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传记阅读专项突破练.docx

    • 资源ID:6735336       资源大小:35.4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记阅读专项突破练.docx

    传记阅读专项突破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一一陈子元叶辉陈子元1924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跟随匈牙利籍植物生理学家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然而,陈子元却未能沿着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去,他走上的是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1956年,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应用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陈子元和同事来到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参加了“原子能和平利用讲习班”,讲习班分设10个专题组,陈子元被分在同位素农业应用组并任组长。两个月的培训结束,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虽然建成,但条件异常简陋,实验仪甥短缺。实验室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边建设边工作,边开展科研边培养人才。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在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放射源。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你们还没有结婚,我已经有孩子了,我来吧。”他穿上防护服,取出放射源进行实验。中国核农学的探索就此开始。就在中国核农学刚刚蹒跚起步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回全部专家。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一些高校刚成立的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也纷纷离岗。在一片寂寥中,陈子元顽强地坚持着。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此书向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学者陈子元也开始关注卡森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一一当卡森提出农药污染将对人类造成危害时,陈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减少农药污染?使用农药必须要有安全标准。而要制订标准,就必须搞清楚农药在作物体及周边环境中的动态、数量、质量的变化,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要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就必须对农药从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到进入人体的全过程进行了解,而要跟踪全过程,就必须给农药做上标记,自此,陈子元开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陈子元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的专家。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是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的,而原因是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可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个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因此,农业部决定,立即制订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973年初,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课题正式下达,这是一个需要全国农业及有关系统科研人员协作的大课题,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陈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动力学过程的概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整整6年,陈子元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课题组共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979年,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草案编制完成。1984年,国家正式颁布,这部农药国标一直沿用至今。(选自2014年03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节)【材料链接】1985年陈子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聘为委员,他是该机构的第一个中国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士。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贺信称:“您是我国著名的核农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五十多年中,您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培养教育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农学事业的骨干力量”。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农药方面陈子元做了很多工作,如他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等。B.陈子元领导协调能力较强。他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C.陈子元工作中注重实用研究,实验室条件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他边建设,边工作,当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教师纷纷离岗,陈子元仍然顽强地坚持在岗位上。D.他身先士卒,不惧危险,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解析】选C。示例内容体现的是陈子元的勇于探索,勇于坚持。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陈子元大学毕业后跟随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但后来他却走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B. 1956年,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C. 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建成,虽然条件简陋,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但陈子元他们还是获得了放射源。D.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时,陈子元等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E.由于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70年代,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制订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解析】选CE。A项,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错误;B项,“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错误,原文是“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D项,不严密,应该是“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也有合理的成分。3.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贺信,对陈子元的给予高度的评价,结合全文概括他有哪些优秀品质。答:【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课标卷的探究主要是列举式的,针对题干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答案:敢为人先: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制订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勇于探索:实验室条件、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边建设边工作;较早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勇于坚持: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纷纷离岗,顽强地坚持。领导、协调能力较强: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注重实用:20世纪60年代初,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陈子元都作针对性研究。身先士卒,不惧危险: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窗昏晓送流年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土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货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相关链接: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L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童庆炳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获益。B.童庆炳“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使他的文学理论课程与实例结合,深入浅出,流畅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C.童庆炳对皮评论家的责任有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念,评论家的主要责任是对社会负责。D.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的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解析】选C。原文是认为批评家不但要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社会负责,选项表述不准确。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解析】选AC。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著作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D项”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3 .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目要求先从文本中找到答题区域,再根据文段中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性的整理概括作答。读后可知,答题区域在第三、第四段,可抓住“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相关链接2:可根据这些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性的组织答案即可。答案: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深广。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学界典范冯鹏生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辉。现在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他。启功先生逝世于2005年6月30日,寿年96岁。他是名闻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他那种卓荤大气、蔼然待人的风尚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记得在1963年的秋天,聆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时我12岁。后来,在“文革”中又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先生仍显示出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雅然风趣的品尚。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情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扰。大概是在1978年左右,先生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忘记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值得请先生斧正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卧室兼工作室,室内到处堆放着书籍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先生的卧床上。未等寒暄,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随之以铅笔改谬。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甫为王宰山水图的题诗吗?'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横卷。”在座的几位都为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到吃饭的时候,走啦。”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糖果似的说:“等等!”先生挑选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十多幅他的字说:“这是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我惭然接了过来。因为赐我的那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年来,从未敢张挂。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看望”、实为“打扰”的举动。但凡经我向先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记得1986年的一天,先生还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应图精进。其边题褒责皆有: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淳之意;所指我的“擅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20多年矣。如今回想起来,我烦劳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误了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即使在“稿酬”通行的情况下,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没给过一次报酬,我也未有一杯热茶敬给先生,反倒让先生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先生病中,多次拟随他人去医院看望,总是唯恐“添乱”而作罢,只是请人带去祝愿。在先生仙逝4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忏悔。先生逝世,四方哀吊。我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灵堂。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怀抱96朵白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师大。把花束置放在祭台上,后退几步,便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因为时间尚早,灵堂里只有我和守灵者,便无所顾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生说:“总想去看望,唯恐添乱,如今后悔,启功先生安息吧,晚生永远怀念您!”先生旅途漫长,艰难坎坷,但心胸坦荡,意气骏爽,宏著等身,吐纳自深,酌处万机,适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范。揣其成因,我认为恰如宋王安石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生学问值得仰慕,人格值得敬佩,启功先生一生艰难坎坷,但心胸坦荡,著作等身,在与我的交往中对我有深远影响,让我受益良多。B.我心中充满愧疚和忏悔的情感,多次烦扰先生,耽误先生宝贵时间,而先生生病时没有前去探望,如今先生仙逝,唯有以文凭吊,表达愧疚忏悔之情。C.丛先生风光霁月而未受到世俗干扰,晚年依旧保持自我本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启功先生勉励后进的学界典范之风。D.作者在文末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句诗来总结起龚先生,成为学界典范的原因,一是其专研精神,二是其胸襟宽广。【解析】选配C项,所引用的事例,不能够表现启功先生的勉励后进,只能表现其启功先生的高洁操守。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启功先生是闻名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限光辉。B.我将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给先生看时,心中想到自己资历尚浅,不值得让启功先生为我斧正,但先生却很细致地修改校对。C.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强识,在为我修改文章过程中,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立刻想到前人有关诗句,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D.文中表达了我对启功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启功先生霭然待人,曾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赞扬我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我的缺点。E.这篇文章大量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我对后功先生的深切怀念,特别是在得知先生逝世后,我哀恸万分、悲痛欲绝。【解析】选AD。B项,“资历尚浅”这种说法文中没有凭据,作者年轻时也许并没有这种想法。主观臆测,观点欠妥,得1分;C项,”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提及;E项,两处错误,文中没有大量议论,主要是记叙和抒情,此外,“哀恸万分、悲痛欲绝”表述错误,作者内心的悲痛是含蓄表达的,只是“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启功先生的形象。答:【解析】我们可以从文中梳理相关信息,找出他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以及他的过人之处,概括要点,即可以得出答案。注意按时间顺序,一段一段的分析。答案:学识渊博。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书画家、鉴定家,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宏著等身:治学严谨。在修改文章时字斟句酌,逐字逐句修改校对;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即使在文革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这种品格;待人真诚周到。去拜访他时送上墨宝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法书中真诚地鞭策我事业上应图精进;关心后辈,不求回报。无论有多忙都会答应后辈的请求,此外,在稿酬通行的情况下,但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未索取一次报酬。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她以双耳听乾坤吴晓都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学系。她不是个多产的作家,25年来只写过5本书。她的作品主要是纪实文学,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充满了人性的悲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先师阿达莫维奇是苏联时代的著名作家、学者,他的小说将纪实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的历史原貌,他的作品风格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作家创作纪实文学起了引领作用。白俄罗斯评论家在评论斯维特兰娜等后起的白俄罗斯作家的创作时说“他们都来自阿达莫维奇”,阿列克谢耶维奇正是这些后起之秀中的成就突出者。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30年代的“清洗”与肃反扩大化的历史题材进入白俄罗斯作家的视线,原来占据主流的苏式现实主义写作式微,而“去苏联化”的文学创作思潮盛行开来,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创作崛起时期遭遇的正是这样的时代。她的作品大多是苏联晚期与后苏联时代社会乱象、生活苦痛与心理情绪的形象记录。早在1984年,在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实力不俗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一部内容别致的纪实型战争小说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登上苏联文学的中心舞台。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回顾那场长这4年的战争苦难,作者完全以普通女性的身份来叙述前人没有讲述的战争体验,彰显、深化、延展了俄国与苏联文学悠久的人道主义创作传统。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作家和媒体人,她将编年体式的记录聚焦点,主要投射在妇女与孩童这些战时受难的更脆弱的生命体上。在结构上,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由短篇故事串联而成,总体上的纪实特征、口语体的文字风格,使它好似一部情态各异的个性化的口述体战争野史。诺奖评委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极为简明,但其中“多声部的”这一关键词标明了她的作品的复调性特征。“多声部”原本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专门用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创作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映通常不是独白式的,而是在思想交锋时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多声部语态。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双耳听乾坤”的人,阿列克谢耶雏奇不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继者吗?她在倾听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故事后,将其记录在案。最后的证人一一100个非孩子的故事记述的就是100个712岁孩童口中的战争微叙事,从100个孩子的“童年”视角,勾勒出不为成年人记忆所展示的卫国战争中普通苏联人刻骨铭心的苦痛画面。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情绪也呈现出多声部的形态:既有苏联传统的主流意识,又有“重建”时期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思;既有男性的声音,也有女性的声音:既有成年人的话语,也有过早成熟的孩子们的嗓音。阿列克谢耶维奇善于表现悲剧。她坚持“文学是人学”的人文传统,尤其关注那些被命运忽略的小人物,锌皮娃娃兵就艺术地记录了“阿富汗战争”时期,参战小人物的苦痛经历与独特感受。茨威格谈到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占典文学时,说其有一种独特的苦难审美。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这种文学传统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灾难审美”的苦难文学成了她创作的新题材。不能忘记却被世界忽略的、深受切尔诺贝利灾难影响的白俄罗斯人的凄凉境遇催生了她笔下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这部纪实作品几乎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度采访的记录,她那感伤的记述和感慨最后都归结为一曲现代哀歌,一首人类核时代的安魂曲。阿列克谢耶维奇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二十或五十年前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但我的作品由上千人的声音、命运、生活与存在的碎片所组成;每本书都花费三到四年之久,我的编年史'容纳了几代人。”“艺术可能撒谎,但是纪录永远不会。”她的获奖,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有删改)【相关链接】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引发恐怖的核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摘自“百度百科”)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徐鹏远口述史,成就了这位“丘吉尔第二”)她的书中从不选用特殊的英雄人物,而对于那些在以往的军事文学中很少讲到的,人在战争中、在丧失理智时会变成什么样,则用尽了笔墨。(孙若茜文学奖:在新闻和小说之间)1.下列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白俄罗斯作家中的佼佼者,阿列克耶维奇在写作中不追求高产,而是主要写大事件中的小人物。B.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受时代氛围影响,阿里克谢耶维奇放弃了现实主义与、写作传统,选择了纪实文学。C.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的证人一百个非孩子的故事锌皮娃娃兵等作品是采用纪实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战争母题,记录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人的苦难历程。D.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苦难审美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创作了反映核灾难中白俄罗斯人凄凉境遇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解析】选B.“放弃了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错误,原文“他的作品主要是纪实文学”。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为白俄罗斯作家中的佼佼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写作中不追求高产,而擅长表现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B.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受时代氛围的影响,阿列克谢耶维奇放弃了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选择了纪实文学。C.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的证人锌皮娃娃兵等作品采用纪实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战争母题,记录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人的苦难经历。D.阿列克谢耶维奇将俄罗斯占典文学的苦难审美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创作了反映核灾难中白俄罗斯人凄凉境遇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E.因为描写特殊的英雄人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战争的残酷与悲惨,所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往往以小人物甚至是孩子为写作对象。【解析】选AC。B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D项,表明了传主对俄苏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E项,文章反复提及俄苏文学的创作传统,凸显出阿列克西耶维奇对俄苏文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3.为什么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义学奖是“情理之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解析】题干要求,回答为什么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情理之中,实际上是要求回答她主要有哪些文学成就?我们可以从文中梳理相关信息,找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她的文学创作的过人之处,概括要点,即可以得出答案。答案:她继承和弘扬了,俄苏文学的,人文传统,作品,饱含人道主义情怀创造了一种基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门类,他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战争,用尽笔墨讲述以往的军事文学作品很少提及的题材。她已双耳听乾坤,作品具有复调性特征。她善于表现悲剧,真是记录了时代的悲剧,充实人性的悲悯。

    注意事项

    本文(传记阅读专项突破练.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