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生活处处有哲学.ppt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桌子上有半杯水,一个人看到说:“这么倒霉,只剩半杯水了。”另一个人看到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要用乐观、睿智的态度去看待事物。,你如何看待自己是否进入实验班学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飞机上,乌鸦对乘务员说:给爷来杯水!猪听后也学道:给爷也来杯水!乘务员把猪和乌鸦扔出机舱,乌鸦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据传,孔子曾带学生找老子请教。老子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了响动,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赶快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问:“你看见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率学生告辞出来,并吩咐他们套车回家。学生很奇怪,问道:“您不是来请教的吗?怎么还没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马克思),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希腊文)Philosophia,哲学:(英文)Philosophy,Philo,Sophia,爱或热爱,智或智慧,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贝克莱:“先生,您认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贝克莱迟疑片刻,面带难色地回答道:“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说真话。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例:,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指导生活),(哲学与生活),总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 B.哲学家的思考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对世界的思考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B.C D.,C,D,课堂练习,3恩格斯的名言:“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4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是 A.研究现世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A,C,D,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部分,而不是世界某一部分、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对人的影响、“总的看法、根本观点”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不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理解,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上帝创造了一切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随堂练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观点;世界上一切问题的看法;自然界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随堂练习,(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背靠着背。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叹气道:“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算命者与店老板为什么在秀才去与留之间有不同的说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结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具体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文艺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心理学、逻辑学等,A、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研究对象不同,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例:,牛顿晚年的悲剧,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A 哲学是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B 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D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D,随堂练习,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随堂练习,总结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具体知识的范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结二,什么是哲学?,(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总结三,本课结合我们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主要讲解了两个概念和四个关系,即,两个概念,四个关系,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生活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双项选择1、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 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则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AC,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学说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D,3、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科学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C,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也叫两大阵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不可知论,观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代表人物:,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惠庄之辩,惠,庄,惠,:你看,鱼儿多么快乐呀!,: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庄,?,随堂练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A,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A,随堂练习,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的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学习目标与自己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做工的方法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学生,老师,工人,医生,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农民,(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随堂练习,B,哲学基本问题,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必须回答。,总结,从哲学发展看:贯穿始终、决定性质,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火是世界的本质),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可贵的猜测,没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 是物质的属性,代表人物:,霍尔巴赫(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拉美特里(人是机器),狄德罗、费尔巴哈、爱尔维修,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一、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镭,惰性气体氦,0氡,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二、唯心主义,谁 决 定 谁 呢?,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一)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客观唯心主义,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主观,主观,主观,主观,客观,辨 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辨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孤立的、竞争的、片面的观点,辩证法,形而上学,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掩耳盗铃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心外无物,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5、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