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养心得体会发言、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6710539
资源大小:17.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技能人才培养心得体会发言、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docx
目录技能人才培养心得体会发言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技能人才培养心得体会发言提升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期待各地企业进一步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做法,切实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真正让更多技能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厚植人才资本。“得益于县总工会建立的产业工人技能梯次成长机制,我因此获得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并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日前召开的全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交流座谈会上,*省*市*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激动地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当前高质量发展为一线产业工人建功立业赋予了光荣使命,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技能要求。正如专家分析所说,不少产业工人渴望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企业是使用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企业应着眼长远,建立常态化的机制,让更多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有上升的渠道、提升的空间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为企业发展和“中国智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大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为企业职工搭建互学互比、互促互进的学习平台,近年来,*省*市*县总工会立足锻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指导、精神引领、政策扶持。通过“提技就业基础班、创新创业提升班、头雁引领精英班”三大阶梯,让产业工人“以技提薪”,实现阶梯式培养和成长,不仅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也让众多产业工人技能得到持续提升。如“基础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实际,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产业工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实现了送技入企、教练融合、培训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提升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选拔优秀产业工人外出到先进地区、先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普基地等学习观摩,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产业技术、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接受高效精准的培训服务。同时,又通过开展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提升班”带动作用。“精英班”则以劳模工匠精神宣讲团为依托,注重从技能、精神、政策等方面挖掘人才潜力,推动形成人才聚集雁阵效应和技术能手带动的头雁引领机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升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期待各地企业进一步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做法,切实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真正让更多技能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厚植人才资本。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高校通识教育,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未来,教育部还将推动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引导更多学生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全面发展,不断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强通识教育,教育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明确通识课程专业地位、推进高校读书行动、组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建设通识教育数字化课程等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要看到,面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识教育还存在观念认识偏颇、师资条件较弱、课程资源不足、课堂效果不好等深层次问题。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快进行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协同机制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能力提升显得十分必要。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通识课程的地位尽管在专业标准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重专业轻通识”的倾向依然存在。为改革传统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授课主体,根据通识课程若干主题邀请校内外多位名师参与授课,打破“一师通讲到底”的局限性,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二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讲授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参与式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合作实践中形成积极人格、创造品性和综合素养。三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授课场域,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校史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社会公共场所,让学生在社会的田野中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调查、创新创业活动中感受“行走的大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建立通识教育协同机制。首先,要建立通识教育校内教务、学工委、团委等多位一体协同机制,按照人才培养的“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标准,确保学工委、团委设计的学生活动同育人目标相一致,比如学工委牵头“互联网+”大赛、团委牵头“挑战杯”大赛等。其次,要建立通识教育校内校外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学校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教育场所、社会资源、红色基地等,充分发挥当地名家大师、知名校友资源,遵循“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共建共享通识教育资源。最后,要建立通识教育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资源不足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以及各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线上学习、线下辅导,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优质通识课程典型案例、教学设计等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克服课程建设能力偏弱、名师资源匮乏等问题。深化通识教育数字赋能。数字技术革命为通识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可以打破高校、区域、时空、资源限制,对人才培养深度赋能。一是要加快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慕课资源建设,尤其是要汇聚众多高水平大学、名师大家参与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打破高校、区域、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线学习、互动。二是要加快支持和规范高校将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认定学分,推进国家优质通识课程资源落地实施。三是要推进通识教育国家虚拟教研建设,通过建立不同层级的通识教育虚拟教研室,让不同高校、区域的教师能够及时探讨、分析、解决、研究通识教育的问题,实现通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能力。通识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师资问题,当前通识教育教师明显存在通识知识储备不够、通识学养不足、通识教育认识不到位、从教意愿不强等问题。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的系统培训与学习,增强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增长通识教育知识,形成通识教育教学能力;二是要建立全国性的通识教育学术组织,以便教师能够定期研究、交流、共享通识教育改革成果;三是要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充分吸收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做法经验;四是要改革通识教育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可以在课时量工作认定、职称评审、课程经费、教学项目课题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调动通识教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识教育是“无用之大用”,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之基。顺应时代之变,加强通识教育变得必然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