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6641058       资源大小:30.2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调研报告.docx

    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对生态文明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用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产业优化、文明创建、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一、基本情况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1201.3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历史悠久,生态良好,资源富集。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县,2018年撤县设市,是全省最年轻的县级市,5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9%。境内关山林区有40万亩原始森林、38万亩天然草场,森林覆盖率达到38.24%;关山莲花台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十四大产煤基地重点县(市)和西北3大矿区之一,煤炭储量34亿吨,素有“煤都瓷镇”之称,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56亿元,增长7.1%。*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口、策底、神裕、山寨4个乡镇被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省省级生态乡镇、*镇*村、马峡镇蒋庄等18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一中和市职教中心等23个单位获得省市“四绿”创建单位称号。一是人文历史悠久。辖区在西汉景帝时为皇家守牧之所,隋大业元年置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建县史。境内现存古人类遗址、石窟石雕等文物古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1023件。秦汉文化、煤陶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绚烂厚重,养育了嘉靖才子赵时春、关山文秀幸邦隆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曲子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是产业基础稳定。我市是全国十三大重点产煤基地和西北3大矿区之一,也是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陶土、卅泥、石灰石等,辖区内现有煤炭矿井13对,年产煤炭1500万吨左右,年产甲醇60万吨,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有规上工业企业20户,形成了以煤电化为龙头,陶瓷、建材、冶金、新型制造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化指数64.3%,202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7亿元。是优质肉牛、核桃和中药材生产基地。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6.3:25.Io三是生态环境良好。我市地处关山腹地,境内山川兼有,林草丰茂,风景秀丽,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7.8t,年均降水量615毫米,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宜人。汗河、泗河、黑河3大水系源于本市,多年平均总径流量1.71亿立方米。关山在境内绵延百余里,有“天然氧吧”之称,关山莲花台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森林公园,荣获“全国园林县城”称号。有AAA级旅游景区4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四是生物多样性繁荣。我市境内植物种类达400多种,农副产品多达318种,野生中药材208种,规模种植的大黄、独活、当归、党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被称为“陇东药库”,“华亭大黄”“华亭独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华亭大黄”列入全国道地药材名录。动物种类齐全,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麝、癌痢、银鬃羊、水獭、豺、筑(娃娃鱼);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二级保护动物大鸨、鸳鸯、锦鸡、白露、灰鹤等,麻庵河还有罕见的桃花鱼。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提升站位,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全面加强。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统一部署、周密安排。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会议安排部署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调度推进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发挥监督职能,围绕创建工作开展专题督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各乡镇、部门按照创建要求,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有效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我们严格按照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要求,紧盯建设指标,落实创建规程,根据创建指标调整修订完善创建规划,大力开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进展。2,夯实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方略不断健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实施细则县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违纪违规失职失责问责清单县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纪律约束追责问责办法(试行)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3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方案计划,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不断加强督导督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倒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责任落实。3.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年以来,市大气、水环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近4年,优良天数比率均达到为90%以上,PMlO.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2021年、2022年近三年全年泗河出、入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HI类水质标准,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结果通报,市综合考核结果分别为“一般变好”“明显变好”“基本稳定”“基本稳定”。4,全力攻坚,督察反馈问题高效整改。中央第一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级第一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的7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省第二轮生态环境督查反馈我市的30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国家黄河流域警示片和省生态环境警示片通报涉及我市的1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5 .统筹谋划,生态空间布局不断优化。2017年启动了县域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红线管控策略,按照“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的原则进行严格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严守耕地红线,行政区国土面积1201.32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44.85万亩,实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9.78万亩,严守了耕地红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已初步形成。2021年印发实施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全面开展工业、能源、交通、城建、旅游、农业、矿产、水务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河湖岸线保护工作全面开展,市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6 .多措并举,绿色转型发展方式提档升级。一是实施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加大铁合金、实心粘土砖、钢铁、水泥等淘汰力度,累计申请争取奖补资金7批711万元,淘汰金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粗钢生产线1条,拆除35吨电弧炉2台,压减粗钢产能40万吨,实心粘土砖生产线19条,关闭30万吨以下小煤矿3户,淘汰关闭小水泥厂1户。二是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行动。煤制甲醇分公司投资1.31亿元,完成了“布袋除尘器+屋脊式除雾器除尘,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SNCR+C0A臭氧工艺脱硝”为工艺的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改造后锅炉烟气排放指标达到超低排放控制指标;中电建能源发电公司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三是实施工业企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整治行动。9户重点企业对块状颗粒或粘湿物料采用皮带通廊、封闭车厢、苫盖等封闭方式运输,采用封闭料仓、封闭料棚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方式进行储存,厂区定时洒水降尘,硬化进出厂道路,配套车辆清洗装置,生产工艺产尘点采取密闭、封闭或有效收集处理等措施,下大力气整治企业生产过程中无组织粉尘排放,实现了生产设备和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同步运行,无组织粉尘收集处置最大化。四是实施工业炉窑综合治理行动。为彻底整治工业窑炉烟气排放,我市制定了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工作台账,将建材有限公司、金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冶化有限责任公司、市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户企业工业炉窑纳入整治清单,督促企业出资金、上设施、降排放。累计治理辐道窑1个、喷雾干燥塔1个、煤气发生炉2个、隧道窑2个、竖窑6个、矿热炉1个,通过深度治理,企业烟气排放量大幅降低。五是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治理行动。市原有燃煤锅炉219台,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2017年开始我市投入资金3亿多,实施了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开展了燃煤锅炉综合治理,累计淘汰关停64台,达标治理68台,清洁能源改造87台,全市燃煤锅炉基本实现“清零”。实施集中供热以后,全市供热面积不仅达到了389.88万m2,并且还大幅降低了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量,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2023年集团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煤矿、砚北煤矿、东峡煤矿15台90蒸吨燃煤锅炉集中供热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市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六是实施煤尘污染防治行动。集团及县属企业累计投资3.66亿元,先后建成了安口南集运站、集配站、煤矿、砚北煤矿、黄庄煤矿、华信煤业等14座封闭式储煤棚,实现了煤尘污染防治从抑尘网逐步过渡到封闭式储煤棚,大力开展煤炭市场整治,先后取缔散煤经营户152户,大大降低了煤尘污染。7 .大力播绿,生态林业建设成果显著。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市、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提升米家沟省级森林公园和莲花台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完成道路(堤岸)绿化新植及补植120公里;完成城乡造林绿化2.76万亩;积极组织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3000亩;完成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5000亩。市域内各类绿化面积达到181万肝,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2%、绿化覆盖率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形成了以面山绿化为屏障、道路绿化为框架、街头广场绿化为点缀、庭院绿化为补充的绿化格局。8,抢抓机遇,奋力推动生态工业提速。一是加快清洁能源新布局。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跃进、向智能化升级、向绿色化发力。电力产业开发稳步推进,以发电指标提升、输送变电站建设、电力外送通道规划为重点,先后建成了中电建发电公司2X14.5万千瓦电厂和甲醇公司自备电厂,淘汰关停华明电厂落后产能。科学谋划电网升级改造及变电站扩容升级,杨庄11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扩容改造。非煤产业发展逐步壮大。以煤电化综合开发为基础,大力发展煤炭接续产业,积极促进煤炭、电力和煤电下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建成了以聚丙烯为原料的众一兴旺PE、PPR管材项目,以电厂脱硫石膏为原料的天润建材石膏系列产品生产线项目,以电厂粉煤灰为原料的龙凯华公司粉煤灰加气砌块和蒸压砖生产线项目,以矿山机械修复为主的星牌公司液压支柱修复等项目,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加快能源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创新融合、开放共享现代能源发展新格局。积极实施14MW分布式光伏整村推进试点项目,集团建成并试运行华砚煤矿IOMw工业场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可减排氮氧化物79.18吨、碳氧化物900吨、二氧化硫92.14吨、烟尘38.44吨。集团2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备案登记,设计单位正在对光伏场区布置进行优化设计。集团50MW风力发电项目已完成投资机会研究和测风工作,中核汇能集团10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万吨聚丙烯投料投产,神峪河铁路装车站、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材、聚丙烯改性高值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C02捕集利用项目、千万吨集中选煤厂、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低阶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初步选址和可研编制。有序实施“三化”改造,鼓励龙凯华实施锅炉改造提升项目;支持公司转型升级,推进实施中电建发电公司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实施方案编制及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鼓励中电建发电公司落实碳排放交易政策,20192020年度,该企业将盈余的76万吨碳排放配额,通过挂牌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交易变现,交易金额3672.86万元。实施绿色节能自动化钢制品表面处理项目,积极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推进低碳绿色循环产业发展。集团投资1.97亿元,对下属6对矿井和煤制甲醇公司实施中水回用及节水工程70余项,建成工业污水处理站7座,工业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园林绿化、井下生产,工业废水回用率达到了55%以上。华星煤业公司和华信煤业公司分别建成6720立方米/日和1200立方米/日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使采煤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建成L4万吨/日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并于2020年实施提升扩容改造至2.8万吨/日。建成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7座。先后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及中转站9个。市交通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市煤阡石固废处置及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年综合利用煤歼石150万吨,实现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支持集团、中电建发电公司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省级绿色产业示范企业,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支持“产学研”联动,围绕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二氧化碳捕捉和储备产业,探索发展二氧化碳转化固体碳、甲醇等可再生能源。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配套等方式优化产业链,大力发展矿井伴生资源深加工,重点实施建设液体二氧化碳综合利用、150万吨绿色甲醇、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二期等项目,力争绿色循环产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增加值达到L6亿元。9 .深挖资源,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我市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在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传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辖区内各类人文古迹、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石窟石雕、古城堡遗址、名胜景地和古动物化石点达106处之多,馆藏珍贵文物近1000件。曲子戏、传统打击乐表演等民间艺术跻身全国“非遗”项目,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作梦回陇窑关山千古情等文艺作品178部,制作拍摄优秀纪录(宣传)片35部,荣获国家、省、市奖项80余项。累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项,培育非遗传承人167人。确定了“诗画关山心仪华亭”的旅游品牌,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全力打造国家风景名胜区关山莲花台,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处,小渔村、大南峪、红旗村等乡村旅游景点13个,自然人文景观10余处。10 .综合施策,矿区生态环境全面恢复。一是实施采空塌陷区治理。市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塌陷面积累计达3.9万亩,其中耕地1.7万亩,塌陷区平均深度约10米。针对矿区塌陷现状,我市编制了市采矿塌陷区耕地详细调查报告和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综合规划,15户煤矿企业全部编制完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治理恢复方案。争取各级资金,投资7082.86万元,组织实施了安口老矿区环境治理、煤电股份公司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前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市煤矿前岭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煤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等8个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16万亩。关闭山砂企业14户、石料企业5户,督促企业全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累计平整土地约72亩,覆土约3.76万方,清除废弃矿渣及建筑垃圾26吨,敷设抑尘网4.15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行道树2.42万棵。实施东方社区小渔村煤炭开采后经济转型发展和策底镇红旗村塌陷治理生态旅游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恢复生态环境。二是实施非煤矿山治理。我们督促市域内策底镇关梁村石料厂投资80.4万元,恢复治理面积29.2亩,完成了违规生产线拆除和清运任务;清淤排水渠1230米,清理废石料约2580吨,播撒苜蓿、草籽、花籽428公斤,补植绿化苗木2.38万棵。边坡和植树面覆土1300立方,累计栽植云杉、柳树L62万棵,播撒草籽180公斤;市新硕石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3万元,恢复治理面积22亩,清理采区土方8.95万立方,整修开采平台7个,栽植云杉、爬山虎等苗木1.19万棵,播撒草籽90公斤,修建排水渠800米,雨水收集池5个,新建大棚1000平方米。整修开米平台3个,对已治理的区域枯死苗木进行补植,共栽植云杉、刺槐、爬山虎0.5万棵,播撒草籽170公斤;市交旅博泰建材有限公司策底坡石料厂投资178万元,恢复治理面积93亩,累计整修开采台阶及边坡13个,覆土4.5万方,植树2.3,播撒草籽350公斤,修筑沉淀池2个,弃土场挡土墙45米,开挖山上截水沟1.6公里。种植油松等树苗2.1万棵;补撒播草籽200公斤;市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7.99万元,恢复治理面积65.67亩:栽植树苗2.5万棵,云杉树苗5.5万棵,撒播草籽82.5公斤,非煤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逐年稳步推进。11 .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充分利用固定宣传日,通过电视、网络、自媒体等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专栏,宣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邀请群众代表、学校师生参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全市干部群众中不断树牢,在全社会营造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围绕“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结合科普宣传周、地球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向全市微信用户推送环保主题宣传,向全社会发出了参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低碳出行等环保倡议书。定期举办环保业务培训班、全市科级干部轮训班,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必学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主体培训班教学计划,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严格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制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创建经费比较困难。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县级财政极度困难,一些前期确定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难以开工建设,进展滞后。二是创建机制有待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需多部门共同完成,各乡镇和市直部门生态环境业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需要。同时,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创建进展不够平衡。部门涉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单位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在报送的指标支撑资料不完善,影响创建进度。四、意见建议一是建议强化生态立市。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重要战略,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加强上下联动,市县、园区、县乡、乡村联创,同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大创建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市创建。二是建议强化资源优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优化管理,整合优化布局,加大资源开发环境监管,督促恢复生态。同时,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为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扶持力度,整合实施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三是建议强化绿色发展。从源头优化资源配置。划定并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把空间、总量、项目三个“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环保准入。加快低小散重污染企业环境整治转型升级,强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注意事项

    本文(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