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苍南县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6642710
资源大小:25.1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聚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苍南县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docx
聚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一苍南县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小微企业是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助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更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功不可没。5月29日至6月1日,省委党校20xx年第二期领导干部进修一班B班第一组围绕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赴苍南县开展实地调研。一、现状与挑战浙江有168、3万家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八成。目前,浙江省已建设省级小微企业园211个,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40家,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小微企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规模相对偏小,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生存能力弱,整体上“低小散弱”的特征依然存在,大多数处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低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小微企业面临着要素制约和环境制约的双重瓶颈,依托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苍南民营经济发达,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小微企业最早萌发和繁荣的地方。目前,全县小微企业主体数量达3万多家,是全省小微企业发展的缩影和典型。近年来,面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苍南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较好成效。二、做法与成效1、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促进小微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把治污水作为“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重拳整治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整治排污口3619个,对六大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史上最严厉的铁腕整治。如调研组所到的纺织提升园区,占地209亩,在当地政府关停100多家印染企业后,整合成9家入驻园区,采取集中供暖、供水,集中处理生产污水等措施,既节约企业的生产及污染治理成本,又提升了企业效益。同时,通过“四无”企业整治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质量,通过“三改一拆”重塑小微企业空间格局,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2、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龙头,促进小微企业向效益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全省之先推行“一站、一网、一库、一端,“四个一”创新工程,全面简化小微企业办事审批手续,形成了企业投资项目“简易项目50天、一般项目82天''的“苍南标准”。如温州龙洁日化品有限公司在苍南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了全省首张跨级联办证照;苍南县鲁普宠物玩具有限公司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了34个工作日,比改革前平均120天的办理时间足足节省1/3以上。3、以产城共建为引领,促进小微企业向融合发展转型。坚持小微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同谋划。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计划,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坚持小微企业提升与城市管理共进步。通过“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陋习革命、污水革命”等四大攻坚战,实现全县垃圾日产日清、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以干净、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带动小微企业提升转型。坚持小微企业治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全面开展“万名干部下网格”行动、基层党建“十招破十难”行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顽疾得到破解。如宜山镇梁宅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第一个拆除自家的厂房,第二个拆除他弟弟经营的气流纺厂,有效形成“领头效应”,3天时间和谐拆除违法建筑11、7万平方米,同时规划了新气流纺园区,彻底整治了该村40年来小微企业无序发展的问题。4、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小微企业向集聚发展转型。一方面,把重大产业平台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载体来打造。充分发挥苍南工业园区的优势,通过闲置土地清理、“理旧账”等专项行动,化解一批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松绑”,园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另一方面,把小微企业园作为重点集聚平台来打造。通过政府投资开发、企业集资联建、龙头企业开发、工业地产开发等模式,在建小微园超过1500亩,为众多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生产条件和服务配套。5、以培育新经济为目标,促进小微企业向多元发展转型。近年来,注重通过“互联网+”“品牌+”等方法,逐步实现了传统市场的转型,年交易额平均在40亿元以上,也出现了一批效益好、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重视支持小微企业投资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如五凤香茗,原来单一农耕型的种茶、采茶、卖茶,向“旅游+农业”方向转型发展后,茶园的游客迅猛增加、产值大幅提升。实施海洋强县战略,引进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养殖用海二级承包制度,规范了养殖产业,扶持发展了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全县海洋经济年总产出160多亿元。三、启示与建议1、增强活力是实现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议将小微企业扶植培育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增强新动能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既推动传统小微企业转型,又要重视新兴小微企业培育。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升级规划,搭建产业服务平台,鼓励小微企业细化专业分工,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激发小微企业自我发展与创新活力。要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其加速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使其成为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引导传统小微企业借助新业态,重塑市场竞争力。要打造一支有活力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在倡导坚持实业、坚守主业、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积极引导新生代企业家适应新常态引领新经济。2、优化环境是实现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要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以此撬动各领域改革,聚焦聚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月艮务上要平等。要在政策、空间、平台、资金、政务等方面提供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甚至是更好的服务,切实改变“上热下冷”“重大轻小”的状况,拓宽小微企业成长通道,营造小微企业良好发展环境。政策上要精准。在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创新帮扶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联动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施优质多样化的政策制度供给,使小微企业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推进上要有力。要完善“亩均论英雄”机制,倒逼转型与激励升级相结合,进一步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继续以整治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为手段倒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3、创新要素是实现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全面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力提升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要实现共享。类似于苍南等县域仍面临技术创新实力弱、人才引进难等发展瓶颈,要鼓励支持省内县域在杭州等地建立“人才飞地”并创新协作机制,以解决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要瞄准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资本供给要精准对接。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创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平台空间要优化拓展。要进一步统筹产业规划,在引导纺织、服装、塑料制品业等传统产业在满足生态环保要求,提升产业水平的前提下,向加快发展地区转移,带动加快发展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产城融合是实现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小微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城市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仍存在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产业支撑力不强、“多规合一”滞后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一要推进城市发展多规合一,使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统筹协调、相互衔接,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二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小微企业转型融入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同谋划、同治理、同发展。和XX市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优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试验田,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2020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部署要求,XX市正式启动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申报工作。2021年12月,XX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式获省科技厅批复。批复要求,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XX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原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甘肃省现有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建设情况现有示范区20xx年4月,甘肃省印发关于培育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通知(甘科成函20188号),正式启动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工作。此后,省科技厅先后批复支持XX、张掖、白银、金昌、定西5市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根据关于培育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通知(甘科成函20188号),当前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主要围绕"技术交易、转移机构、产业孵化、“支撑保障、政策环境、特色指标六个一级指标,以及细分为14个二级指标,为示范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二、XX市申报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条件政策及区位优势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7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老区发展给予特殊关怀和大力支持,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型示范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创新全链条支撑能力。XX位于中国地图几何中心,地处甘陕宁“金三角”,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城市、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纳入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正规划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XX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自然资源与特色产业优势XX市全境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有10万亩以上大城12条、面积382万亩。境内的子午岭原始次生林,被称为陇东大地的“天然水库”和“绿色屏障”。XX是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是中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适生区和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基地,“XX苹果”曾荣获全国名优果品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XX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主推的肉羊“三级二元”繁育制种和苹果无毒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术占领了全国种业生产制高点,先后承办了全国羊产业大会、苹果产业大会、草产业大会,“环县羊羔肉”入选全国十佳羊肉品牌。XX市以“苹果草畜”为主导产业,成功获准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XX风光清洁能源和油煤气资源富集,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主产区,被誉为能源新都。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59、74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0%;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4%。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8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可满足15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需求,具备建设千万千瓦级现代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XX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是规划建设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今年谋划开工实施国家枢纽节点建设重大项目8个,规划建设产业园区17766亩,打造数据信息产业集聚区,“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西北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红色数据灾备基地。独特的资源禀赋,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应有的成果转化、产业服务、科技金融、市场应用等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创新生态与平台体系基本完善“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去年,在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创新型XX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先后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文件20多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乡镇等平台载体认定管理办法16个。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6、75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累计达5、89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27亿元,专利申请量达到8102件,授权专利量达到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42件,研发人员达到1460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44744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市和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县区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构建起了完善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为创建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XX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面临的挑战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性和带动性不足近年来,XX市虽然在政策环境优化、科技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资源集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科研力量薄弱、民营资本不够活跃、地方工业基础相对弱小,科技成果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成果产出与市场需求不足,暂未在全省形成示范效应。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落后从数据上看,甘肃省科技创新呈现“中强西高东低南弱”的态势。“十三五”期间XX市科技创新水平连续3年位于全省第9位,2021年下降至全省第10位。科技创新投入方面,R&党经费投入由20xx年的1、94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1、74亿元。科技创新人员方面,R&党人员持续减少,2020年人数只占20xx年的81%。科技创新产出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数偏少,低于全省百万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标准值。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为8、91亿元,处于全省第7位,仅占GDP的1%。三、创建XX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对策建议根据XX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XX市提出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依托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16个工业园区,以“四区四带四园”为架构,力争通过5年建设,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省中上水平,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金融支持、制度保障等成果转化体系基本确立。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推进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细化不同种类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每年评选一批市级优秀科技成果进行表彰,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二是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支持陇东学院、XX市农科院、XX市林科所先期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改革试点,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建立适合XX市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打造XX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形象与品牌一是加大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亮点模式,强化其在科技工作中的形象及品牌效应,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表彰在示范区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激励国有企业科研人才创新,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全民参与、各方关注、积极参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