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资料包16课外文言文阅读.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时间:50分钟 分值:70分),一、(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1分)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坐:因事入罪。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闻者咸叹异之_(2)不服绵纩_(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_答案:(1)惊异(认为奇异)(2)穿(3)估计,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屡至其门B故人不独亲其亲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答案:C,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_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_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二、(2011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8分)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棐(f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真草:楷书、草书。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m):老年妇女。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_(2)姥初有愠色愠:_答案:(1)曾经(2)生气、发怒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_答案:(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4分)_答案: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三、(2011聊城)文言文阅读。(7分)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注释】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解析:A项中“伐”的意思均为“攻打”;B项中“此智之如目也”的“智”意为“智慧”,“甚智其子”的“智”意为“认为聪明”;C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乃”均为“于是、就”之意。答案:B,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自见之谓明。_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_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四、(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 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却行:倒退而行。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候:与下文“偏将军”“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擢:提拔。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只画一处)(2分)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答案:敌骑数千/四面集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忧()(2)备()(3)遁()答案:(1)以为忧,感到担忧(2)详细,详尽(3)逃跑,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_答案:(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3分)_答案: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答案: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五、(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9分)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释】铛(chn):平底浅锅。贮录:储存,收存。遗(wi):给予。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未展:来不及。军人:这里指官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_(2)袁府君即日便征_答案:(1)吃(2)出征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_答案: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_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六、(2011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答案:(1)有人说:“吃菱必须去掉壳。”(“须”也可译成“需要”)(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七、(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云耕者入冢而得()()答案:说获得,得到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解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于省略了“你”,“非故也”,应为“(你)非故也”,补上主语,就不难翻译了。“何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罪”,明白了这些,就容易翻译了。答案:A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的品质。(2分)答案:待下宽厚八、(2011温州)文言文阅读。(10分)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回:回转,扭转。上:指唐太宗李世民。霁威:息怒。谒告:请假。鹞:猛禽。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固:故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_(2)故中辍耳_(3)外皆严装已毕_(4)上尝得佳鹞_答案:(1)善于、擅长(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_答案: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_答案: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时间:50分钟 分值:65分),一、(201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仪轨:礼仪法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答案:(1)(2)(3)(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A项的两个“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B项中的两个“虽”,解释为“即使”。C项中的两个“以”,分别解释为“因为”和“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项中的两个“而”,解释为“却”,表转折。答案:C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_答案: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4分)_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二、(2011衢州)文言文阅读。(7分)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投贽(zh):投递求见的名帖,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某:自称,相当于“我”。课:功课,学业。兼:这里可译作“也”。战灼:哆嗦,打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非假手也_(2)客词穷_(3)秀才但有之_答案:(1)借、假借(2)尽、完(3)只、只管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比去,问其所之。_答案: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答案: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三、(2011无锡)文言文阅读。(16分)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1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至之市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解析:A项,代词,代事;B项,代词,那;C项,代词,他;D项,音节动词,不译。答案:A,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解析:应是表现了蔡昭公对楚国的痛恨。答案:D,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身干阖闾身:_(2)被羔裘被:_(3)天下谁能伐楚乎伐:_(4)操鞭笞平王之坟笞:_答案:(1)亲自(2)穿(3)进攻(4)鞭打,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_(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_答案:(1)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2)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宰相。,四、(2011长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注释】驺(z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这里指马匹。不相中(zhng):不合。明我斋:人的名号。,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观玩不辍()(2)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答案:(1)停止(2)详尽2曹练亭拥八驺而出,手不释卷非为学,请谈谈他携书的用意是什么?(2分)_答案:用书来掩人耳目,避免百姓起立行礼之事,并以此求心安。,3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更令人称道,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答案:胸襟宽广,不计前嫌,磊落大度,仗义执言。五、(2011台州)文言文阅读。(9分)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发结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答案:(1)才(2)派(3)他,代东阳(或谢朗)(4)告诉或“对说”,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2分)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答案: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3分)_答案:新病起;(2)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六、(2011湛江)文言文阅读。(11分)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答案:C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_答案: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3分)_答案: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课外文言文阅读(三)(时间:50分钟 分值:65分),一、(2011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武昌九曲亭记(节选)苏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注释】伏息:平息。杖策:拄着拐杖。乱流:横渡江水。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劳:慰劳。意适:心情畅快。,1.文中“闻子瞻至”中“闻”的意思是_。(2分)答案:听说或知道2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3分)_答案:围绕“娱情山水(热爱自然),与山中人相处融洽(山中人热情好客)”回答即可。3选文记叙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_答案:围绕“身处逆境可以通过寄情山水、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排解苦闷”或“处于逆境中应该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回答即可。,二、(2011湖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楮(ch)币:纸币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目:名词作动词看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解析:A项第一个“遗”为“丢失”,第二个“遗”为“赠送”,B项“辍”都是“停止”的意思,C项“其”分别是代词“他”“其中”的意思,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答案:B,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_答案: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_答案: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三、(2011梅州)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12分)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释】诘仆:质问仆人。贾人:商人。,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可驭:驾驭B蹄啮伤人多矣:踢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答案:D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解析: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答案:D,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答案:B,四、(2011湘潭)阅读下面诗文选段,按要求答题。(9分)越人寇,不韦避兵而走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之下,得大木而庥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凓,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注释】不韦:人名。剡:剡县,在今浙江奉化。天姥:山名,即天姥山,在今浙江境内。庥:庇荫,保护,遮蔽风雨。凓:寒冷。霜钟:寒冬时节的钟声。,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不韦避兵而走剡/兵革非不坚利也B得大木而庥焉/人不知而不愠C自吾之止于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而况敢毁伤之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C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画出节奏。(2分)答案:贫无以治舍,3这则战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答案:要点:要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要与自然和平相处。对环境要有尊重甚至敬畏之心。,五、(2011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快战:痛快地打一仗。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解析:属:跟随。答案:B,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_(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_答案:(1)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并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2)我听说汉军用千金来悬赏购买我的人头,并给予万户封地,我就送你这个恩惠吧。3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3分)_答案:心理:愧对父老乡亲,不愿苟且偷生。性格特点:勇武与豪放。,六、(2011佛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8分)荣累之辨(东汉)王充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王充论衡自纪),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_答案:身体和草木一样枯萎了,名声却和日月一样明亮;经历和孔子一样,处于困境;文章却同杨雄不相上下,算得一双,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光荣的。2作者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4分)_答案:德行不高,名声不好,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好文章的人。,七、(2011徐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5分)许金不酬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释】贾人:商人。苴:枯草。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薄:撞。,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渡河而亡其舟亡:_(2)向许百金向:_答案:(1)沉没(2)从前2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_,他是个_的人。(3分)答案:商人出尔反尔、不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