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XX乡、XX镇两乡镇XX等12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X省XX初步设计单位:XX编制日期:二C)XX年XX月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hm23285.6149284亩2、项目投资万元15016.163、新增耕地hm262.804、新增耕地率%1.91%5、项目性质基本农田整理6、项目类型高标准示范项目7、地貌类型平川区8、建设期年2二、建设内容1、规划田块块5842、更新井眼2053、新建井泵房座2054、灌溉UPVC管道公里414.705、道路工程公里253.246、防护林株240200三、综合经济指标1、投资标准万元元M4.573047元/亩2、投资回收期年91综合说明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21.3 项目概要32项目区基本情况52.1 位置与范围52.2 自然条件62.3 社会经济状况142.4 土地利用现状15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93.1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93.2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213.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24工程规划294.1 规划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294.2 2工程规划目标304.3 规划设计标准314.4 规划设计依据324.5 工程规划334.6 工程设计方案395工程设计405.1 土地平整工程405.2 灌溉与排水工程435.3 田间道路设计595.4 农田防护工程625.5 其它工程625.6主要工程量汇总636施工组织设计616.1 施工条件656.2 施工布置和方法656.3 施工管理716.4 进度管理716.5质量管理757投资预算767.1 预算编制依据767.2 基础预算单价的计算依据767.3 项目预算总投资、资金筹措及分年投资计划788效益评价808.1 社会效益808.2 生态效益818.3 经济效益828.4 综合评价839实施措施851. 1机构组织设置859. 2项目实施管理8610权属调整与规划实施措施8910.1权属调整方案8910. 2规划实施措施9211附件93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XX县位于XX省XX市XXX,XXX盆地的西北边缘,东经112°10'112°38',北纬37°28'37°47'。东与榆次区、XX县相邻,西与XX县接壤,南与XX县交界,北与XX区、古交区毗连,全县国土总面积609k南北长约358k,东西宽约40.5km,全县地形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海拔高程起伏较大。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项目区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质量较好,交通便利,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配套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亩产低,农民纯收入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XX县县委、县政府依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xx),结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响应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号召,从全县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借助土地整治的优惠政策和项目区立地优越条件,拟定对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五万亩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Ro项目通过综合整治,一方面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另一方面,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大机械作业和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同时,还能为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促进,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条件。XX省根据国务院国批准印发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x-2015)L以及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达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有关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依据国家土地整治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国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目标和任务,大力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省国土资源厅为了落实国家下达我省2012年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72万亩任务,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此项目列为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该项目立项后,XX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委托XX承担,省中心接受设计任务后,派设计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查勘,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L2000实测地形图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现有水利设施、交通道路、电力设施等逐一进行了调查和核实,最终确定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预算编制。1.2 项目可研批复及调整情况20xx年2月开始,由XX牵头,在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乡政府和各村委的共同参与下,成立了专题小组,对项目进行勘测,收集有关资料,制定可行性研究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20xx年3月省中心编制完成了XX省XX县XX乡XX镇XX等12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评审,并确定该项目为2012年省级投资的重点项目OXX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审查备案本项目规模为3323.74hm2,新增耕地68.OOhm,新增耕地率为3.65%。本次初步设计过程中,XX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各类土地面积重新进行了核算,对农民需要继续恢复使用的部分设施农用地等,不参加开发的面积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本次初步设计项目建设规模为3285.61hm2,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为62.80h11)2,新增耕地率为1.91%o1.3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XX县XX乡、XX镇两乡镇XX等12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项目类型:省级投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项目性质: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为3285.61hm2,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为62.80hm2,新增耕地率为1.91%o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项目区范围东自XX乡XX村,西至XX镇北XX村,南自XX镇XX村,北至XX乡XX村,东经112°27,112°35,北纬37。30'37°33,O项目建设内容:本次初步设计中,共规划了584个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水平田块;更新机井205眼,建设井泵房205座;管灌工程共布置干管、支管1876条,总长为398384m;滴灌工程共布置干管、支管100条,总长为16311m,配置毛管(滴灌带)2842条,长度为110053m;改造田间道路253.24公里;防护林240200株。项目投资:总投资15016.16万元,亩均3047元/亩。项目施工总工期为2年,即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XX县XX乡、XX镇两乡镇XX等12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过程中,XX、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乡政府和各村委的共同参与,当地群众在项目勘测、收集资料、权属调整、方案制定等阶段均给予了大力的配合。2项目区基本情况2.1 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为五万亩基本农田,东经112°27'112°35',北纬37°30,37°33'。项目区范围东自XX乡XX村,西至XX镇北XX村,南自XX镇XX村,北至XX乡XX村。详见地理位置图。2.2 自然条件2.3 2.1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漫长寒冷少雪,降水不多。平川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可一年两作。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7.60ho平川地质太阳总辐射为132.4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百分率57%。气温。本县气温因地形差异而不同。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0.60,最高气温在7月间平均气温29.80,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TLO0。历年月平均气温NIOC,累积温度为3626,有效积温为3464oCo年无霜期平均为185天。项目区冻土层深度最大为0.80m。降水。根据XX县气象站I9602OXX年系列降水量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55mm,年最大降水量71LIlnnl(1969年),年最小降水量225.4mm(1965年、1972年)。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一般冬春季稀少,夏秋季较多,60%的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蒸发量。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785.8Omnb大于年平均降水量,不同地区蒸发量不同,平川较大。风。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以东北风为主,西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2.20ms,全县一年出现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13天,26月风速大,以东北风为多,9月风速最小,平均风速1.70mso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月平均相对湿度为46-79%。最大相对湿度在8月,为60%,最小相对湿度在4月,为34%。2.2.2地形地貌XX县地处XXX盆地西北部,其地图轮廓近似靴形。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陡向东缓展布,依次分为中低山区、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山区和平川分别约占总面积的1/3和2/3;没有明显的丘陵区;境内海拔差异较大,山区80Onl以上,北部最高点庙前山高达184Inb平原78OnI以下,南部最低点XX河出境口常丰一带仅753m,相对高差1088mo项目区属于第四纪XX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XX河一级阶地,沿河漫滩展布,地面高程761783m之间,地势平缓。XX河从项目区中间穿过,两岸耕地被条块分割,局部田块高低不平。2.2.3土壤XX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土壤分为褐土、潮土、盐土三大类。褐土性土亚类分布于边山洪积扇区;潮土类分布于平川一级阶地和河漫滩;盐±±类呈复域分布与潮土类中,浅色潮土亚类是XX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土壤容重L29gc孔隙度50.80%,PH值在8左右,多属轻壤土和中壤土。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理化性能、生产性能好,是发展农业的一种较为为理想的土壤。项目区主要分布在XX河及河流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高;还有部分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河漫滩低凹处,表土含盐量较高。项目区有机质含量为7.5412.04gkg,全氮含量为0.46-0.98gkg,有效磷含量为3.858.13mgkg,速效钾含量为88.00132.50mgkg,PH值为7.808.25。2. 2.4水文3. 2.4.1主要河流水系XX县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XX河水系,全县有主要河流16条,其中过境河流4条,当地山区河沟12条。(1) XX河XX河干流从县城东北约4km处入境,流经22km,在XXX乡东南社与XX镇XXX村交界处,以南北向纵贯XX县。(2) XX河XX河从XXX村东北进入XX县境内,沿XX县北部边境行进至XX河二坝上游3km处汇入XX河,境内全长20.50km。(3) XX河XX河从XX乡XX村入境,以弧状流经XX、XX、XX,在XX镇XXX地界出境,流过XX县东南部。XX河在XX县境内河长19km。(4) XX河XX河XXX村与东XXX进入XX县境内,汇入XX河,在XX县境内河长5.50kmo(5)其他河流在XX县境内的西部及北部边山有境内小河流12条,均属季节性河流,特别是边山河流坡头沟深,洪水涨落时间较短。各河流特征参数见表1。XX县河流基本情况表表1河沟名称流域面积(km2)河长(km)河道纵坡()XX沟3.306.0042XX河16.0010.7036XX河20.8015.5034XX河9.6011.3033XX河6.106.3060XX河18.8013.6032XX河19.1014.4032XX河3.002.0062XX河62.9030.1021XX河6.104.2065XX河1.501.80100XX沟2.233.20702.2.4.2地表径流(1)过境水XX县过境水包括XX河、XX河、XX河三条河流。XX河二坝枢纽位于XX县长头村西,系低水头拦河引水闸坝工程,由拦河闸、土坝、东西干一号闸组成。始建于1930年,1966年改建成目前规模。XX河二坝渠首引水枢纽是汾西灌区、汾东灌区、墩化电灌站的渠首,灌溉XX、XXX、XXX三市农田。东西干渠引水能力44s°XX河二坝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1.55亿m3,实测最大年径流7.56亿m3(1996年),实测最小年径流0.06亿?(2000年)。XX河二坝以上主要支流有XX河。XX河是XX县过境水体,在XX境内河长5.50kmoXX河上游XX县境内建有庞庄水库,庞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8kn?,总库容1581万设计灌溉面积9.50万亩。XX河发源于XX县东山,由XX乡XX村入XX境内,以弧状流经XX、XX、XX,在XX镇与XX河交汇后,向西南从阎家营出境。XX河流过XX县东南部,由东向西从项目区中西部穿过。XX河在XX县境内河长21km,其中项目区河长6.5km。由于上游XX县境内XX水库拦蓄,XX境内平时无清水流量下泄,仅在汛期有短时约2025m3s的洪峰流量通过。XX河在XX境内为悬河,河床一般高出沿河地面L5m左右,项目区一带最高达34m。XX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9k11)2,总库容2525万设计灌溉面积&93万亩。因为庞庄水库和XX水库的拦蓄,XX河、XX河仅在洪水时有径流入XX县境。(2)当地水XX县境内河流均是边山小沟的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小、坡度陡、流程短,有降雨发生时可产生洪水,洪水历时很短,水资源难以利用。2.2.4.3冰情从距离最近的具有冰情观测资料的XX河二坝站分析,区域内初冰期一般在11月11日至12月6日间,终冰期在1月18日至3月9日间。封冻期在11月27日至12月26日间,解冻期在1月18日至3月8日间。最大冰厚0.40m。根据XX县XX乡、XX镇XX等12村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区水资源分析论证报告,项目区地表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亚砂土、亚粘土与薄层中细砂层,具双层结构,厚度约2050m左右;下伏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冲洪积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及砂层,上更新统厚约45m,中更新统厚约70m,下更新统厚约340m。第四系沉积厚度达460mo项目区取水目的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中深层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包括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亚砂土、亚粘土及砂层,厚度一般在100200m;含水层为粉细砂、中粗砂,含水层厚度一般2040m;地下水属孔隙承压水,水位埋深一般2040m°项目区目前有333眼机井,其中,仅有102眼机井仍在正常使用外,其他机井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废弃或带病使用等。机井深度一般100200m,个别达28Onb水位降深3040m,单井涌水量在30m7h左右,富水性中等。20xx年项目区有开采井258眼,年总开采量867.43万m%近年来,局部水位有所回升或基本稳定,例如XX村水井2009年12月水位埋深29.03m,到20xx年12月为28.59m,回升了0.44m。项目区中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灌溉水回归入渗补给、东侧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以及XX河在洪水期瞬时渗漏补给;地下水总体由东向西径流;排泄方式以向下游的侧向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为主。水质类型属重碳酸硫酸钠钙型水,矿化度12gL左右,水质较差,适宜农业灌溉。项目区位于新生代断陷盆地XX盆地西部边缘、XX河冲积平原和边山洪积扇区,西邻XX西边山断裂构造带,第三纪以来随着山体不断抬升,盆地区的不断下降,沉积了较厚的松散堆积物,为孔隙水的附存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区位于区域构造基底、晋源凹陷边部,第四系沉积厚度达460m。按沉积顺序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下更新统2岩性为一套典型湖相沉积的粘土、亚粘土、夹砂卵石胶结和中细砂层,具四到五个沉积韵律结构。顶板埋深120m,底板埋深可达460mo2)中更新统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与含砾中砂、细粉砂互层,顶板埋深50m,厚度为70m。3)上更新统0岩性为XX河冲积成因的亚砂土和薄层亚粘土夹中细砂层,厚度为45m。4)全新统Q亚粘土与薄层中细砂层,具双层结构,厚度为20-50m。2.2.7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冰雹和霜冻。项目区附近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干旱轻者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性的损伤,同时伴有冻土和土壤板结。霜冻会造成早春作物冻伤甚至冻死,秋季把晚秋作物冻坏,偶尔还会把未成熟的大秋作物冻伤,造成减产。2.3社会经济状况XX县共辖9个乡镇行政区,192个行政村,共有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0万人,总耕地面积43.3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8.60万亩。项目区所在的XX乡、XX镇的12个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现有耕地4.37万亩,总人口20230人,劳动力6744人。详见表2.表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所属乡镇村名总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均年收入(元)XX乡XX村6562191585.352.415000XX村14004672486.401.785000XX村13004332313.001.785000XX村18006003289.801.834000XX村25485672.453.294000XX村4301431187.102.765000XX村23707905798.702.454500XX村360012007304.852.034500XX镇XX村28509506516.602.284500XX村27009005214.601.934700XX村13704573629.852.643000北XX村15005003757.802.5145602.4土地利用现状2.4.1 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根据XX县20xx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确定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项目区共涉及XX镇的XX村、XX村、XX村、北XX村等4个行政村和XX乡的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等8个行政村,共2个乡镇12个行政村。项目区内的面积均为各村所有,均发放了集体土地所有证。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等。项目区有耕地2917.H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88.78%,全部为水浇地。由于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大部分实为旱地,同时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项R区农村道路123.76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3.77%o项目区其他土地27.63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0.82%,其中包括设施农用地24.93hm2占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0.75%,田坎2.13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0.06%。项目区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66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1.94%,其中沟渠50.67h112,其他未利用土地12.99hm2,分别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1.54%和0.40%o现大部已被农民自发开垦为耕地,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之一。项目区有其他草地38.63hm2,占项目区参与整理面积的1.18%o现大部已被农民自发开垦为耕地,也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之一。详见下表3-1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土地分类XX乡所涉及行政村XX镇所涉及行政村总计建设规模级地类二级地类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面积比例(%)耕地水浇地154.2012165.7557219.3207105.6874386.5828486.996379.145144.8282347.6436434.4354241.9927250.51822917.10732917.107388.78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6.55968.4666.22885.455916.3(X)830.08064.18852.806810.014917.27557.28459.0977123.7596123.75963.77其它土地设施农用地017.941801.70051.38330.07140.172900.2361.800501.62324.929424.92940.76田坎00.430801.0960.00140.46880.00580.130800002.13362.13360.06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3.41731.16320.70571.22413.444611.97251.02806.75636.51725.5498.885450.663350.66331.54滩涂07.302600.785702.674402.2297000012.992412.99240.40草地其他草地0.30164.645200.09762.41528.100700.25744.88433.671711.47682.778938.629438.62941.18园地果园4.599612.63742.86460.96368.491938.921403.35642.390419.75899.355512.0512115.3909115.39093.51合计169.07932183427229.1198117.0108418.62579.286184.540353.6093371.9255483.4592275.6585284.95443285.60593285.6059100.0017-2.4.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保障主要农副产品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改善农民生活和加快农村现代化。本项目区开发利用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为设施农用地、田坎、其他草地、沟渠、滩涂等农用地及草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及XX县20xx年变更数据,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来源于其他土地及其他草地。来源有:设施农用地整理;其他草地开发;滩涂的开发;对田坎和沟渠的整理。项目共可新增耕地62.80hm2,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91虬由此看来,项目区土地有一定的的开发利用潜力,实施后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1.1 农田水利设施状况近年来,XX河流量减少,水面缩小,项目区内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低下和年久失修,使原有的大部分水地转变为旱地,耕地质量明显降低,粮食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项目区内原有的绝大部分水井,由于成井时间较长,出水量远远达不到需求,加上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极其严重,很难保障浇水。根据XX县水务局提供的机井登记卡及实际调查资料,项目区目前共有333眼井,其中,75眼已报废,258眼使用(包括出水量小、出砂等带病工作机井156眼,正常使用机井102眼)。258眼开采井分布于项目区12个行政村,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井228眼,人畜吃水井18眼,工业用水井12眼。项目区258眼开采井中成井时间最早为1979年,大多数为1995年以来成井,占至Ij80%以上。井深90280m,大多数井深在150200m之间,占到60%以上。井径一般300325mm,均为水泥管。降深1441m,单井出水量1666r113h,一般降深3040m,单井出水量30n?/h左右。项目区有部分土渠,因年久失修,且没有可利用的灌溉水源,现已全部废弃,大部分已经被当地农民开发整理为耕地。项目区各村机井现状表详见表4项目区各村机井现状表乡镇村名井深(m)静/动水位埋深(m)出水量(m3h)水泵配套情况型号功率(KW)集义乡XX村18028/6720200QJ20-939.216028/6720200QJ20-1081120028/6732200QJ32-10415XX13035/7530200QJ32-911312036/7125200QJ32-1041516037/6730200QJ32-9113XX村18035/7028200QJ32-1041518034/6928200QJ32-1041512035/7028200QJ32-9113XX村15035/7128200QJ32-911312035/7230200QJ32-911318034/7032200QJ32-10415XX村18035/7030200QJ32-1041514036/7128200QJ32-911314836/7128200QJ32-9113XX村11040/7516200QJ20-939.218036/7430200QJ32-1041518036/7520200QJ20-14815XX村17035/7130200QJ32-1041517336/7032200QJ32-1041511036/7128200QJ32-7811XX村18035/7032200QJ32-13018.515036/7120200QJ20-13018.516035/7130200QJ32-9113徐沟镇XX村15028/5628200QJ32-781118026/5632200QJ32-1041515027/5632200QJ32-9113XX村18027/5532200QJ32-1041518028/5632200QJ32-1041515027/5432200QJ32-10415XX村20028/4532200QJ32-1041520027/4432200QJ32-1041522027/4432200QJ32-10415北XX村14027/4447200QJ50-521120027/4450200QJ50-7818.518027/4547200QJ50-7818.531.2交通状况项目区内外交通条件便利,XX高速公路、XX国道、XX国道南北方向平行分布于项目区。XX路、XX路两条县级公路垂直于XX河与项目区相通。田间道路大部分为简易土路,南北方向横贯项目区,汽车及施工机械可双向通行。项目区内现有交通设施完全可满足施工期间运输量和运输强度的要求。1. 1.3林网建设现状在项目区内只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树木,林网建设情况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区内农田防护林网体系急需完善,以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3. L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所涉及的村庄已通电,电力设施和供电情况良好,且有IOKV的高压线从项目区穿过。现有电力设施容量可以满足施工期间用电和项目实施后的需要。4.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项目区位于山前倾斜平原区,北高南低。现有耕地中可灌溉的水浇地面积土壤肥力较高,转变旱地和农民自行开垦的部分田块土壤肥力较低。(1)灌溉渠系及道路系统布局不合理项目区灌溉设施不配套,部分田块由于渠道的损坏已不能正常灌溉,项目区内仍有一定量的土渠,输水损失较为严重;另外,田间道路路面质量较差,作物产出外运极为不便,特别是雨天更为严重。(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项目区配套的灌溉设施不完善,耕地大部分变为旱地,发展灌溉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的首要措施。大片良田缺乏灌溉保证,制约了其提高产出。总之,项目区内农业基础条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3.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 3.1需水量分析5. 3.1.1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制度的内容包括: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溉定额以及实现灌水定额的灌水方法等。项目区灌溉制度的有关参数主要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实际经验确定,另外某些作物的灌溉参数参考XX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总结和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中的试验资料和实测值确定。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项目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情况以及作物种植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1)设计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以及项目区水资源条件、灌水方式等,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96。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水方式管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95,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数0.855;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0.90。(2)作物组成及种植比例项目区作物组成和种植比例与全县基本一致,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和群众种植习惯,确定规划水平下项目区作物组成为小麦20%、大秋35%、蔬菜10%、棉花5%、葡萄25%和其他5%,复播比例15%。(3)灌溉方式为了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考虑到项目区水源条件、当地群众习惯以及项目区的地形条件,确定项目区的灌水方式采用机井和地埋低压管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另有部分蔬菜大棚采用滴灌方式灌溉。地埋低压管道灌溉(即管灌)方式,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强,对地形条件要求较低,故初步设计确定采用管灌方式灌溉,即干、支管均埋设在地面冻土深度以下,在田间设置给水栓出水灌溉或接移动软管灌溉。(4)设计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根据相关规范按以下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xx3-20xx):m=1000YSh(Bl2)式中:m灌水定额,mm;Y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KN11轻壤土取14kNm3;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大田作物取0.5叱储一适宜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量28%的90%;B2适宜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量28%的63%;计算得出m=529m7hm2=35m30(5)设计灌水周期本项目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需水高峰时期的需水强度E为6. 5mmd,灌水周期可由下式计算:T=mE=35.3/(4.5×6671000)=ll.76(d)取灌水周期为12天左右。(6)灌溉制度依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相关规程规范、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和经济适用原则,对灌水定额进行调整。XX县相对属于较缺水地区,因此根据灌区各个时期给作物可提供的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分配,按单方灌水量产量最高的原则,浇好关键水。根据灌溉试验成果,小麦浇灌拔节、抽穗两次最敏感关键水大秋作物拔节、灌浆关键水,棉花安排现蕾水,葡果生长期和越冬各一次。安排3次灌水。另外各种作物尽量安排一次播前水保证出苗。灌水定额3040m复播灌水一次,灌水定额50m:项目区净灌溉定额为117m3,最大灌水率0.165。灌溉制度见下表5。表5项目区灌溉制度表作物名称种植比例灌溉定额(m3W)灌水次数生长期灌水时间(月/日)灌水天数(天)灌水定额(m3)灌水率(m3s万亩)起迄小麦201101播前9/119/2010400.0932拔节4/214/3010350.0813抽穗5/115/2010350.081大秋351101播前3/304/1012400.1352拔节6/166/2510350.1423抽穗7/117/2010350.142蔬菜102101生长期4/114/2010400.0462生长期5/115/2010350.0413生长期6/16/1010400.0464生长期6/266/305350.0815生长期7/217/255300.0696生长期9/219/3010300.035棉花5801播前3/304/1012400.0192现蕾7/117/2010400.023葡果25801越冬12/112/1010400.1162生长期5/15/101()400.116其他5801播前4/214/3010400.0232生长期8/18/1010400.023复播15501苗期7/17/1010500.087合计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