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六章重点工程.docx

    • 资源ID:6664128       资源大小:43.5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重点工程.docx

    第六章重点工程第一节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一、建设范围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的铁路、高速、道路、水系等廊道绿化任务。重点开展郑徐高铁、黄河故道、7条主要高速公路(连霍、济广、商周、商登、郑民、永登、济祁)及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7条河流(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泠河、大沙河、王引河)的廊道绿化。二、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县(市、区)环城林带闭合圈“两环"绿化,和高速公路、郑徐高铁、国道、省道、县道和主要河流"多廊”绿化。依托商丘市交通与河流基础,打造纵横交错、绿化层次丰富、有宽度有厚度有规模的经济、生态、景观一体化走廊。按照省政府"三纵五横”廊道绿化的要求,重点抓好我市境内连霍高速生态廊道建设,每侧林带宽度100米,达不到标准的县(市、区)要改造提升,今冬明春要大头落地。着力抓好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310国道、105国道两侧林带建设,抓好7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绿化。在明清黄河故道、河流、道路(铁路,县道及其以上级别的公路)、沟渠等两侧,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加大乔木混交林比例。建成完整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平原沙区网格面积200亩以内,一般平原区300亩以内,稻作区400亩以内,林网控制率95%以上。在廊道的节点(沿线的省辖市、县市区建成区),增加廊道绿化宽度,提高绿化标准。廊道绿化要考虑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扩容改造需要,适当预留道路建设空间。廊道绿化参照以下标准:明清黄河故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各栽植宽度100米以上树木,国道、省道、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不包括黄河)两侧各栽植宽度50米以上树木,其他廊道两侧各栽植宽度30米以上树木。廊道绿化需要占用耕地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梁园区、睢阳区、示范区、虞城县完成辖区内市环城高速绿化,外侧由现有的50米拓宽至100米,内侧规划造林100米。按照多林种、多树种混交,落叶树、常绿树搭配,美化彩化结合的要求,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以环城高速公路为框架,按照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100米的标准,建设环城林带闭合圈。增加城乡森林的可达性、开放性,因地制宜,建立遍布城乡的绿道系统,统一生态标识,设立林荫停车场、驿站、生态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确保生态建设成果惠民。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乡土树种(含驯化树种)比例不低于60%,适当增加常绿树种比例。实现廊道绿化向景观美化、常绿化升级。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化树种结构。乔木树种栽植株行距最低不低于3米3米。林带宽度依据廊道实地情况,宜宽则宽,宜债则窄,禁止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三、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8.9557万亩。其中,新造21.1445万亩,更新7.8112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15.3548万亩,占规划任务的72.62%;2023-2027年新造总面积5.7897万亩,占27.38%。2018-2022年更新总面积5.8534万亩,占规划任务的79.94%;2023-2027年更新1.9578万亩,占25.06%。力争廊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域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流两旁全部绿化达标;建成树种结构合理、高大乔木为主、生态防护功能较强的河南省生态廊道体系,推动廊道绿化向常绿、多彩、美化升级。见附表10、附表24。第二节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一、建设范围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商丘市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造林工程是河南省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以"百千万"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优化提升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扩大优良乡土树种使用比例,增加乔灌结合比例,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为粮食稳产、粮食安全构建生态屏障。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优化树种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平原防风固沙造林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坚持点、片、带、网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控制网格面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格面积控制在300亩以内,黄河故道防风固沙林网格面积控制在200亩以内,增强防护功能,提高防护能力。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沟、河、路、渠适宜绿化地段绿化率95%以上;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和严重污染土地得到治理。三、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3697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16.4059万亩,平原防风固沙林工程IL9638万亩。农田防护林工程新造10.3750万亩,更新6.0309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6.794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5.48%;2023一2027年新造总面积3.5810万亩,占34.52%o2018-2022年更新总面积3.1032万亩,占规划任务的51.46%;2023-2027年更新2.9277万亩,占48.54%。平原防风固沙林新造8.5014万亩,更新3.4624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5.806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8.31%;2023-2027年新造总面积2.6954万亩,占31.69%。2018-2022年更新总面积L6184万亩,占规划任务的46.74%;2023-2027年更新L8440万亩,占53.26%。见附表11、附表24o第三节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一、建设范围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的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区域。二、建设内容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着力推进森林进城,拓展城区生态空间,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将森林科学合理地融入城市空间,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充分利用城区有限的土地增加森林绿地面积,特别是将城市因功能改变而腾退的土地优先用于造林绿化,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着力推进森林环城,筑牢森林环城屏障。保护和发展城市周边的森林和湿地资源,建设以休闲游憩、生态防护为主的城周森林,利用城近郊道路、河流,建设景观防护林。着力推进森林惠民。积极推进城郊公园、郊野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绿地免费向居民开放,建设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和多节点生态服务设施,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推进森林城市质量建设,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健康稳定、优质优美的近自然城市森林,鼓励使用乡土树种、有益人体健康和吸收雾霾的树种。着力推进森林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围绕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增长"目标,坚持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把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着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各县(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廊道生态化、村镇林果化,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开展庭院绿化,推进绿色进机关、迸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机关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至四0%以上,企业、军营和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每个农户在院内和房前屋后栽种10棵(盆)以上花木、果树;采取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模式,拓展绿化空间,增添绿色景观效果。城市绿化中应用树种种数应占该区域适生树种总数70%以上,且城市绿化中单一树种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量的20%,要注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鸟食树种的应用,常绿树种不低于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其中林木覆盖率25%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建成区道路绿化达标率80%以上,主、次干道林荫道率达60%以上;建成区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城郊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其它300亩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闭场所2处以上,10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0*以上;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应建有生态防护林带2000亩以上。三、建设任务建设县(市、区)国家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市6个。按年度分,2018-2022年县(市、区)建设4个省级森林城市、1个国家级森林城市;2023-2027年县(市、区)建设2个省级森林城市、2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16个森林特色小镇,其中2018-2022年民权县、宁陵县、永城市各建设1个,2023-2027年建设13个。见附表12、附表24o第四节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一、建设范围涉及全市10个县(市、区)的173个乡镇、4580个村。二、建设内容乡村绿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开展农村“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不同情况,推进"四旁"绿化,抓好乡村沟渠、坑塘绿化、围村林建设,在乡镇驻地及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心社区建设公共游园绿地。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选择有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启动"一村万树"示范村(试点)创建活动。主要任务是高标准建设围村林、推进"四旁"绿化、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尝试探索实施"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建立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积极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活动。科学规划布局,通过"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的绿化方式,广植树木花草,合理配置乔、灌、花、草植物,观叶、观花、观果树种齐全,常绿、落叶树种配置合理,达到乔木40%,花灌木30%,常绿树30%的比例。植物造景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绿地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森林小镇,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四旁"绿化全覆盖,建设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外林果围村林,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商丘市的林果种植历史悠久、林果产量高,土壤、气候适宜苹果、桃、梨、葡萄等多种果树的生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近年来以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点,着力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依托林果产业助力绿色崛起、生态富民,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生态观光和果品深加工产业,建设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生态农庄和林果科技示范基地、名优特水果集散地,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把商丘市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华中林果产业集聚区。对部分县(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搬迁和土地整理新建的新农村社区和未绿化的新农村社区进行绿化,绿化模式为建成区居民区绿化标准。根据村庄所在的自然、地形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绿化工作,抓好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乡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其中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50%以上,镇内不少于45亩休闲绿地;行政村至少建设1处集绿化美化、公共活动、体育锻炼等为一体的公共游憩空间,面积不小于3亩;古树名木挂牌率达到100%;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林,乡村庭院绿化覆盖率超过30%,形成各具特色的花园花庭院。三、建设任务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506个,其中2018-2022年118个,2023-2027年388个。规划造林绿化任务10.7665万亩。其中,新造林6.6301万亩,更新4.1364万亩。2018-2022年新造林4.9901万亩,占规划任务的75.28%,平均每年新造0.9982万亩,每年占15.06%;2023-2027年新造林1.64万亩,占24.72%o2018-2022年更新2.8964万亩,占规划任务的70.02%,平均每年更新0.5793万亩,每年占14.0%;2023-2027年更新1.24万亩,占30.0%。见附表13、附表24。第五节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工程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加强全市森林与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源管护、森林和湿地公园保护管护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地管护、古树名木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明清黄河故道、淮河一二级支流等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科普宣教体系,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恢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在重点湿地区域,开展湿地补水、水生植被恢复、水位调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管理基础设施等建设。合理扩大公益林地面积,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地方公益林管护补助根据财力状况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和完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设置永久性标牌和保护围栏,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采取促进生长、增强树势等措施,抢救古树名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制作古树名木二维码“电子身份证”。三、建设任务全面提升明清黄河故道、惠济河、古宋河、清水河、大沙河、响河、大坡河、包河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重点搞好周商永运河、商丘市日月湖、永城市日月湖、睢阳区中原水城湿地公园、夏邑县龙河湾、柘城县七里桥蓄水池、睢县华商湿地公园等大型骨干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20182022年以保护与修复为主,将全市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全市湿地面积达到37.3038万亩。2023-2027年在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恢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0%以上。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其中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睢县、示范区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各1个,包括睢县中原水城湿地公园、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虞城县周商永运河湿地公园、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示范区日月湖湿地公园。2018-2022年新建省级湿地公园3个,梁园区、民权县、夏邑县各一个规划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个。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建5个,示范区、民权县、睢县、夏邑县、永城市、虞城县各1个;20232027年新建2个。加强原有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地和0.6万亩省级公益林地管护。规划10年生态公益林地(补偿)管护累积总面积2.6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1.3万亩,占规划任务的50%,每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0.26万亩,每年占10%;2023-2027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L3万亩,占50%。规划古树保护任务624株。按年度分,2018-2022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312株,占规划任务的50%,每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62株,每年占10%;2023-2027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312株,占50%o见附表13、附表14、附表15、附表24。第六节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梁园区、民权县、宁陵县、睢县、睢阳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8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加快推进"一项目三基地"中的“一项目”建设,即国储林项目建设。按照河南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7-2035),创新投融资机制,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企业自主运营等模式,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一批中短周期用材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国家储备林基地。积极协调在建的3个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督导民权林场,宁陵林场和虞城林场完成战略储备林新造林任务的补植完善工作。积极申请新的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刺槐等中短周期工业资源林树种,杜仲、棒树、元宝枫等大径级、珍贵用材树种。国储林项目建设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集约人工造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和非林地,采用优良品种壮苗,采取组装配套的集约经营措施,开展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国家储备林建设。(二)现有林改培重点对现有林中立地条件好、尚未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林分,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的林分,目的树种不明确、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人工林,通过林间隙地散状补植补造,片状、条状、带状造林等经营措施,将纯林定向修复为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三)中幼林抚育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抚育活动,以及近自然经营措施,砍劣留优,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提高木材蓄积量,加快林木生长速度,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质量。三、建设任务规划任务61.33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营造林总面积36.8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0%;20232027年营造林总面积24.53万亩,占40%。见附表17、附表24。第七节优质林果工程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围绕优质林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和林下经济基地“三基地"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要求,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果专业村、专业大户,实现户均果园面积0.5亩以上。大力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和林下种植,打造林业产业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商丘特色果品优势,优化优质林果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以各县特色林果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梨、桃等优质林果产业基地。我市果树资源丰富,宁陵县万顷酥梨、万亩葡萄,虞城县红富士苹果、小杂果等。我市有近30万亩优质酥梨,"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宁陵县的酥梨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梨花节”、"采摘节"已颇具影响力;虞城县的红富士苹果和酥梨、黄金梨等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梁园区、夏邑县、民权县的苹果、葡萄、酥梨、桃种植面积广泛,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各县(市、区)传统果品优势,建设梨、桃、苹果、葡萄等生产基地,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保障果品安全。努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推进乡村林果化,充分发挥优质林果产业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将"六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统筹推进"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今年春季计划先搞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通过示范带动,再以村带乡,逐村逐乡推开,确保将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任务落实到村、落实到林、落实到树,为乡村振兴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提供林业生态保障。三、建设任务木本粮油规划任务9.291万亩。其中,新造8.791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6.14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9.84%;2023-2027年新造总面积2.651万亩,占30.16%;改培0.5万亩。特色经济林规划任务27.8920万亩。其中,新造19.8820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12.8427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4.59%;2023-2027年新造总面积7.0393万亩,占35.41%;改培8.01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新造总面积3.62万亩,占规划任务的45.19%;2023-2027年新造总面积4.39万亩,占54.81%o见附表18、附表24。第八节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永城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梁园区、睢阳区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森林产品品种丰富、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依托森林资源壮大特色林业产业规模。做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优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做大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等林产业,推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蓬勃发展,以此拉长产业链、带动种养业,实现林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农田林网、围村(镇、城)林和沟河路渠的廊道绿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发展苗木花卉、林果业种植,使城乡绿起来美起来,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一)木材加工产业我市木材加工业具有较好基础,现已建成10大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1家,木材家具产能30万件、木浆造纸产能10万吨、人造板产能100万立方米,已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板材加工业基地,是密度板、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在规划期间,继续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规划化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产品的加工效益,为群众提高造林积极性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我市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使我市逐步由林业资源型向产业型迈进。在各市、县(区)产业集聚区内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林产业集聚区,引导本地涉林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企业。依托此基础,可重点引进高档家具、地板、木艺、装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进来,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规模效益。(二)林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的发展拓宽了经济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生产长期和短期收益的问题,破解了林业大发展的瓶颈。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与加工、林下休闲旅游以及林下餐饮服务业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3.6亿元,林下经济面积超过60万亩,带动20万农民就业。要进一步依托各地优势的林业资源,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下经济,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在林下种植苗木、花生、西瓜、蔬菜、丹参、党参、板蓝根、何首乌、草决明,大力推广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药、林蜂、林蔬和林粮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促进各县(市、区)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以"修身养性、调试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浴、森林休闲、森林度假、森林体验、森林运动、森林教育、森林保健、森林养生、森林养老、森林疗养和森林食疗(补)等森林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体系,开发旅游景点,建设和完善接待、餐饮、消防、环卫等设施。(四)花卉种苗产业加强牡丹、月季、菊花、蜡梅、桂花、玉兰、荷花以及鲜切花、盆花、药用食用工业用花卉、盆栽植物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注重野生花卉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打造花卉品牌。加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苗木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楸树、香樟、鹅掌楸、胡桃楸、械树、榆树、泡桐、香椿、臭椿、楝树、银杏、刺槐、国槐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组织生产,配备喷灌、滴灌等设施,采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杆插育苗、轻基质育苗等新技术,提升苗木质量,增强苗木生产供给能力。区城绿化苗木基本满足本区绿化需求,自给率80%以上,并建有优良乡土绿化例种苗木培有基地。(五)经济林产品加工业以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为依托,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梨、葡萄、苹果、油用牡丹等加工企业建设及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创国际国内名牌,大幅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果品贮藏库建设,提高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品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储藏能力。三、主要任务(一)规划到2027年全市林下种养面积达到166.88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达到148.19万亩,林下养殖面积达到18.69万亩,林下养殖规模达到643.43万头(只)。规划新建种苗生产基地达到15.07万亩。规划新发展花卉4.96万亩。(二)建设森林康养基地6个,其中睢县、夏邑县、梁园区、民权县、宁陵县、永城市个1个。新建林业产业化集群10个。(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生态游园、植物园)18个,即睢县榆厢森林公园、姜营千亩植物园、利民河公园、铁佛寺公园,永城市芒扬山森林公园,夏邑县两河口森林公园、淮海物种园、利民河生态游园,示范区日月湖公园、运河公园,睢阳区南海党建公园、睢阳中央公园、华商湿地公园、应天公园,梁园区国家森林公园,民权县民程路郊野公园,虞城县森林公园,柘城县郊野公园。见附表12、附表16、附表19。第九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一、大力提高新造林质量推进平原林网结构优化调整。一是调整林种结构。认真研究适应铁路、道路、河道沟渠、田间的树种配置模式,注重针叶林、阔叶林与常绿树、落叶树等林种、树种的补植搭配,形成乔、灌、花、草、藤"五形”合理配置,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五化”协调统一。二是完善功能结构。深入研究各类树种的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满足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防护林、固沙林等多种功能需求。三是优化布局结构。优化城市、村镇、农田、湿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和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全市范围内新造林成林率提高至1J8O%以上,混交林比例达到70%以上,乡土树种比例60%以上,常绿树种比例30%以上,珍贵树种比例3%以上,优良苗木比例90%以上。一、森林抚育(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永城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梁园区、睢阳区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方式进行抚育;对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采用割灌、修枝、定株、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三)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00.713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61.43万亩,新造林抚育39.28万亩。按年度分,2018-2022年中幼林抚育面积36.605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0%,2023-2027年,中幼林抚育面积24.826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40%,2018-2022年新造林抚育面积23.992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0%。2023-2027年,中幼林抚育面积15.29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40%。见附表20、附表24。三、林木良种化(一)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建设林木良种基地;加强林木种子储备和苗圃生产能力,建设林木种子储备库和保障性苗圃;对林木良种苗木生产单位进行补贴。围绕解决平原绿化和村镇绿化树种单一与欧美杨比重过大、杨絮污染严重问题,进一步加强泡桐、楸树、椿树、白蜡、楝树、榆树、国槐、银杏等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抓好野生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二)建设任务建设林木良种基地5个,其中国家林木良种基地2个;建设保障性苗圃4个。见附表21。第十节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一、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商丘市10个县(市、区)。二、建设内容(一)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互联网+"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防控服务保障体系、省级防控管理中心、县级示范站、检疫执法体系等建设。(二)建设林业生态保护红线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加强林业生态红线管控。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严禁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加大对林木采伐证的审批和监管力度;按公益林建设要求,对国有林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林木严格保护。(三)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森林消防、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等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火能力。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防控服务保障体系、检疫执法体系,建设市级防控中心、县级防控示范站。(四)抓好市、县级国有林场智慧林业试点建设,涉及商丘市民权林场、民权县白云寺林场、虞城县林场、宁陵县林场、睢县榆厢林场、梁园区林场、永城市林场。尽快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智慧型、智能化林业资源监管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防火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三、主要任务(一)注重城市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倡绿色防控,严禁使用剧毒农药。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连续三年成灾率控制在0.4%以下,重点抓好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杨树早期落叶病防控,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3.7%。(二)制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工作符合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规定,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三)加强互动型林业门户网站群应用,公众事务服务、林业信息发布、生态旅游、林产品电子商务、林产品溯源、林权交易、林区社区综合管理等林业资源综合办公应用等"互联网+”林业云计算平台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林业信息化安全保障与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在云计算平台与资源大数据基础上,加强林业资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森林防火、森林公安、资源监测等功能构建省林业应急指挥中心。(四)新建市级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1处,新建县级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2处,新建派出所业务用房2处,改造执法办案场所3处,建设市级森林公安数据中心1个,配备现代警用设备,建设森林公安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涉林重点场所监控、应急通讯保障与视频综合应用体系等1套。加强森林公安队伍素质建设和人才库建设。(五)建立和完善省级林业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开展小型无人机作业设计调查平台、森林调查移动平台、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林业大数据融合及智慧林业体系、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分析平台、林业生态监测评估平台等建设,为林业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六)巩固和完善10个县(市、区)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完善乡镇林业工作机构。培训林业技术与管理人员2000人次。见附表24。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重点工程.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