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科学优秀案例.docx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科学优秀案例【问题的提出】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我们会出现“以知识为本”或者“以技能为纲”的现象,这种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伴随着互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智慧大门。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国际科学教育界日益关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即STEAM)的交叉融合,提出以整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现实问题。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如何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各学科互相融通。我从案例中,试图探索一种更加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样态。【案例的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品质,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实现减负增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了我们备课的“宝藏”。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我们在线上和线下教学时感觉不是在独立战斗,而是和全国各地名师抱团前行。【案例的描述】一、优质的平台教学资源为了更好的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我从平台收集、整理并分享了各类科学学科资料,并创建了原创的科学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课例、课题等等。以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主要运用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电子课本、课堂教学、课后服务中的科普教育、教师研修、教改实践经验和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等资源。二、多角度多方位的平台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点在于应用一一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一)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学习平台微课,并留言反馈,线下根据线上的反馈,进行深入教学。教师从平台下载了电子教材,学生利用电子教材进行预习,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圈划留言。我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预习,学生在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观看微课视频,一边看一边练习,随时暂停做笔记、思考或练习,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懂了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学习的节奏快慢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用像上课一样担心会遗漏什么,或者跟不上教学节奏,微课视频中有着丰富的图片、声音和动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利于家长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帮助孩子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对小灯泡的结构和电池的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短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二)课中线下多学科融合教师引入课题,教授课堂知识,和学生们一起探究“魔杖”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和综合应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尊重个体差异,更好的实现分层教学,教师的角色也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助手,把需要点评的作品展示在一体机上,全方位展示每一位同学的作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情境导入,聚焦主题1 .教师播放哈利波特的视频,让学生说说哈利波特的神奇之处。2 .揭示本课主题:会发光的“魔杖”。【设计意图:以学生们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哈利波特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主题,了解流程1.课件呈现项目主题: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会发光的棒式作品。【设计意图:以文字呈现一个明确而又相对开放的主题,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发挥创造性。】2,通过实物与课件相结合,学生认识材料,并说说它们可以在这个作品中可以用来做什么。纽扣电池:电源;发光二极管:发光;导线:连接电路;胶带:粘接;吸管:作品框架。3 .明确了要求,具备了材料,可以动手做了吗?应该先做什么?4 .设计和制作一个作品,通常需要经历一下几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设计意图:学生认识材料及其用途,为接下来进行作品设计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展设计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设计。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把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过程加深印象,并为后续学生的参与、体验提供指引。】体验设计,绘制“魔杖”1 .结合PPT介绍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1)“魔杖”的结构图,标出各部分的长、宽等数据。(2)特殊要求用文字标注。提示:要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作品的结构特点。2 .思考:在“魔杖”的设计环节,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在设计环节,然后整体出现重点问题。(1)导线长度怎么确定?(2)导线与LED灯先连接好再装入吸管,还是先装入再连接?(3)纽扣电池怎样固定呢?(4)吸管是否要处理?3 .学生开始设计。4 .交流设计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设计意图: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时,教师有必要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设计更有效。设计之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减少制作的障碍。】团队合作,制作“魔杖”1.制作要求介绍。(1)选择一份设计图,制作“魔杖”。(2)完成后进行试验,检验其是否达到项目要求。(3)完成项目作品后,填写项目评价表。(4)整理。项目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评:几星设计根据要求,能清晰地画出草图,并能结合制作过程合理调整设计图,得2星;根据要求,能画出草图,但草图表达不够清晰,调整后未能及时修改设图,得1星。制作设计图与制作的魔杖一致,得1星。是否发光能按要求发光,得1星。线路稳固线路稳固,整体美观,得1星。【设计意图:项目评价表的使用,是希望学生能真正展开合作,关注自己在合作中的价值,关注他人在合作中的作用,渗透社会价值观念。】小组合作,制作“魔杖”5 .学生利用材料,两人合作制作。【设计意图:独立设计,合作制作,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既有个体体验,又有合作体验。个体努力,团队合作,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比不可少的方面,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评价,展示“魔杖”1 .各小组派代表集体展示自己的作品。2 .学生选择需要特别呈现的作品,结合设计图一起交流展示。并概括LED灯发光的原因。【在展示过程中复习电流知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图与作品一起展示,可以呈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改进与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发现不足,实现延伸1.这样的“魔杖”,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 .根据学生回答延伸到下节课的内容。【设计意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方面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另一方面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本课属于自编的“电子工程师”课程中的一节课。“电子工程师”课程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电”单元之后,围绕二极管等全新器材而建构起来的兴趣小组课程。本课在单元结构中属于第2课,第1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发光二极管和纽扣电池这两个电子元件的特点,而后续几节课则是对二极管等简单电子元件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整个单元在运用电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新器材的引入,应用STEM理念,坚持“一课一作品”的特色,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的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时引导学生应用电学知识,制作完成一根会发光的“魔杖”;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魔杖”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一制作一评价一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三)课后落实各学科融合的的作业管理,实现减负增效新教材标准指导要求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检阅手段。学生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有助于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学习形成技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上独立获取知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双减的核心是将作业回归本真,聚焦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课后作业多元化的发展,为本校提升学生的思维奠定了基础。基于上述,针对本课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 .实践性作业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电路,画出设计图并连接电路。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对小灯泡的构造和小灯泡发光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下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设计电路,将科学学科与艺术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又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 .实操作业操作虚拟实验:小灯泡的结构、电池短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设计意图:对于一些危险性的实验,比如电池短路,学生不能真实操作,教师通过发送虚拟实验的链接,让学生通过操作虚拟实验,来了解电池短路的后果,从而知道在实验中避免出现短路现象,同时体现了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学生操作虚拟实验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作业中,通过上传和作业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查看作品进行评论、交流和点赞,通过平台课程,支持过程性评价,学生有了线上线下的对比,有了自己以前和现在的比较,还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表现,突破科学学习、评价、提升的局限性,构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成果记录的平台。【案例的反思】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方便教育教学,通过不断的优化,努力打造成: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源泉平台;利用平台进行学科教研,让教研不受时空限制,扩大教研范围,更好的提高学科教育水平的教研平台。科学课堂新样态的教学,不应只考虑其实用性,还必须把出发点及归宿放在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上面。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的带动下,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科学学科知识,更需要关注人性,引领人性,成全人性,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和表达。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让教师教学更有效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得到成长(I)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本案例应用了STEAM教育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来开展,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2)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在项目的逐步推进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一步步的探究中,运用工程学的思想,逐步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项目中,学生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开展,四人小组分工明确,有的画设计图、有的制作、有的负责电子元件的连接、有的负责“魔杖”的美化装饰,有的负责上台展示、有的负责上台解说在各环节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遇到问题,小组内部成员,甚至几个小组之间都会展开讨论,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2 .教师得到提升(1)学习力提升“做中学,学中做”,教师也在开发设计实践基于STEAM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课例时,对于STEAM教育理念、项目式学习等等教育理念需要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提升,并且积极在教学中践行这些教育理念,并使其富有成效,这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习力。(2)合作力提升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由于是跨学科的融合课程,各科老师通力协,助,合理分工,各自完成各学科的教学,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活动中,各科教师的合作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跨学科综合能力提升只有具备教师具备跨学科思维,才能培养出跨学科思维的学生。本课程是在STEAM教育的理念下开发的,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本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自身相互学习,提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跨学科STEAM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当然,本案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更多的是让我学会了资源积累,和孩子们一起摸索前进,感受科学的魅力;也让我学会了在资源分享和应用,和孩子们共同进步。这是一份不期而遇的美好,我将一直与你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