自己的参与能影响社区管理决策,他们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决策,自己是否参与关系不大,由此导致了居民参与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居民不能自治的本质是社区管理的权力不在居民手中,社区的行政化太强。有些政府部门作为既得利益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没能将非政府职能彻底剥离出来,同时由于习惯于行政化管理方式,在工作中继续用行政手段涉足社区工作,此外,由于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不完善,不能胜任某些社会工作,行政部门在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干预社会组织行使社会职能。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所推行的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是行政单一型的管理模式,它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实际上就是国家行政能力在老百姓社会生活中的拓展,所以,这种概念使得“社区治理”又退回到“社区行政”的老路,因为国家的行政化倾向太重。另外有学者认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委员会成为了基层政府工作的“绊脚石”,因为这个体制使得居委会承担了很多不属于居委会的事务。政府强加介入基层,而自治能力又不完善,导致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3学者们认为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我国长期高度集权体制,政府“全能”的威力的影响深远,国家长期控制,居民对国家和单位的依赖很强,居民难以清除这种单位意识。所以要实现居民的自治,就必须去社区的行政化倾向。(一)管理主体单一化,体制创新动力不足从XX社区居民参与度的有关调查中,发现目前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大多是诸如打扫卫生这样的非政治性活动,作为政治生活的居民(代表)大会也因为选举者可以随意确定居民代表,而使选举有时成了走过场,居民对这样选举出来的居委会也便缺乏认同感。另外居民缺少社区精神,导致居民对社区管理与社区生活的参与不足。由于社区行政化现象较为严重,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的治理都是党和国家的任务,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居民不能够主动地管理社区,对于社区组织的活动,居民更加不会热情地参与进其中,对社区的活动表现冷漠,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学者指出,居民认为社区只是“地域”上的概念,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共同体”的意义。居民缺少社区精神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对社区的认同感不高。社区居民多数认为社区是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服务的,对于他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帮助不大。另外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比较多,他们认为社区是为当地固定居民服务的,服务对象不在于他们这些“移民”,理所当然地对社区的认同感很低。原因之二在于部分社区的居民素质不高。由于比较多社区居民属于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修养有限,缺乏公共精神,认为社区的事与自己无关,例如社区居民不爱护社区卫生环境,社区居委会的一些决议被没有规则意识的人破坏,导致社区管理困难。原因之三在于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缺失,很多居民认为社区的建设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居民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服务对象和社区发展的主体,缺乏为社区贡献的精神,不能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还原社区中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关系,如何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如何拓宽社区管理渠道让驻区单位直接参与社区的管理成为创新管理模式要解决的一大问题。4(三)自治水平比较低,组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政府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没有改变,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街道职能几乎无所不包,街道又把这些任务分给各个社区居委会,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任务,但又不具备社区管理权威,无法全面处理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其次是街道办事处在具体社区管理中所涉及的职能过分扩大化,各项任务最终都落到街道办,变相成为一个综合性社区机构。在很多方面,尽管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由于管理职权没有明确,使社区居委会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总之,在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中,基本还不能解决社区管理的权责明晰,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职能没有理顺,使社区各组织管理交叉,同时又存在许多管理盲点、漏洞。社区管理职责划分不明,街道无法发挥特定功能,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成本增加;同时使社会性组织依附于街道,自主能力削弱,职能错位。(四)社区参与初级化,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传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于管理责任界定不清,各部门之间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无人管理、交叉管理等“综合症”频发,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城市社区管理功能的发挥。体制性障碍是制约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往往涉及到多个行政单位和执法机构,它们依照职能设置处于条线管理结构之中,“条”上的沟通较多,业务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块”上的部门沟通较少、协作程度底,横向之间缺乏制度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在传统城市社区管理中,由于空间划分不合理,责任落实不明确,各专业部门往往都是从自身职责角度出发来共同管理一个辖区。当出现一些归属定性困难的复杂问题时,就会形成都管又都不管,都负责而又都不负责的局面,从而导致基层社会管理出现“盲区,和“空白,.此外,由于专业化程度较高,本级政府对“块”的协调和监管比较困难,很多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办理的业务变得难以开展,“合作困境”由此产生。由于各执法部门独立开展工作,调查巡视、各取所需,采集到的信息往往被部门垄断,无法及时共享。一旦其他部门需要类似的基础数据信息时,又要花费人力和精力进行重复性劳动和建设,这种相同数据的重复采集是以牺牲效率以及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与此同时,“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分割的数据之间难以相互衔接和匹配,不但无法形成信息的系统整合和规模效应,而且导致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也变得异常困难。部门间的壁垒不仅阻碍了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交换,而且造成了彼此之间沟通交流机制的不畅通。5一旦城市社区面临突发和紧急情况时,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政,或者相互推诿,而社区层面又难以调度、统合各部门资源,致使城市社区的管理无法形成合力,协调合作困难重重。(五)基础设施不完善,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高由于政府投入不够,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经济来源,导致目前社区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社区发展。许多地方的基层社区组织办公场所仅有几十平方米,办公条件简陋,更不用说兴建居民活动场所。硬件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导致了“有项目缺硬件,想服务缺场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扭曲。“没钱、没好处不做事”的现象在许多地方的基层社区相当普遍。居民的公益事业参与度大大降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对居民缺乏教育、社区与居民关系疏远、缺乏科学参与机制以及社区公共物品的减少等都是其重要因素。(六)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社区整体自治水平较低社区自治能力低下,是制约社区管理发展的根本因素。社区治理的本质就是要求社区对社区自身的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我国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社区需要进行居民自治,就充分体现了社区治理的发展本质和要求。社区自治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普遍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居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人对社区事务表现出冷漠和无所谓的态度。从目前参与社区的成员来看,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以及学生,中年公民一般不愿意参与社区工作。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一般闲散无事,他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品味,把社区作为自己生活娱乐的场所,密切关注与自身相关的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小学生一般都是未成年人,因为正处于教育阶段,生活上还未脱离家庭所在的社区,对于社区事务表现出的热心是他们发挥主人公精神的最好实践。无论是退休老年人,还是作为学生的未成年人,由于他们的年龄、精力以及经济基础等关系,对社区管理来说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作为社区治理的主要成员的中青年人,则对社区管理漠不关心,为社区诸多事务的切实解决带来了阻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2)社区公益组织不发达。社区公益组织是衡量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区公益组织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社区公益性组织内部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强。一个组织的内部制度既是该组织的行为标准,同时也是该组织的考核标准。我国当前社区公益性组织的建立,多以兴趣为原则,很多是兴趣一致的人自愿组织发展起来,具有很多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不能够实现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加入组织的目的。二是公益性组织资金有限,发展空间受到约束。非营利性组织的成立方式决定了它的资金主要依靠募捐取得,而我国的公益事业发展缓慢,除了加入该组织的志愿者或者参加者外,很少有人主动向社区中介组织进行捐款。长此以往,非营利性组织因得不到有力支持而瘫痪甚至是解散。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非营利性组织作用的发挥,严重制约着社区组织开展广泛的活动。三是社区公益组织能力有限,表现出明显的弱势性。受我国政府习惯的影响,社区在进行自我管理中不能摆脱政府的干预,政府的强势性使得公益性组织在进行管理和活动过程中缺少充足的权威与资源。这大大阻碍了该组织倡导居民进行社区活动,弱化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情感,不利于在“自愿、自治、民主、合作”的原则下协调社区和政府以及社区与其他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不利于社会融合性的增强和居民归属感的培养。三、XX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一)理清角色定位,弱化社区管理行政化色彩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社区管理的政策法规,引导社区管理向法制化发展,向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健康方向发展。不插手社区管理实务,营造良好的社区管理运作环境,创造民主氛围,使社区发展更有活力。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尝试将部分公共服务委托给非政府组织进行运作,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并对居民进行社区自治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居民自治城市社区的发展。(二)管理主体多元化,增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把创建文明社区纳入社区管理和建设的目标。在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福利性事业方面,政府必须挑起重担,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社区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其它公益性的事务中,能交给社团组织、个人办的事,政府要坚决退出来,充分发挥社会自治力量的作用。从而达到政府和居民多主体治理社区的目的。6(三)完善社区组织整体架构,建立“议行分离”组织运行机制利益是参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当社区成员感到社区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反之则会出现不参与或假性参与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位体制是我国城市管理和社会整合的一种基本方式,单位作为福利共同体,不仅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工资、福利和后勤保障等生活服务,而且包揽了政治、教育、行政等社会管理职能,拥有超强的动员和管理社会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其复合职能弱化了,员工与单位的关系及单位与社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部分国有经济单位及行政事业单位中,体制的转变并不彻底,要实现社区成员利益的完全社区化,必须进一步加快单位体制的改革步伐,一方面要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降低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存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单位的独立性和经营意识,用市场的法则提升单位与社区的关联,使居民除工作之外的其他利益关系都能在社区得到体现。11(四)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关于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只有两部:一是1954年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一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区建设,加强立法也是社区发展的一大保证。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社区内各方的权责关系,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形成社区管理的法律系统,使社区管理在有序的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对违章者依法予以制裁,提高法的权威性,同时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保证一切执法行为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程序,是现阶段基层政府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行政执法能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法规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才能保证社区管理走向法制化。除了依法管理,社区作为居民聚居地,人性化的管理也必不可少,通过法制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和谐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五)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社区是构成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居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最主要场所,确保社区的有效运行,才能确保城市的稳定繁荣,确保民主化进程的顺利进行。而社区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经费来保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不断提高社区员工待遇。(六)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高社区整体自治水平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客观上要求工作在第一线的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有个人的提高。社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社区管理人员要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扮演着社会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策划者、方案实施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管理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还不是一支专业的工作者队伍,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规范和实施有效的管理。结语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城市社区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为了满足社区内居民日益增加的政治参与的需要和生活上的需要,政府职能必须要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这种环境下催生出一种新社区管理制度,是民主自治与专业化创新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因此这种新制度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组织能够重新界定彼此的关系,各自回到自己原来应有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合力共建和谐社区。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学术水平不够,文章中尚存在着许多的不成熟和缺陷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能的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柴彦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466-472.2程又中,李增元.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变迁中重建J.江汉论坛,2011,05:14-20.3李江新.社区管理三大参与主体分析一一基于多元共治的视角J.学术界,2011,05:79-86+284.4麻宝斌,任晓春.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之路一一以汪清县城市社区管理改革为个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6:132-139+156.5李嘉靖,刘玉亭.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5-12.6向德平,王志丹.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学习与探索,2012,02:37-39.7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一一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2,01:23-29.8覃安基.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2,05:77-80.9杨发祥,施丹.镇管社区:社区管理模式的一种新探索一一以上海浦东S镇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150-155.10陈剩勇,徐雨.参与式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可行性路径一一基于杭州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经验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02:62-72+158.11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3,04:189-195.12陆凡,武文杰.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思考一一大连市创立社会导向型“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6,06:22-25+30.13陈淑云.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整合机制JL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