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技术导则.docx

    • 资源ID:6652135       资源大小:91.7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技术导则.docx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湖水生态的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维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重要河流、湖泊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的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维管理。小型河流、湖泊、农田排水沟道及水库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H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L709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DB13”5444季节性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导则T/GDHES002水利工程生态评价标准DB41f2231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DB13"5327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DB34"4146装配式生态护岸技术规范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SL58水文测量规范SL196水文调直规范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SL257水道观测规范SL383河道演变勘测调直规范(附条文说明)SL39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7I0.1-I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合订本)SL167水库渔业资源调杳规范SCf9102.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492水利水电环境保护设计规范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T/CWEA19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4/T1093-2015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SL38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河湖水生态riverandlakewaterecology自然生态系统中由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其滨河、滨湖地带组成的生态子系统,其水域空间和水、陆生物群落交错带是水生等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境。3.2生态护岸ecologicalrevetment为抵御波浪、水流侵袭与冲刷和在土压力、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下造成的岸坡崩坍,兼顾植物生长、动物栖息、水土交融等要求,修建的岸坡防护设施。3.3生态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采用植物、工程结构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形成的具有边坡防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景观绿化和维持生境连续性等综合功能的护坡体系。3.4水生态系统aquaticecosystem由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3.5生境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的环境。3.6基体habitat在生态护坡中,可以承载护坡结构层或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边坡体。3.7生态水量ecologicalow满足河道基本形态、水环境、水生态等用水所需水量。3.8水文情势hydrologicalregime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等各种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的态势和趋势。在水文学中常用以下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参量表示:流量、流速、频率、发生时机、延续时间、流量变化过程和水位变化过程等。39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水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等,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 10胁迫因子stressfactor河湖生态系统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受到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这种干扰称为胁迫,引起干扰的因子称为胁迫因子。4总体要求4.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4.2应结合防洪排涝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做好规划衔接,体现多规合一。4.3在现状调杳基础上开展河流生态现状评价,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安全及水生态环境问题。4.4统筹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要求,突出河流生态保护治理目标。4.5推荐采用成熟可靠的治理技术,治理成果与河湖周边环境相协调。5现状调查与评价5.1水文水资源5.1.1 水文水资源调内容应包括流域概况、水资源、水文情势、暴雨洪水及干旱灾害等。5.1.2 流域概况调查内容应包括流域位置、流域面积、水系概况、气象特征、水文泥沙、水文及气象站网分布,以及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水土流失状况等。5.1.3 水资源调查内容应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状况及水量平衡计算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5.1.4 水文情势调查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长系列及典型年水文资料,包括月均流量,年流量极值、持续时间利发生时机,月均流量变化过程以及河道平滩流量等。5.1.5 暴雨洪水调查内容应包括历史暴雨的强度和过程,历史洪水位和洪水涨落变化及其U响,旱情及其影响范围和时间等。5.2河湖地貌5 .2.1河湖地貌调查内容应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河湖演变情况及涉水工程建设情况等。6 .2.2河流基本情况包括河流的源头、长度、主要汇水支流、河道等级、河势稳定性、平面形态、横断面和纵断面特征、底质组成及基本地貌单元等;湖泊基本情况包括湖泊位置、水域面积、水深、水位变幅、湖泊岸线、基本地貌单元和河湖水系连通性等。5. 2.3河湖演变情况包括河湖历史演变、河道来水来沙、河道采砂或取土、围湖利用、湖盆采砂取土等,具体调查内容和方法应符合SL383的规定。5. 2.4涉水工程建设情况包括水库、堤防、水闸、涵洞、泵站、护岸、桥梁等工程的名称、位置、数量、规模、等级、功能、建成时间及运行管理情况等。5.3 水生态状况5. 3.1生物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规划区生物分布概况、生态特性及其生活史各阶段对重要栖息地的需求等。应比较不同类型栖息地内各物种种群数量的时间变化,并关注外来入侵种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6. 3.2应对水生生物群落组成和现存量进行调查,包括鱼类、水生哺乳动物、底栖动物、着生藻类、浮游动植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7. 3.3河岸带或湖滨带生物调查内容应包括水边植被、滩地植被、底栖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湿地鸟类等。应调查岸坡、滩地等处动物群落的分布状况等。8. 3.4应重点调查规划区内土著、珍稀、濒危及特有物种,以确定河湖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目标物种,并详细调查该物种的种群动态、生态习性和生活史;对鱼类还应调查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洞游通道的分布等。9. 3.5生物状况调查可参照SC/T9102.2及SL167等相关规范的要求。5.4 水环境状况5.5 .1水环境调查应包括修复区的受纳水体来源、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5.6 .2水质和沉积物污染状况可通过搜集当地检测资料分析,如资料不全,可按照GB3838、GB15618及SL395标准进行检测。5.7 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情况5.7.1 调查拟实施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与防洪排涝、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化、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关系,做好相关规划衔接。5.7.2 调查拟实施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与周边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情况,做好与交叉项目的衔接.5.8 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5. 6.1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调查内容应主要包括河湖水系范围内的行政区分布、人口、产业结构、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涉水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人文古迹、河湖水系景观、水文化载体、水科普馆等.6. 6.2可利用相关规划与计划、政府公布数据、统计年鉴、地方志及有关数据库等资料辅助开展相关调查。5.9 现状综合评价5. 7.1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综合评价应在木底调查的基础上开展。6. 7.2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综合评价应对河湖水文情势、水质状况、河湖地貌、生物状况4类生态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应符合SL709的有关规定。7. 7.3应针对流域、河流廊道、河段等不同尺度,对比现状与历史状况,建立参照系统、评价标准和河湖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对河湖生态各项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8. 7.4应根据现状调查和评价结果,筛选和识别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的主要胁迫因子,判定区域的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退化原因,分析河湖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向。6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9. 1功能定位应根据规划治理项目所在河流的地理位置,在充分调查分析其与防洪排涝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特征,确定功能定位。6. 2治理目标7. 2.1满足行洪、滞洪要求,河岸稳定;沿河没有U响行洪安全的阻洪建筑物.8. 2.2河流纵向、横向连通性良好,河床常年流水不断,生态基流充足:在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范围内,没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现象。9. 2.3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沿河两岸无违规排放污水,水面无漂浮垃圾,水体感官良好。6.2.4沿河两岸原生植物保护良好;无人为破坏岸滩植被,人工绿化适宜。6. 2.5水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保持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深潭浅滩、泛洪漫滩。6.2.6河流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协调,景色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 3总体布局7. 3.1应根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结合相关区划与规划,明确规划河湖水生态现状特征及生态功能,综合考虑区域水文水资源特征、河湖生态功能定位以及流域开发利用与治理任务,进行规划分区;应根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分区的水生态功能需求,按规划水平年提出规划整体方案和措施总体布局。8. 3.2总体布局应以规划分区为基本单元,结合流域或区域特点,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湖泊水库等不同区域关系,以规划河湖水生态问题及需求为导向,明确各规划分区的保护与修复重点与方向,从重点工程、空间分布、实施时序等方面进行规划布局。9. 3.3根据河湖流经或所处地貌特征,城市、乡镇、农村等区位特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保护要求,提出河流生态治理具体措施。7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7.1 生态保护措施7.1.1 自然形态7.1.1.1 应在保障河湖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保护优先,维护河湖自然形态,保护生境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功能。7.1.1.2 应维持河流蜿蜒性特征,不应占用河滩地、人工裁弯取直,填河改道保持河流深潭、浅谈、古道、河滨带等自然河流多样性特征。7.1.1.3 护湖泊湿地区域内洼地、高岗等高低起伏的自然地貌特征。7.1.1.4 河湖岸坡治理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缓坡度,采用生态型岸坡防护措施,限制硬质化及不透水坡面的面积,对己实行硬质化岸坡的,应根据条件实行生态化改造。7.1.2 岸线空间7. 1.2.1加强河湖岸线管理与保护,在满足防洪及调蓄能力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生态、游憩和人文景观的需求,合理划定河湖岸线,明确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带范围。8. 1.2.2通过岸线整治,清除非法占用岸线,妨碍行洪、供水、生态安全的设施,修复受损岸线:通过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等措施,恢复湖泊水域面积,提升调蓄能力。9. 1.2.3岸线整治修复应顺应原有地形地貌,不改变河道走向,不大挖大填,不束窄或减少行洪断面,尽量保持岸线自然风貌。10. 1.2.4依托河湖自然形态,充分利用河湖周边地带,因地制宜建设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打造滨水生态空间、绿色游憩走廊。11. 1.2.5生态廊道建设涉及的绿化种植,不得影响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植物品种、高度、密度等不得影响行洪通畅。12. 1.3水文化保护河湖沿岸古陂、古渡口、古码头、古桥、古堤、古树名木等,设立保护标识、完善配套设施,保持原有文脉特征,传承水文化。7.2 生态修复措施7. 2.1生态需水保障8. 2.1.1根据河湖特性、水源禀赋、生态功能定位等,明确保护与修复要求,合理确定控制断面和指标体系,通过河流生态流量过程和湖泊生态水位过程评价,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9. 2.1.2应结合生态流量过程或生态水位保障目标和存在的问题,分类施策,提出生态水量优化配置、调度与管理措施。10. 2.1.3应以河湖生态流量或生态水位保障目标为依据,将河湖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确定不同水平年河湖生态用水量配置方案。11. 2.1.4针对水资源紧缺、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的地区,应在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用水消化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用水监管、加大再生水及Pif水资源利用等措施实现生态用水需求。12. 2.1.5应结合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或水位过程目标,分析与生态流量过程保障相关的水利工程,统筹协调灌溉、防洪等与生态流量过程保障之间的关系,明确生态流量调度的目标、原则和要求。13. 2.1.6对具有较强调节能力的湖泊湿地,可充分利用丰水期、平水期的径流调节能力,合理安排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以满足敏感生态流量计过程需求。14. 2.2水质改善15. 2.2.1对水质达标的水域,应遵循水质不降低的原则,以自然修复为主:对水质不达标水域,应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水质的对策措施。16. 2.22应依据水域纳污能力并结合入河(湖)排污口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制定污染物入河(湖)控制方案,并依其提出入河(湖)排污口的布局调整和分类治理措施。7. 2.2.3河湖水质改善应统筹考虑源头控制、过程削减和末端治理等全过程措施.8. 2.2.4通过提高农药农药化肥使用效率、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养殖废水治理等措施减少农业农村污水源头排放量,利用生态沟渠、滨水缓冲带等技术消减污染物浓度,因地制宜采取入河(湖)前人工湿地工程进行水质生态净化。9. 2.2.5应对存在底泥污染严重的河湖段进行生态清淤;宜分析生态清淤对河道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取合适的疏浚措施避免二次污染,有条件的可推广污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10. 2.3生境修复11. 2.3.1应因地制宜设置生态缓冲带、湿地,增强面源污染的拦截、净化和水土保持功能,营造水清岸绿的自然美景。12. 2.3.2应综合河湖生态特点、水位消落情况、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因素,合理布置河湖滨生态缓冲带,发挥过滤和屏障作用,因地制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群落结构。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宜乔灌草相结合,兼具生态性、观赏性和抗逆性。13. 2.3.3对因河湖底质破坏较大的区域,宜构建与原有底质相类似结构,营造适宜土著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条件。14. 2.3.4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垂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宜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生态补水、生境改造、鱼巢倒礁构建等措施,营造生物良好生境,保护生物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15. 2.4水系连通16. 2.4.1河湖水系连通应符合生态服务工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要求,体现布局合理、生态健康、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原则。17. 2.4.2应根据流域和区域河湖水系分布、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河湖水系历史演变规律及水文特征,统筹考虑现状水文、地貌、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需求,科学确定河湖连通修复方案,合理有序开展河湖连通。18. 2.4.3对己建控制闸坝的河湖,可根据自然状况、水资源条件,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实现河湖水系连通需求。19. 2.4.4对于以人工造景为主要目的,降低水动力,导致水污染的闸坝工程,应经充分论证后,部分拆除或进行连通改造,恢复河湖自然连通。7.3生态水利措施7. 3.1生态护岸8. 3.1.1生态护岸要随弯就势,严禁缩窄河道等改变自然河势,不得占用行洪、滞洪和生态空间。9. 3.1.2根据河岸所处河势、保护对象、岸坡坡度、水流特点和工程地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生态护岸型式和材料结构,护岸布置宜结合滨水游憩和人文景观需求。主要生态护岸类型如表1。10. 3.1.3生态护岸断面应满足抗滑稳定、抗倾覆、渗透稳定和防冲要求,护岸基础应满足稳定、防冲要求,保证工程安全。生态护坡安全稳定应符合SL386和GB50286的有关规定,坡式防护相关计算宜按T/CWEA19的附录A进行,墙式防护相关计算宜按T/CWEA19的附录B进行。11. 3.1.4生态护岸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耐久性应符合SL654的规定要求,坚固耐久,抗冲刷、抗磨损性能强。b)多孔隙、透水、透气、生态友好,适于生物繁衍生息。c)适应岸坡变形能力强,有利于生物栖息、自然做功等。d)就地取材,安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修复、加固。e)尽量采用天然材料,避免使用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利影响的材料。常用生态护岸材料适用条件选用参考表见附录B。表1生态护岸类型分类表主要结构形式材料属性植物式柔式块体式整体式坡式护岸草皮护坡、灌草护坡土工网(三维土工网)擅草护城、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植生袋植草护坡、防冲固坡土工袋、格宾网垫、土工格栅石笼护坡自然抛石护坡、干砌块石护坡、多孔植草砖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墙式护岸活木桩格宾网箱护岸、土工格栅石笼护岸干砌块石护岸、生态框(槽)护岸、堆砌式生态框、箱式生态框生态板桩护岸、多孔透水混凝土混合式护岸/格宾网箱护岸+格宾网垫+表面覆土1t草、土工格栅石笼+表面覆上机草干砌块石护岸+表面覆土柩草、连锁式多孔植草肺护坡生态板桩护岸、多孔透水混凝土7.3.2生态化改造7. 3.2.1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整治,尽量重塑河道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深潭浅滩,营造自然河流形态与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8. 3.2.2对现有的硬质化护岸,可结合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要求,采用覆土工法、原位植生等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并适采取加固措施。9. 3.2.3覆土工法主要利用开挖、疏浚的土方对硬质衬砌材料表面进行覆盖及填缝,厚度应满足植被生长要求,通过坡脚抛石、石笼等措施进行加固,播散乡土植被种子10. 3.2.4原位植生法通过在硬质护岸坡面切割造孔,破碎硬质块装填生态格网进行原位利用,孔内种植乡土植被,形成原护岸骨架一土体一植被一格网结构。图1硬质护坡结构"点缀式"改造示意图11. 4水景观构建措施12. 4.1.1应在不妨碍行洪安全、满足河湖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的前提下,遵循保障防洪安全、有利河湖生态、维持自然景观、合理且必要的原则进行建设。13. 4.1.2应根据沿岸不同区位需求,统筹河湖生态廊道保护、水文化保护与传承、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构建区域水景观总体格局,合理布局亲水空间和亲水设施。14. 4.1.3城镇河段宜融合周边场地功能与定位,构建宜人、宜居、宜游,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水生态空间。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河段,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塑造符合乡土特色的亲水、休闲、游憩等多功能场所。在人口较少的自然河段,应以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为主,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乡土环境。15. 4.1.4亲水设施应避开河道顶冲段,且满足防洪抗冲安全要求,顺应原有地貌,局部可采用架空型步道或栈道。乡村河段亲水设施宜结合农业生产,融合农艺设施,建设环境清新、生态良好的乡土环境。8施工建设8.1 基本要求8.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察勘、测量、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8.1.2 施工前应按边坡的基体类型、区位、坡度、施工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8.1.3 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8.1.4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变更设计应履行变更手续。8.1.5 材料保管应采取必要的防水、防潮、防晒、防火和防损坏等措施。8.1.6 生态护坡工程雨季施工应采取临时截水、排水措施。8.1.7 施工前宜进行种子发芽试验。8.1.8 规模较大的护坡工程宜分区、分段、分块施工。8.1.9 施工期间应按照SL492相关规定做好环境污染防治措施。8.1.10 遇雨、雪、雾及大风天气时应按照SL398等相关规定停止边坡施工作业.8.1.11 植草完毕后,根据护坡型式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生态护坡工程应设置喷灌、微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8.1.12 1.12未作规定的,应按照CJJ82、SL260、SL677等相关规定施工。8.2 基体表层处理82.1基体表层应根据护坡类型进行处理,以利于护坡结构层布置或植被层附着。82.2基体表层应清除不稳定松散体和杂物,并对危岩体进行处理。82.3基体表层可根据需要进行坡形整修。8.3施工技术要求8. 3.1人工植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播种前对坡面进行洒水湿润;b)人工撒播时,种子应沿边坡自上而下均匀撒播:c)栽植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如设计不明确,应按种植密度确定栽植穴间距,并按“品''字型布置栽植穴;d)栽植穴宜采用钻穴施工,栽植穴大小应根据种子特性或苗木根系情况确定。9. 3.2栽植或托插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一栽植穴开挖一栽植或杆插一养护管理:b)栽植苗的土球直径应根据苗木类别及移植要求确定,乔木类、独本灌木类应为胸径的8倍10倍,丛生类灌木类宜为植株自然冠幅的1/21/3;c)乔灌木树穴直径宜为苗木胸径的12倍,树穴深度宜为苗木胸径的8倍:d)苗木栽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对于树冠的修剪应保留树冠的总体骨架,在确保成活的基础上保持树形。10. 3.3生态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生态袋内装入按比例配制的种植土、肥料等基质,剔除粒径较大的士体或石块;b)装填形成的生态袋应满实且具有扁平稳定形状;C)生态袋自下而上逐层铺设,袋体长边一侧向内码放;d)生态袋呈"品"字形码放,同层相邻袋体首尾紧密相接,袋间缝隙用土填实,袋体外侧保持整齐和平顺:e)袋体与坡面间空隙应用土料边砌垒边IsI填密实,转折处宜增设T形袋。底层生态袋应与基础可靠连接,以避免滑动。11. 3.4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为确保三维土工网垫不沿坡面滑动,应在网垫上下段开挖布设沟槽,网垫在沟槽内的埋深应大于40cm并充分压实:b)三维土工网垫在坡顶埋设并固定好后,将网拉紧,自上而下顺坡铺设:C)相邻三维土工网垫搭接宜上部网垫压下部网垫,并使网垫紧贴坡面,不应出现悬空褶折现象:d)三维土工网垫铺设应平整,用锚钉固定在相应的坡面上,防止中部打折,不平顺的坡面应增设锚钉,保证土工网垫紧贴坡面。12. 3.5土工格室植草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工格室应以主受力方向自上而下铺设,使格室片材垂直于坡体,坡顶应加强锚固;b)当施工中出现脱空、收缩起皱等鼓包现象时,应将其剔除后重新拼接:a) 土工格室未张拉开之前,应采用专用连接件将格室连接:d) 土工格室张拉并固定好后,向格室内填充客土,客土应选择种植土:e) 土工格室充填时,可自下而上逐层进行,使每个格室中的客土密实、饱满。8. 3.6混凝土或砌体框格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浇筑或砌筑框格,框格应平整、稳固、缝线规则;b)按设计要求做好固脚、封顶砌体或现浇混凝土施工;C)按设计要求充填种植土并植草,按发芽率确定草籽播种量9. 3.7多孔植生砌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多孔植生砌块铺设布局及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b)铺设时不应直接用铁锤击打砌体,宜用橡皮锤敲击密实;C)多孔植生砌块的铺设应接缝平直,表面平整,规则美观;d)多孔植生砌块孔隙内应充填种植土;e)植生可采用撒播草籽、栽植、喷播等多种方式,植被成活率及覆盖率应符合设计要求。10. 3.8生态混凝土植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生态混凝土浇筑前岩基应保持洁净和湿润;b)对欠稳定或存在不良地质现象的边坡,采用工程治理稳定之后,再进行坡面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C)生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SL677的相关规定,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d)生态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人工全覆盖均匀摊铺,摊铺厚度应均匀,控制好平整度与排水坡度;e)生态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毛毡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出f)采取人工直接撇播或喷播方式进行建植。11. 3.9透水混凝土砌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T砌块铺设-植被种植T养护管理;b)砌块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厚度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C)砌块搬运、铺设时应轻拿轻放,不应损坏;d)砌块铺设布局造型、连接形式、缝宽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表面平整美观;e)种植土和种子的撒布施工不得损坏己完工的砌块结构。12. 3.10格宾网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坡面开挖T坡面修整-网垫摆放T外形控制-分层填料封盖绑扎;b)在河道、沟道、渠道、水库、蓄水池、湖泊工程的坡面地基上,或坡面附近的场地上,将网垫半成品的隔片与网身调整成90°,其次按规定的绑扎间距要求用绑扎丝绑扎,在设计坡面位置上组装成单个网垫:C)在隔网与网身的四处交角各绑扎一道,在隔网与网身交接处,每间隔15Cm绑扎一道,每道缠绕4圈?d)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坡面网垫填料采用人工摆放、机械送料相结合的填料方式。网垫填料时,应由网垫下部向上部逐一向各网格内填料。填料粒径大小要均匀摆放,相互搭接平稳,以满足填充料密度要求。填料预留压缩变形高度一般取3cm(高出网垫)。网垫填料施工质最控制的关键是格宾网垫填料后的变形与密实度的控制。e)当单个网垫填料完成后,要即可将网盖与网垫、隔断网片、相邻网垫之间按间距15cm20cm的要求相互绑扎。13. 3.11格宾网箱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T格宾网箱装填T种植土填筑T植被种植T养护管理;b)格宾网箱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扭曲变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Omm+100mm:c)格宾网箱组装应展开网片、校准折缝,隔网与网箱应成9()。拼联;d)网箱各角端应与相邻网箱联结。隔网与网箱、上下层网箱及四周之间的联结点间距均应小于0.2m。端网、网盖与网箱之间联结间距均应小于0.1m。网箱相邻接触面应均匀联结,联结点不应少于4处/11A联接材料应与网笼材料相同;e)宜采用人工填筑石料,应先外侧后中间,有序紧密,石料填筑应密实,空隙宜用小粒径石料填塞,孔隙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网箱外露表面应平整;D格宾网箱封盖前,顶面应填充平整,并以钢制工具先行固定角端,再绑扎边框线与网箱封盖;g)植生宜按设计要求撒布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被。8.3.12土工格栅石笼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工格栅石笼基础干法施工工序为:长槽开挖一槽内排水T基槽下模网箱就位T分层填料T封盖绑扎T抽模或滑模T基础培土;b)干法施工是指通过排水措施后,基槽内积水深度小于30cm,旦基槽稳定,没有明显流土、流沙现象。此时基槽开挖一般采用"长槽”式,长度约为60m100m,由此逐段推进。排水方法采用小型水泵;C)土工格栅石笼基础水下施工工序为:短槽开挖一槽内舀水T基槽下模T网箱就位T分层填料T封盖绑扎T抽模或滑模T基础培土;d)水下施工是指场地排水困难,基槽内积水深度大,旦基槽稳定性差,存在明显的流土、流沙现象。该施工场地主要分布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排水沟道此时基槽开挖一般采用“短槽”式,长度约为3m5m,由此逐段推进。具体施工流程可参照DB64/T1093-2015的相关规定。8. 3.13预制生态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T预制生态框砌筑T卵块石填筑T种植土填筑T植被种植T养护管理;b)预制生态框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壁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C)块石充填料软化系数、强度及粒径应满足设计要求;土质充填料应用土工布包裹;d)充填料容重应满足设计要求;e)预制生态框施工应自下而上砌筑,砌筑宜整齐规则,外观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0mm,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0mm;f)坡式铺筑宜按预制生态框平面尺寸8倍IO倍划片,采用锚筋将预制生态框拼接牢固,形成规则框格:g)墙式叠砌宜按预制生态框长方向尺寸10倍20倍分段砌筑,上下层椅角部位通过竖向锚固孔插销锚固,逐层安放逐层充填。8. 3.14塑钢板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安装导向架T沉桩T冠梁安装或浇筑一种植土填筑一植被种植一养护管理:b)桃体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明显的划伤、孔眼、气泡、异物等瑕疵;局部磕损深度不大于公称壁厚的1/8,且不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桩长的允许偏差为±5L1000mm,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C)沉桩宜采用双侧式导向架,当土层松软、桩较短时,可采用单侧式导向架;d)沉桩宜采用刚性护套、夹具等辅助装置振动沉桩,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后终止沉桩;e)塑钢板桩不宜随意截桩。确需截桩时,应经设计单位复核确认;f)桩顶宜设置帽梁,板桩与帽梁内钢筋应有连接点,混凝土施工应符合SL677的有关规定。9竣工验收8.1 基本要求8.1.1 工程项目划分及质量检验程序应执行SL176的有关规定。8.1.2 独立发挥作用的生态护坡工程可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当作为工程主体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工程时,按生态护坡功能区、护坡类别、标段界限、投资等因素,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8.1.3 在分部工程项目确定后,按生态护坡延展长度或面积合理划分单元工程,单元工程长度不宜小于100m,不宜大于500m;单元工程面积宜小于300OmL9. 2质量检验9. 2.1确定生态护坡质量检验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并分项列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频次。9. 2.2各类生态护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见T/CWEA19的附录D,9. 3质量验收9. 3.1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SL631和SL634的有关规定。9. 3.2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SL223的有关规定。10运维管理规划时应根据规划水域的实际情况及其水生态特征,按照河湖生态的管理要求合理制定监测方案,为开展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积累基础资料。生态水量和生态水位是河湖水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监测时机。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提出下池生态基流的监测方案;又寸有梯级开发的河流要提出不同水期、水量水位同步监测方案;对湖泊应提出不同水期的生态水位监测方案。10.2生态群落保育10. 2.1应根据河湖生态修复的目的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本土动植物。11. 2.2应对水生植物病虫害、水生植物长势、有无枯黄枝、折断枝及落叶、杂草生长情况、有无垃圾杂物等进行日常巡检。巡检频率可由实际情况确定,汛期暴南、台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应加密巡检频率,并做好口常巡检记录。建立管理日记,记录优势种,并分析其演化情况。10. 2.3应对水生植物长势不良情况,给予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应及时清除枯黄、枯死和倒伏植株;应及时清除入侵种;应定期调查挺水、浮叶、漂浮、湿生植物植株密度,过密或过稀情况下,可适时进行分株栽植或补种;应及时清除密度过高的沉水植物,控制沉水植物生长密度。10.24应定期对水生植物进行收割,使水生植物全生长期累计生物量最大.10 .2.5应定期巡检水生动物的活动和水质变化,巡检频率可由实际情况确定,保证水生动物生活环境良好,并做好巡检记录,建立管理日志11 .2.6应做好防洪、防逃等工作,及时清捞动物残尸并妥善处理。1.1 2.7应村水生动物疾病、虫害等加强防控,做好病害预防,对病残水生动物及时救治或捕捞。1.2 8应加强对工程全生命期内水生动物种类的管控,以当地水生动物资料作为依据,优先考虑本土物种,严禁投放入侵动物。1.3 水质管理10. 3.1进行河(湖)水域纳污能力分析或制定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时,控制指标应包括化学需氧量或高锌酸盐指数、氨氮,湖泊和水库可适当增加总磷、总氮、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部分水域应考虑特征污染物的控制。10.32应定期监测排污口、雨污混流口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排污口、南污混流口污水监测频率及监测指标,应按照GB8978及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的监测要求进行监测。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频率及监测指标,应布设在线监测设施实时监测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指标。对污水处理设备出水不达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水进行应急处理,尽快联系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修。10.3.3面源污染治理应包括源头减量、过程削减等,内源污染治理包括底泥清淤处置、原位处理等。10.34应定期监测河湖底泥厚度、污染物含量,监测频率不少于两年一次,必要时宜进行生态清淤。10.4安全管理10. 4.1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巡查制度以及安全、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11. 4.2应急预案的制定符合下列规定:a)应明确预案的编制目的、原则依据和适用范围等:b)应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C)应根据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设施常见性突发事件制定各种应急技术措施,常见性突发事件因素类型包括:人员溺水、突发性进水超标、机电设备重大突发性事故、突发水灾、自然灾害等;d)应有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安全防护保障、通讯信息保障等:e)应包括事故的后期处置,并提出紧要教训总结和改进建议。12. 4.3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类型选择不同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等。10.5 标识管理10.5.1各类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与管理需要,以保障工程运行、方便管理为原则,设置合适的标识标牌。10.5.2标识标牌内容应准确、清晰、简洁,不应传递与水系和工程无关的信息。10.5.3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标识标牌的文字应规范、正确、清晰、工整。可用汉字和其他文字,当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时,地名英文用汉语拼音。10.5.4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标识标牌应及时维护,及时清理周边障碍物,保持标识标牌的完整性、可视性。10.5.5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标识标牌分为简介公告类、工程设施名称类、界桩类、安全警示类、环境导向类、文化宣传类、道路交通类等类型。10.5.6道路交通类标识标牌指用于非市政道路的巡河(线)路、防汛路、场区路和其他包含在管理区界内车行道路设置的标志标线。这类标志标线参照国家道路交通相关标准设置,不再另行规定。10.5.7标志标牌设立应综合考虑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处

    注意事项

    本文(河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技术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