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

    • 资源ID:6680446       资源大小:99.1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

    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局部西方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的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的特点。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继承并开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典型例析1 .简述古罗马文学的地位和影响。答:古代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继承并开展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诗歌、喜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开展。罗马文学本身的成就不如希腊,但它作为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马征服希腊以后,广泛地接受了希腊文化,利用帝国的优势,把希腊文学迅速地推向了地中海周围广阔的地域。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罗马文学对希腊文学的模仿,不仅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还由于罗马生活内容和罗马审美趣味的渗透而具有更为独特的价值。因此,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毫不过分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根底,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2 .古希腊文学分为哪几个时期?其成就各是什么?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荷马史诗是希腊人从野蛮到文明时代带给人类的珍贵的文献,具有文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的末尾,诗人还以自耕农的身份讲述了农民-年的操作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古希腊农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赫西俄德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叙事诗神谱。这是一部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表达了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的时期。其中,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古代希腊文学繁荣的几大要素是: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对外战争的胜利(希波战争)对民族自信心的鼓舞,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政府的提倡等。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叫。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雅典与斯巴达争雄,北方的马其顿人趁希腊内战之机,一举击败希腊联军,希腊沦为马其顿帝国的殖民地。随着马其顿帝国对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扩张,古希腊文化很快在这些地区扩散,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但在希腊外乡,古希腊文学己处于衰落局面。这时的文学创作根本在宫廷和贵族上层,作品大多追求形式,讲究辞藻,主要体裁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为起点,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分为初期(公元5至11世纪)、中期(公元12至15世纪)和末期(公元15至17世纪中叶)三个阶段。初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是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初期和中期的文学,末期(确切地讲应从14世纪开始)那么属于"文艺复兴Ut期"。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宗教色彩,象征、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典型例析1.中世纪文学的背景是什么?答:(1)“民族大迁徙"与近代国家的雏形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新的封建因素产生的根底上,同时又在日耳曼人原始公社制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根底上产生的。这两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结合,形成广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罗马人称他们为"蛮族"。日耳曼人是"蛮族"世界中人口众多、势力强大的集团,是最好动的民族。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日耳曼人分布在多瑙河以北、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南、莱茵河以东、维斯杜拉河以西之间的广阔地区。据史书记载,到公元1世纪末,日耳曼人己经完全定居下来,处于氏族社会解体的阶段到公元3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开展,日耳曼人己经结成了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等许多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后半期,日耳曼人各部落联盟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居住地,于是便大规模地向罗马帝国境内移动,史称"民族大迁徙"(公元76568年)。当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境内时,不堪奴隶主剥削压迫的奴隶和隶农,同日耳曼人联合起来,最终于公元476年彻底摧毁了西罗马帝日耳曼人在征服罗马各地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于是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中最根本的受压迫阶级一一农奴。西欧逐渐完成了由氏族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自公元5世纪起,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一系列王国,其中以法兰克王国(公元481814年)最为强大,存在的时间最长。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公元768814年),法兰克王国被建成囊括西欧大局部地区的"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843年,将帝国一分为三,初步形成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东法兰克工国(后来的德意志)、西法兰克王国(后来的法兰西)和意大利。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制度在欧洲正式形成。(2)根本矛盾、封建割据、城市兴起欧洲中世纪的统治阶级是封建主阶级,封建主阶级与农奴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最根本的经济形式是封建庄园的自然经济。与东方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不同,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割据,国王势力薄弱。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和领地,各外族王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不断变化,中世纪最初的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从1096年至1270年,西欧各国的封建主阶级又以收回"至地"为借口,先后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把掠夺的手伸向地中海东岸各国。由于封建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加上连年的战争,生产破坏,土地歉收,瘟疫流行等因素,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农民不断发起对抗斗争。到公元10至U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并迅速开展,产生了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一一市民阶层(工商业者),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日趋复杂。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权力,而且也受封建主的压迫,于是就和农民一起对抗封建主。在整个中世纪,反封建斗争始终显得很活泼。(3)基督教神学统治欧洲中世纪的又一大特点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基督教文化主宰着切世俗文化。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犹太人是众多受苦受难民族中受苦最深的。在犹太教中有种传统思想,相信上帝耶和华将派"救世主"(希腊语为"基督")来拯救上帝的"选民"-犹太人脱离苦难。这种"救世主"的观念颇能适应绝望的人们的需要,成了基督教的-个重要思想来源。在犹太教的影响下,基督教消除了民族界限,成为-切受苦受难者祈求信仰的宗教。早期的基督教徒都是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早期的教徒不分种族,不歧视被压迫阶级,只要信奉耶稣,就可成为教徒。他们仇恨富人,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具有对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随着基督教的日益开展,信徒中的富有者不断增加,并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到公元2世纪后期,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定为罗马国教。至此,基督教就成罗马帝国的精神支柱,成为统治阶级麻醉和统治人民的有力工具。教会进行神权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僧侣们随意解释圣经,制造出种种适合封建统治需要的“理论",树立了许多宗教人生伦理准那么,如"七德"(谨慎、节制、坚强、正直、信仰、希望和仁爱)、"七恶"(骄傲、妒忌、愤怒、懒惰、贪斐、暴食和好色),以及“君权神授"等等。圣经成了信仰、生活和一切言行的依据,知识、真理的渊源,区分是非善恶的标准。教会神权统治的另一恶果是它对古代文化的严重摧残。在中世纪初期,由于封建主热衷于征战,轻视文化,致使僧侣们取得了独占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民族大迁徙时期,欧洲的古代文化已经遭到破坏,而教会更把与基督教教义相抵触的信仰和学说视为"异端"加以排斥,甚至力图消灭。教会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十分敌视,想方设法销毁古代的文物典籍,只保存一局部有利于基督教的古代文化,导致文化开展的断裂。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开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教会把-切世俗文化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效劳;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文学艺术被用来为宗教效劳,诗歌的作用是写圣歌和祈祷词,音乐的作用是唱赞美诗,散文是写忏悔录和圣徒、教父传,戏剧成为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事迹的宣传形式;而修辞学那么成为说教布道的艺术。这种基督教文化唯我独尊的现实,严重地束缚文化的开展,扼杀了学术的生机,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开展相当缓慢。2 .神曲的艺术特征是什么?答: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到达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梦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锋利复杂的党派之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如在32歌中就生动地刻画了两派斗争的丑态:“一个把牙齿插入另一个脑袋,好似饿鬼咬面包。"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表达了新文化的开展趋势。(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根本相等,地狄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尾"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那么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许多人物也都有寓意,比方诗中的尤里西斯(即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集中表达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4)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也是它作为近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出现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虽然,作品仍充满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是,作者对人和人类的正确理解,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在艺术上的把握和运用,使他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世纪一16世纪)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樊篱,打击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观念形态上开辟了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大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顶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有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在思想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更具有民族风格。典型例析1分析哈姆莱特形象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离开丹麦到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接受了许多与传统和教会截然不同的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那么是"一幢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表现出当时人文主义者所特有的民主意识与人性光芒.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人和社会充满理想、满怀信心的优秀吉年,回国后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莱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原先美好的人这时成了个毫无意义的泥塑物一一人类对他又失去了意义;原先和谐健康的王国己变成了一个"不毛的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先美好的世界也成了一个"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的荒原。在这个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莱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在这深刻的精神危机中,哈姆莱特不禁开始对生命的意义提出疑问:"活下去还是不活。"然而他随即又意识到死亡并不意味着痛苦的解脱,没完没了的思索丝毫无助于矛盾的解决。"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荣耀,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况且在经过了戏中戏后,他“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为父报仇,然而哈姆莱特并没有抓住克劳迪斯单独祈祷的时机进行复仇,而是贻误时机,造成了行动上的"延宕",也因此引起了后人对此的各种推测。除了担忧在奸王祷告之际复仇会使奸王的灵魂进天堂,因而他犹豫不决外,哈姆莱特的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一旦杀死了国王,哈姆莱特自然就要接替王位,而一旦接过工位,他就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相比之下,仅仅为父报仇就要简单得多。因此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哈姆莱特就必须超越复仇,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作出全盘考虑.黑格尔说哈姆莱特所疑心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好它。哈姆莱特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哈姆莱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现实,重整了乾坤,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拓深了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3 .论述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答:(1)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威尼斯商人有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借债还钱的冲突,还有由罗兰佐和杰西卡、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爱情故事组成的两条情节线索。这三条线索交织在起,但又并行不悖,给观众一种阴沉与欢快的混合审美效果。在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人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在紧张锋利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开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既有流血,又有温情;既有紧张,又有松弛。(2)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II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商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麦克白夫人既冷酷无情,又人性未泯。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开展轨迹。如李尔王在位时的刚愎与失位后的痛悔,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3)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李尔王流落荒野,在暴风雨之夜对雷电风雨的呐喊,揭示了李尔的思想转变。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开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4)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全部词汇量到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剧本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肘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四章17世纪文学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马里诺,西班牙的是贡哥拉和卡尔德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代表人物有屈莱顿、班扬、弥尔顿。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典型例析1.古典主义文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是什么?答: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促进法兰西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并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影响很大。但古典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迎合宫廷趣味,塑造人物时往往无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化。到19世纪初叶,浪漫主义运动兴起后,古典主义便作为-种过时的文艺思潮在欧洲文坛上消失了。2.分析答尔丢夫形象。答:答尔丢夫这-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品首先刻画了他表里不,的伪善性格。他将自己装扮成'把全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的虔诚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一顿饭他就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一离饭桌,他就回到卧室,猛不丁地一下子躺到暖暖和和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当他看到道丽娜袒胸露背时,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说什么"看了灵魂就受伤",俨然正人君子。然而,他-边容许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求爱,并且扬言这是“敬爱上帝"的表现: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他时,他没说半个"多"字,却大言不惭地声称,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应该遵从"。这哪里是个良心导师的模样?接着,莫里哀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答尔丢夫一见到艾耳密尔就垂涎欲滴,色相毕露,说什么"如果你抬出上帝来反对我的愿望,那么索性拔去这样个障碍吧,这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的"当他的恶行面临败露时,他以退为攻,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斥责儿子侮辱圣徒,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己昭然假设揭。最后,莫里哀抽丝剥茧似的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当答尔丢夫的恶行败露后,他立刻露出了狰狞的本相,利用法律,串通官府,要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他还到宫廷揭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企图置恩人于死地,并且冠冕堂皇地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答尔丢夫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不是孤立的个人,法律、宗教、官府、宫廷都与他有联系,都对他有利。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一问世,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像生活中的某某宗教界人士,有人说他像身边某某冒险家,这说明答尔丢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它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第五章18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个时期都有长足的开展。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影响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作了最后-次的努力。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德以其巨大的成就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顶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18世纪文学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文学成就最高,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与现实效劳,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典型例析1 .简述浮士德的结构与情节。答: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共分两部1万余行。第-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为5幕.全剧没有首尾相联的故升情节,而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开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生。浮士德的根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天上序曲是剧作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同时也预示了全部作品的故事线索;第-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的赌赛一一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赌赛是魔鬼梅非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会对生活产生满足"的赌赛:一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2 .分析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答: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上的一致性,就是都在进行启蒙运动。但具体任务各有不同。英国是资本主义开展较快的国家。到18世纪,英国己完成了"荣耀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所以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剩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开展。这-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是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18世纪的德国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开展。德国启蒙运动和文学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的国家,建立统-的德国民族文学。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自古有之;作为文学思潮,那么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冲动人心的特定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浪漫主义即是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家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理想,他们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注重艺术效果。典型例析1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答: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伽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尔达,一手造成了她的悲剧。雨果同时也把克洛德写成宗教势力的牺牲品。克洛德并非天生的恶人,宗教使他的人性畸形开展,最后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一一灭绝人性。对于爱斯梅拉尔达,他是只可恶的"蜘蛛":对于宗教,他又是只被吞吃的"苍蝇"。作为"蜘蛛",他以宗教杀人,罪孽深重:作为"苍蝇",他下场悲惨。作者通过描写克洛德这样一个以“严肃和贞洁"著称的副主教,在情欲的驱使下,竟背叛上帝,甘作情欲俘虏的结局,对宗教进行了辛辣的挖苦和全面的否认。2 .分析法美俄三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答:法国大革命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哲学社会思潮应运而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局面。在宗教的神秘主义、教权思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主义思潮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文学领域里各阶级各阶层的作家日益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和风格流派,而浪漫主义那么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浪漫主义作家要求想像力的解放和创作的自由,而在复辟王朝的扶植下,因袭陈规的古典主义限制那么阻碍文学的开展,因此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古典主义、复辟王朝的斗争中崛起的。到1783年,历时8年的独立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美国不但从政治上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而且也迫切需要在文化上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当时美国文坛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方面是美国没有真正上乘的外乡文学;另一方面整个文坛盲目崇拜欧洲,欧洲人对美国文学不屑一顾。英国人嘲笑美国没有自己的文学深深地刺激了美国作家,要求开展自己民族的文学的愿望成为当时文坛的中心课题。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具有美国自己民族个性的文学诞生了,这就是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文学,从而掀起了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美国浪漫主义的产生,方面是民族文化独立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正处在全盛期。尤其是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对美国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19世纪初期,俄国还是一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残酷、野蛮的专制制度不仅大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也严重室息了文学的生机。法国大革命后欧洲蓬勃开展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震荡了这个封建堡垒,西方的民主思潮不可遏制地涌入俄国,深入到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贵族吉年开始觉醒,尤其是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俄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个了解了西方文明并在卫国战争中看到了自己力量的民族再也不愿忍受沙皇的专制统治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自由和民主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倡导下,一个个秘密社团相继成立,先进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了一个社会思潮相对活泼的时期。同时,面对人民的日益觉醒,沙皇统治者在充当国际宪兵、镇压欧洲革命之际加强了国内的专制统治,企图以严酷的手段扼杀一切进步的思想。一方面是强烈的民主意识,-方面是野蛮的专制统治。民主意识使人们对现状极端不满,专制统治更激起人们对抗的激情。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正是在这种民族意识的大觉醒、进步与黑暗的大决战中,在这种强烈反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旋律。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这一时期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到"巴黎公社革命"这-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对现实的描绘,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力图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去观察研究社会现实,以其"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利己主义的生活原那么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在创作中极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典型例析1.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的关系。答: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说他“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再现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的消极局部。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是,他又辛辣地挖苦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爆发户逼攻下必然失败、消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并且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3 .分析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答: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影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时代,二是传统,三是拿破仑崇拜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了这场锋利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郁郁不得志的平民吉年和没落贵族吉年,更是神往拿破仑时代,也梦想凭个人才干爬进上流社会或重振衰败的家道。这样,法国文学增加了独特的个人反叛者与野心家的形象。所以,法国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对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和50年代到达高潮,7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它继承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批判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了一步。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进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使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除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地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进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第四,女性文学的异军突起。拥有大量财富的中产阶级把妇女抛进了无所事升的闲适生活之中,并让她们接受贵族教育,从而成为"贤良的淑女"和"家里的天使"。但是,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己经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出现了诸如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和勃朗特姐妹等一大批富有"献身于艺术的严肃性和冲向理想此岸的使徒精神"的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勃朗特姐妹,被评论家称为"勃朗特峭壁"和"一个家庭中演出的一曲奇异的三重奏"。俄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大国。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作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第四,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释和保卫,都做出了历史性的奉献。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三)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一是30年代“静悄悄地走上历史舞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经过几十年的开展之后,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期:二是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遗传作用认识的深化,自然主义文学也在现实主义的根底上形成;三是巴黎公社革命直接产生了巴黎公社文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学继宪章派文学之后的继续和开展:四是各种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也纷纷出现在欧洲的文坛上。一时间多元纷呈,但主潮仍然是批判现实主义。此时期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三种根本思想并存。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它们既重视对外界事物的描绘,更重视对心理活动的把握和对直觉的捕捉。除无产阶级文学仍然走群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以外,其它派别的文学都注重文学技巧的使用和创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那么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这样,文学主题由清晰走向了朦胧:含义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典型例析1.娜拉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答: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娜拉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头缝里漏出去了",他“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娜拉受过教育,能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她与大资产阶级太太、小姐不同,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娜拉热爱生活,她说:"活在世上过快活日子多有意思!"娜拉的这种勤劳、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联系的。娜拉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她能够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和不幸者。她同情童年学友林丹太太的不幸遭遇,当林丹太太为生活所迫急需找工作时,她竭力相助。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给予真切的同情。娜拉最为可贵的品质是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这是误解。其实,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丈夫得病等等,只不过是她从不垂头丧气,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罢了。债主柯洛克斯泰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但她没有丝毫软弱的表示,也不把事情告诉丈夫,准备自己承担一切责任。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的表现。娜拉的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使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之家"。娜拉毅然决然同海尔茂决裂,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现实生活教育她,使她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道德、宗教、法律等问题的看法,跟般资产阶级庸人如海尔茂之流的见解是不相同的。"醒悟”后的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似乎持敌视态度。当海尔茂说她“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时,她激昂地答复说:"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我知道大多数人赞成你的话,并且书本里也是这么说。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的话,也不能-味相信书本儿里的话。"对于宗教娜拉更是不把它放在心里,她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拉身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她愤慨地说"难道法律不许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烦恼吗?难道法律不许老婆搭救丈夫的性命吗?"法律不考虑动机“那-定是笨法律"。“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