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态沟渠构建技术规范.docx
农田生态沟渠构建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定XX省农田生态沟渠构建技术的一般要求、技术设计、技术实施模式和管理与维护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XX省低山区、丘陵区和XX区的农田沟渠生态治理,适用于农田面源污染生态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SL25-2006砌石坝设计规范SL289-2020淤地坝技术规范SL482-2011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T269-201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T4-202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沟渠ecologicalditch是一种农田排水沟渠,经过生态结构改造与调整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化,具有独特生态结构并发挥排水、泄洪、水土保持、生态净化等功能。按照沟渠宽度或深度,将生态沟渠分为一级生态沟渠、二级生态沟渠和三级生态沟渠。3.2沉沙池sedimentpond利用重力作用将泥沙与水分离的一种工程措施,用于沉降泥沙、拦截废弃物、缓冲消能。3.3曲坑pit由降雨径流冲刷而成的小池子。3.4生态护坡ecologicaIslope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沟渠侧壁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3.5生态缓冲带ecologicalbufferzone农田与生态沟渠之间的植被带,具有水保、污染物拦截与过滤等功能。3.6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为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或改良的生态系统而采取的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的方法。3.7抗冲槽anti-scouringslot以卵石堆砌而成的槽型沟,用于暴雨径流的缓冲消能。3.8水陂IOVVdam用于提高沟渠的水位,XX水流滞留时间的小型集水坝。3.9滞留时间retentiontime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在生态沟渠内的平均滞留时间。3.10 10植物配置pIantconfiguration按照乡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净化功能特征,在生态沟渠护坡和沟底合理搭配种植的植被结构。3.11 11坡度slopeangle坡斜面和水平地面之间的角度。4一般要求4.1 农田排灌保障。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农田排灌需求和特点,科学制定生态沟渠建设方案,在改善农田排水、泄洪、防洪、灌溉条件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确保作物高产稳产和农田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4.2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管理农田排水、植被修复和生态拦截,利用氧化、吸附、吸收、渗透和微生物过程来拦截农田面源污染,从而改善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水环境质量要求。4.3 生态适应性。在不同区域(山地高原区、盆地丘陵区、XX河坝区)建设生态沟渠,应结合当地特定气候、地质、地形、物种等条件,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尽量采用生态材料与乡土物种。4.4 安全稳定性。生态沟渠既要稳固,又要兼顾排水,避免阻塞洪水,应考滤洪水不冲不淤流速。5技术设计生态沟渠的结构由沟渠形态、沟渠基础、沉沙池、阶式困坑、生态护坡、抗冲槽、溢流坝、植被配置、生态缓冲带、动物通道、便桥等组成。5.1 沟渠形态与基础5.1.1 沟渠的形态应保留原有弯道弧线,”大湾随弯,小湾取直”,避免较大改变渠道走向、裁弯取直。5.1.2 沟渠基础宜选择±-石结合、士-卵石结合两种,视建设区域材料获取难易度及经济情况而定。沟床基质以土质为主,易受冲刷的位置设置卵石带。5.1.3 沟渠形态以“上宽下窄”的梯形为主(图1),边坡坡度不宜超过60%5.1.4 沟渠底部宽度在1.03.0m之间、深度在0.5L5m之间,沟渠长度至少50m。5.1.5 沟渠的水文计算应按SL289-2020的规定采用。5.1.6 沟渠的布置应按GB“30600-2014的规定采用。图1生态沟渠基本形态(a-生态缓冲带;b-边坡;C-基础;d-边坡与水平面夹角;沟床基质;f-边坡垂直高度;g-动物逃生通道)5. 2沉沙池5.1.1 在农田排水汇流处应建造沉沙池以减缓冲刷、沉降泥沙,其具体位置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决定。5.1.2 有效水深宜为0.5m-1.0m,宽深比宜为1.O:1.0-1.O:L5。5.1.3 沉沙池应采用溢流出水的方式。5.1.4 沉沙池四侧挡水墙应以条石结构堆砌,底部以条石或卵石堆砌,厚度0.15m-0.2m.5.1.5 砌石挡水墙的结构构件强度安全系数应按SL25-2006的规定采用。5.1.6 沉沙池的水力设计应按SL/T269-2019的规定采用。5. 3阶式困坑5.1.1 对沟渠中由于径流冲刷形成的幽坑进行改造,构筑阶梯式曲坑小型湿地。5.1.2 阶式困坑由卵石(直径5cm)或条石堆砌而成。台阶35个,视地形而定。533阶式困坑蓄水2030cm,底部不硬化,用高矮植物搭配构建小型湿地。5.3.4 条石结构构件强度安全系数应按SL25-2006的规定采用。5. 4生态护坡5.1.1 生态护坡宜为土质护坡和草方格(木或藤条做框架)护坡两种。5.1.2 土质护坡土壤紧实度在800-1200kPa之间。5.1.3 草方格护坡一般设置在坡面较陡、易垮塌的位置。5.5抗冲槽在生态渠道转弯处、农田排水口、汇流冲刷较强等地方,铺设卵石槽减缓冲刷。5.5.2 卵石槽面积根据承受冲刷的范围而定,厚度25cm,卵石直径5-15cm.5.5.3 卵石槽顺着水流方向依次紧密自然排列成型。5.6水陂5.6.1 根据地形条件,宜建在有稍有坡度的沟道,以形成雍水,拦蓄径流,XX滞留时间。5.6.2 水陂宜以砌石坝为主,其高度视地形和生态沟渠流量而定。建设规范应按SL25-2006中的规定采用。5.6.3 水陂蓄水深度20-30cm,厚度30-50cm,宽度与生态沟渠底部宽度一致。5.7 植物配置5.7.1 护坡面种植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可草灌搭配,不宜种植乔木。植被覆盖度100%。常见的植物种类参见表1。5.7.2 生态沟渠沟床植物以草本挺水植物为主,也可搭配沉水植物,不宜选用乔木和灌木。常见的植物种类参见表1。5.7.3 生态沟渠沟床植物覆盖度应在50/00%,不同级别生态沟渠植被覆盖度见表2。5.7.4 生态沟渠平直断面宜根据流速间隔10-20m修建小型挡水坝,用于降低流速,增加抗冲能力,XX滞留时间。挡水坝由条石建成,与沟宽相同,蓄水IoCm。表1生态沟渠植物配置推荐方案沟渠类型渠宽(m)渠长(m)沟渠植物沟床护坡一级生态沟渠0-1<200石营蒲、莺尾、狗牙根或铜钱草狗牙根或酢浆草二级生态沟渠1-2<1000石营蒲、美人蕉、水蜡烛、莺尾或铜钱草狗牙根、酢浆草、土地瓜、蛇莓或金银花三级生态沟渠2-3>1000水竹、再力花、黄菖蒲、水蜡烛、莺尾或铜钱草狗牙根、金银花、迎春花、酢浆草或土地瓜、榕树5.8 生态缓冲带农田与沟渠之间的植被带,具有水保、污染物拦截与过滤等功能,宽度30-50cm05.8.2缓冲带植被以当地适生的绿肥植物为主。5. 9动物逃生通道5.1.1 应沿沟渠纵向设计适宜坡度和高度的生态阶梯作为动物迁移逃生通道。5.1.2 生态阶梯宽0.5-1.0m,间隔2个生态渠段(以沉沙池或水陂为分界)。生态阶梯用条石或卵石砌筑,阶梯踏步宽、高均为15-20cm.5. 10便桥5.1.1 便桥一般设置在沟渠和道路交叉处,依据当地地形而定。5.1.2 与农村道路(宽度3m以上)交叉的便桥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承重量依当地实际需求而定,但不得低于151。与田间生产路(宽度2m以下)交叉的便桥,可以采用混凝土涵管,承重量依当地实际需求而定,但不得低于51。便桥设计规范应符合SL482-2011中农桥的设计规范。6技术实施模式根据XX省经济发展条件和地质、地理条件差异,对XX河谷区、盆地丘陵区、盆周低山区等区域进行分区设计实施。不同区域生态沟渠建设的技术指标见表2。6. 1XX河谷区XX河谷区生态沟渠结构以生态缓冲带、植被配置、的坑湿地为主,功能以截污、消纳为主。7. 2盆地丘陵区盆地丘陵区生态沟渠结构以生态缓冲带、生态护坡、阶式困坑、沉沙池和植被配置等为主,功能以排洪、水土保持、截污、消纳为主。8. 3盆周低山区盆周低山区生态沟渠结构以抗冲槽、沉沙池、基础稳定、生态护坡等为主,功能以水土保持、抗冲、防洪为主。表2不同区域生态沟渠建设技术指标沟渠类型沟宽(m)深度(m)植被覆盖度(%)XX河谷区盆地丘陵区盆周低山区一级生态沟渠<1<0.5边坡和沟床100边坡倾角45°-60°边坡倾角45°-60°边坡倾角45°-60°二级生态沟渠1-20.5-1边坡100,沟床80边坡倾角45八60°,间隔IooT50m配置水陂边坡倾角45°-60°,间隔100T50m配置沉沙池边坡倾角45°-60°,间隔IooT50m配置沉沙池三级生态沟渠2-30.5-1边坡100,沟床50-80边坡倾角30°-50°,间隔100-150m配置水陂边坡倾角30°-50°,汇水区设置阶式函坑边坡倾角30°-50°,汇水区设置阶式曲坑注1:生态沟渠类型依据沟宽或深度定义,满足一项即可作为划分标准。7管理与维护7.1 一般规定7.1.1 由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相应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由管理单位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7.1.2 运行管理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熟悉处理工艺和设施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7. 2基本要求7.1.1 生态沟渠应按要求进行定期维护与监测,发现以下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上报:(1)生态沟渠无进水或无出水。(2)生态沟渠是否有堵塞,是否正常运行。(3)生态沟渠植物稀疏、枯死、冻死,或者湿地内杂草丛生。(4)生态沟渠破损、垮塌、裸露等。沟渠湿地植物管理维护可采用以下措施:(1)沟渠湿地宜在春季移栽;栽种植物后,初期应进行水位调节以促进植物存活率。(2)植物系统建立后,应保证连续供水,保证水生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长。(3)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缺苗补种、杂草清除、适时收割以及控制病虫害等管理,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7.2.3 生态沟渠防堵塞可采用以下措施:(1)宜在雨季来临前及时刈割植物。(2)定期清淤;清淤时应提前移出沟渠内植物,清淤完成后,按原配置方案补栽植物。7.2.4 刈割植物和淤泥处置措施:(1)草木植物可用作饲料;(2)其它植物可直接制成堆肥,也可用作沼气材料。(3)清理出的淤泥宜就近还田。附录A(资料性)表A.1生态沟渠常用植物种类植物类型中文名称学名湿生石菖蒲AcrorusIatarinowii湿生美人蕉Cannageneralis挺水香蒲TyphaOrientalis挺水号尾IristectorumMaXinL湿生铜钱草Hydrocotylevulgaris湿生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挺水再力花Thaliadealbata挺水黄菖蒲Irispseudacorus陆生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Pers.陆生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陆生野地瓜PicustikouaBur.陆生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Focke陆生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Thunb.陆生迎春花JasminumnudifIorumLindl.陆生榕树Picusmicroca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