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黄梅的葬礼风俗.docx
习俗家乡黄梅的葬礼风俗一、披麻戴孝:一直只知道戴孝,于披麻并不知道。原来所谓披麻,就是孝布披在头上时,用以绑缚固定的是麻线,葬礼结束后,孝布是要戴孝者带回家去的,但麻却要当场解下,不能带走,事后还要烧掉。为什么这样不知道。二、戴孝:在我家乡,去世者的晚辈亲人,在葬礼上要为逝者戴孝(似乎全世界都如此,东方是白孝,西方是黑孝规矩如下:1、逝者子女一辈的人戴的孝布是白布,其中嫡亲子女的孝布最长,用麻线拴住一头的两角,再固定在头上,经过腰间时,用一根麻线拦腰系住,还要捆一根草绳。子女若是有配偶且配偶去世,则孝布要双层的,要替另一个去世的人戴孝吧(如我母亲已经去世,到奶奶去世时,我父亲的孝布便是双层的,叔叔和姑姑他们是单层的,大有道理)0子侄辈的孝布比嫡亲子女略短;2、孙子辈的孝布是比子女辈短些,是一块红布,固定在头上的方法一样,只是腰上不用系,奶奶的葬礼上,我们就是戴的红布;3、若有曾孙,则所戴的孝布是一块绿布。所以看出殡队伍中的孝布颜色,就可以判断死者家子孙系的大致情况;4、若有亲人没有到场,其他人要代没来的人戴孝,比如我儿子没去参加我奶奶的葬礼,我老公的孝布就是在孙辈红布上再加一块曾孙辈的绿布,旁边看的人就明白:这是孙子辈有孩子没来,其父代为戴孝;兄弟也可以代为戴孝,堂弟在新加坡,不能赶回来,他弟弟就代兄长和侄子们戴了孝,头上红的绿的几层布。5、鞋上也有孝。子女辈的鞋帮上缝大半圈白布,孙子辈则是在鞋面上缝一块白布上加一块红布(呈回字形),曾孙辈类推,在白布红布上再加一小块绿布,鞋上这个孝要戴很长时间,有的有一年。至于还有玄孙应该怎么戴不知道,目前还没看到有五代同堂的情况。三、哭丧棒:一般逝者的直系儿孙人手一根,女儿孙女是没有的,长约一尺的木棒,一头包着红纸。出殡时一直拿着,下葬后放在坟前。四、骑棺:一般长者去世(称喜丧),有孙子的,出棺时会让长孙骑坐在棺材上抬着走,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听我父亲说,我们原来中学的校长,四十多岁了,他奶奶去世时他作为长孙也按风俗骑了棺。我奶奶去世,按风俗应该家兄棒棒骑棺,但后来取消了这个项目。族中长辈说取消也好,原来这里有个典故:相传古时,我们那有个人在朝中做官,其母去世,他回乡奔丧。因为他的母亲是小老婆,按规矩不能走正门出棺,于是这位官员问族人:"那我要走哪个门?"族人答:"你当然要走正门啊!"朝中为官嘛。这位孝子当即骑上母亲的棺材说:"那好,走吧r他的身份,让他母亲走了正门。后来就留下了骑棺的风俗,只是从儿子换成了孙子,棺与官同音,应该是希望子孙发达的意思。我家族中长辈说,这一风俗若反过来看,含有对死者的不敬,把死者变小了(子贵母贱五、八仙:抬棺人的专称。我们这儿抬棺人共十六个,棺材前后各八人,有些地方是八人。六、触角(念GE):这个好像只在我老家看到过,一般是老人去世喜丧才会有(年轻人或非正常死亡没有这一仪式力八仙抬棺送葬路上,会突然前后两队人拼命用力把棺材往对方那边顶,直到分出输赢才又继续往前走,好像角力(听说有触得厉害的,把棺材弄翻了)0而触角时,孝子们就要跪下来。一般认为触角是对死者的一种好意表达,也是对丧家的善意,触角次数多程度激烈,会让人觉得丧事热闹,丧家有面子。我印象里,出丧时触角是大家都爱看的,各种喝彩喧闹,有时会从路上触到田里,把庄稼踩得一塌糊涂,八仙们各不服气,定要争个输赢,围观的人也相当投入。我感觉这里应该有别的典故,不过我不知道罢了。七、扶杠:八仙扶杠,就是抬棺送逝者上路的意思,现在演变成一个向孝子要钱的风俗。从前没有这样的风俗,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也是喜丧才有,其他丧事没人这么不识趣。流程是这样的:1、棺材出村找一开阔点的地方,孝子们全在棺前跪下,由一司仪(一般由乐队的负责人专职做这事)站在棺材边,说一些对逝者的追思和生平的肯定(类似追悼会上的悼词),这只是开头几句,接下来就不是了,司仪会把逝者生平、家族子侄儿孙情况一一表述,基本都是表扬,表扬到谁谁就给钱,这个钱是给乐队和八仙们的。司仪也不客气,有时甚至会直接把钱数说出来,丧家自然会打个折送上去。司仪定钱数也是看人的,不会乱要。我奶奶丧礼上的司仪,嘴皮子那叫一个溜,那一套长长的说词很生动,句句押韵,而且与时俱进,连中央农村政策、两会都要说进去,而说得最多的是祝福或称赞孙子读书、做官、发财方面的事,把我听傻了。叔叔说,这些词都是他们自己写的,每个乐队有自己的"专利,真成文化了!2、抬棺继续前进,走一段路后,又停下休息,八仙中的领头人开始站出来了,这些人是提前做了调查工作的(都是乡亲),丧家子女及三亲四友们的情况弄得很清楚,从长子点起,一人一段说词,每段八句左右,领头人每说一句,八仙们就会呼喝附合一下。点到谁,谁给钱。嫡亲子女这一辈敲完了,抬棺继续走,一段路后又停下来,开始敲嫡亲孙子外孙这一辈的。敲完了再走,走一程再停下,敲近亲,再走一程;再停下,敲朋亲,一般四程也就全敲完了。索要金额规律是递减,有成就有影响有地位有钱的子孙、女婿是重点敲的对象。大家都好面子,不愿在乡亲面前让人看轻了!这个风气很不好,已经造成丧事攀比之风,让生活条件一般的丧家有压力,话虽如此,惭愧的是我奶奶去世时也没顶住压力,还是助长了这一陋习,据说被索要数目算多的,因我家族还算兴旺。八、冥镜(我本想写明镜,明镜高悬嘛,想想不妥,换成这个字。音是这个音,字不知是哪个字。我小时候,凡有人去世,亲朋会送冥境,开始时是送的整块的布,大多是深色的,出殡时会挂在竹杆上请人举着,远远望去跟经幡似的一路招摇,冥镜越多,丧家越有面子,一场丧礼下来,全家人几年做衣服不用买布了;后来布没人送了,改成被面,一般是绸缎的,这个不挂了,出殡时用长竹杆抬着,远远望去花花绿绿的挺好看,基本也是一场丧礼后,家里被面可用多少年!再后来,改成送毯子或薄被,那种透明袋子装着的,开始也有丧家在出殡时一路抬着,后来大概是发现太傻了,终于没人抬,这风俗直到九十年代末还有,有人家收到的毯子被子堆半间房。现在,这个风俗好像也已经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