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青少心理健康.ppt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内容,一.你了解你自己吗?二.现代人的困惑三.如何让你有个好心情,一.你了解你自己吗?,1.青少年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埃里克森E.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著名理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理论,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通俗的说来,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Marcia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James Marcia根据青少年所遇到的冲突以及他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划分了四种主要状态: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过早自认(identity foreclosure)、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这四种同一性来源于对两个问题做“是或否”两种回答的结合,这两个问题是:个体积极参与寻找同一性的活动吗?个体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了吗(例如,对价值观,对学校,对职业生涯,对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对自我同一性的其他方面)?,如果一个人在两个问题上都回答“是”,那么他就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这样的人已经找到了自我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教育、职业或个人行为的决定。有的人在两个问题上都回答“否”,那么他正在经历同一性扩散,这样的人既不积极寻找同一性,也没有致力于任何有关同一性重要方面的行为。在第一个问题上回答“是”,而在第二个问题上回答“否”的人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这样的人寻找同一性,但是还没有做出决定。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第二个问题回答是的人处于过早自认状态,这样的人已经做出了工作、上学或自我同一性其他方面的行为,但并没有积极寻找同一性。,是;是同一性获得自我坚定感和安全感确定了职业、宗教、信仰、性别角色的观念等充分考虑别人的看法、信仰和价值观,但自己的决定是自己做出的是;否同一性延缓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或者正处在转折点上对于社会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感正在积极地争取获得同一性,否;是过早自认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各种理念已经有所定位缺乏自我建构的过程,不假思索和不加怀疑地接纳他人的价值体系在获得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过早做出决定否;否同一性扩散缺乏方向对政治、宗教、道德或职业问题不关心做事情不问为什么对其他人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情不关心,2.我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具体标准(刘华山和姚本先)智力发展正常;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二.现代人的心理困惑,恶心、呕吐、无缘无故地紧张、长期陷入情绪低潮期,要么狂躁不安,要么无精打采,到医院里检查,结果“身体一级棒”!这时候,你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已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无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和9.5,有84.5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抑郁情绪,抑郁倾向,抑郁症,100%,20%,4%,一般性心理问题,表现: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人际关系失调 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性质:暂时性认知失调和行为失控,个别性心理问题,表现:适应障碍:青春期滞后、环境适应障碍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等情绪 持续较长人际关系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性质:严重心理问题,病态心理问题,表现: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惧症等.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性质:精神疾病,病态社会心理,表现:性心理障碍:同性恋;恋物癖;自我封闭心理迷信心理反社会心理空虚心理性质:社会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三.如何让你有个好心情,1.理性认知(排解情绪困扰)ABC理论创立者:艾利斯(Albert Ellis)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非理性想法 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2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3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2.保持距离(排解人际关系困扰),3.学会放弃(排解烦恼),4.不要违背自己的道德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