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征.docx

    • 资源ID:6666090       资源大小:88.06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征.docx

    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运输机场安全、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的运行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机场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飞行区场地巡视检查(以下简称巡查)及维护、外来物防范、目视助航设施巡查及维护、机坪运行、净空保护、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场道除冰雪和不停航施工等。第三条【民航管理部门职责】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对全国机场的运行安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对本地区机场的运行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民航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统称民航管理部门。第四条【机场管理机构职责】机场管理机构负责对机场的运行安全实施统一管理,以及机场正常运行的组织和协调,并承担相应责任。第五条【签订相关协议】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油供应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协议中明确各方在机场运行安全中的权利、责任、义务。第六条【各相关单位职责】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油供应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民航管理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运行安全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运行安全条件,加强运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机融合,共同维护机场的运行安全。鼓励机场管理机构及其他驻场单位应用新技术提升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第七条【对单位和个人基本要求】在机场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机场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机场管理机构制定并经民航管理部门批准或者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小组)通过的保障运行安全的有关管理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小组)的组织章程和议事规则。第八条【不得滥用管理权限】机场管理机构不得滥用本规定赋予的管理权限损害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及其他驻场单位的合法权益。第九条【机场集团的职责】组建机场集团(公司)的,机场集团和集团内各机场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民航的有关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共同保障机场的运行安全,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承担机场管理机构职责的机场集团,应当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等与所属机场分公司明确各自的运行安全管理责任,共同履行好机场管理机构职责。不承担机场管理机构职责的机场集团,应当认真履行对所属机场子公司运行安全的指导、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责任。对于受委托或者被授权管理的机场,受委托或者被授权方应当与委托方或者授权方商定机场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委托或者授权管理协议等明确安全投入和运行安全管理责任。第二章机场运行安全保障第一节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第十条【机场安全管理体系】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机场安全管理体系。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的要求,并纳入机场使用手册。第十一条【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机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估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持续改进。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第二节基本管理要求第十二条【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成立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油供应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委员会负责人由机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和标准,对机场运行安全工作进行指导;(二)审定机场使用手册;(三)研究推进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四)研究分析机场运行安全形势,评估机场运行安全状况;(五)研究各专业工作委员会提出的重要议题和工作建议,协调解决机场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六)对机场运行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落实委员会提出的有关安全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机场管理机构根据本规定组织成立的专业工作委员会(小组),可以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进行整合。第十三条【安全生产委员会】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研判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或者已经发生影响机场运行安全的相关事件时,应当及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第十四条【机场飞行区运行安全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机场飞行区运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飞行区场地、目视助航设施、净空保护、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场道除冰雪和不停航施工等管理工作,以及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外来物防范、机坪运行等有关管理工作。第十五条【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或者指定部门统筹组织机场航班保障、运行信息采集与处置、应急救援指挥与协调等工作。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应当设立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第十六条【业务外包后的主体责任】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油供应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委托外包方为其运行安全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运行安全的责任仍由委托方承担。第十七条【运行安全状况评估】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对机场的运行安全状况组织一次评估,评估分为综合评估和专业评估。综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机场管理机构和其他驻场运行保障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机场设施设备的状况。专业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飞行区场地、外来物防范、目视助航设施、机坪运行、净空保护、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场道除冰雪和不停航施工等工作相关管理要求落实情况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对评估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制定整改计划,并负责跟踪督促落实整改计划。机场管理机构可以组织具有机场运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评估,也可以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承担评估工作的人员应当熟知相关规章标准,并具有机场运行管理的经验。评估结束后应当形成评估报告,报告分为综合评估部分和专业评估部分,报告内容应当至少包括评估工作概况、机场运行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措施和工作建议。评估报告有关内容应当向相关驻场单位反馈,并及时向机场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第十八条【机场资料库】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并及时更新和补充机场资料库,供员工查阅和使用。资料库应当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民航管理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相关附件、手册;机场建设和改(扩)建的设计图纸和文件资料;与机场运行安全相关的所有规定、标准、手册等文件;机场设施设备的技术资料以及运行和维护记录等0第十九条【工作记录】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各项运行安全工作记录,详细记录各项检查和维护情况。记录可以为电子记录或者纸质记录,记录应当确保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且至少保存五年。第三节人员资质及培训第二十条【人员配备基本要求】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置安全总监,安全总监是专职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职责或者授权范围内的事项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监督责任。安全总监与主要负责人、其他业务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互不替代。安全总监不得兼任或者兼职其他工作。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赋予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的职责。机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分管运行的负责人、安全总监岗位空缺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并且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不得出现同时空缺的情况。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配备满足机场运行规模实际需要的合格人员,以保障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第二十一条【机场员工资质和培训管理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员工资质和培训管理制度。资质和培训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从业人员资质要求,培训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教员管理、经费安排、方式和程序、初始培训和复训的内容及学时、转岗的培训要求、考核办法、培训效果评价以及奖励与处罚等。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其岗位相适应,包括必备的安全知识、技术标准,机场运行安全的规章制度、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员工培训和考核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第二十二条【管理人员培训及工作经历要求】机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分管运行的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其他需要承担安全管理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机场运行安全的中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与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机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中应当至少一名具有五年以上民航行业工作经历。机场管理机构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分管运行的负责人、安全总监任职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在机场担任专业管理负责人的工作经历,或者五年以上民航行业工作经历。在机场担任专业管理负责人的工作经历包括但不限于从事机场安全管理、飞行区运行维护管理、机场运行指挥、机场建设管理、航站区管理、航空安保等专业管理负责人的经历。民航行业工作经历包括但不限于从事机场运行、客货运输、空中交通管理、飞行运行、航空器维修等专业工作经历,以及在民航管理部门的工作经历。机场飞行区运行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应当具有三年以上从事机场运行安全相关专业工作经历。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应当具有三年以上从事机场运行指挥员或者机场运行安全相关专业工作经历。第二十三条【岗位员工资质要求】机场内从事与运行安全有关岗位的员工应当持证上岗。与运行安全有关的岗位主要包括:机场运行指挥员、机场场务员、民用机场助航灯光机务员、旅客登机桥操作员、民航专用车辆操作员等。国家、民航局要求应当具备从业资格的岗位,该岗位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第二十四条【员工培训要求】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其他驻场单位应当对在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的员工进行机场运行安全知识和业务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机场运行安全知识,熟悉机场运行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初始培训和复训的学时、方式和内容等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的要求,且复训周期不得超过十三个月。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驻场单位在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人员运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进行统一管理。运行安全知识的具体培训内容由机场管理机构会同驻场单位根据作业岗位特点研究确定。培训和考核的方式由机场管理机构与驻场单位协商确定。有关驻场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和配合机场管理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在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的所有人员的培训、考核记录档案,有关驻场单位也应当建立本单位员工的培训、考核记录档案。第二十五条【人员违章管理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驻场单位建立机场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人员违章记分管理制度,根据人员违章情况,对其实施重新培训和考核、暂停飞行区作业等管理手段。第二十六条【保障人员着装与证件佩戴、配备防护用品有关要求】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的人员,应当佩带控制区通行证,穿着工作服,并配有反光标识。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为在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的员工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口口口O第四节基本保障要求第二十七条【航班备降保障职责】航班备降时,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根据民航局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保障工作,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承担备降保障任务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备降保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预留足够数量的备降机位,不得无故不接收航班备降。第二十八条【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管理要求】实施低能见度运行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低能见度运行安全评估。实施低能见度运行期间,应当停止活动区有可能影响机场运行秩序的常规巡查、维护和施工活动。第二十九条【特殊天气下的保障】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单位结合机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雷雨、大风和降雪等特殊天气下的保障预案,明确特殊天气下有关作业程序和管理要求。第三十条【机场部分设施临时关闭管理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跑道、滑行道、机坪或者其一部分临时关闭的管理规定,明确可能导致关闭的各种情形、现场确认程序、关闭程序、有权决定关闭的人员、恢复运行程序、通报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程序和航空情报原始资料提供程序等内容。临时关闭跑道、滑行道、机坪或者其一部分,应当尽可能减少对航空器正常运行的影响,按照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设置相应的标志(灯),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相应设施的运行。机场管理机构不得无故关闭跑道、滑行道或者其一部分。第三十一条【新建或者改扩建部分标志要求】新建或者改扩建的跑道、平行滑行道完工或者部分完工但未投入使用前应当及时设置相应的关闭标志、不适用地区标志物和不适用地区灯,并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有关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第三章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三十二条【总体要求】机场管理机构负责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的统一管理,采取措施对进入(含穿越)航空器着陆和起飞地面保护区(以下简称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的车辆和人员实施严格管控,避免地面车辆和人员侵入跑道。第三十三条【跑道安全小组职责及工作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成立跑道安全小组,成员单位由机场管理机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航油供应企业及其他与机场运行安全有关的单位组成。跑道安全小组应当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跑道运行安全形势,指导和督促各成员单位开展跑道侵入防范工作。当机场运行模式发生变更、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生跑道侵入事件后,跑道安全小组应当及时开展跑道侵入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缓解或者改进措施。第三十四条【跑道侵入防范方案】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制定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并督促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方案内容应当至少包括跑道侵入防范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人员培训与考核、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和跑道侵入防范工作评估。第三十五条【培训和考核要求】在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的作业人员经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其他人员确需进入时,应当由符合条件的人员引领和监督。第三十六条【宣传教育与座谈交流】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开展跑道侵入防范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飞行人员、管制人员、场务保障人员等与跑道运行安全相关的人员进行座谈和交流,研究讨论跑道侵入防范工作。第二节运行要求第三十七条【建立工作机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建立地面车辆和人员进出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的工作制度(含协议)和协调机制,确定车辆、人员与管制员之间的通信方式、标准用语和车辆呼号等。第三十八条【进入申请】跑道开放运行期间,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实施作业时,应当向管制员提出申请,经管制员许可后方可进入,并严格按照许可的区域和时段实施作业。进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的车辆和人员,车身涂装和标识及人员着装、申请进入程序及要求、与管制员的标准通话用语、通信方式及设备配备、进入后实施作业的要求等,应当严格遵守民航局有关规定的要求。第三十九条【退出要求】进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实施作业的车辆和人员应当在管制员限定的时间内,或者管制员要求撤离时,立即退出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管制员指定撤离位置的,车辆和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撤离路线撤离至指定位置。撤离后,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管制员。再次进入跑道之前应当再次申请并获得管制员的许可。第四章飞行区场地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四十条【物理特性】机场跑道、滑行道、机坪等飞行区场地设施的几何构型、平面尺寸、道面状况等物理特性以及其有限超载使用应当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要求。超载使用跑道、滑行道和机坪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征得机场管理机构同意。第四十一条【总体运行维护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确保跑道、滑行道和机坪的道面(含道肩,下同)、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区和排水设施等持续处于适用状态。第四十二条【人员及设施配备】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部门负责飞行区场地管理工作,并配备与机场运行量、保障模式和飞行区场地面积相适应的机场场务员、其他保障人员及设施设备。第四十三条【场地管理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飞行区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人员培训与考核、飞行区场地巡查方案、飞行区场地维护方案、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和通报程序、飞行区道面综合评价和飞行区场地管理工作评估。第四十四条【道面状况综合评价】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每五年至少进行一次跑道、滑行道、机坪道面及飞行区在用桥梁、隧道、下穿通道状况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报告的建议,及时采取维护和改进措施。当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道面破损加剧或者出现持续沉降且面积较大时,应当及时对有关区域道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工作应当符合有关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处于特殊地质环境下的跑道、活动区特殊构筑物进行持续沉降和变形监测。第二节巡查和维护第四十五条【巡查目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飞行区场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缺陷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飞行区场地巡查方案应当至少包括巡查的频次、时间、类型、标准、方式和流程,跑道、滑行道区域场地巡查的通报程序,巡查人员与管制员联系的标准用语、无线电通讯设备和通讯频率,巡查跑道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程序。第四十六条【巡查类型】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铺筑面的巡查包括每日全面巡查和定期全面步行检查。每日全面巡查分为首次巡查和中间动态巡查。第四十七条【铺筑面每日全面巡查要求】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铺筑面的每日全面巡查应当符合以下要求:跑道首次巡查应当对跑道全宽度表面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对于全天开放的机场,应当在早高峰时段前完成;对于按航班时间、飞行需求或者申请开放的机场,应当至少在本场首个航班计划时刻30分钟前完成。跑道中间动态巡查应当至少包括跑道边灯以内的区域。当每条跑道日着陆或起飞架次大于15时,不少于三次;当跑道日着陆或起飞架次小于15时,不少于一次;中间动态巡查应当安排在每日高峰、高温等时段进行,且每两次巡查之间的航班数量应相对均衡。机场配备的外来物和道面损坏探测设备经验收合格,且持续运行一年以上,被监测区域的中间动态巡查次数可以适当减少。滑行道(含机坪滑行道和机位滑行通道)的每日首次巡查时间与跑道首次巡查时间要求一致,中间动态巡查不少于一次。采用驾车方式巡查跑道、滑行道时,应当至少由两人共同实施,至少包含一名机场场务员,并且车速不得大于45公里/小时。对机坪其他区域每日的巡查,可以根据机坪规模和运行实际分时段进行,一般不少于两次。当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道面损坏加剧或者雨后遇连续高温天气时,应当适当增加中间动态巡查的次数。第四十八条【铺筑面定期全面步行检查】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铺筑面的定期全面步行检查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且最大间隔不得超过四个月。当道面破损处较多或者破损加剧时,应当适当增加步行检查的次数。第四十九条【土面区每日全面巡查】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区和滑行带内的土面区(含防吹坪)应当每日进行一次全面巡查。第五十条【飞行区排水设施的检查】雨季来临之前,应当至少对飞行区排水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暴雨期间,应当随时巡查。雨后应当及时对道面与相邻土面区的高差、升降带和跑道端安全区进行检查,对积水、冲沟应当予以标记,并及时处理。第五十一条【不利天气巡查】当出现大风及其他不利天气条件时,应当增加对飞行区场地巡查次数,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影响飞行安全的,应当及时通报管制员,必要时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航空情报原始资料,同时向其他相关单位通报情况。第五十二条【施工及维护作业后检查】飞行区内不停航施工、维护作业和其他可能影响机动区道面适用性的活动结束后,应当对相关区域进行检查。第五十三条【其他巡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立即对飞行区涉及区域进行巡查:(一)机组、管制员等通报事件或者异常情况后;(二)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紧急出动响应结束后或者残损航空器搬移结束后;(三)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第五十四条【道面严重破损的处置】在跑道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形的,巡查人员应当立即通报塔台管制员暂停航空器起降,同时报告机场有关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并由相关部门按程序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跑道关闭的航空情报原始资料:(一)水泥混凝土道面断裂,包括整块板或者局部,并出现错台或者局部松动的;(二)水泥混凝土道面未断裂,但出现大于5毫米错台的;(三)道面出现直径(长边)大于12厘米的掉块的;(四)道面出现直径(长边)小于12厘米的掉块,但深度大于7厘米,或者坡度大于45度角的破损的;(五)跑道出现塌陷或者导致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突发性沉降。第五十五条【跑道轻微破损处置】在跑道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需要处理但暂时不影响航空器运行安全的情形的,巡查人员应当报告机场有关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并适当增加该区域的检查频次:(一)水泥混凝土道面断裂,包括整块板及局部,但不出现错台,板块不松动的;(二)水泥混凝土道面未断裂,但出现小于5毫米错台的;(三)道面出现直径(长边)小于12厘米的掉块,但深度小于7厘米且坡度小于45度角的破损的。第五十六条【巡查结果通报】巡查完成后,巡查人员应当向管制员通报跑道、滑行道适用性,并将检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检查人员姓名、飞行区场地及处置情况记录在检查日志中。第五十七条【飞行区场地维护方案】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充分考虑飞行区场地规模、类型和条件,以及机场运行量、保障模式等因素,制定飞行区场地维护方案。场地维护应当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第五十八条【道面维护基本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机场活动区道面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根据道面损坏类型、程度和位置等对机场运行安全的影响程度实施差异化维护,尽可能减少道面损坏和修补对机场运行的影响。差异化维护包括紧急抢修、日常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第五十九条【道面破损紧急抢修】跑道道面出现第五十四条所述的严重损坏情形时,应当立即进行抢修,跑道道面出现第五十五条所述的轻微损坏情形时,应当在发现后24小时内及时予以维护。当跑道道面出现其他病害时,应当尽快予以维护。快速出口滑行道道面出现损坏时应当参照上述跑道维护要求执行,其他滑行道及机坪道面出现损坏时应当及时维护。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跑道道面损坏紧急抢修演练。第六十条【其他维护管理】活动区道面嵌缝料、升降带平整区、跑道端安全区、飞行区排水设施等维护工作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第三节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和通报第六十一条【定期评估摩阻特性】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民航局有关规定,定期评估干跑道表面橡胶沉积或者表面磨光等情况对跑道表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程度。第六十二条【评估方法】机场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测试跑道摩擦系数或者目测跑道表面积胶情况的方式评估干跑道的表面摩阻特性。当跑道或者其中一部分(累计长度大于100米)表面摩阻特性低于规定的最低摩阻力水平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通报塔台管制员,并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第六十三条【需要立即改善摩阻特性的情形】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清除跑道道面的橡胶,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改善跑道的表面摩阻特性:(一)跑道摩擦系数(以任意连续100米长道面的摩擦系数为评价指标)低于维护目标值;(二)测试曲线显示跑道多处存在摩擦系数(累计长度大于100米)低于最小的摩阻值时;(三)当接地带跑道中线两侧被橡胶覆盖80%左右,并且橡胶呈现光泽时。第六十四条【应当评估通报湿和污染跑道的表面状况】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持续监测、评估和通报湿和污染跑道表面状况,直至跑道表面不再受污染为止。湿和污染跑道表面状况主要包括跑道状况代码以及污染物的种类、深度和覆盖范围等。第六十五条【机场管理机构在通报中的职责】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以跑道表面每三分之一段污染物的种类、深度和覆盖范围等为基础,并结合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湿和污染跑道表面状况。符合通报条件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通报塔台管制员,必要时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航空情报原始资料。机场管理机构收到塔台管制员通报机组反映跑道刹车效应低于通报的跑道状况代码时,应当立即核实并处置。第六十六条【对标志和助航灯光的要求】湿和污染跑道运行期间,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以保障必要的跑道标志和助航灯光清晰可见。第六十七条【跑道关闭的情形】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机场场务员应当立即通报塔台管制员暂停航空器起降,并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跑道关闭的航空情报原始资料:(一)跑道表面有超过13毫米的积水或者其当量厚度的雪浆;(二)必要的跑道标志或者助航灯光被冰雪覆盖,除冰雪后仍不能提供飞行机组所需的目视参考;(三)跑道状况代码为1及以下;(四)当有机组反映跑道刹车效应为“差”或者"极差";(五)发生航空器偏出、冲出跑道后,未核实跑道表面状况符合要求前。第五章外来物防范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六十八条【组织机构要求】机场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机场外来物防范工作,并应当组织成立外来物防范管理委员会。外来物防范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其代理人、航空器维修单位、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航油供应企业以及其他与外来物防范有关的驻场单位组成。外来物防范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机场外来物防范工作形势,指导和督促成员单位开展外来物防范管理工作。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部门(即外来物防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外来物防范管理办公室)负责外来物防范管理日常工作。第六十九条【外来物防范管理方案】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制定外来物防范管理方案,并严格落实。方案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外来物防范目标和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外来物的预防、发现和移除,信息管理和外来物防范管理工作评估。第二节外来物的预防、发现和移除第七十条【外来物源头预防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及各相关单位应当系统识别各保障环节可能产生外来物的危险源,并制定具体的风险防控或缓解措施。第七十一条【保障作业基本要求】在飞行区内实施保障作业,应当至少遵守以下基本要求:(一)任何人不得随地丢弃垃圾或者废弃物;(二)运输或者临时存放垃圾或废弃物时,应当加以遮盖,不得泄漏或者逸出;(三)各类油料、污水、有毒有害物及其他废弃物不得直接排放在道面上;(四)在机坪内不得进行垃圾分拣。第七十二条【道面清扫要求】机场管理机构统一负责飞行区道面定期清扫、日常保洁和卫生监督工作。航空运输企业或者各相关单位应当定期全面清扫活动区道面,保持道面清洁。对跑道、滑行道每月不少于一次全面清扫,对机坪每日进行动态清扫,每周不少于一次全面清扫。当道面上出现泥浆、污物、砂子、松散颗粒、垃圾、燃油、润滑油及其他污物时,应当立即清除。用化学物清洁道面时,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对道面造成损害。第七十三条【外来物控制区域划分】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各相关单位划定外来物控制区域,并明确各外来物控制区域的外来物巡查职责、程序、方法和要求。第七十四条【外来物探测设备配备】年旅客吞吐量100O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跑道应当配备固定式外来物探测设备。第七十五条【外来物巡查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将外来物作为跑道、滑行道和机坪铺筑面每日全面巡查、定期全面步行检查中道面清洁情况的内容之一,按照飞行区场地巡查的相关规定要求开展外来物巡查工作。第七十六条【外来物移除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及所有在飞行区从事保障作业人员应当主动移除活动区内出现或者潜在的外来物。当活动区道面上发现有金属零部件、砂石等影响航空器运行安全的外来物时应当立即移除。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数量的外来物移除设备和收集容器。第七十七条【不同方式发现外来物的处置要求】机场管理机构人工巡查发现外来物后,应当立即移除;使用跑道外来物自动探测设备探测到外来物后,应当根据外来物的材质、尺寸、位置与航空器运行方向等因素,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进行分级分类处置。第七十八条【易燃液体管理】易燃液体应当用专用容器盛装,并不得倒入飞行区排水系统内。第七十九条【发现航空器零部件后的处置要求】所有在机场飞行区内工作的人员发现活动区有疑似航空器零部件(含轮胎碎片、灯具碎片)的外来物时,应当立即通报机场管理机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识别或者判断零部件的可能来源,若初步判断为航空器零部件时,应当立即将信息通报零部件的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第三节外来物损伤航空器事件确认和报告第八十条【事件信息通报】航空器被外来物损伤后,航空运输企业或者航空器维修单位应当及时通报机场管理机构。第八十一条【事件确认和报告】接报或者发现外来物损伤航空器事件后,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器运输企业应当及时进行确认,确认为外来物损伤航空器事件的,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报告民航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与有关航空运输企业或者航空器维修单位应当就外来物损伤航空器事件确认和报告工作签订协议。协议中应当至少明确各单位现场确认部门、人员达现场的时限、确认工作内容。第四节外来物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第八十二条【信息管理机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机场外来物信息报告程序,并建立外来物数据库,至少每季度对外来物信息进行分析,编制外来物信息分析报告。第八十三条【信息提供和公布】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外来物信息分析报告、外来物防范管理工作评估报告通报外来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第八十四条【持续改进】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外来物信息统计分析、外来物防范管理工作评估等情况,及时完善机场外来物防范管理方案,不断提升外来物防范水平。第六章目视助航设施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八十五条【总体要求及管理对象】目视助航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并满足航空器运行要求和空中交通服务的需要。目视助航设施包括风向标、活动区道面标志、标志物、标记牌、助航灯光、机坪助航设备(含机坪泛光照明、目视停靠引导系统)、助航灯光配电系统(10千伏以下受电变配电系统和自备应急电源系统)、助航灯光监视及控制系统等。第八十六条【管理机构及人员】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部门负责目视助航设施管理工作,并配备与机场运行量、目视助航设施数量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助航灯光机务员、其他保障人员及设施设备。机场助航灯光机务员应当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电气设备电压等级,持有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高(低)压电工证。第八十七条【管理制度】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目视助航设施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运行要求、人员培训和考核、巡查方案、维护方案、目视助航设施综合评估和管理工作评估。第八十八条【运行协议】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与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中应当至少明确助航灯光开启、关闭和光级变更的程序,以及通报程序。第八十九条【航空情报资料公布的一致性】机场开放运行期间,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提供符合在航空资料中公布的并与实际天气情况相适应的目视助航设施。当目视助航设施与航空资料中公布的不一致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向空中交通管制单位通报,同时按照规定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目视助航设施设备出现故障后,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目视助航设施尽快恢复正常,及时通报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并按照规定向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提供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第二节运行要求第九十条【运行总体要求】机场开放运行期间,目视助航设施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各类标志、标志物应当清晰有效,涂刷或者安装位置正确;(二)助航灯光的完好率、允许失效时间等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且不应存在遮挡飞行员观察助航灯光的物体;(三)各类标记牌应当清晰可辨,引导指示正确,对飞行员的引导不能产生歧义或者混淆,且不应存在遮挡飞行员观察标记牌的物体;(四)风向标、机坪助航设备、助航灯光监视及控制系统等应当安全、可靠运行;(五)备用电源转换时间应当符合在用跑道运行类别对应的要求。第九十一条【飞行校验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的要求对精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进近灯光系统和跑道灯光系统等进行飞行校验。第九十二条【光学性能检测】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对助航灯光、标记牌、机坪泛光照明等的主要光学性能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以保障其持续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标准的要求。第九十三条【低能见度运行要求】实施低能见度运行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第二十八条停止对活动区目视助航设施的巡查与维护。同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助航灯光供配电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停止供配电设施附近的所有施工或者维护活动,并通知上级供电单位停止影响机场供电系统的施工或者维护活动。第九十四条【机场外设施的管理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对飞行区外目视助航设施加以保护,并协调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落实以下要求:(一)进近灯光系统场地保护范围内,除仪表着陆系统或者微波着陆系统的天线系统外,进近灯光系统灯具光中心形成的平面内没有突出其上的物体;(二)可能危及航空器安全的非航空地面灯应当予以熄灭、遮蔽或者改装,以消除危险源。第九十五条【评估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至少每三年对目视助航设施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及时进行评估:(一)新机场或者机场新跑道、滑行道、机坪投入使用前,以及运行三个月内的;(二)机场发生航空器误滑或者刮碰,人员、车辆误入跑道、滑行道等事件的;(三)机场交通密度等级、跑道运行类别、可使用最大机型发生变化的;(四)机场管理机构接到本场运行飞行员、管制员、有关勤务保障作业人员反映目视助航设施指示不清、容易产生混淆或者影响运行效果的;评估工作由本场运行飞行员、管制员、有关勤务保障作业人员参加。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持续改进。第三节巡查与维护第九十六条【巡查维护目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目视助航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故障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修复或者改进。目视助航设施巡查方案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巡查的类型、标准、方式;跑道、滑行道区域目视助航设施巡查的通报程序;巡查人员与管制员联系的标准通话用语和通讯频率;巡查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程序。第九十七条【巡查类型】目视助航设施的巡查主要包括每日全面巡查和定期全面步行巡查。每日全面巡查分为首次巡查、夜航巡查和中间动态巡查。目视助航设施巡查应当至少由两人共同实施,并且至少包含一名助航灯光机务员。目视助航设施每日全面巡查应当至少包括活动区道面标志的磨损和清晰情况;各类助航灯光、标记牌及机坪泛光照明的完好性和发光情况。目视助航设施定期全面步行巡查应当至少包括接地带标志、嵌入式灯具和标记牌、进近灯光系统、精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的性能情况;助航灯光电缆的敷设情况和隔离变压箱的完好情况。第九十八条【每日全面巡查要求】目视助航设施每日全面巡查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助航灯光、

    注意事项

    本文(《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征.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