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ppt精美课件.ppt
5 敬业与乐业,第二单元,你会选择?,1.对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一生著述宏 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敬业乐群()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旁 骛()佝()偻()亵()渎骈()进,qn,zhn,r,u,w,u,lu,xi,pin,一、读一读,亵 渎:骈 进:断章取义: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强聒不舍:,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二、记一记,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议论文三要素,道理,事例,课堂探讨,做的怎样?,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课堂探讨,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做的怎样?,第一部分:(1自然段)引论部分 第二部分:(2-8自然段)本论部分第三部分:(9自然段)结论部分,总分总,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 部分提出来的?2.选文第6、7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两段各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3.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 作用?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2.选文第6、7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两段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观点是我们要敬业。第6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第7段: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点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地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还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1.文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敬业”,我们今天应怎样理解文中“敬业”精神?对于“敬业”精神,应该理解为热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2.如果让你来论证敬业与乐业,你能提供哪些新的论 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理论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他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时,注意力特别集中,常常由于专心思考问题而忘了周围的一切。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使牛顿在物理学、天体力学、数学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使科学进入了牛顿时代。,道理论据:不论从事哪种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对这种职业感兴趣。(欧斯拉)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专心致志干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完成许多事业。(赫尔岑)工作是生命的真正精髓所在,最忙碌的人正是最快活的人。(提奥多马丁),一:揭示中心“敬业乐业”。(1),二: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8),三: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业。(9),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