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docx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根据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为促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持续改进,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二、工作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三、组织体系(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处主任: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副组长为科副主任、护士长,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二)工作职责1、管理委员会职责: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组织人员培训;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效益的评价;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表单;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4、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5、医务处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医务处、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6、临床医生职责: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7、护士职责: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8、药剂科职责:监测合理用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9、临床辅助科室(影像中心、检验科)职责: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四、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1、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三)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五、临床路径的实施(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2、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3、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六、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一)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二)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三)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四)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七、工作要求1、各临床科室组织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2、在本专业内选用至少一种疾病作为本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同时将本科室选定的病种和个案管理员上报医务处。3、各临床科室建立本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本院下发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患者一般情况登记本,实施小组名单、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变异记录单、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等。4、医师版临床路径表记录应真实、准确、简明,对变异情况有分析、讨论和处理措施,并在本科室保留,医务处定期督导检查。5、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医务处。6、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7、强化监管、务求实效。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8、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9、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国内外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