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病症:聋哑.docx
耳科病症:聋哑聋哑是因先天或后天疾病所致,以耳不能闻声、口不能言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多为出生后或幼儿期即有严重耳聋不能听到语声,以致失去学习和模仿言语的能力而不能言语者,或虽已初步学会了言语,但因发生耳聋而丧失语言能力者。病因病理聋哑多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幼儿期丧失听力,不能学习言语,或已经学会言语而因病丧失言语能力所致,但语言器官的发育一般正常。1 .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如具有耳聋家庭遗传性,或因祖父母、父母近亲婚姻史,可造成胎儿时期听器发育不良甚至其他部位畸形或脏器异位。胎儿时期(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母体感受外邪如风疹、流感等,邪毒可内传胎儿,或母体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药毒内犯胎儿,致听器发育障碍或畸形。早产、胎儿窒息、助产外伤、子痫,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皆能影响新生儿听力。2 .后天性因素:主要是婴幼儿时期的获得性耳聋,丧失摹仿和学习语言的机会所致。婴幼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容易遭受外感病邪侵袭,如流脑、乙脑、麻疹、流感、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以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等,邪毒内侵,或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皆可发生耳聋,由聋致哑。临床表现与诊断对聋哑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但对婴幼儿的聋哑有时则难于鉴定,年龄越小困难越大。正常的婴幼儿虽能对外界声响作出反应,但不能理解语言,3个月后方能听到声音时企图寻找声源。半岁时对声源已有熟练的定位能力,89个月后,能够摹仿他人语声,以后逐渐开始理解语言与学会说出单词。2岁以上的幼儿可说出有意义的词汇或短语。1 .病史:有先天性聋或后天性聋的某些相应病史。2 .症状:双侧重度耳聋或全聋,对声音无反应,12岁后仍不会说话,但哭笑声正常。部分患者可有残余听力,有时可听到汽笛、雷鸣、放鞭炮等极大的声响,而对其他声响无反应(如对来自背后的突然声响无惊骇感,睡眠中呼唤不醒等)。3 .检查耳部检查:先天性聋者可能有耳部或其他部位畸形,后天性聋者,耳部一般检查正常,或病变损害性质和程度与耳聋情况不符。声音刺激:适用于婴儿检查。给予突然的声响刺激,如拍手、铃声(勿让其看到),观察有无反应,如身体突然惊动、啼哭、眨眼,或寻找声源等动作。击掌或呼喊:适用于学龄前儿童检查。根据听距的远近以确定听力的大小和实用与否。检查时患儿背对声源,以免被其看到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声音一刺痛条件反射:对患儿给予一个声响刺激的同时,给予足以使其产生反应的痛觉刺激,如此反复几次后(每次痛觉刺激部位不变),只给予声响刺激,观察其是否出现痛觉刺激的反应。此法对判断婴幼儿有无听力比较实用和准确。音叉检查:此法适用于可合作的聋哑患者。听力计检查:适用于合作者的残余听力估计。应反复检查几次,并要求同一检查医师、同一听力计、同一检查环境。有残余听力的多数患者,其残余听力大多在中低频区,高频区则基本消失。治疗聋哑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改善听力,二是坚持语言训练,可使部分患儿脱离既聋又哑的状态。对先天性聋哑者,主要是加强语言训练,听力一般难以改善,可试用助听器。对后天性聋哑,为改善听力,可参考耳科有关各节进行治疗,对部分患儿可能有一定疗效;亦宜同时配戴助听器,并加强语言训练。预防护理聋哑当以预防为主。1 .提倡优生学,禁止近亲婚配。2 .加强妊娠期保健,以免母亲感染邪毒,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必要时应终止妊娠。3 .积极防治婴幼儿耳病。4 .对耳聋患儿,应尽早开展和坚持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