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慧安防小区综合解决方案.docx
XX智慧安防小区综合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背景分析11.1 政策背景11.2 业务背景2第二章需求分析32.1 业务分析32.1.1 基础数据全面采集32.1.2 实有人口精准鲜活32.1.3 社区隐患预测预警32.1.4 社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42.2 技术需求42.2.1 统一社区数据接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42.2.2 创新智能技术应用,促进社区精准防控42.2.3 物信融合深度治理,数据赋能基层警务52.2.4 全面系统安全策略,保障系统安全可控5第三章建设目标6第四章总体技术方案74.1 业务架构74.2 系统架构94.3 数据架构124.4 技术架构134.5 部署架构164.6 联网架构184.6.1 上下级联网架构184.6.2 小区联网架构19第五章系统建设内容215.1 感知建设215.1.1 场景布建设计215.1.2 社区典型场景265.2 数据接入与存储设计285.2.1 物联设备&采集系统接入285.2.2 数据级联设计305.2.3 数据存储345.3 业务流程365.4 应用建设385.4.1 警务室应用385.4.2 市县应用405.4.3 省厅应用52第六章标准规范56第ii页第一章背景分析11政策背景智慧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先后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进入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走向成熟阶段,智慧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在2020年“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为指导各地全面建成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19年3月以来,公安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国公安机关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结构布局,利旧和新建物联感知设施、设备,推进智能感知、智能采集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应用,其中,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分系统提出明确建设要求。综上所述,可看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成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从国家和公安部近期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到2020年,各地要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国各级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整体框架内,集成整合各类治安业务应用,包括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在内的九大功能模块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将推动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推动警务模式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1.2业务背景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依托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开展的预防为主的警务活动。据统计,从小区整体状况来看,全国共有30多万小区,其中占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小区占比达62%。近年来,按照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总体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在城区、农村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目前全国共4.5万个行政派出所、17万个社区警务室、24万个社区民警。形成了接触面广、触角延伸长、融入群众深的城乡社区警务体系,在预防违法犯罪、管理实有人口、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全国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状况呈现基数大、流动性大、管控难度高的特点。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的违法犯罪形式不断出现,社会治安形态呈现复杂变化,社区警务工作短板和痛点也越来越凸显。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社区工作面临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多级架构统筹规划,社区数据接入标准不统一;基础信息采集任务繁重但低效滞后,数据更新不及时,采集缺乏智能化手段;社区动态信息智能采集率低,无法实现对辖区状况的实时掌握;智能精准防范水平较低,自动感知实时上传的信息量低,基于社区多维信息研判预警能力不足;警务基础设施设备落后,警务室建设没有实现“民警办公室”向“群众服务室”的转变,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警用设施装备、便民利民设备配备不到位;统筹调动治安资源能力不足,社区各类人力、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率低等,以上诸多问题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发展。因此,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现实意义凸显,亟需构建智能化、立体化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来提高社区安全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第二章需求分析21业务分析2II基础数据全面采集小区数据碎片化,信息分散存在各小区,并且信息化程度层次不齐,案件难追溯。通过对小区出入口、单元楼道口、社区公共区域、社区内学校、商铺等的感知设备新建、改造或感知数据的接入,实现管辖社区采集的多维信息(人脸、人体、车辆、人车特征、RFID、WIFl探针等)统一汇聚。基于社区感知数据统一接入及传输标准要求,实现感知数据的标准接入、统一汇聚,实现人像、人车、人机一一对应,为公共安全风险预警、违法犯罪打击等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2.2实有人口精准鲜活目前社区民警实有人口采集工作仍主要依靠上门走访的传统方式,普遍存在准确信息采集难、采集效率低下,采集数据不鲜活的问题,对于辖区居住人员未登记、登记人员搬离的居住动态实时信息掌握难,动态信息更新滞后。结合小区物业采集社区数据,通过小区或单元楼出入口等核心出入区域人员、车辆通行记录分析,实现疑似居住未登记人员、疑似已登记搬离人员识别分析,根据研判信息核实、人工核查结果对人员进行入库处理,为公安“一标三实”平台名单库提供鲜活数据。2.1.3社区隐患预测预警针对小区案件难追溯的问题,在社区内公共区域、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等地点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及时提醒人员聚集、打架斗殴等异常情况;在社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单元楼门口等重要场景下建设人脸采集、车辆采集、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多维信息感知和智能分析,可实现对社区内疑似盗窃等人员异常情形,疑似犯罪窝点等房屋异常情形,频繁夜间出行等车辆异常情形三类社区隐患进行异常告警处置,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精准打击;在实现管辖社区采集的多维信息统一汇聚到省/市级公安部门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其它业务信息形成数据资源仓库,可提供人车轨迹研判、多维数据查询,为社区违法犯罪案件侦破,事后查证等业务提供应用支撑。2.1.4社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社区重点人员管控面临监管范围大、人员流动性强、隐患行为发现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社区重点上访人员在重点时间段(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疑似离开管辖区域,社区范畴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单独出行、接近社区重点区域(如人员密集区域、幼儿园/学校),社区涉毒人员、社区赌博案底人员频繁聚集疑似聚众复吸、聚众赌博,社区涉稳/涉恐人员社区范畴内出行异常、多日未出现等可疑行为,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虚拟身份等技术的应用,结合行为规律挖掘和针对性模型自动分析,及时掌控重点对象的动态,对有违法犯罪苗头的做到实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依法管理、控制,从根本上遏制重点人员再次违法犯罪。技术需求221统一社区数据接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标准,支持将社区价值线索统一汇聚、共享,达到住户和车辆信息全采集,进出人员和车辆轨迹全掌握,群众求助全应答,数据结构一致全共享的目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丰富“最后一公里社区场景下接入数据类型,使海量的社区信息资源真正成为实现预防预警、精确防控的源头活水。222创新智能技术应用,促进社区精准防控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优势,提高预警、防范、打击能力,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和公共安全事故防范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构建AI+智能场景应用池,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智能识别,真正实现“机器换人”,全面提升社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223物信融合深度治理,数据赋能基层警务在实现社区物联数据的汇聚共享的基础上,融合关联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其他社会信息,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挖掘、分析,不断地从多源、分散、碎片化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新的价值数据,构建以人、地、物、事、组织等为要素的主题数据库,提炼汇总规律分析、频度分析、区域碰撞、积分预警、关系网等算法模型,实现预测预警预防预控,赋能基层警务增效减负,辅助科学决策。224全面系统安全策略,保障系统安全可控方案设计详细考虑安全策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结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的要求,构建全程覆盖的安全管理机制、全网防控的分层安全技术体系,从而保证互联网、行业专网、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之间的信息高效、安全的流转,采用平台数据灾备设计,用户精细权限规范控制。第三章建设目标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子系统是部、省、市三级部署建设,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思路,对相关要素进行重点采集,实现社区态势动态可知;建设智慧社区信息资源库,搭建集智慧安防小区规范化管理、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和智能预警研判为一体的智慧安防小区信息系统,实现社区要素可查、可防、可控,打造“基础工作信息化、预警研判智能化、服务管理便捷化、监督考核规范化''的新型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推动形成数据智能采集、管理高效有序、防范智慧有力的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提升社区防控能力的需求,建设实现:(1)信息采集更加智能。以督促前端系统录入、数据交换共享、小区智感设备采集等为先导,实现基础信息自动采集、主动上报录入,扭转社区信息采集上门难等实际问题。(2)打击防范更加精准。多维情报分析研判和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支撑社区警务工作,提前预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精准打击,解决社区安全防范难、打击难的现实难题。(3)服务群众更加便捷。便民利民业务逐步向社区警务基层延伸,警务室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居民群众接触警务服务距离更短、更便捷。第四章总体技术方案41业务架构从各级治安部门的工作职责来看,如图1所示,省厅治安部门作为全省区域的领导指挥机关,承担所辖省级区域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决策和指挥任务,同时兼顾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联动,对下级的监督指导、考核保障;地市级公安局治安部门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兼具实战与指导;区县级公安局治安部门需结合本地实际,承担执行、行动等职能;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作为公安系统的基层组的态势分析、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联动等工作内容。在宏观管控方面,省级治安部门需全面掌握全省智慧安防小区工作态势;在重特大事件管控方面,省级治安部门需掌握分区域重特大事件统计、最新事件总数和未化解情况等,负责重点时期、重特大案件的统筹指挥调度及预案实施监管;在工作协调联动方面,省级治安部门负责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联动,负责下级不同市区级公安部门之间、与上级部门协调跨省级公安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管理考核方面,省级治安部门负责组织市级、区县社区警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以及按要求检查指导、督促市级社区警务业务工作,组织对市级部门进行年度业务考核;在业务指导方面,省级治安部门负责组织推广全省的社区警务优秀经验,对社区警务工作的优秀经验进行汇总、分类提炼并形成经验文档下发地方借鉴学习。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省级治安部门负责对全省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统筹建设及市级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监管。地市级治安部门兼具实战与指导的定位。在业务指导方面,地市级治安部门需掌握全市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情况以及治安态势情况,包括全市分区域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车辆基础数据采集量分布、分区域社区实时预警量分布、分区域社区重点关注人员数据量分布、区域间人员流动变化趋势等,分析研判态势,制订预防、打击策略;负责对全市社区警务业务工作进行定期指导,牵头健全社区警务考核机制,按月、季度、年度对下级区县及派出所社区警务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网上抽查、实地抽查);负责组织全市社区警务优秀经验及案例收集筛选及上报省厅;负责地市级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统筹建设。在业务实战方面,地市级治安部门组织指导查处危害社区治安秩序行为和社区重点关注对象管理,协助上级、协调跨区域重大治安案件、配合其他警种案件查处;负责组织开展市/区县级基层基础专项打击行动研究;负责督办辖区内发生的大案要案、跨区域案件,并给予下级机关相应的监督指导、考核保障。区县级公安机关作为实战主体,在机构设置上主要结合本地实际,偏重于执行、行动等职能。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系统的最基层组织。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其业务职责包括人口管理,包括实有人口管理、重点人管控,地址房屋管理,要求掌握实有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真实人口底数,对涉恐人员、涉稳人员、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涉毒人员、在逃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上访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列管,要求掌握基本情况及现实表现;社区安全防范,包括警情通报、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群防群治工作、技防物防工作指导、安全小区创建、组织社区巡逻;情报信息管理,物建治安信息员,收集掌握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情报信息;行业场所单位基本情况掌握,要求了解掌握辖区内重点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和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基本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协助办理案件;以及服务群众,报警求助受理、办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警务室是派出所外派机构,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室,主要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办理暂住证)、社区安全防范、群众救助服务等,二者在范围上属于分总的关系。42系统架构针对各级治安业务部门工作职责侧重点的不同,设计了面向省级、地市级(区县)、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四个层级的系统架构,分别提供给省厅公安局治安部门、地市级公安局治安部门、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治安民警、社区民警使用。省厅/市各级公安机关依托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采用纵向分级、横向分类的方式构建面向治安、通专结合的系统体系。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思路,对相关要素进行重点采集,实现社区态势动态可知。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省级堆市级(区县)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IrnMFNISMahm*>(UkCTUX-<APnl力我.*91lVlMW199青3aACA.I4ZX¼tuas6tAXV力C*riTMiQETs«斤为好.to*rnmO 力TSX入 MM>f.*>AQWAta¼A2*/Wr»0、r*m* MBm9>X< AMnIkIMCMRgW 化4CMADW9小(ttgm惶d 气 ImR 分*<wt*9 *c*fzs ”<S" O .UHVvP .7M"%f <.UIW. IHSMms "V5LA -*vJJl, ”?gM .sm?g xwo-<i W<5aHeaw 5a>Y 三小磔srciModf 与 1I1AMV KMV WSM MM eMXH 含 IiUZBAPPWAr> “xr >> amx TwW 1 fjfvg七 1,I1zrs 新* EIH e«r»4 dXf! cWrCT G塞Q4i» 心9C g ByIWK» asmxTr二(电。j a-ss ttMME ttKttitW <iOUSB* /n155a 小 MIJWtM-1Wm 分气Dra&w> es*vk at<9fi: R崎STfmaa<vsH NMaaNnK区2系统架构图建设省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汇聚全省小区已采集数据,与部级系统数据对接。在省级部署智能应用系统时,侧重对于宏观态势分析、大体量多维数据的综合运用,形成具有方向指导性的情报研判结果,辅助决策并且精准传递指令。在提供省级通用的人员档案、场所档案、物品档案、事件档案、组织档案以及社区统计查询等综合应用基础之上,业务应用主要提供全省社区数据全景等可视化应用、社区态势分析、社区治安考核评价、应急指挥调度、跨区域社区综合研判、情报融合研判、社区案例库管理以及模型工具集等,满足管理决策、社区总体管控的“态”“势”分析等应用场景。建设地市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汇聚地市小区已采集数据,研判分析,实现信息情报及时下派,且与省级系统数据对接。在地市级部署智能应用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层面上在提供市级人员档案、场所档案、物品档案、事件档案、组织档案以及社区综合应用基础之上,兼顾全市社区警务数据可视化、社区治安态势分析、社区考核评价以及联动指挥调度应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细化丰富智能应用服务,包括社区实有人口智能发现应用,社区涉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患、社区重点上访人员管理等社区重点关注对象管理应用,社区可疑行为发现、疑似盗窃发现、疑似犯罪窝点发现等智能研判预警应用;由地市级负责社区警务APP开发建设,为派出所社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提供信息采集、预警接收、身份识别验证、综合查询等功能。采用客户端形式提供给基层派出所使用,智能应用系统侧重于辖区工作可视化展现、社区数据汇聚上报,预警指令及时接收以及动态化人员管控。在通用综合应用基础上,提供社区建设成效、社区治安形势等可视化应用,社区基础建设、社区民警考核等统计考核应用,以及社区综合查询应用、实有人口管理应用、重点关注对象管理应用、智能研判预警应用等。采用客户端形式提供给社区警务室使用,智能应用系统侧重于在数据采集、预警接收、情报核查等方面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社区建设成效分析,民警待办事项提醒、辖区关注设置、名单库管理等民警工作台应用,以及综合查询应用、智能研判预警处置、社区警务APP移动端应用等。具体建设中,使用方和建设方可分离。根据各地情况,平台设计在省、市、两级进行搭建,并向下级部门开放应用使用权限,下级部门通过客户端进行访问和使用。其中,搭建的省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平台应能支撑全省社区业务信息的汇集,并可将汇聚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全省共享应用,是跨地市业务和信息共享的中枢,除本级自身使用以外,还可实现对地市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的服务支撑;地市级、区县级应用系统,可考虑采用地市级统一建设部署的模式,在市级搭建一整套完整的应用系统,地市/区县两级公安用户共同使用,保障治安业务条线的完整统一;当区县级公安部门因实际情况,需要开展较多符合本地特色的场景化、个性化业务时,建议参照市级系统要求自行搭建一套完整应用系统,以保障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由上级部门开放应用使用权限,通过客户端进行系统访问和使用,支持PC端和移动端系统应用。4.3数据架构在数据架构设计中,在视频专网内,数据采用分级处理、逐级汇聚的方式存储及计算,对社区场景到市级及省厅间的跨级数据,通过数据级联服务实现数据交换;对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之间的跨网数据通过网闸摆渡传输实现。数据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含公餐火纤堆 市 1' - 11 - IMtmiAI Am*t J | <Mfinse| Alt*ffV| 人.樗Gai. 11 Mtse一««««| | BRAflBrtEttS ft HAftt*r | | m出入”DHH|IR*人*0.|5«人做假相停*缉出入J | *UNBM凌1越依 I I»«*« | M<ttsJc!MI>*T*MaMAt | >ttIn*s |IMBk¥3,数据架构图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子系统定位在公安信息网,通过市级视频专网实现社区数据汇聚接入。在公安信息网的两级部署架构中,各级平台有不同定位,数据需求也有所不同。市级视频专网数据包含专线接入人脸抓拍、车辆抓拍前端采集的视频和图片数据,以及经解析后的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和图片数据等,以及本地市范围内汇总上来的小区平台接入各类物联数据和基础数据。同时,市级内还将存储本级治理产生的人员聚类、同行人、活跃时段、同出现等主题、专题数据。市级公安信息网数据包含已汇聚的物联数据、第三方数据、社区警务APP系统数据,及通过将物联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融合后生成的各类专题库、主题库、关系库、数仓库、标签库等数据,如人员信息主题、重点人员专题、群体行为专题、同行关系库及同住关系库,支持将这些专题数据与业务相关联为用户提供人员管控、异常行为分析、预警预测、综合研判的等功能应用。省级公安信息网将提供包括数据挖掘引擎、业务模型库及多维分析服务在内的多种数据挖掘服务,提供如综合查询、数据统计、智能搜索、全息档案及标签查询等应用,支持更完整、准确的人员轨迹、车辆轨迹、人人关系及人车关系分析。44技术架构技术架构设计可归纳为“四横三纵”,即构建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数据服务层(DaaS)、平台服务层(PaaS)及应用服务层(SaaS)四层能力,同时推进运维管理、安全保障及标准规范三大保障体系的建设。技术架构设计如图4所示:智U安防小区管控子系统应用服务层IlElSlg 可视化d'ESWM;"一一一二三' MMBA BMMA考穗评价招«MS«M_J=Vr(S. XHaOBW布拉演整ft逢:*,-1m' AllKZ小区点对象管控一 ;小区异常研利分析“3人Offw j,EB>?.!WTw I Aatwwttatf b*rmi矽析社区蚌合»»,j也鼻依MH控 wi2uft,a «东那e吟析 察”分析 函通, I I I I社区档案ASitSK房IS楂案车辆档案事件档案社区统计分析社区综合查询替就眠务(人居.车辆.ai8)ffiJfflBJ5安防K础取刍被毋窿务(接口及工H)车我a面无线终端查询!:阚点RI笈警服务*fia收据绮遁目录!:支AK分析军礴分析关联身份直询;假於IK分发门郸B若全文检索接口开发古中C术AJIS 桢W5?SHl8 ;Lt4可视对湃!6务<SStitfiifi'加昭顺 ;lSet车!掰计无线终端分析!;5HT0SS停隼场JB务全息档我接口Jmn问名单库It理h 1 1云台拄制»«?服务展台大BE另冷口联静联范 体能力放服务系运维管理服务体系 信息安全保»体系数据服务层±a 专题酝Ing仓IS 关系原器器 器器 政府政J5tt SWK故掰服务数据总理I明治理cnsrs基础设施服务层物联设备物联设话接入雅务部泮部 薄萍芦芦皇 m圆电园&沿安惘S人像卡O车辆卡口OK %lffl 移动线箍采集 报M消防探测耳4技术架构图(1)基础设施服务负责提供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安全及物联设备等基础设施,提供物联设备接入、算力和存储资源动态调配等服务,通过管理调度服务实现对资源的本级统一调度、跨级级联管理。(2)数据服务汇聚感知数据、小区采集数据、业务数据、社会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挖掘、分析、统计,不断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新的价值数据,为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通过大数据基础服务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统计、检索提供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检索等能力支撑;基于应用需求,按需汇聚感知数据、小区采集数据、业务数据、社会数据,构建数仓库、搜索库、关系库、标签库、主题库、专题库;并基于构建的数据资源池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服务。(3)平台服务负责提供视频服务、安防基础服务、智能服务及数据服务,并封装为标准的API网关,通过标准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灵活调用。视频服务提供视频点播、转发、上墙、存储、编解码及云台控制等基础视频服务;安防基础服务提供包含报警、门禁、可视对讲、停车场、梯控等安防服务;智能服务提供人脸应用服务、车辆应用服务及无线终端应用服务等智能解析服务;数据服务提供数据资源目录、开发者中心、数据库视图、数据订阅、数据级联及各类数据应用服务接口。(4)应用服务提供社区档案、人员档案、房屋档案、车辆档案、组织档案、事件档案等档案建设,以及社区统计分析、社区综合查询、社区案例库管理、民警工作管理的基础应用;提供社区态势分析、数据可视化、社区考核评价、社区实有人口管理、社区重点关注对象管理、智能研判预警等面向社区警务业务的专题应用,支撑智急安防小区管控实战。(5)安全防护从网络、主机及地市互联三方面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层面提供安全边界访问控制、入侵防御、病毒防护及安全交换等安全防护能力;主机层面提供主机检测、主机安全防护及Syslog日志审计等安全防护能力;地市互联层面部署网络访问流向、会话监控、会话限制、日志审计及协议过滤等安全防护策略。(6)运维服务按照“一体化运维”思路,实现设备资源的综合管理,定期进行网管信息采集,实现信息的展现与异常报警,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和完好性。(7)标准规范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设备接入标准规范、社区联网标准规范、系统技术规范及与第三方视频、门禁、停车场系统(或应用)交互的应用接口规范,各业务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己有的技术规范要求设计开发,遵循已有对系统结构、设计原则、统一的标识编码、系统功能、资源描述、接口消息、运行管理等技术的约束。4.5部署架构公安网/视频专网公安网省厅地市级社区阡干心°rm,:人脍采u车税采集视JMi校报警11a人员出入Q智度停车>w½s避更¥4部署架构图(模式一)公安网/视频专网公安网省厅地市级社区W÷<<t W<E*M人脸采车情果集视颊股法H9M人员出入口ttW*-55邂更¥4.部署架构图(模式二)如图6所示,智慧安防小区系统建设涉及公安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互联网/局域网在内的多个网络,平台架构采用省、市多级网络架构建设。地市级及县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智慧安防小区''前端建设,一是小区出入口和重要部位安装人脸抓拍、车辆抓拍设备,采用专线接入公安视频专网;二是利用小区自建网络,安装人脸智能门禁、车辆通道等设备。支持通过本小区管理平台,实现小区内部人员、访客等人员管理和进入控制,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推送至本市级社区数据汇聚管理平台。各地市依托互联网/局域网建设社区数据汇聚平台,支持各小区管理平台/系统统一接入,也支持直接接入小区的视频、门禁、停车场等设备,系统实现小区综合安防系统统一管理以及基本物业管理服务功能,支持提供给多小区进行分权限管理;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如区县)的小区内人脸抓拍数据、车辆数据、门禁刷卡事件、物业数据的汇聚、存储,通过安全边界,将数据推送至市级公安系统。各地市互联网/局域网至公安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内,根据小区系统接入方式不同,部署架构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依托公安视频专网,部署图像接入解析系统,负责接入各小区人脸卡口、车辆卡口等数据,并进行汇聚、解析感知信息资源。通过本市视频专网安全边界,将视图数据和级联小区数据推送至公安信息网。各地市依托公安信息网,部署市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开展本市智慧安防小区综合实战应用,实现与上级省厅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数据级联。模式二:依托公安视频专网,部署图像接入解析系统,负责接入各小区人脸卡口、车辆卡口等数据,并进行汇聚、解析感知信息资源,通过本市视频专网安全边界,将视图数据推送至公安信息网;同时,各地市社区数据汇聚平台级联汇聚小区数据,通过互联网安全边界,将小区平台级联数据推送至公安信息网。各地市依托公安信息网,部署市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开展本市智慧安防小区综合实战应用;实现与上级省厅智慧安防小区应用系统数据级联。各省厅依托公安信息网,部署省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综合公安网内各项警务资源、人脸、门禁、车辆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汇聚、存储和智慧安防小区综合应用,统筹全省智慧安防小区综合管理。46联网架构461上下级联网架构在公安网络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在地市/区县、省级及上级各个层级之间上下级级联,采用统一的接口实现管控平台间数据汇聚、级联应用的交互;从互联网到公安内部网络,数据文件通过级联网关进行数据摆渡穿越网络边界。如图7所示,公安网络侧上下级联网方案在下文数据级联设计章节进行详细设计。去二系统上下级联架构示意图注:有条件的区县可参考地市级要求建设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子系统462小区联网架构各地市依托互联网/局域网建设小区数据汇聚平台,采用统一接口支持下级各小区管理平台/系统统一接入,也支持直接接入小区的视频、门禁、停车场等设备,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如地市)的小区内门禁刷卡事件、车辆数据、物业数据的汇聚、存储,此类信息对公安治安与政府社会管理上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如图8所示,本项目中通过安全边界,将汇聚数据由互联网侧统一通过数据摆渡方式,推送至市级公安网络侧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小区数据汇聚平台与小区平台数据交互、跨网域的数据摆渡方案在下文数据级联设计章节进行详细设计。AX系统外部小区联网架构示意图第五章系统建设内容51感知建设511场景布建设计5.1.1.1 区域外围-人员出入口5.1.1.2 点位设计(1)监控效果要求要求能够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通过自动识别放行白名单人员,对黑名单人员进行限入并报警,或者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并记录通行人员人脸照片及相关特征值,对进出人员进行移动终端特征值进行采集记录,同时所有的信息可上传中心监控平台。(2)部署建议1)在小区人员出入口部署人脸识别闸机;2)在小区现有人员出入口基础上加设人脸抓拍机或全局摄像机;3)在小区人员出入口部署WlFl探针、电子围栏等移动终端特征采集终端。(3)布点示意图(如图9所示)用9.小区人员出入口布点示意图5.1.1.2.1 场景采集数据所有进出人员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识读方式、数据/图片、人员类型、住户类型、移动终端特征采集数据、关联对象等信息(可提供小区实有人口应用、小区重点对象管控应用、小区异常研判分析应用、社区综合查询应用、人员出入记录查询应用场景所需数据)5.1.1.3 区域外围车辆出入口5.1.1.3.1 点位设计(1)监控效果要求1)要求能够抓拍记录进出车辆,自动识别进出车辆类型(固定车,临时车,布控车)后处理,通过白名单管理自动放行准入车辆,黑名单车辆进行限入并报警,同时所有的信息可上传中心监控平台。2)要求能够抓拍记录进出车辆,借助后端平台实现停车收费业务;3)要求视频监控范围能够覆盖停车场主要停车区域;4)要求能够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输出清晰的视频画面。(2)部署建议1)在小区车辆出入口部署车辆道闸;2)在停车场出入口部署车辆道闸;3)在停车场停车区域周边部署黑光球机。(3)布点示意图(如图10所示)WIo小区车辆出入口布点示意图5.1.1.3.2 场景采集数据所有进出车辆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牌照/车型、数据/图片(含全景)、人员类型、住户类型、关联对象等信息(可提供小区重注对象管控应用、小区异常研判分析应用、社区综合查询应用、车辆出入记录查询应用场景所需数据)5.1.1.4 区域外围/内部主要通道5.1.1.4.1 点位设计(1)监控效果要求要求在(半)封闭式等开放式小区场景的重点路段交叉口、村(社区)出入口、重点场所路口通过卡口抓拍,采集过往人员、过往车辆信息,实现人/车过留痕、事后能查询取证、获取人/车轨迹。(2)部署建议在重点路段交叉口、村(社区)出入口、重点场所路口部署全结构化摄像机、全局摄像机、人车抓拍卡口;(3)布点示意图(如图11所示)"II,小区主出入口布点示意图5.1.1.4.2 场景采集数据所有进出人员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识读方式、数据/图片、人员类型、住户类型、关联对象等信息;所有经过车辆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牌照/车型、数据/图片(含全景)、人员类型、住户类型、关联对象等信息(可提供小区重点对象管控应用、小区异常研判分析应用、社区综合查询应用、人员出入记录查询应用、车辆出入记录查询应用场景所需数据)5.1.1.5 单元楼出入口5.1.1.5.1 点位设计(1)监控效果要求要求楼栋单元门禁与视频联动管理、一人一卡进出楼栋、人过留影。重点关注人员(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社区关注高危人员)的轨迹记录分析。针对出租屋较多的小区和城中村,有条件的地区使用人证合一验证是否本人刷卡。支持二代身份证、居住证、IC卡、手机卡刷卡开门。(2)部署建议1)在单元楼出入口部署人脸识别门禁/人脸识别门口机;2)已有刷卡门禁场景下,在单元楼出入口刷卡门禁上方部署人脸抓拍装置。(3)布点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用12.单元楼出入口布点示意图5.1.1.5.2 场景采集数据所有进出人员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识读方式、数据/图片、人员类型、住户类型、关联对象等信息(可提供小区实有人口应用、重点对象管控应用、小区异常研判分析应用、社区综合查询应用、人员出入记录查询应用场景所需数据)5.1.1.6重点核心部位5.1.1.6.1 点位设计(1)监控效果要求要求监控范围能够覆盖广场各出入口及广场内主要活动区域。要求在全景监控的同时能够提供快速细节定位功能。要求能够实现自动或手动对全景区域内的多个目标进行区域入侵、越界、进入区域、离开区域行为的检测,并可输出报警信号和联动视频跟踪。要求能够实现态势分析,对人员聚集等异常状况进行提前预警。(2)部署建议1)在社区公共区域如广场的制高点部署鹰眼设备;2)在广场人员聚集、治安复杂区域部署人员密度统计相机;3)在广场人员聚集、治安复杂区域部署人员聚集、打架斗殴智能视频识别设备。(3)布点示意图(如图13所示)W13社区广场公共区域布点示意图5.1.1.6.2 场景采集数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